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文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这里的“生生”是动宾结构, 前一个“生”是动词,后一个“生”是名词,意为使万物获得旺盛的生命,也就 是“生命的创生”,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有机性”内涵,即所谓“天地之大 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具 有明显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第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 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诚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家之言”,它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 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天人合一”之“一”的本质就是 “生(命)”,“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体现 了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对于微观的物质的“和谐 之美”的诉求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道德经》有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说 明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可见阴阳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 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包含无限意蕴之“言外之意,味外之 旨”的根本动因。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 绘画的线条曲折伸张、文辞的抑扬顿挫、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皆是阴阳相生的 体现 第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太极”是一种阴阳相 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 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多 表现为一种圆柔的包含生命张力的形态,如嫦娥之奔月,飞天之以S形升空,汉 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主要体现在经典的理论著作中,而是体现在国 画、戏曲、古琴、园林、建筑与民间艺术等各种传统艺术的广阔范畴中。比如诗 歌中的“意境”反映了“意”与“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相反相成, 生成象外之象、意外之韵的生命力量。再如戏曲之“虚拟表演”,正所谓“三五 步千山万水,六七人千军万马”。川剧《秋江》陈妙常渡江追赶潘必正的戏剧情 节中,舞台上只有陈妙常与老艄翁两人,全凭老艄翁一支桨以及两人起伏上下的 舞蹈表演,使得满江秋水波涛起伏,甚至给人以晕船之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 所产生的“真景逼而神景生”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 1.下列选项不符合“生生美学”内涵的一项是(3分 A.在《周易》中,(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在《论语》中,孔子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在《荀子》中,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山西太原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这里的“生生”是动宾结构, 前一个“生”是动词,后一个“生”是名词,意为使万物获得旺盛的生命,也就 是“生命的创生”,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有机性”内涵,即所谓“天地之大 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具 有明显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 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诚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它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 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天人合一”之“一”的本质就是 “生(命)”,“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体现 了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对于微观的物质的“和谐 之美”的诉求。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道德经》有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说 明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可见阴阳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 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包含无限意蕴之“言外之意,味外之 旨”的根本动因。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 绘画的线条曲折伸张、文辞的抑扬顿挫、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皆是阴阳相生的 体现。 