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厉史文 收誓 今文尚书
中国历史文选 牧 誓 [今文尚书]
解題 《尚書》,我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 代事蹟著作的彙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 但有些篇,如《堯典》、《禹貢》等,顯然 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原稱爲《書》,到 漢代改稱《尚書》,郾上代的書。 《尚書》的記録,上起傳說的堯舜,下訖春 秋中葉的秦穆公,時間約相當於公元前的二 千二百年到六百多年,按虞夏商周四代順序 編輯
解題 • 《尚書》,我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 代事蹟著作的彚編。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 但有些篇,如《堯典》、《禹貢》等,顯然 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原稱爲《書》,到 漢代改稱《尚書》,卽上代的書。 • 《尚書》的記録,上起傳說的堯舜,下訖春 秋中葉的秦穆公,時間約相當於公元前的二 千二百年到六百多年,按虞夏商周四代順序 編輯。 1
解題 《尚書》的體例,傳統分成典、謨、訓、誥、誓、命 種,其實除《禹貢》似地理記而外,餘則概爲訓下 和告上之詞,相當於後世帝王的詔令和臣僚的奏議 主要內容也不外兩類,一是說要敬天法祖,二是說要 討伐逆命,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它的大多 數篇章,文字古雅,語言質樸,保存了商周二代,特 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將《尚書》記録同甲 骨文、金文等相參證,對於我們研究奴隸制時代乃至 封建初期的社會政治狀况,宗教、文化等觀念,都很 有價值 2
解題 • 《尚書》的體例,傳統分成典、謨、訓、誥、誓、命 六種,其實除《禹貢》似地理記而外,餘則概爲訓下 和告上之詞,相當於後世帝王的詔令和臣僚的奏議。 • 主要內容也不外兩類,一是說要敬天法祖,二是說要 討伐逆命,卽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它的大多 數篇章,文字古雅,語言質樸,保存了商周二代,特 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將《尚書》記録同甲 骨文、金文等相參證,對於我們研究奴隸制時代乃至 封建初期的社會政治狀况,宗教、文化等觀念,都很 有價值。 2
解題 《尚書》在西漢初已散佚。後由濟南伏勝傳授, 篇,因爲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鈔寫,故 名《今文尚書》。另相傳在漢武帝時,从孔子舊 宅壁中得書,較《今文尚書》多十六篇,因爲用 漢以前的古文字鈔寫,故名《古文尚 亦稱 《逸書》,已佚,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對孔 壁古文,歷代“古文經學家”以爲可信,清代 今文經學家”如魏源等疑爲偽造,成爲經今 文學争論問題 今傳《古文尚書》二十五篇 和漢孔安國《尚書傳》,係東晉人梅赜所獻。唐 初將《尚晝》定爲封建王朝認可的“五經”之 箕中便包括晩出的二十五篇經傳 3
解題 • 《尚書》在西漢初已散佚。後由濟南伏勝傳授, 存二十八篇,因爲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鈔寫,故 名《今文尚書》。另相傳在漢武帝時,从孔子舊 宅壁中得書,較《今文尚書》多十六篇,因爲用 漢以前的古文字鈔寫,故名《古文尚書》,亦稱 《逸書》,已佚,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對孔 壁古文,歷代“古文經學家”以爲可信,清代 “今文經學家”如魏源等疑爲僞造,成爲經今古 文學争論問題之一。今傳《古文尚書》二十五篇 和漢孔安國《尚書傳》,係東晉人梅賾所獻。唐 初將《尚書》定爲封建王朝認可的“五經”之一, 其中便包括晚出的二十五篇經傳。 3
解題 ·宋代學者吴棫、朱熹開始懷疑,經過明代梅鷟, 清代閻若璩、惠棟等,相繼考證、辨,學術界 口公認它是爲作。現在通行的《十三經注疏》中 的《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倡《古文尚書》 的合編本,引用時必須慎重對待。 歷代註解《尚書》的著作很多。清孫星衍采輯漢 魏隋唐舊註,兼取清代學者王鳴盛、江聲、段玉 裁等的研究成果,撰成《尚書今古文注疏》,是 《尚書》註釋本較完備的一種
解題 • 宋代學者吴棫、朱熹開始懷疑,經過明代梅鷟, 清代閻若璩、惠棟等,相繼考證、辨僞,學術界 已公認它是僞作。現在通行的《十三經注疏》中 的《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僞《古文尚書》 的合編本,引用時必須慎重對待。 • 歷代註解《尚書》的著作很多。清孫星衍采輯漢 魏隋唐舊註,兼取清代學者王鳴盛、江聲、段玉 裁等的研究成果,撰成《尚書今古文注疏》,是 《尚書》註釋本較完備的一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