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层(第10~13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 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1)第10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2)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3)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4)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4、第四层(第14~16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 (三)第三部分(第1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结构 上照应开头 结束全文 三、问题探讨 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2、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四、活动体验 略 ※选修延伸 【课后练习】 应根据题目的提示,按“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顺序,抓住特征,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 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作比较等),用准确的语言将事物说清楚说明白。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参考答案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自学评价 1为加点字注音 栖居(q) 粤中(yue 脚踵( zhong) 沉淀(din 湮没(yan) 琥珀(hu 渲染(xuan) 氛围(fer 2.C(A.“哀”应为“唉”,B.“及”应为“极”,D.“事”应为“是”) 3.B提示:A.“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 改为“迫在眉睫”较好。C.“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外,这里 不能用于股票。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显然不妥 4、D(A不合逻辑;B缺少主语:;C搭配不当,“符合”不能与“需要”搭配) 二、文本研习 “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遗憾” 2、自然条件。提出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3、如何理解文化。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作比较和分类别
11 3、 第三层(第 10~13 段)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 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 (1)第 10 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2)第 11 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3)第 12 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4)第 13 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4、第四层(第 14~16 段)分别介绍了烧蓝、打镀和镀金三道工序。 (三) 第三部分(第 17 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结构 上 照应开头 ,结束全文 三、问题探讨 1、①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 ②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 ③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 2、 ①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 ②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 四、活动体验 略 ※选修延伸 【课后练习】 一、1、D 2、C 3、B 二、应根据题目的提示,按“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顺序,抓住特征,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 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作比较等),用准确的语言将事物说清楚说明白。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参考答案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自学评价 1 为加点字注音 栖.居( qī ) 粤中 ( yuè ) 脚踵(zhǒng ) 沉淀 (diàn ) 湮没( yān ) 琥珀 (hǔ pò ) 渲染 (xuàn ) 氛围 (fēn ) 2.C(A.“哀”应为“唉”,B.“及”应为“极”,D.“事”应为“是”) 3.B 提示:A.“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 改为“迫在眉睫”较好。C.“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外,这里 不能用于股票。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显然不妥。 4、D(A 不合逻辑;B 缺少主语;C 搭配不当,“符合”不能与“需要”搭配) 二、文本研习 1、“场地”、“文化与传统”、“自然”、“设计”、“遗憾” 。 2、自然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3、如何理解文化。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作比较和分类别
4、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5、具体方案的实施。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再利用,再生设计。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 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 6“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 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 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 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 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7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三、问题探讨 1小时候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化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得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 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的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平地涌泉和树篱方格网的 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2设计师珍借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 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 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 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活动体验 答: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 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 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 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个性化的美 【课后练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次为D级。A项B项C项的解说均不够全面 2、【答案】B 【解析】B项将“防止减压病”的不同方法合并成一种方法。分析文章第二段不难看出,“防止减 压病”的方法是“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而不是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 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3、【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的二三两段不难归纳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的困难的原因。“没有空气阻 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只是表现而不是“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的原因。 4、【答案】A 【解析】B项“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是说“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 走”;C项“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不妥,原文是说“ 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踊跃蹦跳感到舒适”:D项推断没有 依据并且不合事理逻辑。 二、①十运会会徽以”龙腾虎麸"为主题②整个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来③又是一个"S"的变形,"S"为 英文”体育"的头一个字母,④也是江苏简称"苏”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⑤会徽意在以"虎踞龙盘"的 艺术形象体现十运会举办地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⑥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 的鲜明特点⑦"中国·江苏2005"点明本届运动会举办地点和时间,⑧五种颜色代表了奧运五环的颜色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如答出像一个"V"的变形象征胜利
