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度报告 责的保荐机构 办公地址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无 「持续督导的期间 名称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积/办公地址 责的财务顾问 签字的财务顾问主办人 姓名 「持续督导的期间 七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018年 营业收入 11,6196,819.4310,493,293,115.71 11.1810,032,423,279.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6,11,9892|2,128,.865,279.67 13.492,.373,978,329.7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9186.69.371.86,3812189 4602,395,708,883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51,501,99042,768,596,59274 -25.903,862,006,789.83 本期末比上 020年末 2019年末 年同期末增 2018年末 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436,585,689.2215,646,628,313.8811.4414,238.,24,360.67 总资产 36,737,268,362.8333,604,242,332.45 9.3230,370,459,577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年2019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2018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6899 0.6078 13.5 0.677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6899 0.6078 13.51 0.677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 0.5544 0.5300 4.600.684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增加0.34个百分点 17.9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 11.80 12.50 减少0.70个百分点 18.14 八、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口适用√不适用 二)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差异情况 口适用√不适用 (三)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2020 年年度报告 6 / 174 责的保荐机构 办公地址 无 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姓名 无 持续督导的期间 无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 责的财务顾问 名称 无 办公地址 无 签字的财务顾问主办人 姓名 无 持续督导的期间 无 七、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主要会计数据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 2018年 营业收入 11,666,196,819.43 10,493,293,115.71 11.18 10,032,423,279.1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16,110,988.92 2,128,865,279.67 13.49 2,373,978,329.7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941,846,694.37 1,856,381,211.89 4.60 2,395,708,888.3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051,501,993.04 2,768,596,592.74 -25.90 3,862,006,789.83 2020年末 2019年末 本期末比上 年同期末增 减(%) 2018年末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17,436,585,689.22 15,646,628,313.88 11.44 14,238,244,360.67 总资产 36,737,268,362.83 33,604,242,332.45 9.32 30,370,459,577.44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0年 2019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2018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6899 0.6078 13.51 0.6778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6899 0.6078 13.51 0.677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 收益(元/股) 0.5544 0.5300 4.60 0.684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4.68 14.34 增加0.34个百分点 17.9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 11.80 12.50 减少0.70个百分点 18.14 八、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一)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二)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20年年度报告 九、2020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3月份) (4-6月份) (7-9月份) (10-12月份) 营业收入 2,42,256,40052,449,330,716.152,983,959,922.543,790,649,780.1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543,704.4452,752,095.32517,311788611,136,503,400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33,0009582|362,119,114.21452,598,125.78797,128,658.5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5,705,739.95464,871,55.91101,594,197.14919,33,503.0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口适用√不适用 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口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0年金额2019年金额2018年金额 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394,339,446.44128,781,097.36-5,063,150.62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 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171,508.871.8114385429.2227,672,86.21 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24,460,102.38 [债务重组损益 1,620,847.62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 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7,676,345.3341,481,080.03-31,46534.31 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 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750,0000 100,000.00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30,073,015.518,210,345.97-24,159,478.5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2,269,337.50 909,144.007,662,936.02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487,419.07 -66,094.00 所得税影响额 85,647,91148-50,895,609.733,68876.61 合计 474,264,294.55272,484,067.78-21,730,558.62 十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口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 2,400,00031,065,916.0128,665,916.01 13,178,852.30 衍生金融资产 2,506,280.00 2,008,970.00 应收款项融资3,6095,720,2217515,078,958,104.621,383,237,881.87 合计 3,700,626,502.755,112,032,990.631,411406,487.881 5,477,700
