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戏曲样式从根本上说,是在一种贫穷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成长的。用京剧为例证 京剧艺术的繁重的艺能手段规定艺人必须从小练功,十年八年,挨打受骂,才能 有成。这是京剧艺术样式的根本要求。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庭愿意忍心把 孩子送进科班或剧团学戏?因为家贫,送去学戏,是一大出路。学得好可成大角 赚大钱,二路三路也不错,直到班底也都可算有一碗饭吃。 贫穷不仅为戏曲提供人力资源,同时对舞台艺术的物质条件也发挥了多方面的深 刻作用。每个戏都有具体特殊的剧情环境,理应每个戏都应有特殊的布景装置, 但是班社是贫穷的,艺人是贫穷的,贫穷逼得他们发挥艺术想象力,创造出舞台 后面挂一幅简单的“守旧”,前面一桌二椅就可显示多种环境的写意(或叫示意) 方法,非常节约,成为中国戏曲的绝妙艺术创造。 然而,戏曲又是在社会上一定的富裕环境中,受某些富贵阶层人士影响 而革新提高发展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多个古老的大剧种,比如昆剧在苏州、 京剧在北京、秦腔在西安、川剧在成都,都是在这些经济富庶的大城市里成熟的。 京剧在北京由徽戏、汉戏等剧种合成,正显示了这个官商集中的首都社会对文化 生活的需要;合成之后没有多少年就进入宫廷,受到皇家和达官贵族的喜爱。而 他们对京剧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影响,比如对剧种合流,重视唱功,讲究艺术技 巧、形式美等等,影响是很大的 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更离不开社会上文化精英人物的深刻的直接 作用。多数地方戏是从民间劳动人民中创始,其艺术样式基本上是由不知名的天 才艺人你一言、我一语陆续创造,发展十分缓慢。京剧在形成早期,没有多少文 人投入。但辛亥革命后,以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等为代表的一批精英人物不 仅为演员编写新本戏,有的还参与导演,有的做表演指导,一直到督促演员提高 文化,提高理论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级艺术样式,而绝大多数艺人因贫穷而缺少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不 幸。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的介入,尽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风习还是新 旧混杂,有着各自的社会局限性,但终是一股新鲜而有光彩的力量冲进了戏曲传 统 (选自2013年5月《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戏曲的发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样式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只与社会环境有关。 B.北京是一个官商集中的大都会,这里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促使徽戏、汉戏等 剧种合成了京剧。 C.多数地方戏发展十分缓慢,是由于它从劳动人民中创造出来,而艺术样式基 本上由不知名的天才艺人陆续创造的 D.社会文化精英人物的参与,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提高有着深刻的直接作用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京剧在形成的早期,没有文人投入到京剧艺术之中,所以发展十分缓慢 B.艺术中的写意就是由简单的“守旧”和一两张桌椅来显示出多种环境氛围。 C.京剧艺术的艺能手段决定了艺人想要有所成就则务必吃苦练功。 D.贫穷家庭为了孩子将来有出路,一定会把孩子送进科班或剧团学戏
吉林市普通中学 2018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戏曲样式从根本上说,是在一种贫穷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成长的。用京剧为例证, 京剧艺术的繁重的艺能手段规定艺人必须从小练功,十年八年,挨打受骂,才能 有成。这是京剧艺术样式的根本要求。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庭愿意忍心把 孩子送进科班或剧团学戏?因为家贫,送去学戏,是一大出路。学得好可成大角 赚大钱,二路三路也不错,直到班底也都可算有一碗饭吃。 贫穷不仅为戏曲提供人力资源,同时对舞台艺术的物质条件也发挥了多方面的深 刻作用。每个戏都有具体特殊的剧情环境,理应每个戏都应有特殊的布景装置, 但是班社是贫穷的,艺人是贫穷的,贫穷逼得他们发挥艺术想象力,创造出舞台 后面挂一幅简单的“守旧”,前面一桌二椅就可显示多种环境的写意(或叫示意) 方法,非常节约,成为中国戏曲的绝妙艺术创造。 然而,戏曲又是在社会上一定的富裕环境中,受某些富贵阶层人士影响 而革新提高发展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多个古老的大剧种,比如昆剧在苏州、 京剧在北京、秦腔在西安、川剧在成都,都是在这些经济富庶的大城市里成熟的。 京剧在北京由徽戏、汉戏等剧种合成,正显示了这个官商集中的首都社会对文化 生活的需要;合成之后没有多少年就进入宫廷,受到皇家和达官贵族的喜爱。而 他们对京剧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影响,比如对剧种合流,重视唱功,讲究艺术技 巧、形式美等等,影响是很大的。 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更离不开社会上文化精英人物的深刻的直接 作用。多数地方戏是从民间劳动人民中创始,其艺术样式基本上是由不知名的天 才艺人你一言、我一语陆续创造,发展十分缓慢。京剧在形成早期,没有多少文 人投入。