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8.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5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2)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3),日月照耀金银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免费的午餐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8.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5 分)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 (2)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3) ,日月照耀金银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 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 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竞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 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 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 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 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 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 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 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 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 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 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 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 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 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 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 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 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 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 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那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 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 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 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 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 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 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 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 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 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 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 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 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 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 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 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 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 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 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 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 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 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