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D:ATP的生成。通过四步反应,将G3P转化成分子另一种三碳分子一一的丙酮酸,这一过程产生两分子ATP(图9.5)。由于一分子葡萄糖裂解为两分子G3P,所以糖酵解总共产生两分子ATP,以及两分子NADH和两分子丙酮酸:4ATP(步骤D中的两分子G3P各产生两个ATP)一2ATP(步骤A的两步反应消耗的)2ATP在细胞内的非标准状况下,每摩尔ATP的生成等于从葡萄糖获取12千卡(50千焦)的能量,而在标准状况下这一数值一般文献上是7.3千焦。这意味着糖酵解的能量收获是24千卡/摩尔(100千焦/摩尔),这笔能量并不大。每摩尔葡萄糖的化学键蕴含的总能量是686千卡(2870千焦),所以糖酵解只获取了其中3.5%的化学能。尽管从释放的能量来衡量,糖酵解远不是理想方式,但它确实产生了ATP。在地球生命初期超过10亿年的无氧环境中,这一过程一直是异养型生物从有机物制造ATP的首要方式。像其他许多生化途径一样,糖酵解据推测也是由后向前进化的,序列中后面的反应反而是最古老的。它的后半段过程,即氧化G3P产生ATP的过程,可能是原始的异养型生物最早用来制造ATP的过程。从葡萄糖合成G3P的过程到后来才出现,可能是在G3P的直接来源耗尽以后。所有的细胞都发生糖酵解过程糖酵解的反应序列,被认为是最早进化出的生化过程之一。它无需分子氧的参与,因而易于在无氧环境下发生。它所有的反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独立完成,与任何细胞器或膜结构没有联系。所有生物都具备进行糖酵解的能力,然而今天大多数生物是通过有氧呼吸过程,从葡萄糖获得多得多的能量。既然获得的能量微不足道,糖酵解过程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在发生呢?这是因为进化是一个递变的过程,变化只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作为分解代谢来讲,糖酵解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否是进化的标准:它是一项在过去基础上的改进。那些不能进行糖酵解的生物很快处于竞争劣势,能发生糖酵解的生物在早期的竞争中生存了下来。以后代谢过程的进一步进化,必须建立在糖酵解的基础上。糖酵解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被舍弃,相反它充当了进一步获取化学能的出
步骤 D:ATP 的生成。通过四步反应,将 G3P 转化成分子另一种三碳分子 ——的丙酮酸,这一过程产生两分子 ATP(图 9.5)。由于一分子葡萄糖裂解为两 分子 G3P,所以糖酵解总共产生两分子 ATP,以及两分子 NADH 和两分子丙酮酸: 4ATP(步骤 D 中的两分子 G3P 各产生两个 ATP) -2ATP(步骤 A 的两步反应消耗的) 2ATP 在细胞内的非标准状况下,每摩尔 ATP 的生成等于从葡萄糖获取 12 千卡(50 千焦)的能量,而在标准状况下这一数值一般文献上是 7.3 千焦。这意味着糖酵 解的能量收获是 24 千卡/摩尔(100 千焦/摩尔),这笔能量并不大。每摩尔葡萄 糖的化学键蕴含的总能量是686千卡(2870千焦),所以糖酵解只获取了其中3.5% 的化学能。 尽管从释放的能量来衡量,糖酵解远不是理想方式,但它确实产生了 ATP。 在地球生命初期超过 10 亿年的无氧环境中 ,这一过程一直是异养型生物从有机 物制造 ATP 的首要方式。像其他许多生化途径一样,糖酵解据推测也是由后向 前进化的,序列中后面的反应反而是最古老的。它的后半段过程,即氧化 G3P 产生 ATP 的过程,可能是原始的异养型生物最早用来制造 ATP 的过程。从葡萄 糖合成 G3P 的过程到后来才出现,可能是在 G3P 的直接来源耗尽以后。 所有的细胞都发生糖酵解过程 糖酵解的反应序列,被认为是最早进化出的生化过程之一。它无需分子 氧的参与,因而易于在无氧环境下发生。它所有的反应都在细胞质基质中独立完 成,与任何细胞器或膜结构没有联系。所有生物都具备进行糖酵解的能力,然而 今天大多数生物是通过有氧呼吸过程,从葡萄糖获得多得多的能量。 既然获得的能量微不足道,糖酵解过程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在发生呢?这 是因为进化是一个递变的过程,变化只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作为分解代谢 来讲,糖酵解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否是进化的标准:它是一项在过去基础上 的改进。那些不能进行糖酵解的生物很快处于竞争劣势,能发生糖酵解的生物在 早期的竞争中生存了下来。以后代谢过程的进一步进化,必须建立在糖酵解的基 础上。糖酵解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被舍弃,相反它充当了进一步获取化学能的出
