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同科金环蛇的主要形态特征是,白色横环纹27~67个:黑纹宽于白纹(1~2个鳞),横 纹不环绕腹部,后首是黄色环纹23~33个,黑黄纹相间近等宽,横纹环绕腹部。 ②用正品银环蛇的成蛇体剖割加工成若干条小蛇身,再装上其他蛇的蛇头,盘成圆盘状, 冒充金钱白花蛇。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是,蛇身不完整,蛇头颈部与蛇身有拼接痕迹,蛇身 白环纹数多10个左右,无蛇尾。 ③以其它蛇的幼体用退色药水、油漆等将蛇身涂成白色环纹,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为: 白环纹的宽窄、间距不规则,背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蕲蛇Agkistrodon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广西、江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精胺,蛇肉碱,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蛋白质等。蛇毒中含有凝血酶、 酯酶和抗血凝素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体长可达2。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 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 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 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 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①背鳞表面:呈浅黄棕色或浅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类三角形、类 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鳞片近游离端鳞脊两侧具有2个端窝,略呈椭圆形。② 背鳞横切面:部分真皮和表皮向外呈乳头状突出,使外表面呈波浪形,突起部的真皮含较多 色素。内表面较平直,无乳头状突起。 2.粉末特征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具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表面观呈类圆 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分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表皮表面密布暗棕色 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横纹肌纤维较多。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有的表 面可见细密的斜行交错纹理。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7条谱带,一级带2条、二级带3条、三级带2 条。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 265
265 于同科金环蛇的主要形态特征是,白色横环纹 27~67 个;黑纹宽于白纹(1~2 个鳞),横 纹不环绕腹部,后首是黄色环纹 23~33 个,黑黄纹相间近等宽,横纹环绕腹部。 ②用正品银环蛇的成蛇体剖割加工成若干条小蛇身,再装上其他蛇的蛇头,盘成圆盘状, 冒充金钱白花蛇。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是,蛇身不完整,蛇头颈部与蛇身有拼接痕迹,蛇身 白环纹数多 10 个左右,无蛇尾。 ③以其它蛇的幼体用退色药水、油漆等将蛇身涂成白色环纹,此类伪品主要区别点为: 白环纹的宽窄、间距不规则,背鳞不扩大呈六角形。 蕲蛇 Agkistrodon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 (Güenther)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浙江、广西、江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精胺,蛇肉碱,δ-羟基赖氨酸,硬脂酸,蛋白质等。蛇毒中含有凝血酶、 酯酶和抗血凝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体长可达 2m。头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 鼻头”。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形斑纹 17~25 个,其“∨”形的两上端 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 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 的角质鳞片 1 枚,习称“佛指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①背鳞表面:呈浅黄棕色或浅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类三角形、类 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鳞片近游离端鳞脊两侧具有 2 个端窝,略呈椭圆形。② 背鳞横切面:部分真皮和表皮向外呈乳头状突出,使外表面呈波浪形,突起部的真皮含较多 色素。内表面较平直,无乳头状突起。 2.粉末特征 角质鳞片近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具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表面观呈类圆 形或类多角形隆起,覆瓦状排列,分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表皮表面密布暗棕色 色素颗粒,多聚集成不规则网状或分枝状。横纹肌纤维较多。骨碎片呈不规则碎块,有的表 面可见细密的斜行交错纹理。 【理化鉴别】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 7 条谱带,一级带 2 条、二级带 3 条、三级带 2 条。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10%
