现代西方哲学 的教徒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 及受它们的文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广泛传播,它也越出了教 会范围,成了一种有强大的国际性影响的哲学思潮 在新托马斯主义者中,法国哲学家马利坦 Jacques M ari tain1882-1973)被公认为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他原遵循柏 格森哲学,信奉新教,1906年改宗天主教,并对柏格森直觉 主义表示失望。从此以后,他成了托马斯的崇拜者。他的哲 学基本上是重述和解释托马斯·阿奎那的学说。他由此宣称 自己“与其说是一个新托马斯主义者,不如说是一个老式的 托马斯主义者”。①他写了60多部论著,其中主要的有《柏格 森哲学》(1914)、《哲学概论》(1930);《完整的人道主义》 (1936)、《知识的等级》(英译本1937)、《经院哲学与政治》 (1940)、《存在和存在者》(1948)、《人与国家》(1952)、《理 性的范围》(1952)、《美国回忆录》(1958)、《道德哲学》 (1960)等。他除了在欧美一些大学和神学院任教授外,1945 1948年还曾任法国驻梵蒂冈大使,与罗马教皇交往很密,对 当时梵蒂冈制定的许多政策起过很大的作用。 另一个法国哲学家吉尔松 (E tienne g il son1884-1978) 也是当代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也信奉过柏格森哲学, 后来由研究笛卡儿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来源而倒向托马斯·阿 奎那。在新托马斯主义者中,他以研究中世纪哲学史称著,鼓 吹彻底回到中世纪经院哲学那里去,被认为是新托马斯主义 者中最倾向于老托马斯主义的。在60年代,法国神父戴亚尔 ①马利坦:《存在和存在者》,纽约1948年版,第1
的 教 徒 范 围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在 各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以 及 受 它 们 的 文 化 影 响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广 泛 传 播 , 它 也 越 出 了 教 会 范 围 , 成 了 一 种 有 强 大 的 国 际 性 影 响 的 哲 学 思 潮 。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 法 国 哲 学 家 马 利 坦 ( J a c q u e s M a r i A t a i n 1 8 8 2 — 1 9 7 3 ) 被 公 认 为 这 个 流 派 的 领 袖 人 物 。 他 原 遵 循 柏 格 森 哲 学 , 信 奉 新 教 , 1 9 0 6 年 改 宗 天 主 教 , 并 对 柏 格 森 直 觉 主 义 表 示 失 望 。 从 此 以 后 , 他 成 了 托 马 斯 的 崇 拜 者 。 他 的 哲 学 基 本 上 是 重 述 和 解 释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的 学 说 。 他 由 此 宣 称 自 己 “ 与 其 说 是 一 个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 不 如 说 是 一 个 老 式 的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 。 ① 他 写 了 6 0 多 部 论 著 , 其 中 主 要 的 有 《 柏 格 森 哲 学 》 ( 1 9 1 4 ) 、 《 哲 学 概 论 》 ( 1 9 3 0 ) ; 《 完 整 的 人 道 主 义 》 ( 1 9 3 6 ) 、 《 知 识 的 等 级 》 ( 英 译 本 1 9 3 7 ) 、 《 经 院 哲 学 与 政 治 》 ( 1 9 4 0 ) 、 《 存 在 和 存 在 者 》 ( 1 9 4 8 ) 、 《 人 与 国 家 》 ( 1 9 5 2 ) 、 《 理 性 的 范 围 》 ( 1 9 5 2 ) 、 《 美 国 回 忆 录 》 ( 1 9 5 8 ) 、 《 道 德 哲 学 》 ( 1 9 6 0 ) 等 。 他 除 了 在 欧 美 一 些 大 学 和 神 学 院 任 教 授 外 , 1 9 4 5 — 1 9 4 8 年 还 曾 任 法 国 驻 梵 蒂 冈 大 使 , 与 罗 马 教 皇 交 往 很 密 , 对 当 时 梵 蒂 冈 制 定 的 许 多 政 策 起 过 很 大 的 作 用 。 另 一 个 法 国 哲 学 家 吉 尔 松 ( E t i e n n e G i l s o n 1 8 8 4 — 1 9 7 8 ) 也 是 当 代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主 要 代 表 , 他 也 信 奉 过 柏 格 森 哲 学 , 后 来 由 研 究 笛 卡 儿 的 形 而 上 学 的 思 想 来 源 而 倒 向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 他 以 研 究 中 世 纪 哲 学 史 称 著 , 鼓 吹 彻 底 回 到 中 世 纪 经 院 哲 学 那 里 去 , 被 认 为 是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最 倾 向 于 老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 在 6 0 年 代 , 法 国 神 父 戴 亚 尔 5 8 0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① 马 利 坦 : 《 存 在 和 存 在 者 》 , 纽 约 1 9 4 8 年 版 , 第 1 页
