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羟甲基糠醛取蜂蜜约5.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水约25ml溶解,加 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ml,加水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 沫),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l,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 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亚硫酸氢钠溶液5.0ml作空白,混匀,在284rn和 336nrn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在284nrn与336nrn波长处的吸收度差不得大于0.34。 【含量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测定本品的还原糖含量不得少于64.0%。 【附注】①检查蜂蜜中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如发现乌头、雷公藤、羊踯躅或烟草等有毒 植物的花粉粒存在,为避免人食中毒,应作蜂蜜毒性试验。这类蜂蜜大多有苦、麻、涩的异 味,不可药用。据分析,在有毒蜂蜜中,有的含雷公藤碱(wilforine)。 ②蜂乳,又称“王浆',系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含蛋白质45%、转化糖约20%, 脂肪约14%,以及B族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多种酶、促性腺神物质和抗菌素类物质等。 己分析出60多种成分。确定C8和C1o饱和与不饱和的单羟基脂肪酸为蜂王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10一羟基癸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三分之一,按原料计算为1.5%~2%,具多种生理 活性,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滋补剂,能作为神经官能症、心血管机能不全、关节炎等慢性 疾病的辅助治疗剂。 ③蜂胶,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粘性物质。旱黄褐色或黑褐色胶状物,气味芳香。 成分含树脂50%~55%、蜂蜡30%、挥发油8%~10%。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曰愈合 及杀菌作用。 ④蜂房,为昆虫纲蜂科昆虫大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等的巢。呈莲房状或圆 盘状,直径4~20cm。背面灰棕色,隆起处有一房柄,或连有小段树枝:腹面淡灰白色,有 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体轻,有韧性。含挥发油(蜂房油),为一种有毒成分。功能法风, 攻毒。 蟾酥Venenum Bufoni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 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操分泌物。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泥土,用铜或铝制盒式夹钳(或指甲套)捏 取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液,使白色浆液流于陶瓷或玻璃器皿中(忌用铁器,以免变黑),滤 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如将鲜浆均匀涂于玻璃板上,晒干,即为 260
260 5-羟甲基糠醛 取蜂蜜约 5.0g,精密称定,置 50ml 量瓶中,加水约 25ml 溶解,加 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 30%醋酸锌溶液各 0.5ml,加水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 1 滴消除泡 沫),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各 5ml,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 甲管加水 5.0ml,乙管加新制的 0.2%亚硫酸氢钠溶液 5.0ml 作空白,混匀,在 284nrn 和 336nrn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在 284nrn 与 336nrn 波长处的吸收度差不得大于 0.34。 【含量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测定 本品的还原糖含量不得少于 64.0%。 【附注】①检查蜂蜜中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如发现乌头、雷公藤、羊踯躅或烟草等有毒 植物的花粉粒存在,为避免人食中毒,应作蜂蜜毒性试验。这类蜂蜜大多有苦、麻、涩的异 味,不可药用。据分析,在有毒蜂蜜中,有的含雷公藤碱(wilforine)。 ②蜂乳,又称“王浆’,系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含蛋白质 45%、转化糖约 20%, 脂肪约 14%,以及 B 族维生素、多种氨基酸、多种酶、促性腺神物质和抗菌素类物质等。 已分析出 60 多种成分。确定 C8和 C10 饱和与不饱和的单羟基脂肪酸为蜂王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 10 一羟基癸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三分之一,按原料计算为 1.5%~2%,具多种生理 活性,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滋补剂,能作为神经官能症、心血管机能不全、关节炎等慢性 疾病的辅助治疗剂。 ③蜂胶,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粘性物质。旱黄褐色或黑褐色胶状物,气味芳香。 成分含树脂 50%~55%、蜂蜡 30%、挥发油 8%~10%。有软化及溶解角质、促进伤曰愈合 及杀菌作用。 ④蜂房,为昆虫纲蜂科昆虫大黄蜂 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 等的巢。呈莲房状或圆 盘状,直径 4~20cm。背面灰棕色,隆起处有一房柄,或连有小段树枝;腹面淡灰白色,有 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体轻,有韧性。含挥发油(蜂房油),为一种有毒成分。功能法风, 攻毒。 蟾酥 Venenum Bufoni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 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泥土,用铜或铝制盒式夹钳(或指甲套)捏 取耳后腺或皮肤腺分泌液,使白色浆液流于陶瓷或玻璃器皿中(忌用铁器,以免变黑),滤 去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即为团蟾酥;如将鲜浆均匀涂于玻璃板上,晒干,即为
