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的印象可概括如下: “德·托克维尔先生充分证明法国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 合理,尽管凶暴,唯有法国大革命才能扫除流弊,解放人民, 正如作者所说,解放农民。他宽恕法国大革命曾创造的过分 的中央集权制和许多专制工具:所有这些在大革命以前即已 存在;他宽恕曾摧毁可阻止无政府状态或专制暴政的制衡力 量:大革命以前它们便已消失。但是,他指责大革命直至此 时为止,尚不能创设任何制衡力量,当时并非没有一点可能 性,这种制衡力量的地位在旧君主制下早已标明。他指责大 革命恢复了旧制度的全套政府机器,并建立起这样一种局面, 乃至过了60年,我们第二次—上帝知道要多长时间—一被 投到专制制度下,它比旧专制制度更合逻辑,更加平等,但 肯定也更为全面。 这部著作的不足是没有作出结论;这是有几分使人失 望,没有把好的东西充分烘托出来,也没有指出诊治弊病的 良方。向人民讲真理是好事,但不要用沮丧的口气,尤其不 该摆出一种神态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说她不配享受自由:这使 压迫者、奴隶和利己主义者感到痛快。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好书,我赞赏它,我认为其内容与 形式也值得人们称赞。因为正如你所说,人们在这里切实感 受到了专制暴政的可怖,而这正是敌人之所在。旧制度死亡 了,万劫不复;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 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只 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 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奥马尔公爵与居维利埃一弗勒里
的 印 象 可 概 括 如 下 : “ 德 · 托 克 维 尔 先 生 充 分 证 明 法 国 大 革 命 势 在 必 行 , 合 情 合 理 , 尽 管 凶 暴 , 唯 有 法 国 大 革 命 才 能 扫 除 流 弊 , 解 放 人 民 , 正 如 作 者 所 说 , 解 放 农 民 。 他 宽 恕 法 国 大 革 命 曾 创 造 的 过 分 的 中 央 集 权 制 和 许 多 专 制 工 具 : 所 有 这 些 在 大 革 命 以 前 即 已 存 在 ; 他 宽 恕 曾 摧 毁 可 阻 止 无 政 府 状 态 或 专 制 暴 政 的 制 衡 力 量 : 大 革 命 以 前 它 们 便 已 消 失 。 但 是 , 他 指 责 大 革 命 直 至 此 时 为 止 , 尚 不 能 创 设 任 何 制 衡 力 量 , 当 时 并 非 没 有 一 点 可 能 性 , 这 种 制 衡 力 量 的 地 位 在 旧 君 主 制 下 早 已 标 明 。 他 指 责 大 革 命 恢 复 了 旧 制 度 的 全 套 政 府 机 器 , 并 建 立 起 这 样 一 种 局 面 , 乃 至 过 了 6 0 年 , 我 们 第 二 次 — — 上 帝 知 道 要 多 长 时 间 — — 被 投 到 专 制 制 度 下 , 它 比 旧 专 制 制 度 更 合 逻 辑 , 更 加 平 等 , 但 肯 定 也 更 为 全 面 。 “ 这 部 著 作 的 不 足 是 没 有 作 出 结 论 ; 这 是 有 几 分 使 人 失 望 , 没 有 把 好 的 东 西 充 分 烘 托 出 来 , 也 没 有 指 出 诊 治 弊 病 的 良 方 。 向 人 民 讲 真 理 是 好 事 , 但 不 要 用 沮 丧 的 口 气 , 尤 其 不 该 摆 出 一 种 神 态 对 一 个 伟 大 的 民 族 说 她 不 配 享 受 自 由 : 这 使 压 迫 者 、 奴 隶 和 利 己 主 义 者 感 到 痛 快 。 “ 总 而 言 之 , 这 是 一 部 好 书 , 我 赞 赏 它 , 我 认 为 其 内 容 与 形 式 也 值 得 人 们 称 赞 。 