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北京交通学“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直属高校开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意见》和“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 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现 将我校审定通过的《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详见附件)报送贵司,请审阅 专此报告。 附件: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报送《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直属高校开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意见》和“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 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现 将我校审定通过的《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详见附件)报送贵司,请审阅。 专此报告。 附件: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 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总结与展望 二五”回顾 (二)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677 (二)主要原则 坚持内涵发展,围绕一流目标,提升办学质量 坚持服务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增强核心能力 坚持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发展合力 (三)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一)改革学科建设机制,夯实一流学科发展基础. 优化学科体系与学科布局 分层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及方向 88900001 开展重点学科国际评估 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发展机制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本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2B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 加强学风建设 (三)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完善优秀人才育引支持体系… 引导人才分类发展 完善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激励制度体系 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 (四)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健全科技创新支撑和保障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4555677888990 提升学术声誉 (五)对接区域行业发展,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完善技术转移体制机制 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提升教育与培训品牌影响力 推进与行业和区域的实质性合作 00011 加强校友工作
I 附件: 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一、总结与展望.................................................................................................................................1 (一)“十二五”回顾...............................................................................................................1 (二)机遇与挑战.....................................................................................................................6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主要原则.........................................................................................................................8 坚持内涵发展,围绕一流目标,提升办学质量............................................................ 8 坚持服务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增强核心能力............................................................ 8 坚持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8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发展合力............................................................ 8 (三)发展目标.........................................................................................................................9 三、主要任务...................................................................................................................................10 (一)改革学科建设机制,夯实一流学科发展基础.......................................................... 10 优化学科体系与学科布局...............................................................................................10 分层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及方向.......................................................................................10 开展重点学科国际评估...................................................................................................11 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发展机制.......................................................................................11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 深化本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12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1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 14 加强学风建设...................................................................................................................14 (三)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15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15 完善优秀人才育引支持体系...........................................................................................15 引导人才分类发展...........................................................................................................16 完善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激励制度体系...................................................................... 17 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17 (四)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8 健全科技创新支撑和保障机制.......................................................................................18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18 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19 提升学术声誉...................................................................................................................19 (五)对接区域行业发展,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20 完善技术转移体制机制...................................................................................................20 提升决策咨询能力...........................................................................................................20 提升教育与培训品牌影响力...........................................................................................20 推进与行业和区域的实质性合作...................................................................................21 加强校友工作...................................................................................................................21
(六)促进实质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建立完善大外事工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推进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 加强来华留学工作 223344 (七)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弘扬百年交大精神 完善制度文化体系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活动品牌 (八)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 加强干部和人才工作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2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 四、支撑保障 7882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 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改进行政服务与管理体系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30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完善信息平台基础建设 推进智慧型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图书馆建设 (三)完善资源筹措与配置模式,盘活资产增强实力 建立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体系 332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提升服务与安保水平 3333 统筹“一校多区”的发展模式… 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建设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 (一)完善实施机制 二)健全监控机制
II (六)促进实质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1 建立完善大外事工作体系...............................................................................................22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22 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23 推进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23 加强来华留学工作...........................................................................................................24 (七)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24 弘扬百年交大精神...........................................................................................................24 完善制度文化体系...........................................................................................................25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5 创新文化活动品牌...........................................................................................................25 (八)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26 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26 加强干部和人才工作.......................................................................................................26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26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2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7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28 四、支撑保障...................................................................................................................................28 (一)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28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29 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29 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29 改进行政服务与管理体系...............................................................................................29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30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0 完善信息平台基础建设...................................................................................................30 推进智慧型信息平台建设...............................................................................................31 加强图书馆建设...............................................................................................................31 (三)完善资源筹措与配置模式,盘活资产增强实力...................................................... 31 建立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32 优化资源配置体系...........................................................................................................3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33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33 (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提升服务与安保水平.............................................................. 33 统筹“一校多区”的发展模式.......................................................................................34 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建设...................................................................................................34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34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35 (一)完善实施机制...............................................................................................................35 (二)健全监控机制...............................................................................................................36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北京交通大学初 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要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战 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年)》以及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 改革发展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总结与展望 )“十二五”回顾 在教育部、北京市的领导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 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基本实现“十二五” 发展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及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 要基础 实现了国家高水平创新平合、国家高水平科技成果奖项的突 破。“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
1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北京交通大学初 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要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战 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 年)》以及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 改革发展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总结与展望 (一)“十二五”回顾 在教育部、北京市的领导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 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基本实现“十二五” 发展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及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 要基础。 实现了国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国家高水平科技成果奖项的突 破。 “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
新中心”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 新增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研发中心;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 明奖二等奖,1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主持 项目获囯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国际化水平、教职工工作条件和 生活待遇有所提升。 新增“千人计划”10人(其中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 人)、“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和讲座教授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2人 百千万国家级人选2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获中国政府“友 谊奖”1人;学校7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7%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1.3%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数字化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和 云服务器平合;威海校区完成一期建设,新増用地1110亩,首 批学生已入学;全校开竣工37.68万平方米(其中海淀校区27. 万平方米、威海校区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 学生活动中心、6.18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12万平方米 的住宅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教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由于有 关方面政策调整,平谷校区建设无法进展。 新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中俄交通学院”境外办 学机构,与美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等有关高校建立国际科研
2 新中心”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 14 家“2011 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新增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研发中心;2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 明奖二等奖,1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个主持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国际化水平、教职工工作条件和 生活待遇有所提升。 新增“千人计划”10 人(其中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 3 人)、“万人计划”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和讲座教授 1 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 2 人、 百千万国家级人选 2 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1 人、获中国政府“友 谊奖”1 人;学校 73.9%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7%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1.3%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数字化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和 云服务器平台;威海校区完成一期建设,新增用地 1110 亩,首 批学生已入学;全校开竣工 37.68 万平方米(其中海淀校区 27.08 万平方米、威海校区 10.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8 万平方米的 学生活动中心、6.18 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12 万平方米 的住宅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教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由于有 关方面政策调整,平谷校区建设无法进展。 新增 5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中俄交通学院”境外办 学机构,与美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等有关高校建立国际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