发点。新陈代谢的进化是层进式的,一层新的反应,加在旧有的另一层反应上,就好像往老房子上连续地刷上一层又一层油漆。所以今天几乎所有生物都进行糖CH2OHGlucoseOATPHexokinase1.Phosphorylation ofCH2-0-glucosebyATPADP0Glucose 6-phosphate②CH2-0-?2-3.Rearrangement,Phosphoglucoisomerasefollowed bya second0CH2OHATPphosphorylation.Fructose6-phosphateCH,-0-P-0-CH203Phosphofructokinase4-5.Thesix-carbonADP-moleculeissplitintotwothree-carbonFructose1,6-bisphosphatemolecules-oneG3PHanotherthatis convertedAldolase(4.5C-OintoG3PinanotherP-0-CH2reaction.omerasCHOHC=ODihydroxyacetoneGlyceraldehyde3CH,-0-P6.Oxidationfollowedbyphosphate(G3P)CH,OH phosphatephosphorylationproducestwoNADHmolecules andNAD+NAD+twomolecules ofBPG,PP?each with one high-energyNADHriosephosphateP-0-C-0NADHphosphatebonddehydrogenaseCHOH1,3-Bisphosphoglycerate1,3-Bisphosphoglycerate(BPG)(BPG)CH2-0-PP-0-C-06.OxidationfollowedbyNAD+phosphorylationNAD+PiP6CHOHproduces two NADHNADHTriosephosphateNADHmolecules and twoCH,-0-PdehydrogenasemoleculesofBPG,each1,3-Bisphosphoglycerate1,3-Bisphosphoglyratewith one high-energy(BPG)(BPG)-phosphate bond.①C-0ADPADPz.Removalofhigh-energyPhosphoglycerokinasCHOHphosphatebytwoADPATPCH2-0-moleculesproducestwoATP molecules and3-Phosphoglycerate3-PhosphoglycerateO"leavestwo3PG(3PG)(3PG)8molecules.C-0PhosphoglyceromutaseH-C-0-P8-9.RemovalofwateryieldstwoPEPmolecules,CH2OH2-Phosphoglycerate2-Phosphoglycerateeach with a high-energy(2PG)(2PG)O"phosphatebondOC-0H,O-H,0EnolaseC-0-P10.Removalofhigh-energyCH2PhosphoenolpyruvatePhosphoenolpyruvatephosphatebytwoADP(PEP)(PEP)molecules produces010twoATPmoleculesandADPADPC-0two pyruvate molecules.PyruvatekinaseC-0ATPATECH,PyruvatePyruvate头五步反应将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3一磷酸甘油醛(G3P),后图9.8糖酵解途径。面五步反应将G3P转化为丙酮酸
发点。新陈代谢的进化是层进式的,一层新的反应,加在旧有的另一层反应上, 就好像往老房子上连续地刷上一层又一层油漆。所以今天几乎所有生物都进行糖 图 9.8 糖酵解途径。 头五步反应将一分子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 3-磷酸甘油醛(G3P),后 面五步反应将 G3P 转化为丙酮酸
图9.8注:1.ATP将葡萄糖磷酸化。2一3.分子重排,ATP接着进行第二次磷酸化。4一5六碳化合物裂解为两个三碳化合物一—一分子G3P,另一个经过另一步反应转化为G3P。6.磷酸化后接着进行氧化,产生两分子NADH和两分子各带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BPG分子。7.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后,产生两个3PG分子。8一9.脱水产生两分子各带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PEP。10.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后,产生两个ATP分子和两个丙酮酸分子。glucose葡萄糖,hexokinase己糖激酶,glucose6-phosphate6-磷酸葡萄糖,phosphoglucoisomerase磷酸葡萄糖异构酶,fructose6-phosphate6-磷酸果糖,phosphofructokinase磷酸果糖激酶,fructose1,6-phosphate1,6-二磷酸果糖,isomerase异构酶,aldolase醛缩酶,dihydroxyacetonephophate磷酸二羟丙酮,glyceraldehydes3-phophate3-磷酸甘油醛,Triosephosphatedehydrogenase磷酸丙糖脱氢酶,1,3-Bisphosphoglycerate11,3-二磷酸甘油酸,sphoglycerokinase磷酸甘油酸激酶,3-phosphoglycerate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3-磷酸甘油酸,phosphoglyceromutase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phosphoglycerate2-磷酸甘油酸,enolase烯醇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磷酸烯醇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磷酸烯醇丙酮酸,pyruvatekinase丙酮酸激酶,pyruvate丙酮酸酵解,作为对进化史上层有的代谢方式的记忆。