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为最伟大哲学家的根本缘由。英国防部报告称马克思主义将在全球复兴,全球不平等加剧这个共有90页的报告叫做《未来的严酷图景:革命、快闪和大脑芯片》,文中充满悲观情绪,描绘了英军未来可能要面对的天下大势,分析其中的风险。在社会方面,马克思主义很可能复兴,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的不平等加剧。全球人口在30年后将突破85亿大关,其中大部分新增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超级富有者和中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的鸿沟进一步扩大。报告说,届时全球财富分配不均将使得“全球的中产阶级有可能跨越国界,团结起来,利用他们的知识、资源和技术,打造一个符合自身利益的世界。”“由于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们到更加刻板的信仰系统中寻找避难所,体现在宗教上是正统论,体现在政治上则是教条主义,例如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该报告是把“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复兴”作为英国必须严肃对待的威胁来看待的。(《环球视野》摘自《参考消息》)1893年,73岁的恩格斯到欧洲大陆作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游历,史称“一次社会主义的胜利进军”。9月11日,在维也纳,恩格斯说:工业的发展“初看起来,仿佛这只是和资本家有关系的事。但是资本家在发展工业时不仅造出剩余价值,他们还造出无产者,他们使中等阶层一一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破产,他们使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达到极点;而谁造出无产者,他也就造出社会民主党人。资产阶级对社会民主党在每一次新的帝国国会选举中获得的票数不可遇止地增长感到吃惊,他们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要是他们稍微聪明一点,他们本来应该知道,这是他们亲手造成的!”三、《资本论》的不足1.《资本论》已经出版100多年了,资本主义虽然本质没有变化,但是局部质变很大。《资本论》是在分析早期阶段的资本主义,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估计不足。2.《资本论》是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建设指导不够。3.《资本论》是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前景还只是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指导还不够。比如《资本论》并没有对未来社会进行分期,直到《哥达纲领批判》时才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的所有制结构:不存在商品经济、主张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四、复习与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2:《资本论》适合现在的资本主义吗?3.马克思主义还适合今天的中国吗?拓展阅读书目:1.《世界经济史》2.《中国经济史》3.《新左派思潮》4.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5.畅征:《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6.《拉丁美洲史稿》10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10 为最伟大哲学家的根本缘由。 英国防部报告称马克思主义将在全球复兴,全球不平等加剧 这个共有 90 页的报告叫做《未来的严酷图景:革命、快闪和大脑芯片》,文中充满悲观情绪, 描绘了英军未来可能要面对的天下大势,分析其中的风险。 在社会方面,马克思主义很可能复兴,主要是因为全球范围的不平等加剧。全球人口在 30 年 后将突破 85 亿大关,其中大部分新增人口来自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超级富有者和中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的鸿沟进一步扩大。报告说,届时全球财富分配不均将使 得“全球的中产阶级有可能跨越国界,团结起来,利用他们的知识、资源和技术,打造一个符合自 身利益的世界。” “由于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们到更加刻板的信仰系统中寻找避难所,体现在宗教上是正统 论,体现在政治上则是教条主义,例如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该报告是把“马克思主义在全球 复兴”作为英国必须严肃对待的威胁来看待的。(《环球视野》摘自《参考消息》) 1893 年,73 岁的恩格斯到欧洲大陆作了为期近两个月的游历,史称“一次社会主义的胜利进 军”。9 月 11 日,在维也纳,恩格斯说:工业的发展“初看起来,仿佛这只是和资本家有关系的事。 但是资本家在发展工业时不仅造出剩余价值,他们还造出无产者,他们使中等阶层——小资产阶级 和小农破产,他们使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抗达到极点;而谁造出无产者,他也就造出 社会民主党人。资产阶级对社会民主党在每一次新的帝国国会选举中获得的票数不可遏止地增长感 到吃惊,他们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要是他们稍微聪明一点,他们本来应该知道,这是他们亲手造 成的!” 三、《资本论》的不足 1.《资本论》已经出版 100 多年了,资本主义虽然本质没有变化,但是局部质变很大。《资本 论》是在分析早期阶段的资本主义,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估计不足。 2.《资本论》是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建设指导不够。 3.《资本论》是在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前景还只是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指导还不够。比如《资本论》并没有对未来社会进行分期,直到《哥达纲领批判》 时才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的所 有制结构;不存在商品经济、主张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 四、复习与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2.《资本论》适合现在的资本主义吗? 3.马克思主义还适合今天的中国吗? 拓展阅读书目: 1.《世界经济史》 2.《中国经济史》 3.《新左派思潮》 4.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5.畅征:《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6.《拉丁美洲史稿》
资本论导读第二讲七篇序言和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以及七篇序言和跋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论述。学时分配:3课时一、介绍《资本论一一政治经济学批判》60年代初,他把《政治经济学批判》6册结构计划其中的第一册的“资本一般”部分扩展为独立的著作,并称其为《资本论》,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是其副标题。二、《资本论》第一卷是一个单独的体系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生产的总过程的理论基础2.《资本论》第一卷的中心是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本质和秘密。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没有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因此,第一卷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论》的核心和基础3.《资本论》第一卷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是认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所以,《资本论》第一卷虽然只是四卷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其地位重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三、《资本论》第一卷的篇章结构第一卷共计7篇25章,可以有3分法、4分法、5分法等几种。3分法第一篇、第二篇到第六篇、第七篇4分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到第六篇、第七篇5分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到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四、介绍威廉·沃尔弗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1809年6月21日生于塔尔瑙,1864年5月9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生活中。威廉·沃尔弗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和最可靠的战友。介绍《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版序言《资本论》第一卷的七篇序、跋: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法文版序言;法文版跋;第三版序言:英文版序言;第四版序言。其中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最重要。由于《资本论》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为多部版本写序。根据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把内容加进去。下面重点讲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第一版序言包括以下内容:一、关于《资本论》写作情况向读者作一个简单交待二、《资本论》研究的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一抽象方法三、《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11
