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7 众所周知,泰纳《当代法国的起源》是受1871年法国战 败和巴黎公社的经历所启发而作;与《旧制度与大革命》相 比,《旧制度与大革命》更偏重比较政治社会学研究。托克维 尔对西方世界的普遍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而泰纳则从法国社 会的革命这一观点涉及主题 1864年,菲斯泰尔·德·库朗日的《古代城市》问世。这 部著作带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深深烙印。C.朱利昂在其 宝贵的教材《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文选》(第一版,巴黎,1896 年;我们根据1913年巴黎第七版重校本引用)中写道:“人 们推测,菲斯泰尔·德·库朗日所受到的历史影响首先是孟 德斯鸠的(政体的研究),可能还有米什勒的,而更多的是托 克维尔的影响(社会生活中宗教情感的作用)。《旧制度与大 革命》对菲斯泰尔的才华有决定性影响不足为奇:在《古代 城市》中,我们将会找到同样的叙述方式,同样的归纳步骤, 和同样的把书归并成两三个指导思想的愿望”(91和随后几 页)。在更后边的好几页,朱利昂重又回到这个主题上:“在 《古代城市》中,托克维尔的影响比米什勒明显得多。《导 言》的标题本身:‘论研究古代人最古老的信仰对于了解其典 章制度的必要性’,简直就是《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开头的翻 版。《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的一大功绩是证明了1789年以 后有多少过去的政治制度、习惯思想,在新法国依然存在,新 法国不知不觉成了君主制法国的概括遗赠财产承受人。菲斯 泰尔·德·库朗日在其著作中证明传统与宗教习俗具有长期 持久性;这个延续法则在《古代城市》下述话里阐述得再精 彩不过了:对人来说,过去绝对不会彻底死亡。人能把它忘
众 所 周 知 , 泰 纳 《 当 代 法 国 的 起 源 》 是 受 1 8 7 1 年 法 国 战 败 和 巴 黎 公 社 的 经 历 所 启 发 而 作 ; 与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相 比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更 偏 重 比 较 政 治 社 会 学 研 究 。 托 克 维 尔 对 西 方 世 界 的 普 遍 发 展 趋 势 进 行 预 测 , 而 泰 纳 则 从 法 国 社 会 的 革 命 这 一 观 点 涉 及 主 题 。 1 8 6 4 年 ,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的 《 古 代 城 市 》 问 世 。 这 部 著 作 带 有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的 深 深 烙 印 。 C . 朱 利 昂 在 其 宝 贵 的 教 材 《 1 9 世 纪 法 国 历 史 学 家 文 选 》 ( 第 一 版 , 巴 黎 , 1 8 9 6 年 ; 我 们 根 据 1 9 1 3 年 巴 黎 第 七 版 重 校 本 引 用 ) 中 写 道 : “ 人 们 推 测 ,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所 受 到 的 历 史 影 响 首 先 是 孟 德 斯 鸠 的 ( 政 体 的 研 究 ) , 可 能 还 有 米 什 勒 的 , 而 更 多 的 是 托 克 维 尔 的 影 响 ( 社 会 生 活 中 宗 教 情 感 的 作 用 )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对 菲 斯 泰 尔 的 才 华 有 决 定 性 影 响 不 足 为 奇 : 在 《 古 代 城 市 》 中 , 我 们 将 会 找 到 同 样 的 叙 述 方 式 , 同 样 的 归 纳 步 骤 , 和 同 样 的 把 书 归 并 成 两 三 个 指 导 思 想 的 愿 望 ” ( 9 1 和 随 后 几 页 ) 。 在 更 后 边 的 好 几 页 , 朱 利 昂 重 又 回 到 这 个 主 题 上 : “ 在 《 古 代 城 市 》 中 , 托 克 维 尔 的 影 响 比 米 什 勒 明 显 得 多 。 