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红利税”该不该调整 李宁 红利税征收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取 消或减免红利税的提案,“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证 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的表态也让红利 税调整的预期再度升温。(《证券日报》3月20日) 那红利税是否应该调整?笔者认为不然。首先,“红利税”实质是针对上市公司向投资 个人分红派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新税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因持有中 国的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 得,需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 暂减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自此,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实际按 10%征税 当前,呼吁减兔红利税的主要理由有:一是存在重复征税,即上市公司从税后净利润中 分红,已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现在对这部分又征收个税,有重复征税嫌疑。二是税制不公平。 与个人投资者纳税不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免缴待遇(企业所得税兔征),同样获得现金分 红,却不能一视同仁,有违公平。 笔者认为不能对上市公司分红再减免个人所得税,理由如下 第一,红利所得缴纳个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应该加强而不是弱化。当前中国收入分 配差距逐步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调节分配收入的力度不强,对部分高收入者不 能进行调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劳动所得课以重税,而对资本市场所得课税较 轻或没有课税。购买股票、基金等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负较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红利税并不存在重复征税情形。所谓重复征税,主要是对同一项收入征收了相同 税收,比如第三产业的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就是针对同一项收入在不同环节和纳税人之间 征收了同一个税种。个人红利税缴纳的个税,与之前的企业所得税是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和 征税范围。如果说对个人取得的红利算重复征税,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就算整体重复征税 因为个人所取得的毎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了流转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就红利不同税负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家存在认识误区。机构投资者在 《企业所得税法》中享有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的权利,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收入始终在机构 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并没有流出生产主体,因此对机构投资者已经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红 利免征企业所得税,是真正的消除重复征税。但是个人就不同,红利是退出了再生产环节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工整地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 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红利税”该不该调整 李宁 红利税征收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取 消或减免红利税的提案,“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证 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的表态也让红利 税调整的预期再度升温。(《证券日报》3 月 20 日) 那红利税是否应该调整?笔者认为不然。首先,“红利税”实质是针对上市公司向投资 个人分红派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新税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因持有中 国的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 得,需按 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2005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 暂减 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自此,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实际按 10%征税。 当前,呼吁减免红利税的主要理由有:一是存在重复征税,即上市公司从税后净利润中 分红,已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现在对这部分又征收个税,有重复征税嫌疑。二是税制不公平。 与个人投资者纳税不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免缴待遇(企业所得税免征),同样获得现金分 红,却不能一视同仁,有违公平。 笔者认为不能对上市公司分红再减免个人所得税,理由如下: 第一,红利所得缴纳个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应该加强而不是弱化。当前中国收入分 配差距逐步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调节分配收入的力度不强,对部分高收入者不 能进行调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劳动所得课以重税,而对资本市场所得课税较 轻或没有课税。购买股票、基金等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负较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红利税并不存在重复征税情形。所谓重复征税,主要是对同一项收入征收了相同 税收,比如第三产业的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就是针对同一项收入在不同环节和纳税人之间 征收了同一个税种。个人红利税缴纳的个税,与之前的企业所得税是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和 征税范围。如果说对个人取得的红利算重复征税,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就算整体重复征税, 因为个人所取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了流转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第 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就红利不同税负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家存在认识误区。机构投资者在 《企业所得税法》中享有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的权利,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收入始终在机构 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并没有流出生产主体,因此对机构投资者已经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红 利免征企业所得税,是真正的消除重复征税。但是个人就不同,红利是退出了再生产环节
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征的是个税,因此没必要在现有优惠基础上再优惠,甚至免税。 另外,当前税制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增加直接稅比例,减免“红利税 也不符合改革趋势。不过,有人提出要通过减税增加居民收入,若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方 向是降低企业流转环节税负,通过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收入多,能向个人多分红,增加企业 工人工资,而不是对有名无实的红利税减税 (节选自2012年3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红利税”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红利税的征收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两会代表们也提出相关的 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进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B.红利税是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所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法》对此也有征税规定 C.国家相关稅法中明确要求对个人所得红利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但国家机关在 后期也进行了调整,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按10%征税 D.社会上对是否减免红利税已产生了分歧,焦点之一是这样做是否存在重复征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笔者认为在机枃和个人投资者获得现金分红后,国家税收部门免征了机构投资者所 得税,但却征收了个人投资者所得税,这的确存在着不公平征税的问题 B.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加强此项税收能够对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 大起到适当调控的作用 C.鉴于机构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没有流出生 产主体,所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机枃投资者享有股息、红利所得税的减免权利 D.实际上个人投资者所获的红利已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所 以对个人红利征收的税款还属于个税,没必要再给予优惠甚至兔免税了 3.根据原文的意思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在个人劳动所得与个人投资资本市场所得上的征收税率有轻有重,这是造 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 B.中国个人所得的毎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着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可见 我国对个人所得已经整体重复收税了,这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经 济实力而为之 c.中国国家税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法》,一类是针对机 构的《企业所得税法》,而每部税法中又都分列出若干稅种 D.国家税制改革是要增加直撥税的比例,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而红利税对是个人直 接所得征收的税款,要是对此减免是有违税制改革的趋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仼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 人。弱冠事刘崇⑨,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刘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 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者老于边事,复迁代 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干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 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 去。主将戌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 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亻
