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 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 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 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 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 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世纪, 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 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 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 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 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 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 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 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 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没有给 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 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 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 整,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 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0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 30 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 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 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 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 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 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 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 21 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 21 世纪, 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 21 世纪中国会具 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 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 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 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 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 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 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 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 更没有给 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 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 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 整, 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 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
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 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 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 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 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 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节选自2010年1月7日《参考消息》) 1.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 径 C."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 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D."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 的结果 2.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 由它们的国情出发。 B."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 C."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整,不会一成不变 D.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 展的道路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 这些推断都是错误的。 B."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 性的根本原因
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 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 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 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 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 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节选自 2010 年 1 月 7 日《参考消息》) 1.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 径。 C."中国模式"是继 19 世纪的英国和 20 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 21 世纪世界经济发展 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D."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 的结果。 2.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 由它们的国情出发。 B."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 发展中国家。 C."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不会一成不变。 D.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 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 展的道路。 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 这些推断都是错误的。 B."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 性的根本原因
C.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 有参考的意义。 D.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 相符的国际责任。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原毁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 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 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 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 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 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 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 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 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 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 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 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 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 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 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 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C.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 有参考的意义。 D.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 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原 毁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 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 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 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 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 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 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 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 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 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 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 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 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 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 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 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 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责己也重以周 责:责备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弱点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闻:声望 D.是故事修而谤兴 修:治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早夜以思 其责己也 重以周 B.吾未见其尊己也 去其不如舜者 C.而我乃不能是 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D.必其人之与也 不与同其利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 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 ″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 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国 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 理得好了。 D.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 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其责己也重以周 责:责备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弱点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闻:声望 D.是故事修而谤兴 修:治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早夜以思 其责己也 重以周 B.吾未见其尊己也 去其不如舜者 C.而我乃不能是 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D.必其人之与也 不与同其利者 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 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 "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 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国 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 理得好了。 D.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
层紧逼,处处呼应。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3分)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3 (3)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 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 8.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5分) 9.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 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日月之行, 星汉灿 。(曹操《观沧海》) (2)我闻琵琶己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白居易《琵琶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杜牧 《阿房宫赋》)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层紧逼,处处呼应。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3 分)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3 分) (3)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 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 8.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5 分) 9.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 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日月之行, ;星汉灿 烂, 。(曹操《观沧海》)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白居易《琵琶行》)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 , 。(杜牧 《阿房宫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