第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太极”是一种阴阳相 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 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多 表现为一种圆柔的包含生命张力的形态,如嫦娥之奔月,飞天之以 S 形升空,汉 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主要体现在经典的理论著作中,而是体现在国 画、戏曲、古琴、园林、建筑与民间艺术等各种传统艺术的广阔范畴中。比如诗 歌中的“意境”反映了“意”与“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相反相成, 生成象外之象、意外之韵的生命力量。再如戏曲之“虚拟表演”,正所谓“三五 步千山万水,六七人千军万马”。川剧《秋江》陈妙常渡江追赶潘必正的戏剧情 节中,舞台上只有陈妙常与老艄翁两人,全凭老艄翁一支桨以及两人起伏上下的 舞蹈表演,使得满江秋水波涛起伏,甚至给人以晕船之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 所产生的“真景逼而神景生”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 1.下列选项不符合“生生美学”内涵的一项是(3 分) A.在《周易》中,(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在《论语》中,孔子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在《荀子》中,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写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文化背景、基本内涵和思维模式等方面,论述了“生生美学”的特征。 B.第1段通过解释“生生”的含义,提出“生生美学”属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C.第3-5段多次采用举例论证,使“生生美学”的相关特征阐释得更为具体形 象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推导出“生生美学”具有广阔范畴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的“道法自然”、《周易》的“与天地合其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等都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相关表述 B.中国传统美学虽然没有形成经典理论著作,但是却以国画、戏曲、古琴、园林 等多种传统艺术的实践形式而得以传承与发扬。 C.中国传统建筑中“法天象地”的核心观念,典型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 统,如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是一种与天地相应的建筑。 D.“生生美学”作为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对于当今建设“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会餐 阿城 音河【注】往东流去。一入秋,水小了,于是河滩上的柳树棵子和一绺一绺的灌 木秃立着,准备过冬。 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凉气激人。东边儿地线上升起大圆月亮,微微有些黄。大 家纷纷问:“明天十五咋吃啊?”队长撒开祆襟儿,手在空中往下一抓,说:“今 年这个八月十五,旗里规定要好好办会餐,还要派人到各队视察,要评比。可钱 呢?我算计了,夏天来的几个知青,旗里拨了安家费,队上总算还有点儿现金。 多打酒。”说话间到了屯子里 队长路过知青的土房,一掀布帘,到了西屋。男知青们正东倒西歪地在炕上,见 了队长,也不大动。队长说:“累了,累了,洋学生咋受过这罪?可既来了,不 受咋整?说给你们,明天,八月十五,晚上,队里会餐,凡劳动力都有一号,你 们都算。早起呢,把你们这炕的被卧挪开,用你们的炕,用你们的灶。会写字画 画儿的明天把队部整置整置,闹得漂漂亮亮的,旗里有人下来视察。晚上有酒, 有肉,有豆腐,有土豆子,有面饼,撒开肚子吃。女学生们呢?”就起身过到东 屋,东屋立时就尖声尖气叫成一片。 早上四点多,窗外就有了响动。有人搬来柴火,又吱吱嘎嘎挑来水,在灶间支起 木架。天亮了,猪圈叫成一片。两只猪被攒蹄扛了来,放倒在草地上。杀猪师傅 用膝骨压在猪身上,猪就乱蹬,用一辈子的力气叫着。师傅火了,左手一拧猪耳 朵,猪叫就又髙上一个八度,右手执刀从项下往胸腔斜里一攮,伤口抖着,血连 着沫出来,并不接,只让它流在地上。队长来了,见血流在地下,急急地问:“咋 不接?”杀猪师傅说:“这早晚儿了也不说肝儿咋个处置,我就不管了。”队长 瞪了眼,说:“肝儿你拿一副吧,那一副炒了给老人们下酒。”杀猪师傅就把血 接了,又在猪脚处割开口,用铁条通上去,再吹进气,用线缚了,使棒把气周身 打匀,鼓鼓的在热水里刮毛,又把肉卸开,肠头、肚头弄干净,分盆装了。肉拿
D.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写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文化背景、基本内涵和思维模式等方面,论述了“生生美学”的特征。 B.第 1 段通过解释“生生”的含义,提出“生生美学”属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C.第 3—5 段多次采用举例论证,使“生生美学”的相关特征阐释得更为具体形 象。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推导出“生生美学”具有广阔范畴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子的“道法自然”、《周易》的“与天地合其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等都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相关表述。 B.中国传统美学虽然没有形成经典理论著作,但是却以国画、戏曲、古琴、园林 等多种传统艺术的实践形式而得以传承与发扬。 C.中国传统建筑中“法天象地”的核心观念,典型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 统,如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是一种与天地相应的建筑。 D.“生生美学”作为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对于当今建设“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会餐 阿城 音河【注】往东流去。