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1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 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 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岀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 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 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 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 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 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1-3 题。(每小题 3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张祥龙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 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 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 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 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 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 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 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 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 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 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 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 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 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己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 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 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 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
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 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 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 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 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 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 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 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 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 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有删节) 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 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 入生存危机。 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 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 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 迷惑。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 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 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
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 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 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日:“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 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 辞不受。黄武中,遺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 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 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 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日:“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 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 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日 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 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 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 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 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每小题 3 分)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 “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 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 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 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 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 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 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 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 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 “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 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 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日:“圣主在上 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 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日:“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兔 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 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妺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8.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 9.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 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 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 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 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8.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 分) 9.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亞于草庐之中。(《H狮表》) (5)明星荧荧,开榄镜也绿云扰, (《房宫典》) ,碔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 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 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 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 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 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 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 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 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
(1)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勋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 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 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 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 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 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 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 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 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