因 为 正 如 你 所 说 , 人 们 在 这 里 切 实 感 受 到 了 专 制 暴 政 的 可 怖 , 而 这 正 是 敌 人 之 所 在 。 旧 制 度 死 亡 了 , 万 劫 不 复 ; 但 是 人 们 不 可 以 以 为 在 旧 制 度 的 废 墟 上 , 不 会 再 建 起 专 制 暴 政 或 无 政 府 状 态 : 这 是 大 革 命 的 私 生 子 ; 只 有 自 由 才 是 大 革 命 的 合 法 女 儿 , 在 上 帝 的 帮 助 下 , 自 由 有 朝 一 日 终 将 驱 逐 僭 越 者 。 ” ( 《 奥 马 尔 公 爵 与 居 维 利 埃 — 弗 勒 里 1 2 导 言
导言 13 通信集》,4卷本,巴黎,1910-1914年,第2卷,333及随 后几页) 既然《旧制度与大革命》也是一部英文著作,我们就应 提一提它在英国受到的欢迎。我们已经谈过了亨利·里夫:作 为当时最重要的英国杂志《爱丁堡评论》的总编,加以《泰 晤士报》主笔的身份,他对此书的热情见解便有举足轻重的 分量。他的朋友G.W.格雷格在这家像今天一样给舆论定基 调的大报上发表了两篇分析文章,让我们引证一下这文章的 话:“因为形势变幻莫测,冒险作预言是难得谨慎的。但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德·托克维尔先生的光 荣将与日俱増,后人还将扩大他同时代人的评价……”格雷 格接着对这部著作作了长篇分析;这长篇分析终有一天要辑 入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研究文集。在这篇深入的研究论 文末尾,格雷格写道:“我们相信已向我们的读者指出,德· 托克维尔先生写了一部极端重要的著作,一部几乎整个充满 鲜为人知的史实的著作,从这些史实产生了堪称为发现而且 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发现的各种史学观点。然而,这本书还只 是他允诺我们的著作的一部分,他将倾注他的全部研究成果, 因为目前这卷和以前论述美国的各卷只不过是,如果我们理 解得对,同一作品——他一生的文学作品——分散的一部分, 旨在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对社会的前途进行评价。 托克维尔的朋友、英国财政大臣和杰出学者乔治·康沃 尔·刘易斯勋爵感谢他寄来《旧制度与大革命》,并在1856年 7月30日的信中给他写道:“这是我平生读过的使我精神得 到满足的唯一著作,因为它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与特点提出
通 信 集 》 , 4 卷 本 , 巴 黎 , 1 9 1 0 — 1 9 1 4 年 , 第 2 卷 , 3 3 3 及 随 后 几 页 ) 既 然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也 是 一 部 英 文 著 作 , 我 们 就 应 提 一 提 它 在 英 国 受 到 的 欢 迎 。 我 们 已 经 谈 过 了 亨 利 · 里 夫 ; 作 为 当 时 最 重 要 的 英 国 杂 志 《 爱 丁 堡 评 论 》 的 总 编 , 加 以 《 泰 晤 士 报 》 主 笔 的 身 份 , 他 对 此 书 的 热 情 见 解 便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分 量 。 他 的 朋 友 G . W . 格 雷 格 在 这 家 像 今 天 一 样 给 舆 论 定 基 调 的 大 报 上 发 表 了 两 篇 分 析 文 章 , 让 我 们 引 证 一 下 这 文 章 的 话 : “ 因 为 形 势 变 幻 莫 测 , 冒 险 作 预 言 是 难 得 谨 慎 的 。 但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我 们 可 以 充 满 信 心 地 说 , 德 · 托 克 维 尔 先 生 的 光 荣 将 与 日 俱 增 , 后 人 还 将 扩 大 他 同 时 代 人 的 评 价 … … ” 格 雷 格 接 着 对 这 部 著 作 作 了 长 篇 分 析 ; 这 长 篇 分 析 终 有 一 天 要 辑 入 亚 历 克 西 · 德 · 托 克 维 尔 研 究 文 集 。 