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时之士火夫,共行事遵周孔之名教,言论演老庄之自然。 玄需文更之学著于外表,传于后世者,亦未尝不使人想禁其 高流盛视。然一详考其内容,则多数之世家其安身立命之 秘,遗家训子之传,实为惑世诬民之鬼道,良可既矣。凡前 所举此时期宫延政治之烈变,多出自天师道之阴谋,岁史者 自不可得矿忽视。” 在两普十六国中,前蜀五斗米道世家李氏,在盗州之建 立成汉政权,与五斗米道亦甚有关。西晋时,流民首领李 特、李雄之所以能推翻西晋益州地方政权,建立白己的政 权,很面要的原因就是得到巾五斗米道首领池长生的支特与 拥护。巴窃为驾信天师道之民族。范长为天师道数主,拯 李氏于几亡之时,又劝其称帝。议人范长之所以助巴资人 逐华,实乃宗教原因。据《晋书·李流载记》:“说长生 等,使资流军粮,长生从之,放流军复振。”《华国志· 李特、雄期势志》载,成李雄在范长生辅佐下,在位三十 年,政绩斐然。 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亲授他师之 位,继承张道陵地位,还托音太:老君的玄孙李谱文传给他 《图篆真经》,教他辅助北方泰平真君一一北魏太武帝毁 焘。太武帝始光初,寇谦之到平城献道经,得崔沿引荐,为 太武帝所器重。北魏太武帝以天师道系汉人宗数,所奉之 神,皆汉人所认为本民族之神,北魏是鲜卑拓跋部,为了消 除汉人由于民族隔阂而产生反抗,自言拓跋部是黄帝昌意的 后裔,有权继承羡农正统,表示信本道教,受道教符箓,惜 以证明北魏是受天命、继正统而作皇帝。太武帝在平娥设天 师道场,亲临道场受箓。北朝统治者惯用宗教为政权服务, 11
北齐尊佛抑道,北周尊道抑佛,都是利用宗教以操纵政治的 手段。 南朝肖齐时,茅山道士陶弘景帮助肖衍建立梁朝。据 《梁书·脚弘景传》述:齐末,陶弘景造作谶言,为歌日:“水 丑木,为梁字”。肖衍兵至新林,陶弘景遣弟子战猛之假道 奉表,以示把戴。及闻议禅代,陶弘景又援]图谶数处,皆 成“梁”字(《隋书·经籍志》云:合成“景梁”字以献 之),令弟子进之,云“梁”是应运之符,显示神授肖衍以 改权。梁武帝作皇帝后,对陶弘最恩礼甚笃,书问不绝,国 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 谓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隋未,普王李渊有夺取国家改权之势,有绛州大通堡道士 吉善行托言太上老君降世显灵,对他说:李渊将作皇帝,并自 谓是李渊的祖先。这是唐室以道教为家教的前奏。在李渊起 兵晋阳时,道士岐晖又尽以规中资粮给其军,及李渊至蒲津 关,岐晖又改名平定以应之,发道士八十余人,向关接应。 后来唐太宗真观年间使正式宜布为老子后裔,并以尊祖之 意,抬高太上老君地位,把道土隶属于宗正寺,以道数为皇 族家教。其意图显然在使皇权与神权融为一体,巩固其统治 地位。高宗乾封元年(六六六年),亲赴毫州参拜老君庙, 追加老君尊号“太上玄元皇帝”。唐武宗时更是器重道士赵 归真、邓元起,兴道灾佛。整个唐朝,皇权均与道教关系密 切。这固然有信仰的闳素,但主要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再 如,唐时佛教势力过大,占有土地及免役人口过多,妨害了 皇权利益,兴道抑佛,亦有借以削弱佛教势力之意,这也是 一种政治措施。 12
从东晋南北朝,直到隋、唐,还常出现托言“太上老 君”降世为李泓的讖言,从而锨起农民起义。其实“李泓” 这个名字乃是农民群众为反抗封建统治者而编造的。上自东 晋初明帝太宁二年(公元三二四年),下至降炀帝大业十年 (公元六一四年),二百九十年间,假借李弘名义造反者代 代有之,遍及山东、安徽、湖北、陕西、甘肃、四川、河 南。仅《晋书》便记载有五个“妖贱”道土李弘。据北魏道 士寇谦之《老君普诵诚经》谓:“盘间诈伪,攻错经道,惑 乱愚民。但言老君当至,李弘应出,天下纵横反逆者众,称 名李弘,岁岁有之”。皆扬言“应谦当王”,“自称圣主。” 除“李弘”外,还有所谓“刘举”,《老君音诵诫经》说 “称刘举者甚多,称李弘者亦复不少。”到唐高宗显庆年 间,武则天已控制政权,企图以自己的儿子李弘继承皇位。 麟德二年命道土抄写《洞渊神咒经》,因经中有“李弘当 ·王”的谶言,武则天据此以证明李弘继位合乎“天意”。麟 德元年,武则天杀了原皇太子李忠。足见从东晋直至唐代, 道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有相当大影响的,从农民起义,乃 至渗透到皇室的改治生活之中。 博僖宗时,有著名道土杜光庭随僖宗入蜀,后留蜀。至 五代十国时,事前蜀主王建,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仕郎上柱 国蔡闲公,赐号广成先生。王建治蜀,“小大事每令咨禀”, “盖光庭非止善辞藻而已,有经国之大才”(《历世真仙体 道通鉴》卷四十《杜光庭》)。王衍立,授道箓于苑中,以 为传真天师,景真馆大学土。杜光庭与前蜀政权有密切关系。 唐代云南的南诏国,即羌人利用道教所建的地方政权。 羌部与氏族关系密切,崇信道教之“三官”。(见向达《蛮 13