【附注】近年来发现蕲蛇的混淆品和伪劣品不少。主要的有:滑鼠蛇(P)s mucosus)、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山烙铁头(T.montiqota orientalis)入、腹蛇(Agklstrodo hals)、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等。鉴别方法主要从原动物形态(带皮者)和骨骼 形态(去皮者)以及骨骼的组织特征,必要时配以蛋白电泳和紫外光谱等理比方法。同时还 应注意鉴别劣质蕲蛇(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干燥品)、掺假蕲蛇(鲜蕲蛇剖腹后在蛇身皮下 掺入异物再盘圆定形)和假冒蕲蛇(利用餐厅食用蕲蛇去掉的头皮尾,帖在去头皮尾的杂蛇 身上,定形干燥)。 麝香Moschu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主产于四川、西藏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年春季猎取,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 “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 【化学成分】麝香酮(muscone)含量0.9%~5%。尚含甾体化合物、麝香吡啶、蛋 白质、肽类等。 【性状鉴别】 1.毛壳麝香药材呈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 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 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 明状,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 “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 一般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2.麝香仁野生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 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 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 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 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呈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 透明。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 266
266 【附注】近年来发现蕲蛇的混淆品和伪劣品不少。主要的有:滑鼠蛇(Ptyas mucosus)、 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山烙铁头(T. montiqota orientalis)、腹蛇(Agklstrodo halys)、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等。鉴别方法主要从原动物形态(带皮者)和骨骼 形态(去皮者)以及骨骼的组织特征,必要时配以蛋白电泳和紫外光谱等理比方法。同时还 应注意鉴别劣质蕲蛇(死后变质的蕲蛇加工干燥品)、掺假蕲蛇(鲜蕲蛇剖腹后在蛇身皮下 掺入异物再盘圆定形)和假冒蕲蛇(利用餐厅食用蕲蛇去掉的头皮尾,帖在去头皮尾的杂蛇 身上,定形干燥)。 麝香 Moschu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 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 或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及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年春季猎取,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 “毛壳麝香”;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 【化学成分】 麝香酮(muscone)含量 0.9%~5% 。尚含甾体化合物、麝香吡啶、蛋 白质、肽类等。 【性状鉴别】 1.毛壳麝香 药材呈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 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 1 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 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 明状,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 “银皮”)。质较柔软。有特异香气。 一般以饱满、皮薄、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2.麝香仁 野生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呈不规则圆 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 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 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 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呈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 透明。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
【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观察,槽内的麝香 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 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掌中,加水润湿,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 手、染指、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进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 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4.取麝香仁0.1g,加60%乙醇10ml,回流提取15min,滤过,取3ml放入小烧杯中, 吊以宽2cm、长30cm的滤纸条,使其一端达于杯底,浸1h,将滤纸干燥,于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上部显黄色荧光,中间显蓝紫色荧光,喷1%氢氧化钠液变为黄色。 【检查】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他掺伪物。不得有霉变。 【含量测定】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 (C16H300)不得少2.0%。 【附注】 1在商品毛壳麝香和麝香仁中均发现有掺伪品,如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蛋黄粉、 奶渣等:植物的儿茶粉、淀粉、锁阳粉、桂皮粉、大豆粉、丁香粉、地黄粉、海金沙等:矿 物雄黄、赤石脂、铅粉、铁末、砂石等。以上掺伪品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均能与真品 麝香区分。 2.麝香的代用品研究工作己经很久,迄今具有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有灵猫 香和麝鼠香两种。 灵猫香: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iverra zibetha Linaeus及小灵猫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香囊中成熟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研究对象为小灵猫的香囊分泌物,含香猫酮 (zibetone)、香猫醇(zibetol)及降麝香酮(环十五烷酮)等。为蜂蜜样的稠厚液,具类似 麝香气。陈藏器谓:灵猫“其阴如麝,功亦相似”。现己应用的有灵猫香六神丸,其功效与 磨香六神龙相似。灵猫香雌雄动物均产香,雄性产香量比雌性高。 麝鼠香:为田鼠抖动物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香囊中的分泌物。具有类似麝香的特 殊香气。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5-顺式环十五烯酮等同麝香的大环化合物。麝鼠香只有雄 性动物产,这一点与麝香相同。麝鼠原产北美州,其香也称“美国麝香”。我国东北及新疆、 浙江、广西等省区均有饲养场,资源丰富,作麝香代用品的开发价值很大。 267
