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机密★启用前 2016年4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 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 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 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 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 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 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竞是看到了,这 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 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 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 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
试卷类型:A 机密★启用前 2016 年 4 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10 页,18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 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 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 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 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 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 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 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 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 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 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
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 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 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 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 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 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 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 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 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 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 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 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 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 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 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 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 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 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 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 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 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 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 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 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 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 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 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说, 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 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 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 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 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 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 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 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 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 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 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外 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 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 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 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 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 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 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 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 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 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 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 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 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 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 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 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令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基整在隆下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 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 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 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 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 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 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人 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 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 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 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 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 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
寬自億刻身失天下无夺农时忽轰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 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 上书皇太后,请还政。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 宫之情未通。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 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于是皇太后还政,逐 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 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洄北转运使,改 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 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 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 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
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 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 上书皇太后,请还政。久之,闻内侍任守忠有谗间语,尧俞谏皇太后曰:“外间物论纷惑,两 宫之情未通。臣谓天下之可信者,无大于以天下与人,亦无大于受天下以公,况皇帝以明睿 之资,贯通古今,而受人之天下乎?如诛窜谗人,则慈孝之声并隆矣。”于是皇太后还政,逐 守忠。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 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 知江宁府。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 八。哲宗与太皇太后哭临之,太皇太后语辅臣曰:“傅侍郎清直一节,终始不变,金玉君子也。 方倚以相,遽至是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 /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 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 20 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
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 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 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 俞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 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5分) (2)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人日有怀乔白岩①②侍郎 【明】边贡 去年人日题诗处,郑氏茅堂春可怜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 随銮并入青云上,解珮同归素雪前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月怃流年。 【注】①人日:指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 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人常于此日怀念亲朋好友 并以此入诗。②乔白岩:成化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敢于与权奸和佞幸作斗争,每遇 朝廷大事,往往仗义执言,后被罢官。 8.颔联是怎样具体描绘“可怜”的春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在这首怀友诗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 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尽职尽责。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 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C.傅尧俞正直敢言。皇太后听信身边奸邪小人的谗言,迟迟不将政事还给英宗。傅尧 俞上疏请求皇太后以天下和公心为重,还政给英宗,并驱逐那些进谗言的小人。 D.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 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5 分) ⑵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人日有怀乔白岩① ②侍郎 【明】边 贡 去年人日题诗处,郑氏茅堂春可怜。 出谷早莺啼恰恰,映风寒竹倚娟娟。 随銮并入青云上,解珮同归素雪前。 此日寂寥惊旅食,坐看庭月怃流年。 【注】①人日:指每年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 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人常于此日怀念亲朋好友, 并以此入诗。②乔白岩:成化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敢于与权奸和佞幸作斗争,每遇 朝廷大事,往往仗义执言,后被罢官。 8.颔联是怎样具体描绘“可怜”的春景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在这首怀友诗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