2020 年年度报告 7 / 174 九、2020 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 (1-3 月份) 第二季度 (4-6 月份) 第三季度 (7-9 月份) 第四季度 (10-12 月份) 营业收入 2,442,256,400.55 2,449,330,716.15 2,983,959,922.54 3,790,649,780.1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9,543,704.14 452,752,095.32 517,311,788.61 1,136,503,400.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330,000,795.82 362,119,114.21 452,598,125.78 797,128,658.5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65,705,739.95 464,871,552.91 101,594,197.14 919,330,503.04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2020 年金额 2019 年金额 2018 年金额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394,339,446.44 128,781,097.36 -5,063,150.62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 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 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171,508,871.81 144,385,429.22 27,672,886.21 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24,460,102.38 / / 债务重组损益 -1,620,847.62 /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 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 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 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7,676,345.33 41,481,080.03 -31,466,534.31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2,750,000.00 100,000.00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30,073,015.51 8,210,345.97 -24,159,478.53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2,269,337.50 909,144.00 7,662,936.02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 3,954,656.36 -487,419.07 -66,094.00 所得税影响额 -85,647,911.48 -50,895,609.73 3,688,876.61 合计 474,264,294.55 272,484,067.78 -21,730,558.62 十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项目名称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当期变动 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额 交易性金融资产 2,400,000.00 31,065,916.01 28,665,916.01 13,178,852.30 衍生金融资产 2,506,280.00 2,008,970.00 -497,310.00 -7,701,151.40 应收款项融资 3,695,720,222.75 5,078,958,104.62 1,383,237,881.87 0.00 合计 3,700,626,502.75 5,112,032,990.63 1,411,406,487.88 5,477,700.90
2020年年度报告 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粗纱及制品产量200.72 万吨,销量208.59万吨:电子布产量3.81亿米、销量3.78亿米,均创历史之最。全年公司玻璃 纤维及其制品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04,565.1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6.38% 2、经营模式情况说明 (1)采购模式 公司对浙江桐乡、四川成都、江西九江、埃及、美国五大生产基地的大宗原材料实行统一采 购制度,对下属公司的采购主要通过“统一谈判,分别签约”方式进行管理。原料采购按照“年 度招标、公开招标”原则,采取包括公开竞标、参照价竞标等方式,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上行 通道时,采用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减弱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波动性:;辅料采购则采用订单价,根 据生产计划采购。公司同时制订了供应商考评制度,针对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供应商加 以改进,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生产模式 以销定产,采用以拉动式为主、以推进式为辅的柔性生产方式 (3)销售模式 公司国内销售以直销为主,少量代理为辅;境外销售主要采用海外贸易子公司、经销商、直 销三种方式相结合 3、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玻璃纤维产品介绍 生产流程模拟图。爬AM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 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 根据玻璃中碱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和高碱玻璃纤维,其中无碱玻璃 纤维占据全行业95%以上的产量规模。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 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它是以叶腊 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石为原料(上图1各种矿石按照比例配制)经高温熔制(上图 2)、拉丝(上图3和4)、烘干(上图5和6)、络纱(上图7)等工艺制造而成,其单丝直径 为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 丝组成。 (2)全球玻璃纤维行业主要生产企业 自2000年以来,中国玻纤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 高,已形成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 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美国佳斯迈威(JM)这全球六 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75%以上,我国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 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国内玻纤产能的70%以上。以中国巨石为代表的中国玻纤企业的迅速崛起,正 不断改变着世界玻纤格局
