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道题,共150分,考试时长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 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 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一一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 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 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 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 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 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 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一“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 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 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 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 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 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 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 “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 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 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 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 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道题,共 150 分,考试时长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 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 12 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 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 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 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 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 巴蜀有句俗话,“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 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 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 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 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 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巴蜀之地一 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 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 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 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 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 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 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 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 “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 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 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 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 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
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 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 的美誉。 B.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 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 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 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 育的相关论述。 D.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 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 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 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 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 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一都是说教学机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日媒去年3月份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大国, 庞大的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减退,科技创新正在席卷全球,传统行业正不断 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自2009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行 业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智慧物流体系,使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成为 了一个常见的做法。 主打物流平台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仓储中心的同时,可以借助合作 伙伴“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已有的中转站,形成多点覆盖网络 在配送和派送上,采取众包式的菜鸟主要负责挖掘大数据信息,为各大仓储中心 间的物流调度作出最优的选择。而京东集团走的是自建物流体系,仓储建设上肯 定比菜鸟要下更大力气,对无人车和无人机需求也比菜鸟更强烈
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 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 (摘编自成都博物馆 2019 年 8 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 的美誉。 B.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C.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 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 D.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 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 B.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 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 C.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下文对巴蜀教 育的相关论述。 D.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 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 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 B.“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 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 C.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 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 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 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据日媒去年 3 月份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大国, 庞大的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减退,科技创新正在席卷全球,传统行业正不断 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自 2009 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行 业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智慧物流体系,使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成为 了一个常见的做法。 主打物流平台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仓储中心的同时,可以借助合作 伙伴“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已有的中转站,形成多点覆盖网络。 在配送和派送上,采取众包式的菜鸟主要负责挖掘大数据信息,为各大仓储中心 间的物流调度作出最优的选择。而京东集团走的是自建物流体系,仓储建设上肯 定比菜鸟要下更大力气,对无人车和无人机需求也比菜鸟更强烈