《 导 言 》 的 标 题 本 身 : ‘ 论 研 究 古 代 人 最 古 老 的 信 仰 对 于 了 解 其 典 章 制 度 的 必 要 性 ’ , 简 直 就 是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一 书 开 头 的 翻 版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一 书 的 一 大 功 绩 是 证 明 了 1 7 8 9 年 以 后 有 多 少 过 去 的 政 治 制 度 、 习 惯 思 想 , 在 新 法 国 依 然 存 在 , 新 法 国 不 知 不 觉 成 了 君 主 制 法 国 的 概 括 遗 赠 财 产 承 受 人 。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在 其 著 作 中 证 明 传 统 与 宗 教 习 俗 具 有 长 期 持 久 性 ; 这 个 延 续 法 则 在 《 古 代 城 市 》 下 述 话 里 阐 述 得 再 精 彩 不 过 了 : ‘ 对 人 来 说 , 过 去 绝 对 不 会 彻 底 死 亡 。 人 能 把 它 忘 导 言 1 7
导言 掉,但却总是把它保留在身上。因为,就像它在各个时代的 样子,它是所有以前各个时代的产物和概括。即使它深入人 的灵魂,根据各个不同时代留在人身上的模样,也能恢复与 区别这些不同的时代。’”关于菲斯泰尔·德·库朗日,可参 阅瑞士历史家E.菲特的重要著作《新编史学史》,慕尼黑与 柏林,1911年,560及随后几页;E.尚皮翁:《菲斯泰尔· 德·库朗日的政治宗教思想》,巴黎,1903年;J.一M.图 尔纳尔一奥蒙:《菲斯泰尔·德·库朗日》,巴黎,1931年,59 及随后几页 此外,在前引朱利昂的著作中,还可找到对托克维尔著 作重要地位所作的一个简洁而又非常出色的评价,读了将有 所裨益:“托克维尔的著作与《古代城市》一起,是19世纪 所产生的最新颖与写得最出色的历史著作……”(参见前引书 84及随后几页。)朱利昂将托克维尔列为哲学历史家;我们今 天也许要说他是社会学历史家。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 会》可能是当代社会学历史的典型范例 阿尔贝·索雷尔的名著《欧洲与法国大革命》(8卷本,巴 黎,1885-1904年)同样带有托克维尔始终不息的影响烙印。 欧仁·德希塔尔在其著作《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与自由 民主》(巴黎,1897年)一书中,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论述《旧 制度与大革命》,指出这部著作对阿尔贝·索雷尔的影响。我 们引用一段:“是否需要提到阿尔贝·索雷尔在其权威著作 《欧洲与法国大革命》中,出色地把托克维尔的方法与思想扩 大到革命的对外政策上,证明在对内对外政策上,‘革命并没 有带来什么不是来自历史、不是由旧制度的先前政策可以解
掉 , 但 却 总 是 把 它 保 留 在 身 上 。 因 为 , 就 像 它 在 各 个 时 代 的 样 子 , 它 是 所 有 以 前 各 个 时 代 的 产 物 和 概 括 。 即 使 它 深 入 人 的 灵 魂 , 根 据 各 个 不 同 时 代 留 在 人 身 上 的 模 样 , 也 能 恢 复 与 区 别 这 些 不 同 的 时 代 。 ’ ” 关 于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 可 参 阅 瑞 士 历 史 家 E . 菲 特 的 重 要 著 作 《 新 编 史 学 史 》 , 慕 尼 黑 与 柏 林 , 1 9 1 1 年 , 5 6 0 及 随 后 几 页 ; E . 尚 皮 翁 : 《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的 政 治 宗 教 思 想 》 , 巴 黎 , 1 9 0 3 年 ; J . - M . 图 尔 纳 尔 - 奥 蒙 : 《 菲 斯 泰 尔 · 德 · 库 朗 日 》 , 巴 黎 , 1 9 3 1 年 , 5 9 及 随 后 几 页 。 