在 这 篇 深 入 的 研 究 论 文 末 尾 , 格 雷 格 写 道 : “ 我 们 相 信 已 向 我 们 的 读 者 指 出 , 德 · 托 克 维 尔 先 生 写 了 一 部 极 端 重 要 的 著 作 , 一 部 几 乎 整 个 充 满 鲜 为 人 知 的 史 实 的 著 作 , 从 这 些 史 实 产 生 了 堪 称 为 发 现 而 且 是 具 有 永 恒 价 值 的 发 现 的 各 种 史 学 观 点 。 然 而 , 这 本 书 还 只 是 他 允 诺 我 们 的 著 作 的 一 部 分 , 他 将 倾 注 他 的 全 部 研 究 成 果 , 因 为 目 前 这 卷 和 以 前 论 述 美 国 的 各 卷 只 不 过 是 , 如 果 我 们 理 解 得 对 , 同 一 作 品 — — 他 一 生 的 文 学 作 品 — — 分 散 的 一 部 分 , 旨 在 从 社 会 发 展 的 现 阶 段 对 社 会 的 前 途 进 行 评 价 。 ” 托 克 维 尔 的 朋 友 、 英 国 财 政 大 臣 和 杰 出 学 者 乔 治 · 康 沃 尔 · 刘 易 斯 勋 爵 感 谢 他 寄 来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并 在 1 8 5 6 年 7 月 3 0 日 的 信 中 给 他 写 道 : “ 这 是 我 平 生 读 过 的 使 我 精 神 得 到 满 足 的 唯 一 著 作 , 因 为 它 对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原 因 与 特 点 提 出 导 言 1 3
14 导言 了既真实又合理的观点。……”我们还能举出托克维尔著作 在英国受欢迎的例子,但就此打住 现在来看《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后来几代人发挥影响的 例证。(在其出色的小书《法国大革命150周年史学史概述》, 巴黎,1939年,24页,达尼埃尔·阿莱维写道:“然而必须 提到一部重要著作,托克维尔的著作……1856年,托克维尔 发表了《旧制度与大革命》;这部著作将起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们在以后再谈论它。”现在,我想谈的正是这种影响。) 在给《论美国的民主》所加的参考书目(第一卷,第 册,389页)中我们已经指出,制定1875年宪法的那一代人 深为托克维尔、布罗伊①和普雷沃一帕拉多尔的著作所浸 透。布罗伊公爵的著作《法国政府之我见》(巴黎,1870年) 恢复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气氛,就像许多参考注释所表 明的那样。 托克维尔对泰纳影响很大。若读《当代法国的起源》,就 可找到很多引自托克维尔著作的文字。(例如,泰纳,《旧制 度》,第三版,巴黎,1876年,99页。)泰纳在书中写道: “因为在法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并非大革命,而是君主制。” 泰纳在这里给他的原文加了如下注释:“德·托克维尔,第二 编。这个重要真理由德·托克维尔先生以过人的洞察力所确 ①布罗伊(1821-1901),法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著有《4世纪教会与罗 马帝国》(1856-1866年)、《弗里德里希二世与玛丽亚一特雷萨》(1882年)以及 《塔列朗回忆录》(1891年)等。——译者 ②普雷沃一帕拉多尔(1829-1870),法国记者、政治家和外交家,著有 级政治与文学论文集》(1859-1863年)等。——译者
