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章物元模型方法及应用 .132 第一节物元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 132 、矛盾问题 132 二、物元分析研究内容 132 第二节物元与可拓集合 133 、物元 133 、可拓集合 135 第三节关联函数… 136 距. 136 、正域为有限区间<ab>的简单关联函数 136 四、正域为无限区间<a,+∞>的简单关联函数 137 五、正域为无限区间<,b>的简单关联函数… 138 六、正域为无穷区间<-,+0>的简单关联函数 第四节物元识别和评判方法 139 、对象识别的物元模型 139 、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 141 第五节应用实例 、山区公路高切坡安全评价 、基于模糊物元的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 146
131 目录 第五章 物元模型方法及应用 ............................................................................................132 第一节 物元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 ................................................................................132 一、矛盾问题................................................................................................................132 二、物元分析研究内容 ................................................................................................132 第二节 物元与可拓集合 ................................................................................................133 一、物元........................................................................................................................133 二、可拓集合................................................................................................................135 第三节 关联函数............................................................................................................136 一、模............................................................................................................................136 二、距............................................................................................................................136 三、正域为有限区间 a,b 的简单关联函数...........................................................136 四、正域为无限区间 a,+ 的简单关联函数........................................................137 五、正域为无限区间 − ,b 的简单关联函数.....................................................138 六、正域为无穷区间 − + , 的简单关联函数..................................................138 第四节 物元识别和评判方法 ........................................................................................139 一、对象识别的物元模型 ............................................................................................139 二、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 ............................................................................................141 第五节 应用实例............................................................................................................144 一、山区公路高切坡安全评价 ....................................................................................144 二、基于模糊物元的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 .................................................146