此 外 , 在 前 引 朱 利 昂 的 著 作 中 , 还 可 找 到 对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重 要 地 位 所 作 的 一 个 简 洁 而 又 非 常 出 色 的 评 价 , 读 了 将 有 所 裨 益 : “ 托 克 维 尔 的 著 作 与 《 古 代 城 市 》 一 起 , 是 1 9 世 纪 所 产 生 的 最 新 颖 与 写 得 最 出 色 的 历 史 著 作 … … ” ( 参 见 前 引 书 8 4 及 随 后 几 页 。 ) 朱 利 昂 将 托 克 维 尔 列 为 哲 学 历 史 家 ; 我 们 今 天 也 许 要 说 他 是 社 会 学 历 史 家 。 马 克 · 布 洛 赫 的 《 封 建 社 会 》 可 能 是 当 代 社 会 学 历 史 的 典 型 范 例 。 阿 尔 贝 · 索 雷 尔 的 名 著 《 欧 洲 与 法 国 大 革 命 》 ( 8 卷 本 , 巴 黎 , 1 8 8 5 — 1 9 0 4 年 ) 同 样 带 有 托 克 维 尔 始 终 不 息 的 影 响 烙 印 。 欧 仁 · 德 希 塔 尔 在 其 著 作 《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与 自 由 民 主 》 ( 巴 黎 , 1 8 9 7 年 ) 一 书 中 , 用 整 整 一 章 的 篇 幅 论 述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指 出 这 部 著 作 对 阿 尔 贝 · 索 雷 尔 的 影 响 。 我 们 引 用 一 段 : “ 是 否 需 要 提 到 阿 尔 贝 · 索 雷 尔 在 其 权 威 著 作 《 欧 洲 与 法 国 大 革 命 》 中 , 出 色 地 把 托 克 维 尔 的 方 法 与 思 想 扩 大 到 革 命 的 对 外 政 策 上 , 证 明 在 对 内 对 外 政 策 上 , ‘ 革 命 并 没 有 带 来 什 么 不 是 来 自 历 史 、 不 是 由 旧 制 度 的 先 前 政 策 可 以 解 1 8 导 言
导言 释的结果,哪怕是最特殊的结果。他比任何人都更出色地证 明了托克维尔这段话中的真理:‘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 谁就永远无法理解法国革命。①” 勒普莱肯定通过阅读托克维尔著作得到了充实。在《由 对欧洲各民族的考察推断出的法国社会改革》(巴黎,1874 年,第三卷)中,有一段对《旧制度与大革命》非常有特色 的评语:勒普莱写道:“路易十五野蛮的不宽容政策保留了某 些人道形式,仅仅以摧毁新教基督徒为目的。1793年雅各宾 派的不宽容政策则旨在完全摧毁所有宗教。”这段话以下列注 释为依据:“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一部著作(《旧制度 与大革命》)中揭示了这一真理,这部著作若是有真正的书名 并提出结论,就将成为杰作。”我们认为勒普莱对亚历克西 德·托克维尔的评价是不正确的:他的决疑论和道德家精神 绝不可能理解托克维尔的历史社会学。(参见J.一B.迪罗塞 尔:《法国社会天主教的开端,1822-1870》,巴黎,1951年, 672及随后几页。)—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有名读者当 中我们要提到乔治·索雷尔和让·饶勒斯;《进步的幻想》 (第一版,巴黎,1908年)非常频繁地引证托克维尔著作, 《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主义史》(A.马迪厄审订版,8卷本,巴 黎,1922-1924年)同样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印记出现。 ①这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编第四章的结语。见中译本第58页 译者 ②乔治·索雷尔(18471922),法国新闻记者,持有激进的社会主义思想, 有《暴力思考》(1908年) 译者