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征的是个税,因此没必要在现有优惠基础上再优惠,甚至免税。 另外,当前税制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增加直接税比例,减免“红利税” 也不符合改革趋势。不过,有人提出要通过减税增加居民收入,若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方 向是降低企业流转环节税负,通过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收入多,能向个人多分红,增加企业 工人工资,而不是对有名无实的红利税减税。 (节选自 2012 年 3 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红利税”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红利税的征收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两会代表们也提出相关的 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进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B.红利税是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所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法》对此也有征税规定。 C.国家相关税法中明确要求对个人所得红利征收 20%的个人所得税,但国家机关在 后期也进行了调整,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按 10%征税。 D.社会上对是否减免红利税已产生了分歧,焦点之一是这样做是否存在重复征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笔者认为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得现金分红后,国家税收部门免征了机构投资者所 得税,但却征收了个人投资者所得税,这的确存在着不公平征税的问题。 B.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加强此项税收能够对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 大起到适当调控的作用。 C.鉴于机构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没有流出生 产主体,所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机构投资者享有股息、红利所得税的减免权利。 D.实际上个人投资者所获的红利已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所 以对个人红利征收的税款还属于个税,没必要再给予优惠甚至免税了。 3.根据原文的意思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在个人劳动所得与个人投资资本市场所得上的征收税率有轻有重,这是造 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 B.中国个人所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着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可见。 我国对个人所得已经整体重复收税了,这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经 济实力而为之。 C.中国国家税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法》,一类是针对机 构的《企业所得税法》,而每部税法中又都分列出若干税种。 D.国家税制改革是要增加直接税的比例,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而红利税对是个人直 接所得征收的税款,要是对此减免是有违税制改革的趋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 人。弱冠事刘崇①,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刘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 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 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 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 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 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 宁等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先遣人密告云、朔州 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 入石碣谷。”护军王侁②沮其议日:“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护军刘文裕亦赞成之。业日:“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日:“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 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日:“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土卒而功不立。今君责 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日:“此行必不利。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 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日:“诸君于此张步兵强 弩,为左右翼以援,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③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 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 无人,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 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祟、刘继元,为后汉的开国、末代帝王。 ②侁,古国名。③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 购求:重金以求 B.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老练,有经验 C.护军王侁沮其议日 沮:沮丧 D.今见敌逗挠不战 逗挠:曲行避敌以观望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杨业骁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③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⑥业不食,三日死 ②④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杨业年幼时就洒脱豪爽、见义勇为。杨业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后汉帝王刘祟朝中 做了保卫指挥使,后升迁至节度使一职,被人誉为“杨无敌 B.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危险的孤城,此时“杨无敌”为了保全 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祖投降。 c.朝廷命令迁徙四个州府的百姓到内地,杨业向潘美提岀的避开强敌、秘密撤出四个 州府之民的策略,被护军王侁讥讽为畏惧、懦弱、退缩之举 D.杨业虽是无敌将军,但在陈家谷口因无援军而被契丹军队所擒,而且他的儿子杨延 玉也在战斗中死去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将成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5分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桥感事① 吴融 太行和雪叠睛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 宁等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先遣人密告云、朔州 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 入石碣谷。”护军王侁②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护军刘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 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 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 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 弩,为左右翼以援,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③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 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 无人,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 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刘继元,为后汉的开国、末代帝王。 ②侁,古国名。③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宗征太原,尝购求..之 购求:重金以求 B.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老练,有经验 C.护军王侁沮.其议曰 沮:沮丧 D.今见敌逗挠..不战 逗挠:曲行避敌以观望 5.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杨业骁勇善战的一项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③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⑥业不食,三日死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杨业年幼时就洒脱豪爽、见义勇为。杨业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后汉帝王刘崇朝中 做了保卫指挥使,后升迁至节度使一职,被人誉为“杨无敌”。 B.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危险的孤城,此时“杨无敌”为了保全 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祖投降。 C.朝廷命令迁徙四个州府的百姓到内地,杨业向潘美提出的避开强敌、秘密撤出四个 州府之民的策略,被护军王侁讥讽为畏惧、懦弱、退缩之举。 D.杨业虽是无敌将军,但在陈家谷口因无援军而被契丹军队所擒,而且他的儿子杨延 玉也在战斗中死去。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5 分)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金桥感事① 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戌烟中。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普镇节度使李克用, 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 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射雕”,用了北齐斜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 ③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 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 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9.