片蟾酥。 【化学成分】 华蟾毒基(cinobufagin,约5%,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约3.4%), 蟾毒灵(bufalin,约l.8%),羟基华蟾毒基(cinobufaginol),蟾毒配基(bufotalin),远华蟾毒基, 洋地黄毒苷元,肾上腺素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 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 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用甘油水溶液装片,呈半透明不规则形碎块。用水合氯醛溶 液装片并加热,则碎块透明并溶化。用浓硫酸装片,则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 解缩小,呈透明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斑纹,放置后逐渐溶解消失。 【理化鉴别】 1.本品药材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本品氯仿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 绿色。 本品甲醇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许,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本品1%的氯仿提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在波长300m附近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 算,含华蟾毒基(C26H340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04)的总量不得少于6.0%。 蛤蚧Gecko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每年5~9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剖腹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 纱布擦干血液(不可水洗),然后用两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1/2的扁竹 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1对,用线扎好。 【化学成分】肌肽(carnosine),胆碱,肉毒碱,鸟嘌呤,蛋白质,磷质,脂肪酸, 甘氨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平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1/3,腹背部宽 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 261
261 片蟾酥。 【化学成分】 华蟾毒基(cinobufagin,约 5%),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约 3.4%), 蟾毒灵(bufalin,约 1.8%),羟基华蟾毒基(cinobufaginol),蟾毒配基(bufotalin),远华蟾毒基, 洋地黄毒苷元,肾上腺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 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 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用甘油水溶液装片,呈半透明不规则形碎块。用水合氯醛溶 液装片并加热,则碎块透明并溶化。用浓硫酸装片,则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 解缩小,呈透明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斑纹,放置后逐渐溶解消失。 【理化鉴别】 1.本品药材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本品氯仿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 绿色。 本品甲醇提取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许,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本品 1%的氯仿提取液,蒸干后用甲醇溶解,在波长 300nm 附近有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 算,含华蟾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 6.0%。 蛤蚧 Gecko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壁虎科动物蛤蚧 Gekko gecko Linnaeus 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每年 5~9 月捕捉,捕后将其击昏,剖腹去内脏,用竹片撑开胸腹壁,用 纱布擦干血液(不可水洗),然后用两条扁竹条将四肢平行撑起,再用长于蛤蚧 1/2 的扁竹 条将头尾轻轻撑直,用文火烘干,将大小相同的两只合成 1 对,用线扎好。 【化学成分】 肌肽(carnosine),胆碱,肉毒碱,鸟嘌呤,蛋白质,磷质,脂肪酸, 甘氨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平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 9~18cm,头颈部约占 1/3,腹背部宽 6~11cm,尾长 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
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 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 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 仅具璞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 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鳞片近无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 排列,分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的可见圆形孔洞(鳞片基部边缘处)。皮肤碎片淡黄色或 黄色,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星芒状。横纹肌纤维 较多,近无色或淡黄色、黄绿色、淡棕色:侧面观有明暗相间的细密横纹,呈平行的波峰状 或微波状: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圆形、类方形。骨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呈不规则形碎块, 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形、类长圆形,边缘骨小管隐约可见。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的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碱沉淀试剂硅钨酸、碘化秘钾、碘化汞 钾等,均有沉淀反应。 2.凝胶蛋白电泳试验本品有7条谱带:A区具有1条一级宽带:B区具6条谱带,4条 一级带,2条三级带。 3.蛋白黏度试验本品的蛋白黏度为1.40。 【含量测定】总磷脂的含量测定钼蓝比色法。本品总磷脂含量一般为1.286%。 【附注】商品中发现有他种动物体充蛤抓入药,应注意鉴别。主要有: ①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Gekka japonicus Dumeril et Bibron去内脏的干燥体,俗 称小蛤蚧。全长在20℃m以下,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细小,体背具多数不规则疣 鳞,生活时尾易断。本品在多数省区均有发现。 ②壁虎科动物壁虎Gekko chinensis Gray的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形似 蛤蚧但体小,呈扁片状,头及躯干长7~9cm,尾长5~8cm。吻鳞切鼻孔。背部褐 色,粒鳞微小,散有细小疣鳞。 ③鬣蜥科动物蜡皮蜥Leiolepis belliana rubritaeniata Mertens去内脏的干燥体, 俗称红点蛤阶。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全长约40c,尾长近体长两倍,有眼脸, 鳞片细小,无疣鳞。体背灰黑色,密布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横向的橘红色 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④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ana(Steindachner)去内脏的干燥体,俗 262