释 的 结 果 , 哪 怕 是 最 特 殊 的 结 果 。 ’ 他 比 任 何 人 都 更 出 色 地 证 明 了 托 克 维 尔 这 段 话 中 的 真 理 : ‘ 谁 要 是 只 研 究 和 考 察 法 国 , 谁 就 永 远 无 法 理 解 法 国 革 命 。 ’ ① ” 勒 普 莱 肯 定 通 过 阅 读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得 到 了 充 实 。 在 《 由 对 欧 洲 各 民 族 的 考 察 推 断 出 的 法 国 社 会 改 革 》 ( 巴 黎 , 1 8 7 4 年 , 第 三 卷 ) 中 , 有 一 段 对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非 常 有 特 色 的 评 语 ; 勒 普 莱 写 道 : “ 路 易 十 五 野 蛮 的 不 宽 容 政 策 保 留 了 某 些 人 道 形 式 , 仅 仅 以 摧 毁 新 教 基 督 徒 为 目 的 。 1 7 9 3 年 雅 各 宾 派 的 不 宽 容 政 策 则 旨 在 完 全 摧 毁 所 有 宗 教 。 ” 这 段 话 以 下 列 注 释 为 依 据 : “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在 一 部 著 作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中 揭 示 了 这 一 真 理 , 这 部 著 作 若 是 有 真 正 的 书 名 并 提 出 结 论 , 就 将 成 为 杰 作 。 ” 我 们 认 为 勒 普 莱 对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的 评 价 是 不 正 确 的 ; 他 的 决 疑 论 和 道 德 家 精 神 绝 不 可 能 理 解 托 克 维 尔 的 历 史 社 会 学 。 ( 参 见 J . - B . 迪 罗 塞 尔 : 《 法 国 社 会 天 主 教 的 开 端 , 1 8 2 2 — 1 8 7 0 》 , 巴 黎 , 1 9 5 1 年 , 6 7 2 及 随 后 几 页 。 ) — — 在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的 有 名 读 者 当 中 我 们 要 提 到 乔 治 · 索 雷 尔 ② 和 让 · 饶 勒 斯 ; 《 进 步 的 幻 想 》 ( 第 一 版 , 巴 黎 , 1 9 0 8 年 ) 非 常 频 繁 地 引 证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 《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社 会 主 义 史 》 ( A . 马 迪 厄 审 订 版 , 8 卷 本 , 巴 黎 , 1 9 2 2 — 1 9 2 4 年 ) 同 样 有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的 印 记 出 现 。 导 言 1 9 ① ② 乔 治 · 索 雷 尔 ( 1 8 4 7 — 1 9 2 2 ) , 法 国 新 闻 记 者 , 持 有 激 进 的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 著 有 《 暴 力 思 考 》 ( 1 9 0 8 年 ) 等 。 — — 译 者 这 是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第 一 编 第 四 章 的 结 语 。 见 中 译 本 第 5 8 页 。 — — 译 者
导言 人们还可以引证杰出的法国法律史家A.埃斯曼的看法, 他在《法国比较宪法学要素》(第四版,巴黎,1906年)一书 中显露出对托克维尔思想的敏锐理解力 此外,不应忘记那些伟大的法国文学史家。我们只提几 位。圣伯夫在《星期一丛谈》(第三版,15卷本,巴黎,未注 明年份,96及随后几页)中,清楚表明他从未理解托克维尔 著作的社会学意义。假如回想到他曾以何等热情在《星期 丛谈初集》中欢呼《论美国的民主》出版,人们就只能推断 他的法兰西学院伟大同事一定会对他嗤之以鼻……(见J P.迈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巴黎,1948年,156 及随后几页。)但是即使是在恶言恶语中,圣伯夫也永远辉煌。 与圣伯夫形成对比,伯蒂·德·朱尔维尔在其《法国文学 史》(巴黎,未注明年份,540页)中写道:“托克维尔在基佐 的学校受到教育,于1835年发表了自《法的精神》问世以来 人们所写的社会哲学方面最扎实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20 年以后(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部完全独创、影响极 大的新著,在拉马丁的《吉伦特党人史》取得轰动成功后不 久,开始在法国,至少在引起反响的思想界,改变可称为大 革命神话的一切。人们不再把大革命视为一场出乎意料的 (英雄的或魔鬼的)飓风,而承认大革命乃是众多遥远深刻的 原因的结果。泰纳完成了这种对舆论的矫正;但托克维尔开 其先河。”—一费迪南·布伦蒂埃在《法国文学史教程》(巴 黎,1898年)这部很有价值的著作中,以笔记形式提出对托 ①拉马丁这部著作出版于1847年。—译者