12 4、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5、具体方案的实施。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再利用,再生设计。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 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 6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 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 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 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 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7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三、问题探讨 1 小时候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化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得冒险 挑战和寻求平衡感 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的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 平地涌泉和树篱方格网的 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2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 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 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 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活动体验 答: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 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 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 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个性化的美。 【课后练习】 一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次为 D 级。A 项 B 项 C 项的解说均不够全面。 2、【答案】B 【解析】B 项将“防止减压病”的不同方法合并成一种方法。分析文章第二段不难看出,“防止减 压病”的方法是“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而不是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 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 毫米汞柱以上”。 3、【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的二三两段不难归纳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的困难的原因。“没有空气阻 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只是表现而不是“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的原因。 4、【答案】A 【解析】B 项“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是说“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 走”;C 项“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不妥,原文是说 “一 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踊跃蹦跳感到舒适”;D 项推断没有 依据并且不合事理逻辑。 二、.①十运会会徽以"龙腾虎麸"为主题.②整个图形由数字"10"变化而来,③又是一个"S"的变形,"S"为 英文"体育"的头一个字母,④也是江苏简称"苏"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⑤会徽意在以"虎踞龙盘"的 艺术形象,体现十运会举办地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征;⑥以及竞技体育生龙活虎 的鲜明特点;⑦"中国·江苏 2005"点明本届运动会举办地点和时间,⑧五种颜色代表了奥运五环的颜色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如答出:像一个"V"的变形,象征胜利
“科学之光”专题测试 (15分) 1、答案:DA豆豉(chi)B瓤肉(rang)木讷(ne)C蘸墨(zhdn) 2、答案:BA矫揉造作闲情逸致C死心塌地D黄粱美梦 3、答案:D 应对:答对 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 营造:①经营建筑:②有计划地造(林)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和东西 “即使”与“尽管”的区别: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 ②“尽管”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4.答案:B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也说金迷纸醉。不谋而合:没有事先 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像破棉絮。比喻虚有华美 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5、答案:AB项犯了结构混乱的语病,将“由于”改为“由”。C项犯了成分赘余的语病, 删除“的好坏”。D项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将“隐晦”改为“含蓄”。 (44分) 6.【解析】根据第四段,可以看岀“朊毒体”指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A 是一个特例,C只说明位置,D只是一种可能性 【答案】B 【解析】C项“这种蛋白质”是指CPEB,这样排除AB两项,D项是说CPEB合成的蛋白质作用 也可排除。 【答案】C 8.【解析】 A 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只能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不正常发 挥作用的认识是错误的;B文中没有这样的信息:D只是“可能”“进一步研究”,把可能说成已然。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査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 【答案】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一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 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10、画眉鸟是身陷尘网,失去自由者渴望自由的形象。蝉是清高、孤傲,不同流合污的志士形象。(2分, 一个要点1分,大意对就给分) 这两首诗都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分)但《画眉鸟》运用了对比,抒发了自己失去自 由的苦闷心情:(1分)《蝉》则通过直接描写和议论表达自己的志向。(1分) 11、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分) 12、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分) 13、(4分)AC(选对一项,得2分;答案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A项,运用比喻指出萨拉曼卡 小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耐人品味。C项,依据原文“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等有关内容评价 贝壳屋的文化价值。以上两项理解正确,赏析有据。B项,萨拉曼卡大学不是该城的主体设施:“精 神结构的中心不能作为没有必要修筑围墙”的原因。D项,“太排场”是指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由著
13 “科学之光”专题测试 一、(15 分) 1、答案:D A 豆豉(chǐ)B 瓤肉 (ráng) 木讷(nè) C 蘸墨(zhàn) 2、答案:B A 矫揉造作 闲情逸致 C 死心塌地 D 黄粱美梦 3、答案:D 应对:答对 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 营造:①经营建筑;②有计划地造(林)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和东西 “即使”与“尽管”的区别: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 ②“尽管”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 4.答案:B 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也说金迷纸醉。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 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像破棉絮。比喻虚有华美 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5、答案:A B 项犯了结构混乱的语病,将“由于”改为“由”。 C 项犯了成分赘余的语病, 删除“的好坏”。 D 项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将“隐晦”改为“含蓄”。 二、(44 分) 6.【解析】根据第四段,可以看出“朊毒体”指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A 是一个特例,C 只说明位置,D 只是一种可能性。 【答案】B 7.【解析】C 项“这种蛋白质”是指 CPEB,这样排除 AB 两项,D 项是说 CPEB 合成的蛋白质作用, 也可排除。 【答案】C 8.【解析】A CPEB 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只能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不正常发 挥作用的认识是错误的;B 文中没有这样的信息;D 只是“可能”“进一步研究”,把可能说成已然。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 【答案】CPEB 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 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10、画眉鸟是身陷尘网,失去自由者渴望自由的形象。蝉是清高、孤傲,不同流合污的志士形象。(2 分, 一个要点 1 分,大意对就给分) 这两首诗都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 分)但《画眉鸟》运用了对比,抒发了自己失去自 由的苦闷心情;(1 分)《蝉》则通过直接描写和议论表达自己的志向。(1 分) 11、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 分) 12、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 分) 13、 (4 分)AC(选对一项,得 2 分;答案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A 项,运用比喻指出萨拉曼卡 小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耐人品味。C 项,依据原文“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等有关内容评价 贝壳屋的文化价值。以上两项理解正确,赏析有据。B 项,萨拉曼卡大学不是该城的主体设施;“精 神结构的中心”不能作为“没有必要修筑围墙”的原因。D 项,“太排场”是指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由著
