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些来生文化丛智 道教与中国社会 李养正著 說蜜白
前 言 道教是自东汉以来一直盛行于我国的一大宗教。在我国 历史上,与偶学、佛教鼎足而立,并称“三教”。现在我闻 流传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散等五大宗 、 教,其中惟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救教,其它都是外来京 教。 道教的敖理教义,是以我国战国时代流行的神仙信仲为 根基,兼蓄融收我国古代社会诸子百求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 素、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的民间宗数意识而形成的宗教思 想体系。它的内涵特质,显示出中国人重人生,乐人世,熟 爱生活,敢与自然斗争以及既重实际而又富于幻想的精神。 它的内容虽被人贬之为“杂而多端”,实际并不是简单揉合 古代各种学术思想的杂烩,而是以上述精神为轴心,融合兼营 社会诸家思潮,造构出来的相对独立的道救文化体系。以后 并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道救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西 存在,它还因宗教信仰及宗散感情具有联结信教群众的纽带 作用,凝聚相当多的群众成为一种社会组织实体一一一种有 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三大精神与物质力量的实体,成 为一股强大的社会集团势力。这种势力包括政治、经济以及 用柙权作后盾、以宗教道德为内容的精神力量。 道教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实体,固然它的发展规 1
律取决于社会经济基础,固然它只是以宗教虚幻的方式反映 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状况,但它 地不是僵化不变的,它与社会根应演变,同时也反作用于社 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产生 影响。道教在我国已弦行近两千年,与我国社会生活有密切 联系,而且已发生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有卷帙浩繁的《二十 五史》及浩如烟海的史料记载在册,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历 史事实。 但学术界自来确乎存在一种偏见,允以近现代为更显, 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史,特别是有关文化方面的发展史,往 往轻忽对宗教特别是对道教的研究,漠视它的存在,轻率地 宣布它的衰微或者消失,沐煞它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贡 献。也有的以谩骂代巷科学分新,攻共一点,不及其余。对 这种现象的产生,人们往往归之于学术流派之间相绌的偏激 情绪,或者归之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我以为不尽在此, 更多的原因在于宗教文化确实较为深鉴、繁锁、曲折,阳“竿 殊为不易,若功底不够、知识不足,落笔自然也就不免有些 艰难,有的采取回避不谈的态度,有的也只是简单武断。我 以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不能轻忽对道教的研究,否划既 不能全面地、中肯地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传统 文化发展史,同时也不能正确认识中正碎对待现在仍然盛行 于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的道教,以及道教在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多方面的问题。 鲁迅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日《致许寿裳》的信中说:“前 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 题可以迎刃而解。”我以为这段话是卓识而深刻的。在思考
领会这段话的深刻含意之余,笔者不自量力,制索综合历史 的和现代的一些资料和情况,来谈一·谈道教与中国社会历史 和现实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对社会历史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广 泛影响,使道教及其社会作用能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价。 要研究道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有必要首先弄清道教是 什么样的宗教,它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形式与特征是什么? 这样便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话不对题。 3
目 录 前音 道教的特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1 二 道教与封建社会的政治…… 5 三道教与社会经济和人口……… 17 四道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 28 五道教与伦理道德和民族心理………………… 43 只 道教与秘浴宗教及行会…… 54 七道教与秘密会社…… 69 八道教与术致…i… 73 九道教与社会妇女问题…… 86 十逍数与民间风土习俗 93 十一道教与少数民族… 107 十二 道教的现状……………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