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 (《爱莲说》) (2)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桌布 〔德国〕理查德·包曼 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 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 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 力使它恢复原貌。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 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 老教堂的屬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 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 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 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义卖会上有一件商 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15英尺。 牧师突发灵感,他以65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宮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 住那个洞 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 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 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 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 891 年。公元 890 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 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 ②“饮马”:公元前 579 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 “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 ③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 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 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8.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 分) 9.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桌 布 〔德国〕理查德·包曼 一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 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 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 力使它恢复原貌。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 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 老教堂的屋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 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 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 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义卖会上有一件商 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 15 英尺。 牧师突发灵感,他以 6.5 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它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 住那个洞。 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 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 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 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
她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祈祷。当牧师往墙上挂布以遮住那不雅观 的洞时,她没有注意他。祈祷完毕,她抬起头,看见桌布,她朝祭坛冲了过去。 它是我的『她惊叫道,“是我的宴会桌布 她激动地把桌布的历史告诉了目瞪口呆的牧师并且给他看桌布角上绣着的她的姓名缩 写 她和她丈夫过去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二战以前,他们因反对纳粹而被迫逃亡。他们决定 逃往瑞士,但是她文夫说他们得分开来逃命,她先走。后来她听说他死在-个集中营里 牧师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坚持请她拿回桌布,她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必了,她不再 需要它,而且它挂在祭坛后面很漂亮。然后她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 平安夜的礼拜仪式上,桌布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华丽了。白色的蕾丝映着闪烁的烛光,令 人炫目,蕾丝里织的金线像是黎明中耀眼的阳光。参加礼拜的人纷纷称赞牧师的礼拜主持得 好,教堂布置得漂亮 一位老先生在桌布前徘徊了很久,他离开时对牧师说:“真奇怪,许多年前我和妻子 一愿上帝让她安息——有这样一块桌布。她只在特别的场合里才会用它,不过我们那时候 住在维也纳。 牧师听罢,尽量用平静的声音把那天下午来教堂的女人的故事告诉了老人 难道说〃老人喘着气说,眼泪夺眶而出,“她还活着?我怎样才能找到她? 牧师记得女人去应聘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的名字。他给那家打了电话,记下了她的名字 和住址,老人则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发抖。牧师驾着他的旧车把老人载到了她的家,他们一起 敲响了门。门开了,牧师看到了悲喜交加的夫妻重逢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经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两次对桌布进行描写,写出桌布的漂亮,除了突出它引人注意,以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作用外,作者还意在村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 B.开篇写街区的衰败、教堂的破败不堪,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 刚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C.描写平安夜礼拜仪式上的情形,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说明人们已经从战争的 阴影中解脱出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小说在高潮中结局,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又留绐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时,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剪裁技巧。 E.这篇小说宣扬宗教的力量,它足以使人变得善良慈悲,使心灵伤痛得到抚慰,使离 散的亲人得以团聚 (2)从不同方面概括牧师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自然段属于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 (4)中国有句熟语:“无巧不成书”。请你对小说情节措置的突出特征谈谈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仰望星空的秘密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
她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祈祷。当牧师往墙上挂布以遮住那不雅观 的洞时,她没有注意他。祈祷完毕,她抬起头,看见桌布,她朝祭坛冲了过去。 “它是我的!”她惊叫道,“是我的宴会桌布!” 她激动地把桌布的历史告诉了目瞪口呆的牧师,并且给他看桌布角上绣着的她的姓名缩 写。 她和她丈夫过去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二战以前,他们因反对纳粹而被迫逃亡。他们决定 逃往瑞士,但是她丈夫说他们得分开来逃命,她先走。后来她听说他死在一个集中营里。 牧师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坚持请她拿回桌布,她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必了,她不再 需要它,而且它挂在祭坛后面很漂亮。然后她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 平安夜的礼拜仪式上,桌布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华丽了。白色的蕾丝映着闪烁的烛光,令 人炫目,蕾丝里织的金线像是黎明中耀眼的阳光。参加礼拜的人纷纷称赞牧师的礼拜主持得 好,教堂布置得漂亮。 一位老先生在桌布前徘徊了很久,他离开时对牧师说:“真奇怪,许多年前我和妻子— —愿上帝让她安息——有这样一块桌布。她只在特别的场合里才会用它,不过我们那时候 住在维也纳。” 牧师听罢,尽量用平静的声音把那天下午来教堂的女人的故事告诉了老人。 “难道说,”老人喘着气说,眼泪夺眶而出,“她还活着?我怎样才能找到她?” 牧师记得女人去应聘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的名字。他给那家打了电话,记下了她的名字 和住址,老人则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发抖。牧师驾着他的旧车把老人载到了她的家,他们一起 敲响了门。门开了,牧师看到了悲喜交加的夫妻重逢……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经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中两次对桌布进行描写,写出桌布的漂亮,除了突出它引人注意,以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作用外,作者还意在衬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 B.开篇写街区的衰败、教堂的破败不堪,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 刚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C.描写平安夜礼拜仪式上的情形,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说明人们已经从战争的 阴影中解脱出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小说在高潮中结局,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又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时,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剪裁技巧。 E.这篇小说宣扬宗教的力量,它足以使人变得善良慈悲,使心灵伤痛得到抚慰,使离 散的亲人得以团聚。 (2)从不同方面概括牧师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要分析。(6 分) (3)文中划线自然段属于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 分) (4)中国有句熟语:“无巧不成书”。请你对小说情节措置的突出特征谈谈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仰望星空的秘密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