267 【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观察,槽内的麝香 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麝香仁油润 ,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 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置掌中,加水润湿,手搓之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 手、染指、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 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4. 取麝香仁 0.1g ,加 60%乙醇 10ml,回流提取 15min,滤过,取 3ml 放入小烧杯中, 吊以宽 2cm、长 30cm 的滤纸条,使其一端达于杯底,浸 1h,将滤纸干燥,于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上部显黄色荧光,中间显蓝紫色荧光,喷 1%氢氧化钠液变为黄色。 【检查】不得检出动、植物组织、矿物和其他掺伪物。不得有霉变。 【含量测定】 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 (C16H30O)不得少 2.0%。 【附注】 1.在商品毛壳麝香和麝香仁中均发现有掺伪品,如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蛋黄粉、 奶渣等;植物的儿茶粉、淀粉、锁阳粉、桂皮粉、大豆粉、丁香粉、地黄粉、海金沙等;矿 物雄黄、赤石脂、铅粉、铁末、砂石等。以上掺伪品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均能与真品 麝香区分。 2.麝香的代用品研究工作已经很久,迄今具有麝香类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有灵猫 香和麝鼠香两种。 灵猫香: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 Viverra zibetha Linaeus 及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 Desmarest。香囊中成熟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研究对象为小灵猫的香囊分泌物,含香猫酮 (zibetone)、香猫醇(zibetol)及降麝香酮(环十五烷酮)等。为蜂蜜样的稠厚液,具类似 麝香气。陈藏器谓:灵猫“其阴如麝,功亦相似”。现已应用的有灵猫香六神丸,其功效与 磨香六神龙相似。灵猫香雌雄动物均产香,雄性产香量比雌性高。 麝鼠香:为田鼠抖动物麝鼠 Ondatra zibethica L.香囊中的分泌物。具有类似麝香的特 殊香气。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5-顺式环十五烯酮等同麝香的大环化合物。麝鼠香只有雄 性动物产,这一点与麝香相同。麝鼠原产北美州,其香也称“美国麝香”。我国东北及新疆、 浙江、广西等省区均有饲养场,资源丰富,作麝香代用品的开发价值很大
鹿茸Cornu CerviPantotrichum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产地】花鹿茸主产于吉林。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其中 东北产者称“东马鹿茸”,品质较优:西北产者称“西马鹿茸”,品质较次。 【采收加工】一般分锯茸和砍茸2种方法。 1.锯茸一般从第3年的鹿开始锯取。二杠茸每年采收两次,第1次在清明后45~50 天(头茬茸),采后5060天采锯第2次(二茬茸):三岔茸则每年只采锯1次,约在7月下 旬。锯下的花鹿茸进行排血、洗茸、钉钉扎口、煮烫和干燥等加工。马鹿茸加工方法不同处 是煮烫时不要求排血,煮烫和干燥时间比花鹿茸要长。现在为保持茸的有效成分,有的地方 不管鹿的品种,多加工带血茸,即将锯下的鲜茸,先用烧红的烙铁烫封锯口,使茸血不流出, 再放入烘箱,烘干。 2.砍茸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一起锯下,刮净残肉和筋膜,绷紧脑皮,进行 煮烫、阴干等加工。 【化学成分】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50.13%),甾体类,尿嘧啶(uracil),尿素, 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次黄嘌呤,脑素,雌酮,雌二醇,多种前列腺素等。 【性状鉴别】 1.花鹿茸 (1)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外皮红棕 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 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2个分枝者,习称“三 岔”。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 粗糙,锯口外围多己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2)砍茸:为带头骨的茸,亦分二杠或三岔等规格。二茸相距约7cm,脑骨前端平齐, 后端有1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白色,外附脑皮,脑皮上密生茸毛。 2.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 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268