262 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 1 片,上唇鳞 12~14 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 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 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 5 趾;趾间 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 6~7 个明显的银灰 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鳞片近无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 排列,分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的可见圆形孔洞(鳞片基部边缘处)。皮肤碎片淡黄色或 黄色,表面观细胞界限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星芒状。横纹肌纤维 较多,近无色或淡黄色、黄绿色、淡棕色;侧面观有明暗相间的细密横纹,呈平行的波峰状 或微波状;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圆形、类方形。骨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呈不规则形碎块, 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形、类长圆形,边缘骨小管隐约可见。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的乙醇提取液或酸水提取液,加生物碱沉淀试剂硅钨酸、碘化铋钾、碘化汞 钾等,均有沉淀反应。 2. 凝胶蛋白电泳试验本品有 7 条谱带:A 区具有 1 条一级宽带;B 区具 6 条谱带,4 条 一级带,2 条三级带。 3.蛋白黏度试验本品的蛋白黏度为 1.40。 【含量测定】总磷脂的含量测定 钼蓝比色法。本品总磷脂含量一般为 1.286%。 【附注】商品中发现有他种动物体充蛤抓入药,应注意鉴别。主要有: ① 壁虎科动物多疣壁虎 Gekka japonicus Dumeril et Bibron 去内脏的干燥体,俗 称小蛤蚧。全长在 20cm 以下,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细小,体背具多数不规则疣 鳞,生活时尾易断。本品在多数省区均有发现。 ② 壁虎科动物壁虎 Gekko chinensis Gray 的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小蛤蚧。形似 蛤蚧但体小,呈扁片状,头及躯干长 7~9 cm,尾长 5~8 cm。吻鳞切鼻孔。背部褐 色,粒鳞微小,散有细小疣鳞。 ③ 鬣蜥科动物蜡皮蜥 Leiolepis belliana rubritaeniata Mertens 去内脏的干燥体, 俗称红点蛤阶。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全长约 40 cm,尾长近体长两倍,有眼睑, 鳞片细小,无疣鳞。体背灰黑色,密布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横向的橘红色 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④鬣蜥科动物喜山鬣蜥 Agama himalayana(Steindachner)去内脏的干燥体,俗
称西藏蛤蚧。主产于西藏和新疆自治区,是一种地方性使用药材。全长34~36cm, 尾长超过体长,有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脊背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背鳞具棱,指趾 狭长,圆柱形,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⑤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ylototriton vorrucosus Anderson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 全体呈条形,长13~19cm,其中尾长达7cm。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 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体侧有瘰疣,密生疣粒。足具4指5趾, 尾侧扁而弯曲。 乌梢蛇Zaocy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盘径13~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 背鳞行数为偶数,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扁圆形。脊部高 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 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背鳞片外表面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27.4μm,沿鳞片基 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 【理化鉴别】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3条、二级带和三级带各2条、扩散带1条。 2.本品的石油醚浸出液在215.0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 210.0nm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 【附注】据报道,当前充乌梢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十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 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Cantor)、黑眉锦蛇Elaphe laeniurus Cope、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 Schmidt;鼠蛇属滑鼠蛇Ptyas muco.ss (Linnaeus)、灰鼠蛇P)as koros(Schlegel):连蛇属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1atum (Cantor)。游蛇属草游蛇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 在于背鳞行列都是奇数,而乌梢蛇背部鳞片为偶数列。背鳞也可进行显微鉴别。在无背鳞时 可用头骨、躯椎骨比较,或用蛋白电泳以及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来鉴别。 263
263 称西藏蛤蚧。主产于西藏和新疆自治区,是一种地方性使用药材。全长 34~36 cm, 尾长超过体长,有眼睑,吻鳞不切鼻孔,脊背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背鳞具棱,指趾 狭长,圆柱形,均具爪。生活时尾不易断。 ⑤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 Tylototriton vorrucosus Anderson 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 全体呈条形,长 13~19 cm,其中尾长达 7 cm。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 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体侧有瘰疣,密生疣粒。足具 4 指 5 趾, 尾侧扁而弯曲。 乌梢蛇 Zaocy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 13~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 背鳞行数为偶数,中央 2~4 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扁圆形。脊部高 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 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背鳞片外表面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 13.7~27.4m,沿鳞片基 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 【理化鉴别】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 3 条、二级带和三级带各 2 条、扩散带 1 条。 