名的历史建筑物与现代设施组合而成,意义不凡;况且,说图书馆是“哥伦布研修学习过的地方”, 也有些牵强。E项,文章题目“贝壳未碎”,不足以点明文章主旨:说萨拉曼卡人“疏远了现代文明 不符合文意。) 14(4分)(1)“亮点”,能反映小城某一方面特点的显见的建筑设施。(2)比喻从建筑设施中可以体 味的文化内涵。(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 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如另组织语言,应提及萨拉曼卡文化地位高,并指出哥伦布在这里有过意义重大的科学实践活 动 16(6分)当初,“满墙雕饰的贝壳”寄寓着西班牙人航海探险的渴望,他们要通过航海探险发现未 知的世界并印证自己的科学推断。(3分,意思对即可;仅用原文“对大海的渴望”作答,只能得1分。) 现今,贝壳屋作为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的门廊,“贝壳”召唤今人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探求精神 去发现和探索未知的世界。(3分,意思对即可;仅用原文“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 的世界”作答,只能得2分。) 三、(11分) 17、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此次论坛将紧 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 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 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 18、①②⑤ 19、【解析】本题要求明确,前有导语,提供了一个仿写的类句(结构形式),后面的结句暗示了内 容的蕴涵:以小见大或以点代面。 【参考答案】每一片树林里,都有森林的奥秘:每一块绿地里,都有草原的辽阔 【说明】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给2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 逻辑性,给2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1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 1分。 四、(30分) (略) 此情可待成追忆 ⊙如泣如诉 《陈情表》第一课时 、自学评价 1.(1)李密,西晋,南朝,臣子,皇帝。(2)臣李密说,恭谨地写表呈报皇上。 2.(1) xin(2)zuo(3) xian(4) yun 3.(1)徘徊不进的样子;(2)子;(3)迫近(4)辛酸苦楚 (5)因为:用来,用来…的办法(6)比:对 4、D 5、E(A、至于成立:成人自立;B、则告诉不许:申诉;C、臣之辛苦:辛酸和苦楚;D、举臣秀 才:优秀人才) 6、①零丁孤苦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
14 名的历史建筑物与现代设施组合而成,意义不凡;况且,说图书馆是“哥伦布研修学习过的地方”, 也有些牵强。E 项,文章题目“贝壳未碎”,不足以点明文章主旨;说萨拉曼卡人“疏远了现代文明” 不符合文意。) 14(4 分)(1)“亮点”,能反映小城某一方面特点的显见的建筑设施。(2)比喻从建筑设施中可以体 味的文化内涵。(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15 (4 分)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 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如另组织语言,应提及萨拉曼卡文化地位高,并指出哥伦布在这里有过意义重大的科学实践活 动。 16(6 分)当初,“满墙雕饰的贝壳”寄寓着西班牙人航海探险的渴望,他们要通过航海探险发现未 知的世界并印证自己的科学推断。(3 分,意思对即可;仅用原文“对大海的渴望”作答,只能得 1 分。) 现今,贝壳屋作为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的门廊,“贝壳”召唤今人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探求精神 去发现和探索未知的世界。(3 分,意思对即可;仅用原文“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 的世界”作答,只能得 2 分。) 三、(11 分) 17、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中国 3·15 论坛”将于 3 月 9 日在京拉开序幕。此次论坛将紧 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热点和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 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科技·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经济、科技、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 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 18、①②⑤ 19、【解析】本题要求明确,前有导语,提供了一个仿写的类句(结构形式),后面的结句暗示了内 容的蕴涵:以小见大或以点代面。 【参考答案】每一片树林里,都有森林的奥秘;每一块绿地里,都有草原的辽阔。 【说明】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一致,构成排比,给 2 分。每句的内容具有小中见大的 逻辑性,给 2 分。仿写出的句式结构与前面所给句式不完全一致,扣 1 分。语句生硬,不通顺,扣 1 分。 四、(30 分) (略) 此情可待成追忆 ⊙如泣如诉 《陈情表》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1.(1)李密,西晋,南朝,臣子,皇帝。(2)臣李密说,恭谨地写表呈报皇上。 2.(1)xìn (2)zuò(3)xiǎn (4)yǔn 3.(1)徘徊不进的样子; (2)子; (3)迫近 (4)辛酸苦楚; (5)因为;用来,用来……的办法 (6)比;对 4、D 5、E(A、至于成立:成人自立;B、则告诉不许:申诉; C、臣之辛苦:辛酸和苦楚; D、举臣秀 才:优秀人才) 6、①零丁孤苦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第1段: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2段:进退两难 祖母养育之恩朝廷知遇之情 第3段:“以孝治天下”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祖母无臣 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4段:先尽孝道,后报国恩 三、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2、参考意见: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 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 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 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 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 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陈情表》第二课时 自学评价 1、A(B责臣逋(bu)慢C、有所希冀(j)D、逮(dai)奉圣朝) 2、CE(寻:不久;听:准许) 3、C 5、(1)D(2)C(3)D(4)C(5)D5、D 6、C(“儿息”只指“儿子”) 7、B(“不行”指“不会行走”) 8、零丁孤苦: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零丁,伶仃,孤独。茕茕孑 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形影相吊:只有自己 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 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 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 变故。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15 二、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第 1 段: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 2 段:进退两难 祖母养育之恩 朝廷知遇之情 第 3 段:“以孝治天下”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②祖母无臣,无 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 4 段:先尽孝道,后报国恩 三、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总摄作用。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2、参考意见: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 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 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 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 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 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陈情表》第二课时 一、自学评价 1、A (B 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C E (寻:不久;听:准许) 3、C 4、C 5、(1)D(2)C(3)D(4)C(5)D 5、D 6、C(“儿息”只指“儿子”) 7、B(“不行”指“不会行走”) 8、零丁孤苦: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零丁,伶仃,孤独。茕茕孑 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形影相吊:只有自己 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 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 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 变故。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