现代西方哲学 581 德·夏尔丹(ei} hard de Chardin1881-1955)生前鼓 吹的所谓基督教的进化论在新托马斯主义者中博得了很大声 誉。认为是托马斯主义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范例。他由此被 吹捧为“现代的阿奎那”、“现代的伽里略”。原籍波兰,后来 长期在瑞士等西方国家任教的波亨斯基( Josep.M. Bochen- ski1902)和奥地利的维特尔 Gustav.A. Wetter)也是当 代影响较大的新托马斯主义者。他们都以公开批判马克思主 义称著,出版有公开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专著。瑞士的曼塞尔 G· M anser18661950)、德国的格拉布曼 M artin g rabm ann1875-1949)、弗里斯(.De. Vries)在新托马斯主 义者中也颇有声望。在美国,新托马斯主义从本世纪30年代 开始就有影响,后来逐渐形成为美国的主要唯心主义哲学流 派之一。美国新托马斯主义的主要代表有阿德勒 (M mortimer J. A dler1902—)、西蒙( Yves simmon)、布尔克 arnon Bourke)等人,马利坦和吉尔松等人也长期在美国活动,对 新托马斯主义在美国的流传起了很大作用。 与其他西方哲学相比,新托马斯主义是一个信徒最多、组 织最严密、活动最频繁的哲学流派。它每年出版成百上千种 哲学书籍,发行几十种哲学期刊,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 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的哲学会议。新托马斯主义对马 克思主义的攻击也往往比其他西方哲学流派更为露骨。西方 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版的直接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不少出自 新托马斯主义者之手。但是,60年代以来,特别是1965年结 束的第二届梵蒂冈会议以后,随着天主教会斗争策略的明显 改变(例如容忍非基督教,甚至无神论者,表示要使天主教
· 德 · 夏 尔 丹 ( T e i l - h a r d d e C h a r d i n 1 8 8 1 — 1 9 5 5 ) 生 前 鼓 吹 的 所 谓 基 督 教 的 进 化 论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博 得 了 很 大 声 誉 。 认 为 是 托 马 斯 主 义 和 自 然 科 学 相 结 合 的 范 例 。 他 由 此 被 吹 捧 为 “ 现 代 的 阿 奎 那 ” 、 “ 现 代 的 伽 里 略 ” 。 原 籍 波 兰 , 后 来 长 期 在 瑞 士 等 西 方 国 家 任 教 的 波 亨 斯 基 ( J o s e p n . M . B o c h e n A s k i 1 9 0 2 — ) 和 奥 地 利 的 维 特 尔 G u s t a v . A . W e t t e r ) 也 是 当 代 影 响 较 大 的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 他 们 都 以 公 开 批 判 马 克 思 主 义 称 著 , 出 版 有 公 开 批 判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专 著 。 瑞 士 的 曼 塞 尔 ( G · M a n s e r 1 8 6 6 — 1 9 5 0 ) 、 德 国 的 格 拉 布 曼 ( M a r t i n G r a b m - a n n 1 8 7 5 — 1 9 4 9 ) 、 弗 里 斯 ( J . D e . V r i e s )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中 也 颇 有 声 望 。 在 美 国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从 本 世 纪 3 0 年 代 开 始 就 有 影 响 , 后 来 逐 渐 形 成 为 美 国 的 主 要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流 派 之 一 。 美 国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主 要 代 表 有 阿 德 勒 ( M o r t i m e r . J . A d l e r 1 9 0 2 — ) 、 西 蒙 ( Y v e s S i m m o n ) 、 布 尔 克 ( V e r n o n B o u r k e ) 等 人 , 马 利 坦 和 吉 尔 松 等 人 也 长 期 在 美 国 活 动 , 对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在 美 国 的 流 传 起 了 很 大 作 用 。 