2020 年年度报告 8 / 174 第三节 公司业务概要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1、主要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粗纱及制品产量 200.72 万吨,销量 208.59 万吨;电子布产量 3.81 亿米、销量 3.78 亿米,均创历史之最。全年公司玻璃 纤维及其制品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1,104,565.15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6.38%。 2、经营模式情况说明 (1)采购模式 公司对浙江桐乡、四川成都、江西九江、埃及、美国五大生产基地的大宗原材料实行统一采 购制度,对下属公司的采购主要通过“统一谈判,分别签约”方式进行管理。原料采购按照“年 度招标、公开招标”原则,采取包括公开竞标、参照价竞标等方式,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上行 通道时,采用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减弱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波动性;辅料采购则采用订单价,根 据生产计划采购。公司同时制订了供应商考评制度,针对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供应商加 以改进,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2)生产模式 以销定产,采用以拉动式为主、以推进式为辅的柔性生产方式。 (3)销售模式 公司国内销售以直销为主,少量代理为辅;境外销售主要采用海外贸易子公司、经销商、直 销三种方式相结合。 3、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玻璃纤维产品介绍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 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 根据玻璃中碱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和高碱玻璃纤维,其中无碱玻璃 纤维占据全行业 95%以上的产量规模。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 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它是以叶腊 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石为原料(上图 1 各种矿石按照比例配制)经高温熔制(上图 2)、拉丝(上图 3 和 4)、烘干(上图 5 和 6)、络纱(上图 7)等工艺制造而成,其单丝直径 为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 丝组成。 (2)全球玻璃纤维行业主要生产企业 自 2000 年以来,中国玻纤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 高,已形成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 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美国佳斯迈威(JM)这全球六 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 75%以上,我国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 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国内玻纤产能的 70%以上。以中国巨石为代表的中国玻纤企业的迅速崛起,正 不断改变着世界玻纤格局
2020年年度报告 (3)玻璃纤维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玻纤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管罐、工业应用以及新能源环保 等领域,占比分别约为34%、21%、16%、12%、10%和7%。其中有相对比较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 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汽车轻量化、5G、风电),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 期”和“成长”双重属性。2020年,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轻量化替代品、以风电叶片为代表 的新能源玻纤需求增长较快。 ■建筑 12% ■电子电器 ■交通运输 16% ■管道 21% ■工业应用 ■新能源环保 、风电高景气周期预计可持续 在风电行业,玻纤主要被应用于制造风电叶片与机舱罩部分,其中叶片占风机成本20%,中 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市场。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 价政策的通知》,再次调低风电上网电价,并首次明确陆上风电平价,2020年底以后陆上风电补 贴取消。风机设备抢装自2019年开始进入高潮,2020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7167万千 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6861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达2.8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71亿 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900万千瓦。政策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市 场供需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 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 以上。从路径规划上来看,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 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不仅将给风电并网构建绿色通道,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 风电用玻纤纱也因此需求紧俏,自2019年底,玻纤龙头企业纷纷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加大 对风电用玻纤纱的生产。虽然2021年底以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取消,但不少地方政府已积 极出台海上风电投资、度电补贴等激励政策。目前,广东已出台地补政策,浙江在十四五能源规 划中也已明确将对海上风电予以地方补贴。由此可见,未来十年中国风电行业仍有望保持高速增 长,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 2021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未来风电需求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度电成本的下降,大容量 长叶片、高塔架被认为是降低度电成本的主要手段。1GW风电叶片约需1万吨玻纤用量,随着风 机机型容量越来越大,风机叶片朝着大型化趋势演变,每兆瓦风电叶片所需玻纤用量增加,长期 利好风电用玻纤产品需求
