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说明 、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争论问题,本大纲采用目前一般的说法。一些比较 具体的说法之外,用只讲事实而不下结论的办法处理 三、本大纲开列的参考书,仅供参考 四、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使用时可以灵活掌握或作 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导言 自然环境 、民族概况 三、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 四、学习的方法 第一章原始社会 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1、人类的起源 2、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北京人等猿人遗址与遗迹;猿人体质特征;打 制石器的出现和火的使用;血缘家族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说明 一、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争论问题,本大纲采用目前一般的说法。一些比较 具体的说法之外,用只讲事实而不下结论的办法处理。 三、本大纲开列的参考书,仅供参考。 四、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使用时可以灵活掌握或作 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导言 一、 自然环境 二、 民族概况 三、 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意义 四、 学习的方法 第一章 原始社会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1、 人类的起源 2、 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北京人等猿人遗址与遗迹;猿人体质特征;打 制石器的出现和火的使用;血缘家族的形成
二、古人及古人创造的文化 1、丁村人等古人遗迹的发现;工具的改进与人工取火的发明 2、山顶洞人等新人的发现;现代人体质特征的形成;弓箭的发明;磨钻技术 与骨针;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的萌芽;氏族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创说和遗制 1、母系氏族公社传说 2、姓氏的产生 、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文化遗址。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磨制石器和陶器与房屋建筑的发明 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四、母系氏族的社会组织和对偶婚 母系氏族的社会组织和对偶婚 图腾崇拜和女祖先崇拜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解体 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1、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过渡 2、新时器时代后期诸文化遗址 3、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
二、古人及古人创造的文化 1、 丁村人等古人遗迹的发现;工具的改进与人工取火的发明。 2、 山顶洞人等新人的发现;现代人体质特征的形成;弓箭的发明;磨钻技术 与骨针;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的萌芽;氏族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一、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创说和遗制 1、 母系氏族公社传说 2、 姓氏的产生 二、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文化遗址。 三、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生活 1、 磨制石器和陶器与房屋建筑的发明 2、 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四、母系氏族的社会组织和对偶婚 1、 母系氏族的社会组织和对偶婚 2、 图腾崇拜和女祖先崇拜 第三节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解体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1、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过渡 2、 新时器时代后期诸文化遗址 3、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艺术 1、锄耕农业的发达和犁耕农业的新兴 2、轮制陶器和冶铜术 玉器和丝织 绘画和雕塑,原始音乐和舞蹈,图像文字和占卜,男性祖先崇拜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夫一妻制 2、阶级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 3、炎黄传说和尧舜禹禅让 思考题 论我国氏族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 2、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3、我国原始公社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 、夏王朝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夏朝的建立:大禹治水和“启代益作后”。 12-12 夏代的阶级结构与国家制度 夏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里头遗址 夏代的天文历法与文献 、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第二节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商人的兴起与汤灭夏建商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艺术 1、 锄耕农业的发达和犁耕农业的新兴 2、 轮制陶器和冶铜术 3、 玉器和丝织 4、 绘画和雕塑,原始音乐和舞蹈,图像文字和占卜,男性祖先崇拜 三、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1、 一夫一妻制 2、 阶级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 3、 炎黄传说和尧舜禹禅让 思考题: 1、 论我国氏族制度的产生及其特点。 2、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3、我国原始公社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 夏商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 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 一、夏王朝建立及其国家机构 1、 夏朝的建立:大禹治水和“启代益作后”。 2、 夏代的阶级结构与国家制度。 二、夏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 二里头遗址 2、 夏代的天文历法与文献。 三、 夏王朝的发展和衰亡。 第二节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1、 商人的兴起与汤灭夏建商
2、商代前期的发展和“九世之乱” 3、盘庚迁殷与武丁极盛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 、商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四、商末的社会矛盾与商纣的灭亡 思考题 1、论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论商代的阶级关系 第三章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周王朝的建立 1、周人的兴起与文王时期的发展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与周公东征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井田制 三、西周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强化与统治范围和文化影响所及地区的扩大 第三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农业生产的发展:锐利的农具,耦耕,荒地的开垦,休耕轮作制,使用绿 肥和制造堆肥,防治虫害,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2、 商代前期的发展和“九世之乱” 3、 盘庚迁殷与武丁极盛 二、 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 三、 商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四、 商末的社会矛盾与商纣的灭亡 思考题: 1、 论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 论商代的阶级关系。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化 一、周王朝的建立 1、 周人的兴起与文王时期的发展 2、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与周公东征 二、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井田制 三、 西周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强化与统治范围和文化影响所及地区的扩大 第三节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农业生产的发展:锐利的农具,耦耕,荒地的开垦,休耕轮作制,使用绿 肥和制造堆肥,防治虫害,品种和产量的增加
2、以青铜冶铸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工商食官”与官私商业的发展 、哲学、科技和文艺的发展 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字诗歌和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衰亡 、西周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昭王南征 穆王西伐与东讨 西周王朝的衰亡 1、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及共和行政 2、宣王中兴的回光返照(不籍千亩与料民于太原) 3、幽王的腐朽统治和犬戎灭周 思考题: 1、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性质。 井田制的内容与性质 3、西周衰亡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四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2、 以青铜冶铸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3、 “工商食官”与官私商业的发展。 二、哲学、科技和文艺的发展 1、 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2、 科学技术的发展 3、 文字诗歌和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西周的衰亡 一、西周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1、 昭王南征 2、 穆王西伐与东讨 二、西周王朝的衰亡 1、 厉王专利和国人暴动及共和行政 2、 宣王中兴的回光返照(不籍千亩与料民于太原) 3、 幽王的腐朽统治和犬戎灭周 思考题: 1、 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性质。 2、 井田制的内容与性质。 3、 西周衰亡的原因及其表现。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