第五章物元模型方法及应用 第一节物元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 、矛盾问题 矛盾问题,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例如,要称一头大象 却只有能称20kg的小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要对付司马懿的10万精兵,却只有5000 老弱残兵。有时候,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对立的目标,例如,中国香港的汽车靠左行 驶,中国大陆的汽车靠右行驶,在遵守双方交通规则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们联结成一个大系 统,又不会撞车,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矛盾非常多,那么这些矛盾有没有规律可循?能不 能建立一套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它们,这就是物元可拓学的出发点。 物元分析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研究的方法就是就是探讨处理矛盾问 题的规律和方法。 矛盾问题的类型。根据矛盾的性质,可以把矛盾问题分为三类:主客观矛盾问题(不相 容问题)、主观矛盾问题(对立问题)和客观矛盾问题 主客观矛盾问题是指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产生矛盾的问题。我们把目的和使该目的能实 现的条件构成的问题称为主客观相容问题。而把目的和使该目的不能实现的条件构成的问题 称为主客观矛盾问题(不相容问题)。曹冲称象就属于这类问题:目的是称象,而条件是不 能称象的秤。曹冲想办法把秤不能称的大象换成秤能称的石头,从而解决了矛盾 主观矛盾问题是主观愿望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我们把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或多个不 能同时实现的目的问题称为主观矛盾问题(对立问题)。相反,把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 或多个能同时实现的目的得问题称为共存问题。想在同一个笼子里装运狼和鸡的问题是对立 问题,而在一个笼子里要装运兔和鸡的问题则是共存问题。 客观矛盾问题是指客观事物存在的矛盾构成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有些可通过人为的 干预把它们转化为不相容问题或对立问题。植物要在田地生长,洪水要淹没田地,这是一个 客观矛盾问题,人们筑堤建坝则是解决这类矛盾问题的一种方法。 物元分析研究内容 物元分析是研究解决不相容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的新兴学科,是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数 学三者的交叉边缘学科。它的中心是研究“出点子、想办法”的规律、理论和方法。 它的数学工具是基于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物元分析本身不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在它的数学描述系统中还需要保留一定的开放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人脑思维与客观实际要 在这里发挥作用。 它是在经典数学、模糊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别于它们的新学科。经典数学的逻辑 基础是形式逻辑,模糊数学的逻辑基础是模糊逻辑,而物元分析的逻辑基础则是形式逻辑 132
132 第五章 物元模型方法及应用 第一节 物元分析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矛盾问题 矛盾问题,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例如,要称一头大象, 却只有能称 20kg 的小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要对付司马懿的 10 万精兵,却只有 5000 老弱残兵。有时候,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对立的目标,例如,中国香港的汽车靠左行 驶,中国大陆的汽车靠右行驶,在遵守双方交通规则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们联结成一个大系 统,又不会撞车,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矛盾非常多,那么这些矛盾有没有规律可循?能不 能建立一套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它们,这就是物元可拓学的出发点。 物元分析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研究的方法就是就是探讨处理矛盾问 题的规律和方法。 矛盾问题的类型。根据矛盾的性质,可以把矛盾问题分为三类:主客观矛盾问题(不相 容问题)、主观矛盾问题(对立问题)和客观矛盾问题。 主客观矛盾问题是指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产生矛盾的问题。我们把目的和使该目的能实 现的条件构成的问题称为主客观相容问题。而把目的和使该目的不能实现的条件构成的问题 称为主客观矛盾问题(不相容问题)。曹冲称象就属于这类问题:目的是称象,而条件是不 能称象的秤。曹冲想办法把秤不能称的大象换成秤能称的石头,从而解决了矛盾。 主观矛盾问题是主观愿望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我们把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或多个不 能同时实现的目的问题称为主观矛盾问题(对立问题)。相反,把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 或多个能同时实现的目的得问题称为共存问题。想在同一个笼子里装运狼和鸡的问题是对立 问题,而在一个笼子里要装运兔和鸡的问题则是共存问题。 客观矛盾问题是指客观事物存在的矛盾构成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有些可通过人为的 干预把它们转化为不相容问题或对立问题。植物要在田地生长,洪水要淹没田地,这是一个 客观矛盾问题,人们筑堤建坝则是解决这类矛盾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物元分析研究内容 物元分析是研究解决不相容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的新兴学科,是思维科学、系统科学、数 学三者的交叉边缘学科。它的中心是研究“出点子、想办法”的规律、理论和方法。 它的数学工具是基于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物元分析本身不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在它的数学描述系统中还需要保留一定的开放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人脑思维与客观实际要 在这里发挥作用。 它是在经典数学、模糊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别于它们的新学科。经典数学的逻辑 基础是形式逻辑,模糊数学的逻辑基础是模糊逻辑,而物元分析的逻辑基础则是形式逻辑与
