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因为最 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适合产物的合成)
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因为最 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适合产物的合成)
例如: 青霉素产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而最适于青霉素合 成的温度是20℃。 发酵过程中,在生长初期抗生素还未开始合成,菌 丝还未长浓,这时的温度应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到抗生 素分泌期,菌丝已长到一定浓度,积累抗生素是重点考 虑,此时应满足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
例如: 青霉素产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而最适于青霉素合 成的温度是20℃。 发酵过程中,在生长初期抗生素还未开始合成,菌 丝还未长浓,这时的温度应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到抗生 素分泌期,菌丝已长到一定浓度,积累抗生素是重点考 虑,此时应满足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
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灵活掌握 矿通气条件 在通气条件差的情况下,最适的发酵温度应比在正常良好通 气条件下低一些;这是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氧溶解度相应大些, 菌的生长速率相应小些,从而弥补可能因通气不足而造成的代谢 异常。 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在使用较稀薄或较易利用的培养基时,提高培养温度则养料 往往过早耗竭,导致菌丝过早自溶,使抗生素产量降低
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灵活掌握 通气条件 在通气条件差的情况下,最适的发酵温度应比在正常良好通 气条件下低一些;这是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氧溶解度相应大些, 菌的生长速率相应小些,从而弥补可能因通气不足而造成的代谢 异常。 培养基成分和浓度 在使用较稀薄或较易利用的培养基时,提高培养温度则养料 往往过早耗竭,导致菌丝过早自溶,使抗生素产量降低
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根据模拟计算机对发酵温度最佳点的计算,得到青霉 素发酵的最适温度是: 起初5h维持在30℃;随后降到25℃,培养35h;再降到20℃培 养85h;最后回升到25℃培养40h放罐。 采用这种变温培养,比在25℃恒温培养青霉素产量提 高15%
利用计算机模拟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根据模拟计算机对发酵温度最佳点的计算,得到青霉 素发酵的最适温度是: 起初5h维持在30℃;随后降到25℃,培养35h;再降到20℃培 养85h;最后回升到25℃培养40h放罐。 采用这种变温培养,比在25℃恒温培养青霉素产量提 高15%
五、温度的控制 >罐壁调温 >夹层调温 >罐内调温
五、温度的控制 ➢罐壁调温 ➢夹层调温 ➢罐内调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