与 其 他 西 方 哲 学 相 比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是 一 个 信 徒 最 多 、 组 织 最 严 密 、 活 动 最 频 繁 的 哲 学 流 派 。 它 每 年 出 版 成 百 上 千 种 哲 学 书 籍 , 发 行 几 十 种 哲 学 期 刊 , 经 常 定 期 或 不 定 期 地 举 行 地 区 性 、 全 国 性 以 及 国 际 性 的 哲 学 会 议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攻 击 也 往 往 比 其 他 西 方 哲 学 流 派 更 为 露 骨 。 西 方 国 家 近 几 十 年 来 出 版 的 直 接 攻 击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著 作 不 少 出 自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之 手 。 但 是 , 6 0 年 代 以 来 , 特 别 是 1 9 6 5 年 结 束 的 第 二 届 梵 蒂 冈 会 议 以 后 , 随 着 天 主 教 会 斗 争 策 略 的 明 显 改 变 ( 例 如 容 忍 非 基 督 教 , 甚 至 无 神 论 者 , 表 示 要 使 天 主 教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5 8 1
582 现代西方哲学 向一切人一视同仁地开放,愿意同抱各种信仰和思想的人对 话,等等),新托马斯主义的原有学说甚至在其信徒内部也越 来越受到怀疑,它作为天主教唯一权威哲学的地位越来越被 动摇了。一些新托马斯主义者要求对托马斯主义作进一步的 修正,这意味着新托马斯主义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第二节上帝和世界 作为一个公开的神学唯心主义哲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 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是承认上帝存在,并把上帝当作一切存 在以及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基础。上帝在新托马斯主义理论体 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新托马斯主义者布尔克露骨 地说:“这种哲学若不以上帝作为一切实在和活动的基础,就 会垮台。” 对上帝存在的论证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在中世纪时表现 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天主教会以及以 托马斯为代表的正统经院哲学根据基督教教义,肯定世界是 上帝(神)创造的,上帝是世界万物的第一推动者、最终目 的、最后归宿,上帝是万能的,是真、善、美的最高体现。论 ①布尔克:托马斯主义》,引自威因编(美国哲学》,1955年英文版,第150
向 一 切 人 一 视 同 仁 地 开 放 , 愿 意 同 抱 各 种 信 仰 和 思 想 的 人 对 话 , 等 等 )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原 有 学 说 甚 至 在 其 信 徒 内 部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怀 疑 , 它 作 为 天 主 教 唯 一 权 威 哲 学 的 地 位 越 来 越 被 动 摇 了 。 一 些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要 求 对 托 马 斯 主 义 作 进 一 步 的 修 正 , 这 意 味 着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遇 到 了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危 机 。 第 二 节 上 帝 和 世 界 作 为 一 个 公 开 的 神 学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流 派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整 个 理 论 体 系 的 前 提 是 承 认 上 帝 存 在 , 并 把 上 帝 当 作 一 切 存 在 以 及 人 的 认 识 和 行 为 的 基 础 。 上 帝 在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美 国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布 尔 克 露 骨 地 说 : “ 这 种 哲 学 若 不 以 上 帝 作 为 一 切 实 在 和 活 动 的 基 础 , 就 会 垮 台 。 ” ① 一 、 对 上 帝 存 在 的 论 证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这 个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在 中 世 纪 时 表 现 为 : 世 界 是 神 创 造 的 呢 ? 还 是 从 来 就 有 的 ? 天 主 教 会 以 及 以 托 马 斯 为 代 表 的 正 统 经 院 哲 学 根 据 基 督 教 教 义 , 肯 定 世 界 是 上 帝 ( 神 ) 创 造 的 , 上 帝 是 世 界 万 物 的 第 一 推 动 者 、 最 终 目 的 、 最 后 归 宿 , 上 帝 是 万 能 的 , 是 真 、 善 、 美 的 最 高 体 现 。 论 5 8 2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① 布 尔 克 : 《 托 马 斯 主 义 》 , 引 自 威 因 编 《 美 国 哲 学 》 , 1 9 5 5 年 英 文 版 , 第 1 5 0 页