(节选自2017年11月《新浪科技》,有删减) 材料二 5月22日,西安航天基地与京东集团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 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推进陕西省政府与京东集团签 署的《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的关键环节,将打造京东集团全国最大 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这将成为京东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 基地计划的重要一步。协议内容主要有: 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京东集团打造集仓储、配送、结算、大数据、云计算 等现代物流业务于一体的智慧化物流产业中心,落地西安,辐射全球,力争在“十 三五”末形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推动无人技术迅速落地:双方计划在2017年底完成京东无人系统研发团队的组 建工作,并逐步开展京东“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一体化测试体系建设。同 时还将在航天基地注册组建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建设工业级无人机研发生产基 地 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新基础设施平台,打造统 一城市云端入口,构建“以云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城市生态, 打造平台、数据、生态、网络四大体系,形成“云聚产业、智赢未来”的经济发 展新局面。 据悉,五年内京东计划投资205亿元与西安航天基地打造首个全球性物流总部。 (节选自2017年5月《搜狐网》,有删减) (节选自2019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减)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是2017年的1.236倍,2018年农村地区快递服务 网点是2017年的1.51倍 B.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中的日均快件处理量比2017年增加了25.7个百分 点,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也比2017年提高了21.8个百分点。 C.2018年美国快递业务规模还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美、日、欧发达经济体的 快递业务量总和也没有中国的多 D.2014年以来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就已经占据世界第一,目前中国的快递业务 对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我国人口红利在慢慢减退,所以传统行业中的物流业面临向技术密集型 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最为突出 B.京东集团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与西安航天基地签 订了《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C.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物流平台,利用挖掘大数据信息,将物流调度最 优化,然后利用“三通一达”进行快递服务 D.京东集团的物流发展与菜鸟的不同,它要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大力发 展无人技术,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所以京东要建设的是智慧物流体系。 6.请结合材料指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并请给中国物流业提出一条服务方 面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节选自 2017 年 11 月《新浪科技》,有删减) 材料二: 5 月 22 日,西安航天基地与京东集团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 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此次签约是推进陕西省政府与京东集团签 署的《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的关键环节,将打造京东集团全国最大 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这将成为京东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 基地计划的重要一步。协议内容主要有: 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京东集团打造集仓储、配送、结算、大数据、云计算 等现代物流业务于一体的智慧化物流产业中心,落地西安,辐射全球,力争在“十 三五”末形成产值超过 1000 亿元的产业集群。 推动无人技术迅速落地:双方计划在 2017 年底完成京东无人系统研发团队的组 建工作,并逐步开展京东“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一体化测试体系建设。同 时还将在航天基地注册组建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建设工业级无人机研发生产基 地。 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新基础设施平台,打造统 一城市云端入口,构建“以云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城市生态, 打造平台、数据、生态、网络四大体系,形成“云聚产业、智赢未来”的经济发 展新局面。 据悉,五年内京东计划投资 205 亿元与西安航天基地打造首个全球性物流总部。 (节选自 2017 年 5 月《搜狐网》,有删减) (节选自 2019 年 4 月《人民日报》,有删减)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是 2017 年的 1.236 倍,2018 年农村地区快递服务 网点是 2017 年的 1.51 倍。 B.2018 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中的日均快件处理量比 2017 年增加了 25.7 个百分 点, 2018 年快递业务收入也比 2017 年提高了 21.8 个百分点。 C.2018 年美国快递业务规模还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美、日、欧发达经济体的 快递业务量总和也没有中国的多。 D.2014 年以来中国的快递业务规模就已经占据世界第一,目前中国的快递业务 对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我国人口红利在慢慢减退,所以传统行业中的物流业面临向技术密集型 转型升级的迫切性最为突出。 B.京东集团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智慧物流产业基地,与西安航天基地签 订了《构建智慧物流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C.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打物流平台,利用挖掘大数据信息,将物流调度最 优化,然后利用“三通一达”进行快递服务。 D.京东集团的物流发展与菜鸟的不同,它要打造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大力发 展无人技术,构建尖端技术能力输出平台,所以京东要建设的是智慧物流体系。 6.请结合材料指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并请给中国物流业提出一条服务方 面的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生活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若蝶 ①我家楼下有一小块空地,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株深红色的鸡冠花。 ②每天出门和回家,都要路过这块空地,每次我都留恋地多看它几眼。周围是树 木荒草,只有这一株盛开的鸡冠花,显得分外妖娆和美丽,看到它总让我精神 振 ③一天傍晚下班回家,路过那块空地,忽然发现没有看到那抹红,心下一惊,连 忙在四周寻找,结果在一堆被铲掉的荒草丛中找到了它。它被连根拔出丢在了垃 圾堆里 ④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这块空地上翻土锄地,想必是要开垦出一块菜地来。“阿 姨,这花不要了吗?”我拾起鸡冠花问正在干活的阿姨 ⑤“不要了,留着也没用,还占地儿,我在这栽点蔬菜,你烧菜要是少根葱缺头 蒜就下来摘呀。”阿姨热情地回答我。 ⑥我一边道谢,一边暗暗地惋惜:多美的花呀!怎么就成了无用的呢?环顾四周, 想找个空地,把它重新栽回去,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余的空地。心想:阿姨 为什么就不能少栽两棵菜,给这个花留点空地呢?最后我在一棵桂花树下,挖了 个洞,把它的根埋了进去,希望它还能活过来。 ⑦晚上躺在床上,像被谁抽去了筋骨似的,一动也不想动了。想想这一天像机器 样地运转:早上急急忙忙地起床,做早饭,送孩子上学,马不停蹄地赶到店里 上班,应对各路顾客,你吵我争,讨价还价。直到日落西山,赶着回家洗衣、做 饭、抹灰扫尘,等孩子做好功课,忙完家务,已累得只想一头栽倒在床上。 ⑧打开手机,正好看到好友珍向我诉苦说,自从大学毕业投入社会,就再没有握 过画笔。结婚生子后,更是忙得连看画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日 子每天都在重复,生活里似乎只剩下忙不完的家务,挣不完的金钱 ⑨是呀,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墙角的那把吉他已 落满了灰尘,有多久没有去触动它的琴弦?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环绕世界的旅行。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⑩突然惊悟,我们已和楼下的阿姨一样,为了蔬菜丢掉了鸡冠花。她认为一枝花 是没用的,不能充饥、不能当菜。我不也认为文学、旅行甚至爱情都已是没用的 东西,我的眼睛盯着的都是有用的:工作、学业、升职、房子、车子… ①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 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⑩可是抓住了尘世中的利益,为什么我的心并没有满足呢?常常感到活在闷罐 里,透不过气来。仔细想想,可能因为我的生活里少了一抹鲜红的色彩,像楼下 的那株鸡冠花,已被我从生活的田园里拔除了 ⑩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⑩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 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 平静台,是这些,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⑤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 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 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