一入秋,水小了,于是河滩上的柳树棵子和一绺一绺的灌 木秃立着,准备过冬。 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去,凉气激人。东边儿地线上升起大圆月亮,微微有些黄。大 家纷纷问:“明天十五咋吃啊?”队长撒开袄襟儿,手在空中往下一抓,说:“今 年这个八月十五,旗里规定要好好办会餐,还要派人到各队视察,要评比。可钱 呢?我算计了,夏天来的几个知青,旗里拨了安家费,队上总算还有点儿现金。 多打酒。”说话间到了屯子里。 队长路过知青的土房,一掀布帘,到了西屋。男知青们正东倒西歪地在炕上,见 了队长,也不大动。队长说:“累了,累了,洋学生咋受过这罪?可既来了,不 受咋整?说给你们,明天,八月十五,晚上,队里会餐,凡劳动力都有一号,你 们都算。早起呢,把你们这炕的被卧挪开,用你们的炕,用你们的灶。会写字画 画儿的明天把队部整置整置,闹得漂漂亮亮的,旗里有人下来视察。晚上有酒, 有肉,有豆腐,有土豆子,有面饼,撒开肚子吃。女学生们呢?”就起身过到东 屋,东屋立时就尖声尖气叫成一片。 早上四点多,窗外就有了响动。有人搬来柴火,又吱吱嘎嘎挑来水,在灶间支起 木架。天亮了,猪圈叫成一片。两只猪被攒蹄扛了来,放倒在草地上。杀猪师傅 用膝骨压在猪身上,猪就乱蹬,用一辈子的力气叫着。师傅火了,左手一拧猪耳 朵,猪叫就又高上一个八度,右手执刀从项下往胸腔斜里一攮,伤口抖着,血连 着沫出来,并不接,只让它流在地上。队长来了,见血流在地下,急急地问:“咋 不接?”杀猪师傅说:“这早晚儿了也不说肝儿咋个处置,我就不管了。”队长 瞪了眼,说:“肝儿你拿一副吧,那一副炒了给老人们下酒。”杀猪师傅就把血 接了,又在猪脚处割开口,用铁条通上去,再吹进气,用线缚了,使棒把气周身 打匀,鼓鼓的在热水里刮毛,又把肉卸开,肠头、肚头弄干净,分盆装了。肉拿
进灶间,放在西灶上煮。东灶上熬好的三锅豆浆,都点了卤,凝了,上面压了磨 盘,等着出豆腐。 日近中午,太阳还是有些辣,地气蒸上来,师傅们赤了膊,都是一身精白的肉, 只是脖脸和手是红黑的,倒像化了装的人。净肉煮出来,分盛在桶里。净肉加了 豆腐,在一起煮好,分盛在桶里。豆腐单加一些葱再煮,又分盛在桶里。肉汤煮 了土豆子,还是分盛在桶里。几十只桶被人提到队部,出来的人嘴都动着。酒早 已有人买来,摆在桌子中央。 天还没黑,人们已经聚在队部外面。劳动力们都很兴奋。平日在地里,天地太大, 显不出什么,只能默默地做。今日有酒有肉,无异于赛会,都决心有个样子。 终于队长第一个进门了,大家稳住气跟在他身后。到了屋里,队长先让了屯里几 个极有声望的老者和旗里的视察的干部坐一小桌,其他自便。墙上用红纸写了语 录,贴了四张,又画了工农兵各持武器。大家都说历年没有手画的画儿,知识青 年来了,到底不一样。 照例是旗里的干部先讲话。干部讲完了,大家鼓掌。于是队长讲。队长先捏一本 儿语录,祝福了。大家于是跟着祝福。队长说,秋耕已胜利完成,今天就请旗里 来的同志给旗里带去喜报。这会餐,大家要感谢着,不然怎么会有?一一吃吧 于是提桶上来,啪啪地打瓶盖儿。队长给老人们斟酒,老人们颤着手拦,还是满 了。队长先端起碗来,又祝福了,敬了,再敬了老人们,一气喝下,大家叫一声 好,都端了碗,只喝一口,急忙伸筷。第一巡菜几乎没有嚼就渐见桶底,于是第 二巡又上。到第三巡,方才慢下来,说话多起来,而且声儿大起来 老人们先出来了。没有了长辈,屋里大乱,开始赌起四大碗。知青们出来一个人, 与一个壮汉比。于是各喝四大碗,站起,走出来,大家也一拥出来。 空地上早拴好两匹马。两个赌了酒的人各解一匹。知青先上了,别人一鞭,马便 箭一样出去,一下将那知青遗在地下躺着,众人都喝彩。壮汉拽着缰绳,却踏不 上镫。马转起来,壮汉就随它转。终于踏着,一翻身上去,用缰绳一抽,马便箭 样出去,众人又都喝彩 不多时,马回来了,却不见壮汉在上面。一个女人叫起来,往野地里寻找,孩子 跟着,被母亲叱住,让兜了两人的菜,先回家去。 月亮照得一地青白。有人叹了,大家都仰起头看那月亮。那月亮竟被众人看得摇 摇晃晃,模糊起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节) 【注】音河:嫩江下游支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阿城曾在此插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并没有对时代背景予以明确交待,但根据文中“大队”“知青”“工农 兵”等词语可以推测出故事是以“文革”为背景的。 B.“今日有酒有肉”,劳动力们“都决心有个样子”,短短几句心理描写,暗示 出了小说未来情节的发展走向。 C.小说中的“老人们”象征着对年轻人构成约束的对立力量,因此随着“老人们 先出来了”,年轻人们就把会餐的欢乐推向了高潮 作者阿城作为插队知青回望这段历史时,截取了“会餐”这一饮食事件,来表 达自己关于人性的深沉思考。 5.作者阿城凭借其语言艺术在文坛独树一帜,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 特点。(6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第4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杀猪”过程?(6分)
进灶间,放在西灶上煮。东灶上熬好的三锅豆浆,都点了卤,凝了,上面压了磨 盘,等着出豆腐。 日近中午,太阳还是有些辣,地气蒸上来,师傅们赤了膊,都是一身精白的肉, 只是脖脸和手是红黑的,倒像化了装的人。净肉煮出来,分盛在桶里。净肉加了 豆腐,在一起煮好,分盛在桶里。豆腐单加一些葱再煮,又分盛在桶里。肉汤煮 了土豆子,还是分盛在桶里。几十只桶被人提到队部,出来的人嘴都动着。酒早 已有人买来,摆在桌子中央。 天还没黑,人们已经聚在队部外面。劳动力们都很兴奋。平日在地里,天地太大, 显不出什么,只能默默地做。今日有酒有肉,无异于赛会,都决心有个样子。 终于队长第一个进门了,大家稳住气跟在他身后。到了屋里,队长先让了屯里几 个极有声望的老者和旗里的视察的干部坐一小桌,其他自便。墙上用红纸写了语 录,贴了四张,又画了工农兵各持武器。大家都说历年没有手画的画儿,知识青 年来了,到底不一样。 照例是旗里的干部先讲话。干部讲完了,大家鼓掌。于是队长讲。队长先捏一本 儿语录,祝福了。大家于是跟着祝福。队长说,秋耕已胜利完成,今天就请旗里 来的同志给旗里带去喜报。这会餐,大家要感谢着,不然怎么会有?——吃吧。 于是提桶上来,啪啪地打瓶盖儿。队长给老人们斟酒,老人们颤着手拦,还是满 了。队长先端起碗来,又祝福了,敬了,再敬了老人们,一气喝下,大家叫一声 好,都端了碗,只喝一口,急忙伸筷。第一巡菜几乎没有嚼就渐见桶底,于是第 二巡又上。到第三巡,方才慢下来,说话多起来,而且声儿大起来。 老人们先出来了。没有了长辈,屋里大乱,开始赌起四大碗。知青们出来一个人, 与一个壮汉比。于是各喝四大碗,站起,走出来,大家也一拥出来。 空地上早拴好两匹马。两个赌了酒的人各解一匹。知青先上了,别人一鞭,马便 箭一样出去,一下将那知青遗在地下躺着,众人都喝彩。壮汉拽着缰绳,却踏不 上镫。马转起来,壮汉就随它转。终于踏着,一翻身上去,用缰绳一抽,马便箭 一样出去,众人又都喝彩。 不多时,马回来了,却不见壮汉在上面。一个女人叫起来,往野地里寻找,孩子 跟着,被母亲叱住,让兜了两人的菜,先回家去。 月亮照得一地青白。有人叹了,大家都仰起头看那月亮。