辩证逻辑的结合。经典数学是描述人脑思维,按形式逻辑处理问题的工具,模糊数学是描述 人脑思维处理模糊性信息的工具,而物元分析则是描述人脑思维出点子、想办法解决不相容 问题的工具,它带有很浓的人工智能色彩。物元分析是一门着重应用的学科,它既可以用在 硬”科学方面,又可以用在“软”科学方面 物元分析是我国学者蔡文教授所创立的新学科。1983年他在《科学探索学报》上发表了 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标志着物元分析的诞生。物元分析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 教授、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中国模糊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汪培庄教授指出:“它提出了一门介于 数学和实验科学之间的新学科”。有的学者也指出:“物元分析是一个很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 新学科 物元分析的突出特点是它创立了“物元”这一新概念,并建立了物元变换理论。因为求解 不相容问题,如果只从抽象的量和形的侧面考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必须同时考虑质和 量,对质和量进行变换,才可以使问题获得解决。所以有必要引进能够表征质和量有机结合 的新概念 把物理分析理论运用于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研究系统的物元分析方法。在系统研究中, 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相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系统物元、相容系统和不相容系统 等概念,并提出了化不相容系统为相容系统的有关方法,通过系统物元变换,可以处理不相 容系统中的问题。把物元分析理论运用于决策理论的研究,建立了“可拓决策”方法。决策过 程往往是要处理好系统内部的不相容性以及系统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可拓决策方法,不是单 纯考虑数量关系的迭代,而是采用最大限度满足主系统、主条件,其它系统则采取系统物元 变换、结构变换等方法,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物元分析既然是专门研究如何处理难题的人脑思维的一种模型,因此,它将参与人工智 能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也要参与诸如军事决策、经济计划、企业管理、过程控制等这 些大量出现不相容问题的部门中去 物元分析的理论框架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的物元理论:一个是建立在 可拓集合基础上的数学工具 物元分析的应用技术是物元变换方法,由它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为人们解决矛盾问题提 供可行的工具。物元分析试图把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从而建立其相应的物元模型。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新的计算方法和技术,为设计高水平的智能计算机创造条件。 第二节物元与可拓集合 、物元 我们把人、事和物统称为事物。事物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确定的事物关于某一特征有 相应的量值。事物的名称、特征个量值是描述事物的基本要素 l、事物 为区别和认识事物,人们用一些记号来代表它们,如桌子、张三和台风等。这些记号就 是事物的名称,简称为事物。 133
133 辩证逻辑的结合。经典数学是描述人脑思维,按形式逻辑处理问题的工具,模糊数学是描述 人脑思维处理模糊性信息的工具,而物元分析则是描述人脑思维出点子、想办法解决不相容 问题的工具,它带有很浓的人工智能色彩。物元分析是一门着重应用的学科,它既可以用在 “硬”科学方面,又可以用在“软”科学方面。 物元分析是我国学者蔡文教授所创立的新学科。1983 年他在《科学探索学报》上发表了 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标志着物元分析的诞生。物元分析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 教授、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中国模糊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汪培庄教授指出:“它提出了一门介于 数学和实验科学之间的新学科”。有的学者也指出:“物元分析是一个很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 新学科”。 物元分析的突出特点是它创立了“物元”这一新概念,并建立了物元变换理论。因为求解 不相容问题,如果只从抽象的量和形的侧面考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必须同时考虑质和 量,对质和量进行变换,才可以使问题获得解决。所以有必要引进能够表征质和量有机结合 的新概念。 把物理分析理论运用于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研究系统的物元分析方法。