2020 年年度报告 9 / 174 (3)玻璃纤维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玻纤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管罐、工业应用以及新能源环保 等领域,占比分别约为 34%、21%、16%、12%、10%和 7%。其中有相对比较偏周期的应用领域(建 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较新兴的应用领域(汽车轻量化、5G、风电),所以玻纤行业兼具“周 期”和“成长”双重属性。2020 年,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汽车轻量化替代品、以风电叶片为代表 的新能源玻纤需求增长较快。 a、风电高景气周期预计可持续 在风电行业,玻纤主要被应用于制造风电叶片与机舱罩部分,其中叶片占风机成本 20%,中 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市场。2019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 价政策的通知》,再次调低风电上网电价,并首次明确陆上风电平价,2020 年底以后陆上风电补 贴取消。风机设备抢装自 2019 年开始进入高潮,2020 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 7167 万千 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 6861 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306 万千瓦。截至 2020 年底,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达 2.81 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 2.71 亿 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 900 万千瓦。政策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市 场供需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2021 年 3 月 1 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 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预计 2025、2030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30%、35% 以上。从路径规划上来看,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 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不仅将给风电并网构建绿色通道,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 风电用玻纤纱也因此需求紧俏,自 2019 年底,玻纤龙头企业纷纷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加大 对风电用玻纤纱的生产。虽然 2021 年底以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取消,但不少地方政府已积 极出台海上风电投资、度电补贴等激励政策。目前,广东已出台地补政策,浙江在十四五能源规 划中也已明确将对海上风电予以地方补贴。由此可见,未来十年中国风电行业仍有望保持高速增 长,行业高景气度将持续。 2021 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未来风电需求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度电成本的下降,大容量、 长叶片、高塔架被认为是降低度电成本的主要手段。1GW 风电叶片约需 1 万吨玻纤用量,随着风 机机型容量越来越大,风机叶片朝着大型化趋势演变,每兆瓦风电叶片所需玻纤用量增加,长期 利好风电用玻纤产品需求
2020年年度报告 资料来源:网络 b、汽车行业触底复苏,新材料渗透率有望提升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重量,从 而提髙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相关硏究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 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车重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 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节能减排是汽车轻量化的核心驱动力,材料轻量化成重点内容。玻 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传统金属材料的重要替代品,近年随着汽车的节能减排以及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汽车上应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 増强热塑性材料(αFRTP)、玻璃纤维毡増强热塑性材料(σM)、片状模塑料(SMC)、树脂传递 模塑材料(RM)以及手糊FRP制品。玻纤在汽车及厢内设施制造方面应用广泛,占到全球玻璃纤 维总消费量的20%左右。欧美平均每辆轿车使用增强塑料达117公斤,占轿车重量的5-10%,其中 4%为玻璃纤维増强热塑性塑料:国内经济型轿车增强塑料用量每辆16-20公斤,载货汽车为20-30 公斤,市场空间广阔。 副位表板扶手总成 排栏总成 手刹护套总成 车顶拉手 车门拉手 0保险械级冲块 转向柱总成 行李工具盒 行李箱隔音块 车轮翼子板 前地板隔音垫 发动机属音垫 仪表板下部隔音垫 资料来源:网络 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贸易战升级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增速明显放 缓,2020年起汽车产量逐渐触底复苏。除传统汽车市场复苏带来轻量化需求复苏之外,环保趋严 也将加速玻纤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渗透率的提升。汽车环保节能政策趋严下,新能源和轻量化成 为汽车减排、节能降耗的重要路径,二者均带来玻纤应用的显著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不仅能够节能降耗,还可以通过增加续驶里程,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从而降低电池使用成 本。在目前电池成本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处于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力拉动玻纤轻量化材料需求。在政策支持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 10/174
2020 年年度报告 10 / 174 资料来源:网络 b、汽车行业触底复苏,新材料渗透率有望提升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重量,从 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相关研究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 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汽车整车重量每减少 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 升;汽车重 量降低 1%,油耗可降低 0.7%。节能减排是汽车轻量化的核心驱动力,材料轻量化成重点内容。玻 璃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轻量化领域传统金属材料的重要替代品,近年随着汽车的节能减排以及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需求快速增长。目前,汽车上应用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玻璃纤维 增强热塑性材料(QFRTP)、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材料(GMT)、片状模塑料(SMC)、树脂传递 模塑材料(RTM)以及手糊 FRP 制品。玻纤在汽车及厢内设施制造方面应用广泛,占到全球玻璃纤 维总消费量的 20%左右。欧美平均每辆轿车使用增强塑料达 117 公斤,占轿车重量的 5-10%,其中 42%为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国内经济型轿车增强塑料用量每辆 16-20 公斤,载货汽车为 20-30 公斤,市场空间广阔。 资料来源:网络 2018 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贸易战升级等影响,我国汽车产量增速明显放 缓,2020 年起汽车产量逐渐触底复苏。除传统汽车市场复苏带来轻量化需求复苏之外,环保趋严 也将加速玻纤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渗透率的提升。汽车环保节能政策趋严下,新能源和轻量化成 为汽车减排、节能降耗的重要路径,二者均带来玻纤应用的显著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不仅能够节能降耗,还可以通过增加续驶里程,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从而降低电池使用成 本。在目前电池成本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处于高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力拉动玻纤轻量化材料需求。在政策支持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