但辛亥革命后,以齐如山、罗瘿公、陈墨香等为代表的一批精英人物不 仅为演员编写新本戏,有的还参与导演,有的做表演指导,一直到督促演员提高 文化,提高理论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级艺术样式,而绝大多数艺人因贫穷而缺少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不 幸。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的介入,尽管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风习还是新 旧混杂,有着各自的社会局限性,但终是一股新鲜而有光彩的力量冲进了戏曲传 统。 (选自 2013 年 5 月《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戏曲的发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样式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只与社会环境有关。 B.北京是一个官商集中的大都会,这里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促使徽戏、汉戏等 剧种合成了京剧。 C.多数地方戏发展十分缓慢,是由于它从劳动人民中创造出来,而艺术样式基 本上由不知名的天才艺人陆续创造的。 D.社会文化精英人物的参与,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提高有着深刻的直接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京剧在形成的早期,没有文人投入到京剧艺术之中,所以发展十分缓慢。 B.艺术中的写意就是由简单的“守旧”和一两张桌椅来显示出多种环境氛围。 C.京剧艺术的艺能手段决定了艺人想要有所成就则务必吃苦练功。 D.贫穷家庭为了孩子将来有出路,一定会把孩子送进科班或剧团学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贫穷对戏曲的影响很深,它不仅为戏曲提供人力资源,而且也在多方面影响 着舞台艺术的物质条件。 B.戏曲的革新提高发展也离不开富裕的社会环境,多个古老的大剧种都在经济 富庶的大城市里孕育并成熟起来 C.在推动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过程中,社会上的文化精英人物的确有着较 高的文化水平,但也要看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风习还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局限 D.戏曲这种高级艺术形式,既有着不幸的历史根源,在发展之中也得到了社会 环境和文化精英人物的助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县花 贺康齐 ①“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那么,当人们的想 象力不倾注于她,她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苍老、以至于销声匿迹了吗?如 果这就是生命,那倒不如昙花的一现,尽管很短暂,但她没有祈求别人投来赞慕 的眼光,她高傲地活着,为了生命中那个瞬间的精美演绎,她尽全力维持着她髙 雅的气质。 ②其实三叶草也并非是卑微的,她也有她独特的魅力,让文人墨客在她面前也按 捺不住去挥洒自己的才智。这不是出于怜惜,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但亦带着丝 儿怜惜的味道,为这被弃于荒野的生灵而哀鸣。昙花却有着别样的神韵与风姿, 她静静地开放,显得有些许诡秘,但每一次的绽放,她那粉面朱唇、含情脉脉的 双眸总让世人为之倾倒。 ③也许,昙花并不知道自己的宿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她亦来自原野,远古的河流 从她紫罗裙襟边流过时,她看着那流水溅起的水花,不会意识到那是新生的迹象 当河流与她对眸时,她无言以对,因为她并未感知到流水向她诉说的心声,或许 她也并不想去试图知道;直到那条河流远去,她还立在那里,她并不是在期待什 么,对于这一切,她以为只是并不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昙花的可贵建 立在她的懵懂之上,出于一颗单纯的心,她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并未有着深刻的见 解,心如止水,不轻易为了什么而所动,但她不会选择平庸地过一辈子,她期待 着人生的花季能快点来临,这样她就可以充分享受生命中的美,于是啊,一颗纯 真的心,便孕育了那少女情怀。 ④也许,昙花是知道她的宿命的。当她降生于这个世界时,苍茫的天,在那草长 莺飞处,她便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虽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但她的心情却异常沉 重,难道自己就终将湮没于这杂草丛生处吗?她高傲地瞥了这四周一眼,心里不 禁萌生了一丝恐惧感,她有些无奈,垂下了自己的头,她看见自己脚旁一株不知 名的花儿开得是那么艳丽!她便没先前那么颓丧了,她坚信自己也终能将绽放出 绚丽的光彩,这最初的梦想便支撑着她坚强地活着!风雨来过时,她挺直腰杆, 为的是坚定自己昂扬的斗志;当云开雨霁后,七彩虹挂在了天边,她便含着微笑 默默地享受、惬意地遐想。岁月让昙花在阅历中丰富着自我,当她有足够的力气 怒放时,便肆无忌惮地放纵着自己。 ⑤未知也好,先知也罢,昙花的命运也不过是瞬间闪耀后凄凉的凋零,而她曾 度美丽过,那份逝去的美也足以让人沉醉不知归路。生命中的多少过客,一切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贫穷对戏曲的影响很深,它不仅为戏曲提供人力资源,而且也在多方面影响 着舞台艺术的物质条件。 B.戏曲的革新提高发展也离不开富裕的社会环境,多个古老的大剧种都在经济 富庶的大城市里孕育并成熟起来。 C.在推动戏曲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过程中,社会上的文化精英人物的确有着较 高的文化水平,但也要看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感情风习还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局限 性。 