人 们 还 可 以 引 证 杰 出 的 法 国 法 律 史 家 A . 埃 斯 曼 的 看 法 , 他 在 《 法 国 比 较 宪 法 学 要 素 》 ( 第 四 版 , 巴 黎 , 1 9 0 6 年 ) 一 书 中 显 露 出 对 托 克 维 尔 思 想 的 敏 锐 理 解 力 。 此 外 , 不 应 忘 记 那 些 伟 大 的 法 国 文 学 史 家 。 我 们 只 提 几 位 。 圣 伯 夫 在 《 星 期 一 丛 谈 》 ( 第 三 版 , 1 5 卷 本 , 巴 黎 , 未 注 明 年 份 , 9 6 及 随 后 几 页 ) 中 , 清 楚 表 明 他 从 未 理 解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社 会 学 意 义 。 假 如 回 想 到 他 曾 以 何 等 热 情 在 《 星 期 一 丛 谈 初 集 》 中 欢 呼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出 版 , 人 们 就 只 能 推 断 他 的 法 兰 西 学 院 伟 大 同 事 一 定 会 对 他 嗤 之 以 鼻 … … ( 见 J . - P . 迈 耶 : 《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 , 巴 黎 , 1 9 4 8 年 , 1 5 6 及 随 后 几 页 。 ) 但 是 即 使 是 在 恶 言 恶 语 中 , 圣 伯 夫 也 永 远 辉 煌 。 与 圣 伯 夫 形 成 对 比 , 伯 蒂 · 德 · 朱 尔 维 尔 在 其 《 法 国 文 学 史 》 ( 巴 黎 , 未 注 明 年 份 , 5 4 0 页 ) 中 写 道 : “ 托 克 维 尔 在 基 佐 的 学 校 受 到 教 育 , 于 1 8 3 5 年 发 表 了 自 《 法 的 精 神 》 问 世 以 来 人 们 所 写 的 社 会 哲 学 方 面 最 扎 实 的 著 作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 2 0 年 以 后 ( 1 8 5 6 年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这 部 完 全 独 创 、 影 响 极 大 的 新 著 , 在 拉 马 丁 的 《 吉 伦 特 党 人 史 》 ① 取 得 轰 动 成 功 后 不 久 , 开 始 在 法 国 , 至 少 在 引 起 反 响 的 思 想 界 , 改 变 可 称 为 大 革 命 神 话 的 一 切 。 人 们 不 再 把 大 革 命 视 为 一 场 出 乎 意 料 的 ( 英 雄 的 或 魔 鬼 的 ) 飓 风 , 而 承 认 大 革 命 乃 是 众 多 遥 远 深 刻 的 原 因 的 结 果 。 泰 纳 完 成 了 这 种 对 舆 论 的 矫 正 ; 但 托 克 维 尔 开 其 先 河 。 ” — — 费 迪 南 · 布 伦 蒂 埃 在 《 法 国 文 学 史 教 程 》 ( 巴 黎 , 1 8 9 8 年 ) 这 部 很 有 价 值 的 著 作 中 , 以 笔 记 形 式 提 出 对 托 2 0 导 言 ① 拉 马 丁 这 部 著 作 出 版 于 1 8 4 7 年 。 — — 译 者
导言 克维尔著作的评价:“……这部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甚 至在构想大革命的起源的方式上标志了一个时代 在描 述大革命的方式上亦然 托克维尔看得何等清晰:1.大 革命通过所有废墟与我们历史最遥远的过去连接在一起;2. 大革命的‘宗教’特征归因于其原因的深刻性;3.由于这一 原故,要取消种种影响,不能靠任何政治力量。一一通过这 两部著作(布伦蒂埃前边已谈到《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 尔足以使历史摆脱历史家的武断评价;准备好我们从当代形 成的思想;并赋予历史以科学所应当具备的一切特征。”(前 引书,441页。)