2.本品的石油醚浸出液在 215.0nm、240.0nm、246.0nm 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 210.0nm 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12%。 【附注】据报道,当前充乌梢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十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 锦蛇 Elaphe 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黑眉锦蛇 Elaphe laeniurus Cope、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Schmidt;鼠蛇属滑鼠蛇 Ptyas mucosus (Linnaeus)、灰鼠蛇 Ptyas korros(Schlegel);连蛇属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atum (Cantor)。游蛇属草游蛇 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 在于背鳞行列都是奇数,而乌梢蛇背部鳞片为偶数列。背鳞也可进行显微鉴别。在无背鳞时 可用头骨、躯椎骨比较,或用蛋白电泳以及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来鉴别
金钱白花蛇Bungarus Parvu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的幼蛇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肪,鸟嘌呤核苷,头部蛇毒中含多种酶如三磷酸腺苷酶、磷 脂酶等,另含-环蛇毒、阝-环蛇毒、Y-环蛇毒(为强烈的神经性毒)及神经生长因子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约2~4mm,头盘在中间,尾细, 常纳于口内。口腔内上颌骨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 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 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 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 背鳞片外表面具众多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1~1.7um,沿鳞 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理化鉴别】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2条、二级带4条、三级带2条。 2.本品石油醚浸出液在220.6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207.6nm、 220.4nm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 【附注】 (1)在广东、广西以白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 i(Boettger)作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用,使用时间己有百年之久。这味地区习用药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头背呈赭红色、似梨形,体 背灰绿色,具30余个排成三行略呈六角形的红褐色斑块,尾部有黑红相间的环纹。 (2)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区出现伪品金钱白花蛇多种,其充伪方式可分为: ①由其它种幼蛇加工而成。主要的有游蛇抖动物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Gray.、 铅色水蛇Enhydris Plumbea(Boic)、渔游蛇Ntrix piscator(Schneider)、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Cantor)地。水赤链游蛇Natrix annutaris(Mallowell)、黑背白环蛇Lycodon uhstrati(Fiscller))和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Schneider)。其中尤以黑背白环 蛇外形极似,充伪品甚多。眼镜蛇科的金钱白花蛇不同于游蛇科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无 颊鳞,背鳞扩大至六角形,尾下鳞平行,后者具颊鳞互个,背鳞不扩大,尾下鳞双行:不同 264
264 金钱白花蛇 Bungarus Parvus 【来源】脊索动物门爬行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 的幼蛇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蛋白质,脂肪,鸟嘌呤核苷,头部蛇毒中含多种酶如三磷酸腺苷酶、磷 脂酶等,另含 α-环蛇毒、-环蛇毒、 -环蛇毒(为强烈的神经性毒)及神经生长因子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盘径 3~6cm,蛇体直径约 2~4mm,头盘在中间,尾细, 常纳于口内。口腔内上颌骨有毒沟牙 1 对,鼻间鳞 2 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 7 片; 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 45~58 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 1~2 行鳞片,向腹 面渐增宽,黑环纹宽 3~5 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 1 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 通身 15 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 背鳞片外表面具众多纵直条纹,条纹间距 1.1~1.7m,沿鳞 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理化鉴别】 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一级带 2 条、二级带 4 条、三级带 2 条。 2.本品石油醚浸出液在 220.6nm、240.0nm、246.0nm 处有吸收峰;乙醇浸出液在 207.6nm、 220.4nm 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15%。 【附注】 (1)在广东、广西以白花锦蛇 Elaphe moellendorff i (Boettger)作白花蛇(金钱白花蛇) 用,使用时间己有百年之久。这味地区习用药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头背呈赭红色、似梨形,体 背灰绿色,具 30 余个排成三行略呈六角形的红褐色斑块,尾部有黑红相间的环纹。 (2)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区出现伪品金钱白花蛇多种,其充伪方式可分为: ①由其它种幼蛇加工而成。主要的有游蛇抖动物中国水蛇 Enhydris chinensis (Gray).、 铅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 (Boic)、渔游蛇 Ntrix piscator (Schneider)、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 (Cantor)地。水赤链游蛇 Natrix annutaris (Mallowell)、黑背白环蛇 Lycodon ruhstrati (Fiscller)和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其中尤以黑背白环 蛇外形极似,充伪品甚多。眼镜蛇科的金钱白花蛇不同于游蛇科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无 颊鳞,背鳞扩大至六角形,尾下鳞平行,后者具颊鳞互个,背鳞不扩大,尾下鳞双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