D.戏曲这种高级艺术形式,既有着不幸的历史根源,在发展之中也得到了社会 环境和文化精英人物的助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昙 花 贺康齐 ①“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辽阔的草原。”那么,当人们的想 象力不倾注于她,她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苍老、以至于销声匿迹了吗?如 果这就是生命,那倒不如昙花的一现,尽管很短暂,但她没有祈求别人投来赞慕 的眼光,她高傲地活着,为了生命中那个瞬间的精美演绎,她尽全力维持着她高 雅的气质。 ②其实三叶草也并非是卑微的,她也有她独特的魅力,让文人墨客在她面前也按 捺不住去挥洒自己的才智。这不是出于怜惜,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但亦带着丝 儿怜惜的味道,为这被弃于荒野的生灵而哀鸣。昙花却有着别样的神韵与风姿, 她静静地开放,显得有些许诡秘,但每一次的绽放,她那粉面朱唇、含情脉脉的 双眸总让世人为之倾倒。 ③也许,昙花并不知道自己的宿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她亦来自原野,远古的河流 从她紫罗裙襟边流过时,她看着那流水溅起的水花,不会意识到那是新生的迹象; 当河流与她对眸时,她无言以对,因为她并未感知到流水向她诉说的心声,或许 她也并不想去试图知道;直到那条河流远去,她还立在那里,她并不是在期待什 么,对于这一切,她以为只是并不属于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已。昙花的可贵建 立在她的懵懂之上,出于一颗单纯的心,她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并未有着深刻的见 解,心如止水,不轻易为了什么而所动,但她不会选择平庸地过一辈子,她期待 着人生的花季能快点来临,这样她就可以充分享受生命中的美,于是啊,一颗纯 真的心,便孕育了那少女情怀。 ④也许,昙花是知道她的宿命的。当她降生于这个世界时,苍茫的天,在那草长 莺飞处,她便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虽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但她的心情却异常沉 重,难道自己就终将湮没于这杂草丛生处吗?她高傲地瞥了这四周一眼,心里不 禁萌生了一丝恐惧感,她有些无奈,垂下了自己的头,她看见自己脚旁一株不知 名的花儿开得是那么艳丽!她便没先前那么颓丧了,她坚信自己也终能将绽放出 绚丽的光彩,这最初的梦想便支撑着她坚强地活着!风雨来过时,她挺直腰杆, 为的是坚定自己昂扬的斗志;当云开雨霁后,七彩虹挂在了天边,她便含着微笑, 默默地享受、惬意地遐想。岁月让昙花在阅历中丰富着自我,当她有足够的力气 怒放时,便肆无忌惮地放纵着自己。 ⑤未知也好,先知也罢,昙花的命运也不过是瞬间闪耀后凄凉的凋零,而她曾一 度美丽过,那份逝去的美也足以让人沉醉不知归路。生命中的多少过客,一切尽
匆匆,就似那昙花,又有多少人,为她那倾城之貌所折服,宁可拜倒于她的裙下, 而她却总是不语,于是,万千驻足停留的过客便也在瞬间成了自作多情的情种。 那种欣赏进而演变为仰慕,仰慕又滋生出丝儿喜欢,有些就发展为爱慕了,但在 昙花绽放的季节,这种爱似乎尽显卑微,无数次痛心的倾诉,换来的或是沉默, 或是调侃的话语,一切便真是那么卑微。有人说“爱若卑微,便不是爱”,而这 实则是因为爱才陷自己于卑微的境地,唯一能够给自己慰藉的是,自己真诚地追 求过 ⑥终于,冷风渐起的晚上,明月独倚高楼,在那惨淡的月光下,昙花最完美的绽 放后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了,她走的是如此匆匆,以至于她还未来得及留下自己的 遗言。多情人也因此彻夜难眠,他独坐在窗旁,脑海里满是昙花,但不仅仅是不 舍与追忆,月光的银辉如水般泻下来,将昙花未曾有过的柔情赋予他。昙花已逝, 他的心里却不会忘记昙花绽放时的那个瞬间,也许他的心里已寻觅到了一株永不 凋零的昙花。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前两段将“三叶草”和“昙花”进行对比,并认为,如果三叶草的生 命价值需要依赖别人的关注,那么它就没有昙花高贵。 B.文章中的诗词名句增添了文学色彩,如第四段引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 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第五段“沉醉不知归路”、第六段的“明月倚髙楼” 也直接引用了宋代词人的佳句。 C.文中不知自己宿命的昙花如同纯真懵懂的少女,已知自己宿命的昙花则有着 豁达坚强的成熟,在此作者将昙花人格化,又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作者认为昙花的美丽转瞬即逝,面对昙花的沉默,爱慕昙花的人们显得自作 多情,但这份追求美好的真诚值得肯定 5.文章结尾处写到了两次月光,一次是“惨淡的月光”,一次是“月光的银辉 如水般泻下来”,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昙花的哪一点精神气质让你感触最深?请谈谈你的体会。(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世界气象组织10月24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 浓度首次达到400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这一“里程碑”。1990年至2015 年间,来自工业、农业和家庭活动的二氧化碳(CO)、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长寿 命温室气体,使导致气候变暖的“辐射强迫”效应上升37%。具体而言,2015 年全球CO2平均水平为工业化前的144%,2014至2015年CO2的增加值大于上 年和过去10年增量的平均值。 此前,CO2浓度曾在某些月份和地区达到过400p0m,但全年平均值从未达到 这一水平。据预测,2016年CO2浓度将全年保持在400pD以上,且未来几十年 都不会低于这一水平。 始于2015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也加速了CO浓度升高,并在2016年造成 重影响,引发热带地区干旱,降低了森林、植被和海洋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此外,强厄尔尼诺还导致森林火灾产生的CO2排放量上升。受去年8月至9月印 度尼西亚严重森林火灾的影响,赤道附近亚洲地区CO2的排放量是1997年至2015 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节选自2016年10月《科技日报》