了 既 真 实 又 合 理 的 观 点 。 … … ” 我 们 还 能 举 出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在 英 国 受 欢 迎 的 例 子 , 但 就 此 打 住 。 现 在 来 看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对 后 来 几 代 人 发 挥 影 响 的 例 证 。 ( 在 其 出 色 的 小 书 《 法 国 大 革 命 1 5 0 周 年 史 学 史 概 述 》 , 巴 黎 , 1 9 3 9 年 , 2 4 页 , 达 尼 埃 尔 · 阿 莱 维 写 道 : “ 然 而 必 须 提 到 一 部 重 要 著 作 , 托 克 维 尔 的 著 作 … … 1 8 5 6 年 , 托 克 维 尔 发 表 了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 这 部 著 作 将 起 非 常 深 远 的 影 响 , 我 们 在 以 后 再 谈 论 它 。 ” 现 在 , 我 想 谈 的 正 是 这 种 影 响 。 ) 在 给 《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所 加 的 参 考 书 目 ( 第 一 卷 , 第 二 册 , 3 8 9 页 ) 中 我 们 已 经 指 出 , 制 定 1 8 7 5 年 宪 法 的 那 一 代 人 深 为 托 克 维 尔 、 布 罗 伊 ① 和 普 雷 沃 - 帕 拉 多 尔 ② 的 著 作 所 浸 透 。 布 罗 伊 公 爵 的 著 作 《 法 国 政 府 之 我 见 》 ( 巴 黎 , 1 8 7 0 年 ) 恢 复 了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的 气 氛 , 就 像 许 多 参 考 注 释 所 表 明 的 那 样 。 托 克 维 尔 对 泰 纳 影 响 很 大 。 若 读 《 当 代 法 国 的 起 源 》 , 就 可 找 到 很 多 引 自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文 字 。 ( 例 如 , 泰 纳 , 《 旧 制 度 》 , 第 三 版 , 巴 黎 , 1 8 7 6 年 , 9 9 页 。 ) 泰 纳 在 书 中 写 道 : “ 因 为 在 法 国 建 立 起 中 央 集 权 制 的 并 非 大 革 命 , 而 是 君 主 制 。 ” 泰 纳 在 这 里 给 他 的 原 文 加 了 如 下 注 释 : “ 德 · 托 克 维 尔 , 第 二 编 。 这 个 重 要 真 理 由 德 · 托 克 维 尔 先 生 以 过 人 的 洞 察 力 所 确 1 4 导 言 ① ② 普 雷 沃 - 帕 拉 多 尔 ( 1 8 2 9 — 1 8 7 0 ) , 法 国 记 者 、 政 治 家 和 外 交 家 , 著 有 《 政 治 与 文 学 论 文 集 》 ( 1 8 5 9 — 1 8 6 3 年 ) 等 。 — — 译 者 布 罗 伊 ( 1 8 2 1 — 1 9 0 1 ) , 法 国 政 治 家 和 历 史 学 家 , 著 有 《 4 世 纪 教 会 与 罗 马 帝 国 》 ( 1 8 5 6 — 1 8 6 6 年 ) 、 《 弗 里 德 里 希 二 世 与 玛 丽 亚 - 特 雷 萨 》 ( 1 8 8 2 年 ) 以 及 《 塔 列 朗 回 忆 录 》 ( 1 8 9 1 年 ) 等 。 — — 译 者
导言 立。”此外可见《当代法国的起源》一书附录的预备笔记摘要: 《H.泰纳,生平与通信》(第3卷,巴黎,1905年),书中含 有引自托克维尔著作的附注(参见300、319页)。深入研究 托克维尔著作对泰纳的影响问题背定是有意义的。维克托 吉罗的透彻研究《论泰纳。他的著作与影响》(巴黎,1932 年)只给我们一个问题的梗概。吉罗写道:“……无疑需要很 长篇幅才能颇为严格准确地搞清(泰纳〕在托克维尔著作中 汲取的所有材料、丰富的指示、全貌与细节。托克维尔… 原来恰恰打算论述泰纳要涉及的整个主题。但是,在《旧制 度与大革命》中,他只能完成这部巨著的第一部分;对于续 篇,本有可能如此出色,我们却只有‘笔记’、片断、刚刚拟 就提纲的章节,灵敏有力的草案被死亡猛然打断了。泰纳得 以运用这些散乱的材料,从头在更广阔的基础上重建这座未 完成的大厦;他以其风格的丰富壮丽取代了朴实无华的线条, 取代了原始建筑物有点裸露的庄严;但他保留了其中好多重 要部分,直到整体规划。《当代法国的起源》的主要思想就是 大革命最深的根源存在于我们以前整个历史中,这思想也是 托克维尔著作的主要思想;我差不多可以肯定,泰纳的‘地 方分权’倾向大部分来自他的这位眼光敏锐而有气魄的前 辈。”正如我刚才所言,对托克维尔与泰纳的研究尚待进行 这两位思想家的彼此差异也许可由各自的知识构成加以解 释。托克维尔接触社会学问题首先靠实践经验,靠对行政史 与法律方面的深入研究,而泰纳尤其受文学、哲学与艺术的 教育。这里我可以摘录一段泰纳书信中的话揭示他的政治哲 学(前引书,第二卷,巴黎,1904年,263及随后几页)。1862