现代西方哲学 583 证上帝的存在和关于上帝的宗教教义是基督教以及正统经院 哲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它们的基本内容。现代托马斯主义者 继承了他们的先辈的这个传统,并力图为上帝的存在寻找新 的论据。 为了证明上帝存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士们真是搜尽枯肠、 挖空心思,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论证”。被当作神学的婢女的 经院哲学则给这些论证涂上了某种合乎“理性”的色彩。其 中比较出名的有“本体论的论证”、“宇宙论的论证”、“目的 论的论证”。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期,托马斯等人利用了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僵死的东西,把它当作基督教神学的理论 根据。由此出发给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制订了系统的理论 体系,其中包括对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作了外表上符合“理 性”的概括。托马斯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上帝的创造来认识上 帝的存在,即可由有限的和相对的东西的存在推论出无限的、 绝对的东西的存在。他提出了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即: 运动的证明,因果性的证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证明,完善 度的证明,合目的性的证明。他认为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关 于运动的证明:人们看到周围事物都处于运动中,事物的运 动必然是由另外的事物推动的,另外的事物的运动又是由其 他事物推动的,余此类推,最后人们必然要承认一个本身不 动而推动其他事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存在,这就是上帝。他 说:“我们应当寻找不受其他东西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谁都知
证 上 帝 的 存 在 和 关 于 上 帝 的 宗 教 教 义 是 基 督 教 以 及 正 统 经 院 哲 学 的 根 本 任 务 , 也 是 它 们 的 基 本 内 容 。 现 代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继 承 了 他 们 的 先 辈 的 这 个 传 统 , 并 力 图 为 上 帝 的 存 在 寻 找 新 的 论 据 。 为 了 证 明 上 帝 存 在 , 中 世 纪 的 基 督 教 士 们 真 是 搜 尽 枯 肠 、 挖 空 心 思 , 提 出 了 五 花 八 门 的 “ 论 证 ” 。 被 当 作 神 学 的 婢 女 的 经 院 哲 学 则 给 这 些 论 证 涂 上 了 某 种 合 乎 “ 理 性 ” 的 色 彩 。 其 中 比 较 出 名 的 有 “ 本 体 论 的 论 证 ” 、 “ 宇 宙 论 的 论 证 ” 、 “ 目 的 论 的 论 证 ” 。 1 3 世 纪 是 经 院 哲 学 的 繁 荣 期 , 托 马 斯 等 人 利 用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哲 学 中 僵 死 的 东 西 , 把 它 当 作 基 督 教 神 学 的 理 论 根 据 。 由 此 出 发 给 基 督 教 神 学 和 经 院 哲 学 制 订 了 系 统 的 理 论 体 系 , 其 中 包 括 对 关 于 上 帝 存 在 的 证 明 作 了 外 表 上 符 合 “ 理 性 ” 的 概 括 。 托 马 斯 认 为 人 们 可 以 通 过 上 帝 的 创 造 来 认 识 上 帝 的 存 在 , 即 可 由 有 限 的 和 相 对 的 东 西 的 存 在 推 论 出 无 限 的 、 绝 对 的 东 西 的 存 在 。 他 提 出 了 五 种 证 明 上 帝 存 在 的 方 法 , 即 : 运 动 的 证 明 , 因 果 性 的 证 明 , 可 能 性 和 必 然 性 的 证 明 , 完 善 度 的 证 明 , 合 目 的 性 的 证 明 。 他 认 为 其 中 最 有 说 服 力 的 是 关 于 运 动 的 证 明 : 人 们 看 到 周 围 事 物 都 处 于 运 动 中 , 事 物 的 运 动 必 然 是 由 另 外 的 事 物 推 动 的 , 另 外 的 事 物 的 运 动 又 是 由 其 他 事 物 推 动 的 , 余 此 类 推 , 最 后 人 们 必 然 要 承 认 一 个 本 身 不 动 而 推 动 其 他 事 物 运 动 的 第 一 推 动 者 存 在 , 这 就 是 上 帝 。 他 说 : “ 我 们 应 当 寻 找 不 受 其 他 东 西 推 动 的 第 一 推 动 者 , 谁 都 知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5 8 3