匆匆,就似那昙花,又有多少人,为她那倾城之貌所折服,宁可拜倒于她的裙下, 而她却总是不语,于是,万千驻足停留的过客便也在瞬间成了自作多情的情种。 那种欣赏进而演变为仰慕,仰慕又滋生出丝儿喜欢,有些就发展为爱慕了,但在 昙花绽放的季节,这种爱似乎尽显卑微,无数次痛心的倾诉,换来的或是沉默, 或是调侃的话语,一切便真是那么卑微。有人说“爱若卑微,便不是爱”,而这 实则是因为爱才陷自己于卑微的境地,唯一能够给自己慰藉的是,自己真诚地追 求过。 ⑥终于,冷风渐起的晚上,明月独倚高楼,在那惨淡的月光下,昙花最完美的绽 放后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了,她走的是如此匆匆,以至于她还未来得及留下自己的 遗言。多情人也因此彻夜难眠,他独坐在窗旁,脑海里满是昙花,但不仅仅是不 舍与追忆,月光的银辉如水般泻下来,将昙花未曾有过的柔情赋予他。昙花已逝, 他的心里却不会忘记昙花绽放时的那个瞬间,也许他的心里已寻觅到了一株永不 凋零的昙花。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前两段将“三叶草”和“昙花”进行对比,并认为,如果三叶草的生 命价值需要依赖别人的关注,那么它就没有昙花高贵。 B.文章中的诗词名句增添了文学色彩,如第四段引用了毛泽东《沁园春·雪》 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第五段“沉醉不知归路”、第六段的“明月倚高楼” 也直接引用了宋代词人的佳句。 C.文中不知自己宿命的昙花如同纯真懵懂的少女,已知自己宿命的昙花则有着 豁达坚强的成熟,在此作者将昙花人格化,又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作者认为昙花的美丽转瞬即逝,面对昙花的沉默,爱慕昙花的人们显得自作 多情,但这份追求美好的真诚值得肯定。 5.文章结尾处写到了两次月光,一次是“惨淡的月光”,一次是“月光的银辉 如水般泻下来”,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6.昙花的哪一点精神气质让你感触最深?请谈谈你的体会。(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世界气象组织 10 月 24 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5 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 浓度首次达到 40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这一“里程碑”。1990 年至 2015 年间,来自工业、农业和家庭活动的二氧化碳(CO2)、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长寿 命温室气体,使导致气候变暖的“辐射强迫”效应上升 37%。具体而言,2015 年全球 CO2平均水平为工业化前的 144%,2014 至 2015 年 CO2的增加值大于上一 年和过去 10 年增量的平均值。 此前,CO2浓度曾在某些月份和地区达到过 400ppm,但全年平均值从未达到 这一水平。据预测,2016 年 CO2浓度将全年保持在 400ppm 以上,且未来几十年 都不会低于这一水平。 始于 2015 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也加速了 CO2浓度升高,并在 2016 年造成严 重影响,引发热带地区干旱,降低了森林、植被和海洋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此外,强厄尔尼诺还导致森林火灾产生的 CO2排放量上升。受去年 8 月至 9 月印 度尼西亚严重森林火灾的影响,赤道附近亚洲地区 CO2的排放量是 1997 年至 2015 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节选自 2016 年 10 月《科技日报》)
材料二: 蓝天与灰天的对比说明燃烧化石能源对环境有着不利影响,而两者之间二氧化碳 浓度的巨大差异提供了一种尚未开发的发电能源。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学的团队硏制出一种装置,利用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的CO2与环境空气中CO2的 浓度差发电,可给电池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 杂志上 该装置叫“流动单元”,工作原理是将CO排放物溶解于水性溶液中,利用其与 环境空气中的CO2之间的浓度差发电。其产生的平均功率密度为0.82瓦/平方米 高于以前类似方法获得值的近200倍。 研究人员介绍,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式一一捕获CO2这种排放物获取 能量,而现有技术是在昂贵的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燃料来 获取能量。 (节选自2017年2月《科技日报》) 材料三 现代社会消耗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导致CO2等温室气体排 放量急剧増加,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此,通过电催化CO2转化成为 条可行之路:采用可再生的风电、太阳能等洁净电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条 件下将CO2直接一步转化为O0、甲酸、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并实现CO2的资源 化利用和洁净电能的有效存储,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 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髙硏院一一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 源联合实验室陈为工作组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最终发现由金属钯(Pd)、锡(Sn) 组成的Pd-Sn合金催化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只需施加非常低的电压,该催化 剂就能将所输入电能的99%用于驱动O2转化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一甲酸。甲 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 此项研究以CO为原料,利用可再生电能高效率合成甲酸,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 景 此外,通过电催化过程将CO2转化生成含有两个(及以上)碳原子的产物,如乙烯、 乙醇等非常困难,也是行内重点攻克的目标。该研究团队在前期纳米碳材料研究 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氮掺杂的介孔碳(N- carbon)材料,通过调控N- carbon的孔 道结构和表面活性位构型,成功实现了CO2直接转化生成乙醇。乙醇是用途最为 广泛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应用于合成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产业前 景巨大 (节选自2017年9月《经济日报》) 7.下列关于全球二氧化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说,2015年以前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未达到400 B.来自工业、农业和家庭活动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都属于温室气体 且是长寿命的。 C.强厄尔尼诺现象在2016年引发热带地区出现干旱,也降低了森林、植被和海 洋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D.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去年8至9月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上升,也使得赤道附近亚洲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近20多年平均水平猛增 两倍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材料二: 蓝天与灰天的对比说明燃烧化石能源对环境有着不利影响,而两者之间二氧化碳 浓度的巨大差异提供了一种尚未开发的发电能源。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学的团队研制出一种装置,利用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的 CO2与环境空气中 CO2的 浓度差发电,可给电池充电。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 杂志上。 该装置叫“流动单元”,工作原理是将 CO2排放物溶解于水性溶液中,利用其与 环境空气中的 CO2之间的浓度差发电。其产生的平均功率密度为 0.82 瓦/平方米, 高于以前类似方法获得值的近 200 倍。 研究人员介绍,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捕获 CO2这种排放物获取 能量,而现有技术是在昂贵的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将 CO2转化为有用的燃料来 获取能量。 (节选自 2017 年 2 月《科技日报》) 材料三: 现代社会消耗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导致 CO2等温室气体排 放量急剧增加,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此,通过电催化 CO2转化成为 一条可行之路:采用可再生的风电、太阳能等洁净电能为能源,在常温、常压条 件下将 CO2直接一步转化为 CO1、甲酸、甲醇等燃料及化学品,并实现 CO2的资源 化利用和洁净电能的有效存储,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 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 源联合实验室陈为工作组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最终发现由金属钯(Pd)、锡(Sn) 组成的 Pd-Sn 合金催化剂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只需施加非常低的电压,该催化 剂就能将所输入电能的 99%用于驱动 CO2转化生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甲酸。甲 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 此项研究以 CO2为原料,利用可再生电能高效率合成甲酸,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 景。 此外,通过电催化过程将 CO2转化生成含有两个(及以上)碳原子的产物,如乙烯、 乙醇等非常困难,也是行内重点攻克的目标。该研究团队在前期纳米碳材料研究 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氮掺杂的介孔碳(N-carbon)材料,通过调控 N-carbon 的孔 道结构和表面活性位构型,成功实现了 CO2直接转化生成乙醇。