资本论导读 11 第二讲 七篇序言和跋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以及七篇序言和跋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以及研究方法的论述。 学时分配:3 课时 一、介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60 年代初,他把《政治经济学批判》6 册结构计划其中的第一册的“资本一般”部分扩展为独 立的著作,并称其为《资本论》,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只是其副标题。 二、《资本论》第一卷是一个单独的体系 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生产的总 过程的理论基础 2.《资本论》第一卷的中心是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本质和秘密。 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没有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因此,第一卷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 论》的核心和基础 3.《资本论》第一卷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是认识整 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所以,《资本论》第一卷虽然只是四卷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其地位重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资本论》第一卷的篇章结构 第一卷共计 7 篇 25 章,可以有 3 分法、4 分法、5 分法等几种。 3 分法第一篇、第二篇到第六篇、第七篇 4 分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到第六篇、第七篇 5 分法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到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 四、介绍威廉•沃尔弗 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1809 年 6 月 21 日生于塔尔瑙,1864 年 5 月 9 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生活中。 威廉•沃尔弗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和最可靠的战友。 介绍《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版序言 《资本论》第一卷的七篇序、跋: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法文版序言;法文版跋;第三版序 言;英文版序言;第四版序言。其中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最重要。 由于《资本论》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为多部版本写序。根据不同时 期的革命形势把内容加进去。 下面重点讲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第一版序言包括以下内容: 一、关于《资本论》写作情况向读者作一个简单交待 二、《资本论》研究的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抽象方法 三、《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1.为什么说英国是典型的地点?因为: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关键是关于生产方式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人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它既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也不是专门研究上层建筑的学科。专门研究生产力的问题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任务,专门研究上层建筑的问题是政治学、法律学、教育学和文学学科的任务。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完全脱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既联系生产力,又联系上层建筑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的。(二)关于资本主义能不能跨越的问题?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一一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1.跨越“卡夫丁峡谷”:2.中国社会性质分析。(1)有人认为1949年以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但是,有人认为,1840年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不对的。(2)蒋介石的官像资本主义社会;(3)建国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3.名词典故一一美杜莎的头和柏修斯的隐身帽五、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论述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学阶级性的论述介绍第二版跋包括以下内容:一、向读者作一个简单交待二、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各国分析由于阶级斗争的形势变化使经济学研究也发生了变化1.古典经济学成为科学的历史条件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2.以英国为例3.德国的情况首先,德国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衰落时期。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历史条件妨碍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因而也妨碍我国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建立的。可见,政治经济学在德国缺乏生存的基础。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国取得任何独创的成就的可能性,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就这种批判代表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12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12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 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 1.为什么说英国是典型的地点?因为: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关键是关于生产方式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人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 发展规律。它既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学科,也不是专门研究上层建筑的学科。专门研究生产力的 问题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任务,专门研究上层建筑的问题是政治学、法律学、 教育学和文学学科的任务。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完全脱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 系,而是既联系生产力,又联系上层建筑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的。 (二)关于资本主义能不能跨越的问题?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 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1.跨越“卡夫丁峡谷”: 2.中国社会性质分析。 (1)有人认为 1949 年以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但 是,有人认为,1840 年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不对的。 (2)蒋介石的官僚资本主义社会; (3)建国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3.名词典故——美杜莎的头和柏修斯的隐身帽 五、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1.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论述 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学阶级性的论述 介绍第二版跋 包括以下内容: 一、向读者作一个简单交待 二、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各国分析由于阶级斗争的形势变化使经济学研究也发生了变化 1.古典经济学成为科学的历史条件 只要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说,只要它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看作历史上过 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那就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只是 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 2.以英国为例 3.德国的情况 首先,德国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衰落时期。在德国,直到现在,政治经济学一直是外来的科学。 历史条件妨碍德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因而也妨碍我国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建立的。可见,政治 经济学在德国缺乏生存的基础。 德国社会特殊的历史发展,排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德国取得任何独创的成就的可能性, 但是没有排除对它进行批判的可能性。就这种批判代表一个阶级而论,它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