立 。 ” 此 外 可 见 《 当 代 法 国 的 起 源 》 一 书 附 录 的 预 备 笔 记 摘 要 : 《 H . 泰 纳 , 生 平 与 通 信 》 ( 第 3 卷 , 巴 黎 , 1 9 0 5 年 ) , 书 中 含 有 引 自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附 注 ( 参 见 3 0 0 、 3 1 9 页 ) 。 深 入 研 究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对 泰 纳 的 影 响 问 题 肯 定 是 有 意 义 的 。 维 克 托 · 吉 罗 的 透 彻 研 究 《 论 泰 纳 。 他 的 著 作 与 影 响 》 ( 巴 黎 , 1 9 3 2 年 ) 只 给 我 们 一 个 问 题 的 梗 概 。 吉 罗 写 道 : “ … … 无 疑 需 要 很 长 篇 幅 才 能 颇 为 严 格 准 确 地 搞 清 〔 泰 纳 〕 在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中 汲 取 的 所 有 材 料 、 丰 富 的 指 示 、 全 貌 与 细 节 。 托 克 维 尔 … … 原 来 恰 恰 打 算 论 述 泰 纳 要 涉 及 的 整 个 主 题 。 但 是 , 在 《 旧 制 度 与 大 革 命 》 中 , 他 只 能 完 成 这 部 巨 著 的 第 一 部 分 ; 对 于 续 篇 , 本 有 可 能 如 此 出 色 , 我 们 却 只 有 ‘ 笔 记 ’ 、 片 断 、 刚 刚 拟 就 提 纲 的 章 节 , 灵 敏 有 力 的 草 案 被 死 亡 猛 然 打 断 了 。 泰 纳 得 以 运 用 这 些 散 乱 的 材 料 , 从 头 在 更 广 阔 的 基 础 上 重 建 这 座 未 完 成 的 大 厦 ; 他 以 其 风 格 的 丰 富 壮 丽 取 代 了 朴 实 无 华 的 线 条 , 取 代 了 原 始 建 筑 物 有 点 裸 露 的 庄 严 ; 但 他 保 留 了 其 中 好 多 重 要 部 分 , 直 到 整 体 规 划 。 《 当 代 法 国 的 起 源 》 的 主 要 思 想 就 是 大 革 命 最 深 的 根 源 存 在 于 我 们 以 前 整 个 历 史 中 , 这 思 想 也 是 托 克 维 尔 著 作 的 主 要 思 想 ; 我 差 不 多 可 以 肯 定 , 泰 纳 的 ‘ 地 方 分 权 ’ 倾 向 大 部 分 来 自 他 的 这 位 眼 光 敏 锐 而 有 气 魄 的 前 辈 。 ” 正 如 我 刚 才 所 言 , 对 托 克 维 尔 与 泰 纳 的 研 究 尚 待 进 行 。 这 两 位 思 想 家 的 彼 此 差 异 也 许 可 由 各 自 的 知 识 构 成 加 以 解 释 。 托 克 维 尔 接 触 社 会 学 问 题 首 先 靠 实 践 经 验 , 靠 对 行 政 史 与 法 律 方 面 的 深 入 研 究 , 而 泰 纳 尤 其 受 文 学 、 哲 学 与 艺 术 的 教 育 。 这 里 我 可 以 摘 录 一 段 泰 纳 书 信 中 的 话 揭 示 他 的 政 治 哲 学 ( 前 引 书 , 第 二 卷 , 巴 黎 , 1 9 0 4 年 , 2 6 3 及 随 后 几 页 ) 。 1 8 6 2 导 言 1 5