乙醇是用途最为 广泛的基础化学品之一,应用于合成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产业前 景巨大。 (节选自 2017 年 9 月《经济日报》) 7.下列关于全球二氧化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说,2015 年以前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从未达到 400 ppm。 B.来自工业、农业和家庭活动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都属于温室气体 且是长寿命的。 C.强厄尔尼诺现象在 2016 年引发热带地区出现干旱,也降低了森林、植被和海 洋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D.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去年 8 至 9 月印度尼西亚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上升,也使得赤道附近亚洲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近 20 多年平均水平猛增 两倍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揭示了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材料二、三则从 科学研究成果的角度说明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能源。 B.“蓝天”在这里是指天空基本上未被二氧化碳污染;“灰天”在这里是指燃 烧化石能源排出的二氧化碳对天空造成了不利影响。 C.《科技日报》报道了美国某大学科研团队利用不同环境下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进行发电,并产生了远远高于此前以类似方法获得的电量,说明科学研究很有实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报道了科硏团队对空气中急剧增加的二氧化碳进行了转化 研究,并已经取得成功,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的认可。 E.三则材料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将近二十多年来温室气体二氧化 碳的变化醒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说明二氧化碳的增加带来的害处多多。 9.二氧化碳有怎样的负面影响,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其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 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 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 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 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晩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 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 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A.材料一揭示了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材料二、三则从 科学研究成果的角度说明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成本低廉的能源。 B.“蓝天”在这里是指天空基本上未被二氧化碳污染;“灰天”在这里是指燃 烧化石能源排出的二氧化碳对天空造成了不利影响。 C.《科技日报》报道了美国某大学科研团队利用不同环境下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进行发电,并产生了远远高于此前以类似方法获得的电量,说明科学研究很有实 效。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报道了科研团队对空气中急剧增加的二氧化碳进行了转化 研究,并已经取得成功,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的认可。 E.三则材料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将近二十多年来温室气体二氧化 碳的变化醒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说明二氧化碳的增加带来的害处多多。 9.二氧化碳有怎样的负面影响,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其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 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 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 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 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 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 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 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