在系统研究中, 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相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系统物元、相容系统和不相容系统 等概念,并提出了化不相容系统为相容系统的有关方法,通过系统物元变换,可以处理不相 容系统中的问题。把物元分析理论运用于决策理论的研究,建立了“可拓决策”方法。决策过 程往往是要处理好系统内部的不相容性以及系统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可拓决策方法,不是单 纯考虑数量关系的迭代,而是采用最大限度满足主系统、主条件,其它系统则采取系统物元 变换、结构变换等方法,化不相容问题为相容问题,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物元分析既然是专门研究如何处理难题的人脑思维的一种模型,因此,它将参与人工智 能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也要参与诸如军事决策、经济计划、企业管理、过程控制等这 些大量出现不相容问题的部门中去。 物元分析的理论框架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研究物元及其变化的物元理论;一个是建立在 可拓集合基础上的数学工具。 物元分析的应用技术是物元变换方法,由它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为人们解决矛盾问题提 供可行的工具。物元分析试图把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从而建立其相应的物元模型。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新的计算方法和技术,为设计高水平的智能计算机创造条件。 第二节 物元与可拓集合 一、物元 我们把人、事和物统称为事物。事物具有各种各样的特征,确定的事物关于某一特征有 相应的量值。事物的名称、特征个量值是描述事物的基本要素。 1、事物 为区别和认识事物,人们用一些记号来代表它们,如桌子、张三和台风等。这些记号就 是事物的名称,简称为事物
事物有类事物和个事物之分。当N代表具有某些相同性质的一类事物时称N为类事物。 当N代表的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时称为个事物。如桌子、白马和台风等是类事物,而桌子a、 白马b和2017年第6号台风等则是个事物 在某一时刻,个事物N关于某特征c只有一个量值v与之对应。而相应的类事物关于该 特征的量值往往是一个值域。如白马a的高度为1.5m,而白马关于高度的量值是(0.5m,2m)。 从事物的存在性来分,事物又分为存在事物和期望事物两类。现在存在或过去存在过的 事物称为存在事物。假设的、设计的或者是幻想的、期望的事物统称为期望事物 特征 凡能表示事物的性质、功能、行为状态以及事物间的关系等征象都是事物的特征。一个 事物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特征来体现。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功能特征:描述事物的作用或用途的特征,如运输能力和发光程度等 性质特征:描述事物性质的特征,如酸碱度和导电率等 实义特征:描述事物实体的特征,如长、宽、重量和体积等。 3、量值 事物关于某一特征的数量、程度或范围等称为该事物关于这一特征的量值。特征C的取 值范围称为它的量域。量值可分为数量量值和非数量量值。如100cm、37°℃等是数量量值 甲级、黑色、优等是非数量量值 物元 给定事物的名称N,它关于特征c的量值为v,以有序三元组R=(N,c,v)作为描述 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同时把事物的名称、特征和量值称为物元三要素 根据物元的定义,V由N和c确定,记作 由此,物元也可以表示为 R=(N (52) 个事物有多个特征,如果事物N以n个特征c1,c2,…,cn和相应的量值vl,v2,, vn描述,则表示为 Cn Vn 这时称R为n维物元,简记为R=(N,C,V)。 NC1「工件长30cm 直径6 R C3 I 重量5kg
134 事物有类事物和个事物之分。当 N 代表具有某些相同性质的一类事物时称 N 为类事物。 当 N 代表的是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时称为个事物。如桌子、白马和台风等是类事物,而桌子 a、 白马 b 和 2017 年第 6 号台风等则是个事物。 在某一时刻,个事物 N 关于某特征 c 只有一个量值 v 与之对应。而相应的类事物关于该 特征的量值往往是一个值域。如白马 a 的高度为 1.5m,而白马关于高度的量值是(0.5m,2m)。 从事物的存在性来分,事物又分为存在事物和期望事物两类。现在存在或过去存在过的 事物称为存在事物。假设的、设计的或者是幻想的、期望的事物统称为期望事物。 2、特征 凡能表示事物的性质、功能、行为状态以及事物间的关系等征象都是事物的特征。一个 事物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特征来体现。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功能特征:描述事物的作用或用途的特征,如运输能力和发光程度等。 性质特征:描述事物性质的特征,如酸碱度和导电率等。 实义特征:描述事物实体的特征,如长、宽、重量和体积等。 3、量值 事物关于某一特征的数量、程度或范围等称为该事物关于这一特征的量值。特征 C 的取 值范围称为它的量域。量值可分为数量量值和非数量量值。如 100cm、37℃等是数量量值, 甲级、黑色、优等是非数量量值。 4、物元 给定事物的名称 N,它关于特征 c 的量值为 v,以有序三元组 R=(N,c,v)作为描述 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同时把事物的名称、特征和量值称为物元三要素。 根据物元的定义,v 由 N 和 c 确定,记作 V=c(N) (5.1) 由此,物元也可以表示为 R=(N,c,c(N)) (5.2) 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如果事物 N 以 n 个特征 c1,c2,…,cn 和相应的量值 v1,v2,…, vn 描述,则表示为 1 1 2 2 n n N C V C V R C V = (5.3) 这时称 R 为 n 维物元,简记为 R=(N,C,V)。 1 1 2 2 3 3 30cm 6cm = 5kg N C V C V R C V = 工件 长 直径 重量 (5.4)