关闭代谢的循环:NAD+的再生观察一下糖酵解过程的总反应式:葡萄糖+2ADP+2Pi+2NAD+一2丙酮酸+2ATP+2NADH+2H++2H0你就会发现糖酵解带来三个变化:(1)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2)两分子ADP通过底物水平的磷酸化转化为ATP;(3)两分子NAD+被还原成NADH。循环利用NADH的必要性只要葡萄糖能不断从食物分子中产生,细胞就能不停地用上述过程制造出用于生命活动的ATP分子。但与此同时,伴随着NADH的积累,NAD+逐渐被消耗。细胞内NAD+的含量并不多,为了糖酵解的持续进行,NADH必须转化为NAD+以实现循环利用。来自G3P的氢原子,必须最终由NAD*以外的其他分子接受。两类分子可以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图9.9):1.有氧呼吸。氧气是极好的电子受体。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来自G3P的氢原子可以传给氧而形成水。这就是氧气存在下,真核细胞中发生的
酵解,作为对进化史上层有的代谢方式的记忆。 关闭代谢的循环:NAD+的再生 观察一下糖酵解过程的总反应式:葡萄糖+2ADP+2Pi+2 NAD+ → 2 丙酮酸+2ATP+2NADH+2H++2H20 你就会发现糖酵解带来三个变化:⑴葡萄糖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⑵两分子 ADP 通过底物水平的磷酸化转化为 ATP;⑶两分子 NAD+被还原成 NADH。 循环利用 NADH 的必要性 NADH 的必要性 只要葡萄糖能不断从食物分子中产生,细胞就能不停地用上述过程制造出用 于生命活动的 ATP 分子。但与此同时,伴随着 NADH 的积累,NAD+逐渐被消耗。 细胞内 NAD+的含量并不多,为了糖酵解的持续进行,NADH 必须转化为 NAD +以实现循环利用。来自 G3P 的氢原子,必须最终由 NAD+以外的其他分子接受。 两类分子可以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图 9.9): 1. 有氧呼吸。氧气是极好的电子受体 。 。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来自 G3P 的氢原子可以传给氧而形成水。这就是氧气存在下,真核细胞中发生的 图 9.8 注: 1. ATP 将葡萄糖磷酸化。 2-3. 分子重排,ATP 接着进行第二次磷酸化。 4-5 六碳化合物裂解为两个三碳化合物——一分子 G3P,另一个经过另一步反应转化为 G3P。 6.磷酸化后接着进行氧化,产生两分子 NADH 和两分子各带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 BPG 分子。 7.高能磷酸键转移给 ADP 生成 ATP 后,产生两个 3PG 分子。 8-9.脱水产生两分子各带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 PEP。 10.高能磷酸键转移给 ADP 生成 ATP 后,产生两个 ATP 分子和两个丙酮酸分子。 glucose 葡 萄 糖 , hexokinase 己 糖 激 酶 , glucose 6-phosphate 6- 磷 酸 葡 萄 糖 , phosphoglucoisomerase 磷 酸 葡 萄 糖 异 构 酶 , fructose 6-phosphate 6- 磷 酸 果 糖 , phosphofructo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fructose 1,6-phosphate 1,6-二磷酸果糖,isomerase 异 构酶,aldolase 醛缩酶,dihydroxyacetone phophate 磷酸二羟丙酮,glyceraldehydes 3-phophate 3- 磷 酸 甘 油 醛 , Triose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磷 酸 丙 糖 脱 氢 酶 , 1,3-Bisphosphoglycerate1 1,3-二磷酸甘油酸,sphoglycerokinase 磷酸甘油酸激酶, 3-phosphoglycerate 3- 磷 酸 甘 油 酸 , 3-phosphoglycerate 3- 磷 酸 甘 油 酸 , phosphoglyceromutase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phosphoglycerate 2-磷酸甘油酸, enolase 烯 醇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磷酸烯醇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磷酸烯醇丙酮酸, pyruvate kinase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