生活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若蝶 ①我家楼下有一小块空地,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株深红色的鸡冠花。 ②每天出门和回家,都要路过这块空地,每次我都留恋地多看它几眼。周围是树 木荒草,只有这一株盛开的鸡冠花,显得分外妖娆和美丽,看到它总让我精神一 振。 ③一天傍晚下班回家,路过那块空地,忽然发现没有看到那抹红,心下一惊,连 忙在四周寻找,结果在一堆被铲掉的荒草丛中找到了它。它被连根拔出丢在了垃 圾堆里。 ④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这块空地上翻土锄地,想必是要开垦出一块菜地来。“阿 姨,这花不要了吗?”我拾起鸡冠花问正在干活的阿姨。 ⑤“不要了,留着也没用,还占地儿,我在这栽点蔬菜,你烧菜要是少根葱缺头 蒜就下来摘呀。”阿姨热情地回答我。 ⑥我一边道谢,一边暗暗地惋惜:多美的花呀!怎么就成了无用的呢?环顾四周, 想找个空地,把它重新栽回去,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余的空地。心想:阿姨 为什么就不能少栽两棵菜,给这个花留点空地呢?最后我在一棵桂花树下,挖了 个洞,把它的根埋了进去,希望它还能活过来。 ⑦晚上躺在床上,像被谁抽去了筋骨似的,一动也不想动了。想想这一天像机器 一样地运转:早上急急忙忙地起床,做早饭,送孩子上学,马不停蹄地赶到店里 上班,应对各路顾客,你吵我争,讨价还价。直到日落西山,赶着回家洗衣、做 饭、抹灰扫尘,等孩子做好功课,忙完家务,已累得只想一头栽倒在床上。 ⑧打开手机,正好看到好友珍向我诉苦说,自从大学毕业投入社会,就再没有握 过画笔。结婚生子后,更是忙得连看画的时间都没有。整天忙忙碌碌,这样的日 子每天都在重复,生活里似乎只剩下忙不完的家务,挣不完的金钱。 ⑨是呀,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墙角的那把吉他已 落满了灰尘,有多久没有去触动它的琴弦?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环绕世界的旅行。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⑩突然惊悟,我们已和楼下的阿姨一样,为了蔬菜丢掉了鸡冠花。她认为一枝花 是没用的,不能充饥、不能当菜。我不也认为文学、旅行甚至爱情都已是没用的 东西,我的眼睛盯着的都是有用的:工作、学业、升职、房子、车子…… ⑪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 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⑫可是抓住了尘世中的利益,为什么我的心并没有满足呢?常常感到活在闷罐 里,透不过气来。仔细想想,可能因为我的生活里少了一抹鲜红的色彩,像楼下 的那株鸡冠花,已被我从生活的田园里拔除了。 ⑬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⑭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 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 平静台,是这些,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⑮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 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 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 缀
⑩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 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 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 要鲜花。 (选自2019年5月《大连晚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开篇写到美丽的“鸡冠花”,由花的命运引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又 借花寓指生活中的诗意和点缀。 B.文中铲花栽菜的阿姨和作者的好友珍只知追求物质享受而毫无精神生活,二 者都是现实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庸碌俗人 C.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与中学课文《囚绿记》《小狗包弟》有 异曲同工之处 D.本文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是文中的议论文字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说 教,而是用贴近心灵的语言娓娓道来。 8.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2)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 9.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部分一连用了6个“留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 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 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 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 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 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 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緊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 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 之法。重足①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 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 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 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 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 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 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 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
⑯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 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 10 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 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 要鲜花。 (选自 2019 年 5 月《大连晚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散文开篇写到美丽的“鸡冠花”,由花的命运引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又 借花寓指生活中的诗意和点缀。 B.文中铲花栽菜的阿姨和作者的好友珍只知追求物质享受而毫无精神生活,二 者都是现实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庸碌俗人。 C.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与中学课文《囚绿记》《小狗包弟》有 异曲同工之处。 D.本文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即使是文中的议论文字也不是居高临下的说 教,而是用贴近心灵的语言娓娓道来。 8.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 分) (1)什么时候这些梦想都被搅碎,拌进了柴米油盐里? (2)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 9.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部分一连用了 6 个“留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 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 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 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 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 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 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 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 之法。重足①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 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 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 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 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 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 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 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