是一元三维物元。(工件,长,30cm)、(工件,直径,6cm)和(工件,重量,5kg)就 是R的分物元。 可拓集合 1、集合论的多样性 经典数学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集合可以表现概念、性质、运算和变换,可以表现判 断和推理。因此,经典数学成为能够描述和表现各门学科的语言和系统。但经典集合论要求 论域中每一个对象关于某个集合,要么属于它,要么不属于它,两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排中律,它使经典集合只能表现非此即彼的现象,因此,经典数学研究 的是确定性的事物。 现实世界中有一类概念,其外延并不是那么分明。例如高个子与矮个子、美与丑,青年 人等概念,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这类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叫做模糊概念。模糊概念不能 用经典集合来刻画,于是产生了模糊集合论。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是可变的,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也是可变的。在一定条件下 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可以改变为不具有该性质的事物,不具有该性质的事物也可以改变为具 有该性质的事物。如H2O在常温下表现为具有液态性质的水,但当温度低于0°C时,它不具 有液态的流动性等性质,而成为具有固态性质的冰 集合论是描述人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处于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因此,人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并不是只有一个模式,而是 多种形式的。因而,描述这种识别和分类的集合论也不应是唯一的,而应是多样的。 可拓集合定义 在经典数学中,给定对象集U的一个经典子集A,那么,U中不属于A的元素就属于A 但在实际问题中,A常由两类有本质不同的元素所组成。如某车床加工的工件规格直径为50 若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检验,可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而在不合格品中,一类是直径d≥50.1 的工件,一类为直径d<499的工件。前者虽然不合格,但重新加工后可能变为合格品,后者 在只用车床加工的限制下不可能变为合格品,它们被称为废品,而前者则被称为可返工品 显然,废品和可返工品是本质不同的不合格品。可拓集合正是以这类实际模型为背景发展起 来的一个概念 设U为论域,K是U到实域I的一个映射,称 A={(uy)u∈U,y=K(n)} (5.5) 为论域U上的一个可拓集合。y=K(u)为A的关联函数,K(u)为u关于A的关联度。称 A={u∈U,K(a)≥0} (5.6) 为A的正域 A={u∈U,K(u)≤0} (57) 为A的负域 135
135 是一元三维物元。(工件,长,30cm)、(工件,直径,6cm)和(工件,重量,5kg)就 是 R 的分物元。 二、可拓集合 1、集合论的多样性 经典数学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集合可以表现概念、性质、运算和变换,可以表现判 断和推理。因此,经典数学成为能够描述和表现各门学科的语言和系统。但经典集合论要求 论域中每一个对象关于某个集合,要么属于它,要么不属于它,两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排中律,它使经典集合只能表现非此即彼的现象,因此,经典数学研究 的是确定性的事物。 现实世界中有一类概念,其外延并不是那么分明。例如高个子与矮个子、美与丑,青年 人等概念,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这类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叫做模糊概念。模糊概念不能 用经典集合来刻画,于是产生了模糊集合论。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是可变的,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也是可变的。在一定条件下, 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可以改变为不具有该性质的事物,不具有该性质的事物也可以改变为具 有该性质的事物。如 H2O 在常温下表现为具有液态性质的水,但当温度低于 0℃时,它不具 有液态的流动性等性质,而成为具有固态性质的冰。 集合论是描述人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处于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因此,人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并不是只有一个模式,而是 多种形式的。因而,描述这种识别和分类的集合论也不应是唯一的,而应是多样的。 2、可拓集合定义 在经典数学中,给定对象集 U 的一个经典子集 A,那么,U 中不属于 A 的元素就属于 A 。 但在实际问题中, A 常由两类有本质不同的元素所组成。如某车床加工的工件规格直径为 50, 若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检验,可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而在不合格品中,一类是直径 d≥50.1 的工件,一类为直径 d≤49.9 的工件。前者虽然不合格,但重新加工后可能变为合格品,后者 在只用车床加工的限制下不可能变为合格品,它们被称为废品,而前者则被称为可返工品。 显然,废品和可返工品是本质不同的不合格品。可拓集合正是以这类实际模型为背景发展起 来的一个概念。 设 U 为论域,K 是 U 到实域 I 的一个映射,称 A u U y K u ={(u,y) , ( )} = (5.5) 为论域 U 上的一个可拓集合。y=K(u)为 A 的关联函数,K(u)为 u 关于 A 的关联度。称 A={u , ( ) 0} u U K u (5.6) 为 A 的正域。 A={u , ( ) 0} u U K u (5.7) 为 A 的负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