书校注》卷十)。 宋真宗时,北方辽军对宋室威协甚大,虽已订立谊渊和 约,租未消除威协。深感统治地位不稳,安想借助神力以 安定人心,巩团统治,真宗自言梦见道教的神人下降,并有 天书领赐。,大臣王钦若、丁谓等迎合帝意,伪造天书,以夸 祥瑞。真宗还模仿唐朝宗祖老子的办法,自言赵姓的始祖为 “保生天汽大帝赵玄朗”。同时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 土德皇帝”,更筑昭应宫、会灵观,极其壮丽,还给很多道 士封爵。徽宗之迷道,比宋真宗则更为过之,托言自己是昊 天上帝长子神霄君下凡,由道士们棒成“教主道君皇帝”, 造道史,置道阶,建道观,上层道士参与政事,道教宫观皆 富豪。这些,曾激起农民的愤恨,当时以钟相为首的农民起 义军,曾把道士作为铲除的对象之一。 元太祖成吉思汗,欲夺取中原,统一中国,那时有一位 全真高道名叫邱长春,(处机),成吉思汗派刘仲禄专程到山 东聘请他去雪山,问以治国之道及养生之方、据《元史·邱 处机传》记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征战,处机每首,欲 一天下者,必在乎不榰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 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 其言,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诺子焉。…时国兵践跌中原, 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谍 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颜死者而得更 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元世祖时,忽 达然欲灭南宋以统一天下,在他未得位时便普派遣间碟王一 清渡江寻访龙虎山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与之联络。张可大 预言忽必烈二十年后将成大业,迨灭南宋后,需安定江南, 14
亦甚优待天师之后裔,重用张宗演、张留孙,并暗中命他们 秘查地方官吏的政绩(见清熊赐履《学统》卷五十)。 明代,朱元璋在称帝前,曾招聘、安抚龙虎山四卜二代 天州张正常,勉其“铺国治民”。在称帝前一年。命张正 常举办隆重的道场,“捧词达天,以中祈裱之情”。此举 实际定惜天师为巫祝,造成承天命、顺天运而称帝的声势。 他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就曾重用道士周颠为谋士,大事辄请 参谋。朱元璋撰《三教论》,其中说:“其仙佛之幽灵,暗 助王纲,益世无穷”,“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 缺者。”即位后,他对宗教加以控制和利用,招揽名流用以 敬神祀天,同时对教团又严加检束,防止宗教泛滥,造成政 治、经济上的损害。明建文帝初年,道士为燕王朱棣造作漾 语:“莫逐燕,还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明史·五 行志》)为朱棣夺位刷造舆论。他夺位后,大肆营建武当山 道教宫观。原由是:明初,道士说武当山出现祥瑞彩云,北 方真武大帝在云中显现,道土们绘制了《太和山祥瑞图》 献给了明成祖,成祖本为燕王,而所谓“真武大帝”亦主北 方之天神,故他大兴土木营建宫观,一方面是显示他得到 “真武大帝”护佑,另一方面是笼络河南、湖北、陕西之民 心,顺民间信仰而崇祀“真武”(玄武》。又有说,朱棣为 消灭绪文皇帝,火焚南京明宫,怀疑建文帝未死,逃走了。有 人密邦建文帝潜隐于武当山中,故遣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来武 当山,既营建宫观,并寻觅、诱捕建文帝。这…方面是楷神 根以巩固政权,另一方面也是宫廷政变的延续。明代最崇道 者为明世宗朱厚聪,重用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爵至礼部尚 书,均参与朝廷政事。明世宗效法宋徽宗故事,集天仙、教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