那月亮竟被众人看得摇 摇晃晃,模糊起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节) 【注】音河:嫩江下游支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阿城曾在此插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并没有对时代背景予以明确交待,但根据文中“大队”“知青”“工农 兵”等词语可以推测出故事是以“文革”为背景的。 B.“今日有酒有肉”,劳动力们“都决心有个样子”,短短几句心理描写,暗示 出了小说未来情节的发展走向。 C.小说中的“老人们”象征着对年轻人构成约束的对立力量,因此随着“老人们 先出来了”,年轻人们就把会餐的欢乐推向了高潮。 D.作者阿城作为插队知青回望这段历史时,截取了“会餐”这一饮食事件,来表 达自己关于人性的深沉思考。 5.作者阿城凭借其语言艺术在文坛独树一帜,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文章的语言 特点。(6 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第 4 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杀猪”过程?(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层林秀峰般隆起于世界文学之地平线,浩瀚网文领先世界已 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基于互联网跨界优势,一大批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国门, 受到老外追捧,在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印尼、越南……中国网络小说 的拥趸众多。 中国网络文学的良好走势首先得力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日渐形成了有利于 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政府有关部门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 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举措,使草根崛起、“赤脚奔跑”的网络文学上升为文化发 展的国家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助推中国网络文学风生水起的另 个因素是市场运作。如果说山野草根的自由写作、技术丛林的传播机制和商业模 式的经济杠杆,是网络文学爆发式增长的三大利器,那么,商业模式的市场化运 作则是激励创作、拉动传播、创新经营的最大推手,而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其他国 家未能做到的。 中国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起步,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刚开始的 “无功利”创作,到新世纪初的市场化探索(如起点网2003年尝试付费阅读) 再到近些年来的IP竞价版权模式,日渐形成从上游原创文学作品向下游影视、 游戏、动漫、图书、演艺、有声、周边等产业链延伸的“长尾效应”,终于建立 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走活了数字化时代的这盘“文学大棋”。尽 管还存在网络盗版侵权、唯利是图、忽视社会效益等情况,但网络文学的商业运 作激活、带动、繁荣并制约着大众娱乐文化市场。 (选自《中国网络文学为何能世界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图一: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培文学用户规模(百万人)+使用率(占网民比例) 4530 40 图二: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层林秀峰般隆起于世界文学之地平线,浩瀚网文领先世界已 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基于互联网跨界优势,一大批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国门, 受到老外追捧,在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印尼、越南……中国网络小说 的拥趸众多。 中国网络文学的良好走势首先得力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支持,日渐形成了有利于 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政府有关部门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 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举措,使草根崛起、“赤脚奔跑”的网络文学上升为文化发 展的国家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助推中国网络文学风生水起的另一 个因素是市场运作。如果说山野草根的自由写作、技术丛林的传播机制和商业模 式的经济杠杆,是网络文学爆发式增长的三大利器,那么,商业模式的市场化运 作则是激励创作、拉动传播、创新经营的最大推手,而这一点恰恰是世界其他国 家未能做到的。 中国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起步,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从刚开始的 “无功利”创作,到新世纪初的市场化探索(如起点网 2003 年尝试付费阅读), 再到近些年来的 IP 竞价版权模式,日渐形成从上游原创文学作品向下游影视、 游戏、动漫、图书、演艺、有声、周边等产业链延伸的“长尾效应”,终于建立 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走活了数字化时代的这盘“文学大棋”。尽 管还存在网络盗版侵权、唯利是图、忽视社会效益等情况,但网络文学的商业运 作激活、带动、繁荣并制约着大众娱乐文化市场。 (选自《中国网络文学为何能世界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 图一: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图二: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 ) 20120122013201420152016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 行办法》,指出网络文学存在着数量大、质量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突出问题, 内容同质化、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仍是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顽疾,难以“医治”。