在其经典著作《法国文学史》(巴黎,1912 年)中,居斯塔夫·朗松也给了我们一个对托克维尔著作的 精彩评价:“……《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历史家的思想为基础。 托克维尔像奥尔良派历史家一样,在大革命中看到了结果,看 到了根源就在祖国开始的一场社会政治运动的终结,而对于 正统派和民主派来说,大革命几乎总是与过去的猛然决裂,是 奇迹般的突然爆发,一些人诅咒,另一些人祝福,大家都以 为1789年和1793年的法国与路易十四或圣路易°的法国截 然不同。但奥尔良派用他们的历史观为党派利益服务:托克 维尔则始终是严格的历史家,同时更有哲学家色彩,只求证 实我们的制度与我们的风尚的发展连续性;大革命爆发于 1789年,因为它已经进行了一半,几个世纪以来,一切都向 平等和中央集权发展;封建权利与专制王权的最后障碍显得 更加碍手碍脚,因为它们已是最后一道障碍。他阐述了文学 ①圣路易即路易九世,1226至1270年在位,是路易八世之子 译者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评 价 : “ … … 这 部 著 作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甚 至 在 构 想 大 革 命 的 起 源 的 方 式 上 标 志 了 一 个 时 代 ; — — 在 描 述 大 革 命 的 方 式 上 亦 然 。 — — 托 克 维 尔 看 得 何 等 清 晰 : 1 . 大 革 命 通 过 所 有 废 墟 与 我 们 历 史 最 遥 远 的 过 去 连 接 在 一 起 ; 2 . 大 革 命 的 ‘ 宗 教 ’ 特 征 归 因 于 其 原 因 的 深 刻 性 ; 3 . 由 于 这 一 原 故 , 要 取 消 种 种 影 响 , 不 能 靠 任 何 政 治 力 量 。 — — 通 过 这 两 部 著 作 〔 布 伦 蒂 埃 前 边 已 谈 到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 , 托 克 维 尔 足 以 使 历 史 摆 脱 历 史 家 的 武 断 评 价 ; 准 备 好 我 们 从 当 代 形 成 的 思 想 ; 并 赋 予 历 史 以 科 学 所 应 当 具 备 的 一 切 特 征 。 ” ( 前 引 书 , 4 4 1 页 。 ) 在 其 经 典 著 作 《 法 国 文 学 史 》 ( 巴 黎 , 1 9 1 2 年 ) 中 , 居 斯 塔 夫 · 朗 松 也 给 了 我 们 一 个 对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精 彩 评 价 : “ … …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以 历 史 家 的 思 想 为 基 础 。 托 克 维 尔 像 奥 尔 良 派 历 史 家 一 样 , 在 大 革 命 中 看 到 了 结 果 , 看 到 了 根 源 就 在 祖 国 开 始 的 一 场 社 会 政 治 运 动 的 终 结 , 而 对 于 正 统 派 和 民 主 派 来 说 , 大 革 命 几 乎 总 是 与 过 去 的 猛 然 决 裂 , 是 奇 迹 般 的 突 然 爆 发 , 一 些 人 诅 咒 , 另 一 些 人 祝 福 , 大 家 都 以 为 1 7 8 9 年 和 1 7 9 3 年 的 法 国 与 路 易 十 四 或 圣 路 易 ① 的 法 国 截 然 不 同 。 但 奥 尔 良 派 用 他 们 的 历 史 观 为 党 派 利 益 服 务 : 托 克 维 尔 则 始 终 是 严 格 的 历 史 家 , 同 时 更 有 哲 学 家 色 彩 , 只 求 证 实 我 们 的 制 度 与 我 们 的 风 尚 的 发 展 连 续 性 ; 大 革 命 爆 发 于 1 7 8 9 年 , 因 为 它 已 经 进 行 了 一 半 , 几 个 世 纪 以 来 , 一 切 都 向 平 等 和 中 央 集 权 发 展 ; 封 建 权 利 与 专 制 王 权 的 最 后 障 碍 显 得 更 加 碍 手 碍 脚 , 因 为 它 们 已 是 最 后 一 道 障 碍 。 他 阐 述 了 文 学 导 言 2 1 ① 圣 路 易 即 路 易 九 世 , 1 2 2 6 至 1 2 7 0 年 在 位 , 是 路 易 八 世 之 子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