268 鹿茸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来源】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产地】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其中 东北产者称“东马鹿茸”,品质较优;西北产者称“西马鹿茸”,品质较次。 【采收加工】 一般分锯茸和砍茸 2 种方法。 1.锯茸 一般从第 3 年的鹿开始锯取。二杠茸每年采收两次,第 1 次在清明后 45~50 天(头茬茸),采后 50~60 天采锯第 2 次(二茬茸);三岔茸则每年只采锯 1 次,约在 7 月下 旬。锯下的花鹿茸进行排血、洗茸、钉钉扎口、煮烫和干燥等加工。马鹿茸加工方法不同处 是煮烫时不要求排血,煮烫和干燥时间比花鹿茸要长。现在为保持茸的有效成分,有的地方 不管鹿的品种,多加工带血茸,即将锯下的鲜茸,先用烧红的烙铁烫封锯口,使茸血不流出, 再放入烘箱,烘干。 2.砍茸 将鹿头砍下,再将茸连脑盖骨一起锯下,刮净残肉和筋膜,绷紧脑皮,进行 煮烫、阴干等加工。 【化学成分】 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 50.13%),甾体类,尿嘧啶(uracil),尿素, 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次黄嘌呤,脑素,雌酮,雌二醇,多种前列腺素等。 【性状鉴别】 1.花鹿茸 (1)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 1 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外皮红棕 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分岔间具 1 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 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 2 个分枝者,习称“三 岔”。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 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2)砍茸:为带头骨的茸,亦分二杠或三岔等规格。二茸相距约 7cm,脑骨前端平齐, 后端有 1 对弧形的骨,习称“虎牙”。脑骨白色,外附脑皮 ,脑皮上密生茸毛。 2.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 1 个者习称“单门”,2 个者习称“莲花”, 3 个者习称“三岔”,4 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1)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 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 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 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2)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分枝较长且弯曲:表面有 棱,多抽缩干瘪,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梅花鹿茸粉末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 圆洞状。毛茸的毛干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 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骨碎片 表面有纵向纹理及点状孔隙。角化梭形细胞多散在。 【理化鉴别】 1.本品水提取液,加2%茚三酮溶液,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加10%氢氧化 钠溶液,摇匀,滴加0.5%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 2.本品40%乙醇提取液在253nm、236±2nm波长处有最大和最小吸收峰。 牛黄Calculus Bovi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习 称“天然牛黄”。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取 出,除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或棉花等包上,外用毛边纸或纱布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 时用线扎好,以防裂开,阴干。胆囊结石习称“胆黄”,肝管及胆管结石习称“管黄”。 【化学成分】胆色素72%~76%(其中胆红素及其钙盐含量为25%~70%),胆酸7%10% (去氧胆酸1.96%2.29%、鹅去氧胆酸等及其盐类),胆固醇类1%-5%,脂肪酸1.0%~2.1%, 卵磷脂0.17%~0.2%,黏蛋白,肽类,多种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性状鉴别】 1.胆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 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 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269
269 (1)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 25~27cm,直径约 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 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 33cm,下部有 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 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2)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 30~100cm,分枝较长且弯曲;表面有 棱,多抽缩干瘪,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梅花鹿茸粉末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 圆洞状。毛茸的毛干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覆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 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毛根常与毛囊相连,基部膨大作撕裂状。骨碎片 表面有纵向纹理及点状孔隙。角化梭形细胞多散在。 【理化鉴别】 1.本品水提取液,加 2%茚三酮溶液,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显蓝紫色;加 10%氢氧化 钠溶液,摇匀,滴加 0.5%硫酸铜溶液,显蓝紫色。 2.本品 40%乙醇提取液在 253nm、236±2nm 波长处有最大和最小吸收峰。 牛黄 Calculus Bovis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习 称“天然牛黄”。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取 出,除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或棉花等包上,外用毛边纸或纱布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 时用线扎好,以防裂开,阴干。胆囊结石习称 “胆黄”,肝管及胆管结石习称“管黄”。 【化学成分】胆色素 72%~76%(其中胆红素及其钙盐含量为 25%~70%),胆酸 7%~10% (去氧胆酸 1.96%~2.29%、鹅去氧胆酸等及其盐类),胆固醇类 1%~5%,脂肪酸 1.0%~2.1%, 卵磷脂 0.17%~ 0.2%,黏蛋白,肽类,多种氨基酸及无机元素。 【性状鉴别】 1.胆黄 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 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 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