584 现代西方哲学 道,这就是上帝 托马斯及其他中世纪神学家、经院哲学家关于上帝存在 的证明,甚至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已被上升时期的资产阶 级思想家,特别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驳得体无完肤,声 名狼藉。然而,由于上帝观念是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中的一个 根本观念,新托马斯主义者不能不竭力维护这些荒谬的论证, 为它们恢复名誉。他们认为,托马斯主义的学说是一种永远 正确而有效的学说,完全适用于现代。马利坦说:“我认为托 马斯的哲学是活的和现代的,具有万能的征服力量 因仅仅是,它的原则非常坚实,结构非常谨严。”②他们由此 认为,托马斯等人用“理性”的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是 非常杰出的、正确的。他们甚至歪曲现代科学的成就,利用 科学发展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来证明托马斯等人关于上 帝存在的论证的正确性。例如庇护十二在1951年11月12日 的一个讲话中说:“不管现代科学家们怎样利用其科学成果, 把宇宙的存在推算到几十亿或几百亿年,都只能说明这个物 质宇宙在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有一个强有力的开端”,而这正 符合托马斯的第一种证明。又如有些新托马斯主义者把现代 科学对各种自然规律的肯定当作是合乎上帝的目的的证明。 太阳系各行星各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互不相撞正是出于上帝 根据其天才的计算所作的合理的安排。于是,现代托马斯主 ①托马斯·阿奎那:伍五种方法》,载《《近代晢学导言:古典和当代原著 选读》,1958年,英文版,第472页 ②马利坦:《信仰的自由书》,引自这是我的哲学》,英文版第25页
道 , 这 就 是 上 帝 。 ” ① 托 马 斯 及 其 他 中 世 纪 神 学 家 、 经 院 哲 学 家 关 于 上 帝 存 在 的 证 明 , 甚 至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以 前 , 就 已 被 上 升 时 期 的 资 产 阶 级 思 想 家 , 特 别 是 1 8 世 纪 法 国 唯 物 主 义 者 驳 得 体 无 完 肤 , 声 名 狼 藉 。 然 而 , 由 于 上 帝 观 念 是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哲 学 中 的 一 个 根 本 观 念 ,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不 能 不 竭 力 维 护 这 些 荒 谬 的 论 证 , 为 它 们 恢 复 名 誉 。 他 们 认 为 , 托 马 斯 主 义 的 学 说 是 一 种 永 远 正 确 而 有 效 的 学 说 , 完 全 适 用 于 现 代 。 马 利 坦 说 : “ 我 认 为 托 马 斯 的 哲 学 是 活 的 和 现 代 的 , 具 有 万 能 的 征 服 力 量 。 … … 原 因 仅 仅 是 , 它 的 原 则 非 常 坚 实 , 结 构 非 常 谨 严 。 ” ② 他 们 由 此 认 为 , 托 马 斯 等 人 用 “ 理 性 ” 的 方 法 来 证 明 上 帝 的 存 在 也 是 非 常 杰 出 的 、 正 确 的 。 他 们 甚 至 歪 曲 现 代 科 学 的 成 就 , 利 用 科 学 发 展 中 尚 未 解 决 的 一 些 问 题 , 来 证 明 托 马 斯 等 人 关 于 上 帝 存 在 的 论 证 的 正 确 性 。 例 如 庇 护 十 二 在 1 9 5 1 年 1 1 月 1 2 日 的 一 个 讲 话 中 说 : “ 不 管 现 代 科 学 家 们 怎 样 利 用 其 科 学 成 果 , 把 宇 宙 的 存 在 推 算 到 几 十 亿 或 几 百 亿 年 , 都 只 能 说 明 这 个 物 质 宇 宙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之 前 曾 经 有 一 个 强 有 力 的 开 端 ” , 而 这 正 符 合 托 马 斯 的 第 一 种 证 明 。 又 如 有 些 新 托 马 斯 主 义 者 把 现 代 科 学 对 各 种 自 然 规 律 的 肯 定 当 作 是 合 乎 上 帝 的 目 的 的 证 明 。 太 阳 系 各 行 星 各 按 自 己 的 轨 道 运 行 、 互 不 相 撞 正 是 出 于 上 帝 根 据 其 天 才 的 计 算 所 作 的 合 理 的 安 排 。 于 是 , 现 代 托 马 斯 主 5 8 4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① ② 马 利 坦 : 《 信 仰 的 自 由 书 》 , 引 自 《 这 是 我 的 哲 学 》 , 英 文 版 第 2 5 页 。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 五 种 方 法 》 , 载 《 〈 近 代 哲 学 导 言 〉 : 古 典 和 当 代 原 著 选 读 》 , 1 9 5 8 年 , 英 文 版 , 第 4 7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