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形拱拱箱允许偏差见表6.5 表65 项次椎查项目允汴偏差(mo项次「柃查項日「允许偏差(m 每段拱箱内弦长+4,-10 拱箱接义尺寸及倾角 ±5 2内弧偏离没计弧线 土5 567 预埋件位置 10 3「拱箱宽度及高度+5,-10 頂底板及侧板厚度+10,-0 轴线的鑰离 10 1.1.5混凝土斜拉桥允许偏差(mm)。 ①索塔 ②主梁 1.6钢梁安装后允许偏差见表6.6。 1.1.7悬索桥。 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也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为确保结构 悬索桥由索塔、主缆、锚碇、加劲梁等主要结构组成
1.1.4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形拱拱箱允许偏差见表6.5 表6.5 1.1.5混凝土斜拉桥允许偏差(mm)。 ①索塔 ②主梁 1.1.6钢梁安装后允许偏差见表6.6。 1.1.7悬索桥。 悬索桥由索塔、主缆、锚碇、加劲梁等主要结构组成,为确保结构 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也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表66 序 项 允许偏差(nm) 钢梁与设计中线和高程关系 墩台处钢梁中线对设计中线偏差 简支梁与连续梁问、两联(孔〕间相邻横梁中线相对偏差 墩台处钢梁底部与设计高程偏差 10 两联(孔)相邻横向相对髙差偏差 攴座与设计中线关系 支座纵横线扭转偏差 续梁或6m以上 固定支座纵横线中点 6 简支粲 与设计位置顺桥向偏差 6m以下简支梁 ±10 辊轴或活动橡胶支座位置偏移(按设计气温安装灌筑定位前 支座底板四角相对高程
表6.6
1.2结构应力控制 结构应力控制好与否,在外观检査时不易发现。但是,如果结构实际 应力状态与设计应力状态不符,将会给结构造成危害,并较之结构变形的 影响为大,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施工控制时,尤其要注意对结构应力的监控。 1.2.1施加预应力的一般规定 1.2.2其他桥梁体系内力控制 1.3结构稳定控制 桥梁结构的稳定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近20年来,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已逐渐被工程界所重视,并形成 些实用的控制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纠偏终点控制的方法。二是 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这是我国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中常 采用的方法。我国某在建斜拉桥自适应控制实施框图如图6.4。还有一种方法 是在设计时给予主梁标高和内力最大的宽容度,即误差的容许值,如香港某斜 拉桥主梁线形设计的宽容度达±15cm(悬臂长为215m),当然对于每节段的 误差也有限制。这种做法减少了控制的难度,但会产生其他问题,如斜拉索的 制作长度问题等
1.2 结构应力控制 结构应力控制好与否,在外观检查时不易发现。但是,如果结构实际 应力状态与设计应力状态不符,将会给结构造成危害,并较之结构变形的 影响为大,所以,在对桥梁进行施工控制时,尤其要注意对结构应力的监控。 1.2.1施加预应力的一般规定 1.2.2其他桥梁体系内力控制 1.3 结构稳定控制 桥梁结构的稳定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近20年来,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已逐渐被工程界所重视,并形成了一 些实用的控制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采取纠偏终点控制的方法。二是 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这是我国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中常 采用的方法。我国某在建斜拉桥自适应控制实施框图如图6.4。还有一种方法 是在设计时给予主梁标高和内力最大的宽容度,即误差的容许值,如香港某斜 拉桥主梁线形设计的宽容度达±15cm(悬臂长为215m),当然对于每一节段的 误差也有限制。这种做法减少了控制的难度,但会产生其他问题,如斜拉索的 制作长度问题等
文档输出 现场测试 容重 综合分析 期望值数据库 弹性模量 应力 误差分析 温度 主梁标高 ·塔顶位移 参数识别正 索力 预告 现场实时修正 施工实施 图6.4
图 6.4
四、桥梁施工控制系统 1.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1.1控制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技术科学,经历了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就像电子 器件与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各个不同的时代 样,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大体上也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第一代控制理论称为古典控制理论。 第二代控制理论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第三代控制理论称为大系统理论 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控制理论也不例外。实际上,控制理 论的发展早已冲破工程技术的领域,进而伸向生物领域、经济领域、社会 领域等等,形成了所谓的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 制论等等。在当前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控制理论必将发挥其重要 作用 1.2现代控制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它本身也 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独立的分支。如今,已经很难给现代控 制理论划定一个确切的界限。但就其最基本的内容而言,大体可归纳如下
四、桥梁施工控制系统 1.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1.1控制论的发展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技术科学,经历了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就像电子 器件与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各个不同的时代一 样,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大体上也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第一代控制理论称为古典控制理论。 第二代控制理论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第三代控制理论称为大系统理论。 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控制理论也不例外。实际上,控制理 论的发展早已冲破工程技术的领域,进而伸向生物领域、经济领域、社会 领域等等,形成了所谓的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 制论等等。 在当前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控制理论必将发挥其重要 作用。 1.2 现代控制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它本身也 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很多独立的分支。如今,已经很难给现代控 制理论划定一个确切的界限。但就其最基本的内容而言,大体可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