另 外,少数网文原创网站监管不到位、审核不够严格等问题也助长了某些不良现象 网络作家、天下书盟数媒中心总监董江波表示,目前一些网文发表平台虽然并不 放任抄袭行为,但往往对涉嫌抄袭的作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引起公愤, 才出来解决问题,措施也并不是很有效,只是道歉、删文章等 (选自《作者老面孔多、监管缺乏……网络文学发展问题几多?》,有删改) 材料四 2016年,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传统文学界和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学的 关注度、认可度、接纳度明显增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网络文学会不会 冲击传统文学等议论逐步隐退。这一年,网络文学界的精品意识也更加明晰了 无论是网络作家、文学网站,还是网民读者、政府主管部门,均提升了对网络文 学的期许标尺,一批“高峰”经典式的网络文学作品也许正在孕育之中。与此同 时,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加盟,带来的不仅仅是作家队伍结构比例的变化, 它还可能给传统作家、传统文学带来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灵感。网络文学版权保 护研讨会召开,由掌阅科技、阅文集团、咪咕数字传媒等33家企业共同发起的 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宣布成立,并发布《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自律公约》 (选自《2016年网络文学生态状况调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国门,拥有众多外国读者,且受到其喜爱,互联网在其中的 作用不容忽视。 B.网络文学的商业运作激活了大众娱乐文化市场,也是网络盗版侵权事件大量产 生的根本原因。 C.一些网文发表平台对抄袭作品的行为审核不严格,等网友发现后,采取的解决 措施也不得力。 D.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版权的意识有所加强,成立了版权联盟,还 发布了自律公约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2—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人数逐年增加,所占网民比例一直稳步上 升 B.2012-2016年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使用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2013-2014年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 行办法》,指出网络文学存在着数量大、质量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突出问题, 内容同质化、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仍是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顽疾,难以“医治”。另 外,少数网文原创网站监管不到位、审核不够严格等问题也助长了某些不良现象。 网络作家、天下书盟数媒中心总监董江波表示,目前一些网文发表平台虽然并不 放任抄袭行为,但往往对涉嫌抄袭的作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引起公愤, 才出来解决问题,措施也并不是很有效,只是道歉、删文章等。 (选自《作者老面孔多、监管缺乏……网络文学发展问题几多?》,有删改) 材料四: 2016 年,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传统文学界和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学的 关注度、认可度、接纳度明显增强,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网络文学会不会 冲击传统文学等议论逐步隐退。这一年,网络文学界的精品意识也更加明晰了。 无论是网络作家、文学网站,还是网民读者、政府主管部门,均提升了对网络文 学的期许标尺,一批“高峰”经典式的网络文学作品也许正在孕育之中。与此同 时,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加盟,带来的不仅仅是作家队伍结构比例的变化, 它还可能给传统作家、传统文学带来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灵感。网络文学版权保 护研讨会召开,由掌阅科技、阅文集团、咪咕数字传媒等 33 家企业共同发起的 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宣布成立,并发布《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自律公约》。 (选自《2016 年网络文学生态状况调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网络小说走出国门,拥有众多外国读者,且受到其喜爱,互联网在其中的 作用不容忽视。 B.网络文学的商业运作激活了大众娱乐文化市场,也是网络盗版侵权事件大量产 生的根本原因。 C.一些网文发表平台对抄袭作品的行为审核不严格,等网友发现后,采取的解决 措施也不得力。 D.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版权的意识有所加强,成立了版权联盟,还 发布了自律公约。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2—2016 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人数逐年增加,所占网民比例一直稳步上 升。 B.2012—2016 年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使用率上升速度最快的是 2013—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