资本论导读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维也纳的工厂主迈尔先生说:被认为是德国世装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六、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资产阶级学者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二)马克思自己认为自己的实际方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方法。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复习和思考题:如何认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拓展阅读书目:1.《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11月版。2.《欧洲近代经济史》,约瑟夫·库利舍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版。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吴易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4.《政治经济学史》,卢森贝著,三联书店1959年1月版。5.《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陈代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2版13
资本论导读 13 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资 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维也纳的工厂主迈 尔先生说: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已在德国的所谓有教养的阶级中完全消 失了,但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复活了。 六、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资产阶级学者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 (二)马克思自己认为自己的实际方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方法。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 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 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复习和思考题: 如何认识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拓展阅读书目: 1.《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 1975 年 11 月版。 2.《欧洲近代经济史》,约瑟夫•库利舍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9 月版。 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吴易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0 月版。 4.《政治经济学史》,卢森贝著,三联书店 1959 年 1 月版。 5.《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陈岱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10 月第 2 版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第三讲第一篇商品和货币教学目的和要求: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着重研究的是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本章通过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理论的阐述,揭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把握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深刻领会价值规律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学时分配:3课时第一节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主要从理论体系上给予简单说明)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马克思对货币职能理论进行说明。二、第一篇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但又是随时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简单商品经济。为什么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呢?第一,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都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范畴。第二,没有出现资本、剩余价值、雇佣劳动等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范畴。(二)第一章商品和第二章交换过程研究的一致,都是研究商品社会中人们的经济关系。第一章商品研究的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物化。从商品一一价值一一价值形式一一货币,好像是一种无主体的运动过程。第二章交换过程研究的是这种经济关系的人格化。(三)第一章商品从理论上研究货币的本质和起源:第二章交换过程从现实历史的角度研究货市的起源:第三章货市或商品流通研究货币的职能。三、第一章商品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关系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节研究价值实体,包括价值的质和量,是从内在研究;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本节研究生产商品价值的二重劳动;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本节研究价值形式,揭示货币本质和起源,是从外在角度研究价值:4.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揭示商品体现了物物交换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三)第一章商品的重点与难点:第4节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要重点讲解。14
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14 第三讲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教学目的和要求: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着重研究的是商品价值质的 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本章通过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理论的阐述,揭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 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把握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深刻领会价值规律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内涵。 学时分配:3 课时 第一节 一、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主要从理论体系上给予简单说明)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马克思对货币职能理论进行说明。 二、第一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但又是随时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简单商品 经济。 为什么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研究的是简单商品经济呢? 第一,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都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范畴。 第二,没有出现资本、剩余价值、雇佣劳动等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范畴。 (二)第一章商品和第二章交换过程研究的一致,都是研究商品社会中人们的经济关系。 第一章 商品研究的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物化。从商品——价值——价值形式——货币,好像是 一种无主体的运动过程。 第二章 交换过程研究的是这种经济关系的人格化。 (三)第一章 商品从理论上研究货币的本质和起源;第二章 交换过程从现实历史的角度研究 货币的起源;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研究货币的职能。 三、第一章 商品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关系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节研究价值实体,包括价值的质和量,是从内在研 究;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本节研究生产商品价值的二重劳动;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本节研究价值形式,揭示货币本质和起源,是从外在角度研究价值; 4.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揭示商品体现了物物交换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 关系。 (三)第一章 商品的重点与难点: 第 4 节 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要重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