导言 年10月泰纳写道:“我的确在政治与宗教上有一理想,但我 知道在法国不可能实现;这就是我为何只能有一种思辨家而 非实践家生涯的原因所在。德国施莱艾尔马赫尔°时期或稍 后的英国今天的自由新教;今天比利时、荷兰、英国的地方 或城市的自由,均达到了中央代议制。但是新教与法国人的 天性相违,地方政治生活也违背法国的财产与社会结构。除 了减轻过分的中央集权,说服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让人讲话,减 少天主教与反天主教的暴力,调和维持,别无他策。必须将 它的力量引向其他方面:引向理论科学,引向优美文风,引 向艺术某些部门,引向讲究的技艺,引向舒适漂亮的社交生 活,引向无私而普遍的伟大思想,引向全体福利的增长。” (参见《泰纳。其思想的构成》,安德烈·谢弗里荣著,巴黎, 1932年;F.C.罗:《泰纳与英国》,巴黎,1923年;亦见A 奥拉尔:《泰纳,法国大革命历史家》,巴黎,1907年;奥古 斯坦·科尚:“大革命史学的危机”,载《思想与民主的社 会》,巴黎,1921年。亦见亨利希·冯·西贝尔:“旧国家与 法国大革命”,载《小历史论文》,斯图加特,1880年,229及 随后几页。)西贝尔本人就是一个法国大革命重要著作的作 者,在这篇论文中他分析了《当代法国的起源》第一卷,也 同样要读者参阅托克维尔的“名作”。(参见H.冯·西贝尔 《大革命史,1789-1800》,10卷本,斯图加特,1897年。)西 贝尔于1853年开始发表他的著作 ①施莱艾尔马赫尔(1768-1834),德国新教神学家,著有《论宗教》(1799
年 1 0 月 泰 纳 写 道 : “ 我 的 确 在 政 治 与 宗 教 上 有 一 理 想 , 但 我 知 道 在 法 国 不 可 能 实 现 ; 这 就 是 我 为 何 只 能 有 一 种 思 辨 家 而 非 实 践 家 生 涯 的 原 因 所 在 。 德 国 施 莱 艾 尔 马 赫 尔 ① 时 期 或 稍 后 的 英 国 今 天 的 自 由 新 教 ; 今 天 比 利 时 、 荷 兰 、 英 国 的 地 方 或 城 市 的 自 由 , 均 达 到 了 中 央 代 议 制 。 但 是 新 教 与 法 国 人 的 天 性 相 违 , 地 方 政 治 生 活 也 违 背 法 国 的 财 产 与 社 会 结 构 。 除 了 减 轻 过 分 的 中 央 集 权 , 说 服 政 府 出 于 自 身 利 益 让 人 讲 话 , 减 少 天 主 教 与 反 天 主 教 的 暴 力 , 调 和 维 持 , 别 无 他 策 。 必 须 将 它 的 力 量 引 向 其 他 方 面 : 引 向 理 论 科 学 , 引 向 优 美 文 风 , 引 向 艺 术 某 些 部 门 , 引 向 讲 究 的 技 艺 , 引 向 舒 适 漂 亮 的 社 交 生 活 , 引 向 无 私 而 普 遍 的 伟 大 思 想 , 引 向 全 体 福 利 的 增 长 。 ” ( 参 见 《 泰 纳 。 其 思 想 的 构 成 》 , 安 德 烈 · 谢 弗 里 荣 著 , 巴 黎 , 1 9 3 2 年 ; F . C . 罗 : 《 泰 纳 与 英 国 》 , 巴 黎 , 1 9 2 3 年 ; 亦 见 A . 奥 拉 尔 : 《 泰 纳 , 法 国 大 革 命 历 史 家 》 , 巴 黎 , 1 9 0 7 年 ; 奥 古 斯 坦 · 科 尚 : “ 大 革 命 史 学 的 危 机 ” , 载 《 思 想 与 民 主 的 社 会 》 , 巴 黎 , 1 9 2 1 年 。 亦 见 亨 利 希 · 冯 · 西 贝 尔 : “ 旧 国 家 与 法 国 大 革 命 ” , 载 《 小 历 史 论 文 》 , 斯 图 加 特 , 1 8 8 0 年 , 2 2 9 及 随 后 几 页 。 ) 西 贝 尔 本 人 就 是 一 个 法 国 大 革 命 重 要 著 作 的 作 者 , 在 这 篇 论 文 中 他 分 析 了 《 当 代 法 国 的 起 源 》 第 一 卷 , 也 同 样 要 读 者 参 阅 托 克 维 尔 的 “ 名 作 ” 。 ( 参 见 H . 冯 · 西 贝 尔 : 《 大 革 命 史 , 1 7 8 9 — 1 8 0 0 》 , 1 0 卷 本 , 斯 图 加 特 , 1 8 9 7 年 。 ) 西 贝 尔 于 1 8 5 3 年 开 始 发 表 他 的 著 作 。 1 6 导 言 ① 施 莱 艾 尔 马 赫 尔 ( 1 7 6 8 — 1 8 3 4 ) , 德 国 新 教 神 学 家 , 著 有 《 论 宗 教 》 ( 1 7 9 9 年 ) 等 。 — — 译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