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动物药类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石决明Concha Haliotidis 【来源】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 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 【产地】杂色鲍主产于福建以南沿海,皱纹盘鲍主产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沿海,羊 鲍主产于台湾、海南等地沿海,澳洲鲍和耳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白鲍多混在澳洲鲍中。 【化学成分】碳酸钙,氨基酸,壳角质,胆素及无机元素。 【性状鉴别】 1杂色鲍药材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 细密生长线,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 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味微咸。 2.皱纹盘鲍 药材呈长椭圆形。表面灰棕色,粗糙,生长线明显:疣状突起只有末端 的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3.羊鲍药材呈近圆形。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疣状突起只有末端的45个开孔, 呈管状。 4.澳洲鲍 药材呈扁平卵圆形。表面砖红色,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 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5.耳鲍 药材狭长耳状,略扭曲。表面光滑,具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疣状突起只有 末端的5~7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6.白鲍 药材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疣状 突起30余个,末端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理化鉴别】 1.杂色鲍粉末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粉末显橙黄色荧光。 255
255 第三章 动物药类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石决明 Concha Haliotidis 【来源】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羊鲍 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 Haliotis ruber (Leach)、耳鲍 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 Haliotis laevigata (Donovan)的贝壳。 【产地】杂色鲍主产于福建以南沿海,皱纹盘鲍主产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沿海,羊 鲍主产于台湾、海南等地沿海,澳洲鲍和耳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白鲍多混在澳洲鲍中。 【化学成分】 碳酸钙,氨基酸,壳角质,胆素及无机元素。 【性状鉴别】 1.杂色鲍 药材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 细密生长线,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 20 余个疣状突起,末端 6~9 个开孔,孔口与壳 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味微咸 。 2.皱纹盘鲍 药材呈长椭圆形。表面灰棕色,粗糙,生长线明显;疣状突起只有末端 的 4~5 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3.羊鲍 药材呈近圆形。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疣状突起只有末端的 4~5 个开孔, 呈管状 。 4. 澳洲鲍 药材呈扁平卵圆形。表面砖红色,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 30 余个,末端 7~9 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 5.耳鲍 药材狭长耳状,略扭曲。表面光滑,具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疣状突起只有 末端的 5~7 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 6.白鲍 药材呈卵圆形。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疣状 突起 30 余个,末端 9 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 。 【理化鉴别】 1.杂色鲍粉末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粉末显橙黄色荧光
2.本品粉末(过40目筛)的5%蒸馏水浸出液1ml,加醋酸锌酒精饱和液2~3滴置紫 外光灯下观察,杂色鲍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显黄绿色荧光。 珍珠Margarita 【来源】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 (Unionidae)动物三角帆蚌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双壳 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产地】海水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淡水养殖珍珠主产于安徽、黑龙江等 地。 【化学成分】碳酸钙(海水珍珠95.66%,淡水珍珠94.45%),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牛磺酸(taurine)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 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 【显微鉴别】 1.磨片特征可见粗细2种类型的同心环状层纹,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环,层间距 离在60~500μm之间:细层纹有些部位明显,多不甚明显,层间距不足32μm。置暗视野显微 镜下观察,可见珍珠特有的彩虹般光彩环,又称“彩光”。 2.粉末特征为不规则碎块,半透明,有彩虹样光泽:表面显颗粒性,有的可见细密波 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横剖面置荧光灯下观察,天然珍珠显浅蓝色荧光,养殖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 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2.将珍珠自60cm高处落下至玻璃板上,海水珍珠弹跳高度15~75cm,淡水珍珠弹跳高 度为5~10cm。 3取本品火烧,表面变黑色,有爆裂声,并可见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附注】养殖方法天然珍珠:当珍珠贝和蚌在水中生长时,在一定的刺激下,刺激点附近的外套 膜上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上皮组织急剧裂殖,逐渐包围刺激原,然后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为中心, 外套膜不断分泌珍珠质,渐次一层层地包围,逐渐形成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根据珍珠自然形成的原理,我国先后在海水、淡水中养珠获得成功,其养殖方法分殖 256
256 2.本品粉末(过 40 目筛)的 5%蒸馏水浸出液 1ml,加醋酸锌酒精饱和液 2~3 滴置紫 外光灯下观察,杂色鲍显苔绿色荧光,皱纹盘鲍显黄绿色荧光。 珍珠 Margarita 【来源】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 Pteria martensii (Dunker) 、蚌科 (Unionidae)动物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 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产地】 海水珍珠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淡水养殖珍珠主产于安徽、黑龙江等 地。 【化学成分】 碳酸钙(海水珍珠 95.66%,淡水珍珠 94.45%),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牛磺酸(taurine)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 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显层纹。 【显微鉴别】 1. 磨片特征 可见粗细 2 种类型的同心环状层纹,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环,层间距 离在 60~500m 之间;细层纹有些部位明显,多不甚明显,层间距不足 32m。置暗视野显微 镜下观察,可见珍珠特有的彩虹般光彩环,又称“彩光”。 2.粉末特征 为不规则碎块,半透明,有彩虹样光泽;表面显颗粒性,有的可见细密波 状纹理。 【理化鉴别】 1.取本品横剖面置荧光灯下观察,天然珍珠显浅蓝色荧光,养殖珍珠显亮黄绿色荧光, 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2. 将珍珠自 60cm 高处落下至玻璃板上,海水珍珠弹跳高度 15~75cm,淡水珍珠弹跳高 度为 5~10cm。 3.取本品火烧,表面变黑色,有爆裂声,并可见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附注】 养殖方法 天然珍珠:当珍珠贝和蚌在水中生长时,在一定的刺激下,刺激点附近的外套 膜上分泌珍珠质的外套膜上皮组织急剧裂殖,逐渐包围刺激原,然后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为中心, 外套膜不断分泌珍珠质,渐次一层层地包围,逐渐形成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根据珍珠自然形成的原理,我国先后在海水、淡水中养珠获得成功,其养殖方法分殖
核法和殖皮法2种。殖核法:将蚌壳的珍珠层磨成小核,用专门的器械插入蚌的外套膜内,即可培养出核 珍珠。殖皮法:即将外套膜小片殖入另一蚌的外套膜内,可形成无核珍珠。 水蛭Hirudo 【来源】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柳叶蚂蟥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或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的干燥体。 【化学成分】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肝素(heparin),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新鲜水蛭 唾液中含水蛭素(hirudin),属于多肽,一级结构由65个氨基酸组成。 【性状鉴别】 1.蚂蟥药材呈扁平纺锤形,长4~10cm,宽0.5~2cm。背部稍隆起,黑棕色,有许多 黑色斑点排成纵线5条,腹面平坦,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气 微腥。 2.柳叶蚂蟥 药材呈长条形,体长5~12cm,宽1~5mm。两端稍细,背腹面均呈黑棕 色。断面无光泽。 3.水蛭药材呈扁长圆柱形,体长2~5cm,宽2~3mm。体多弯曲扭转,黑棕色。断 面无光泽。 全蝎Scorpio 【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牛磺酸,蝎毒素(buthoxin)等。 【性状鉴别】药材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 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长大的钳状脚须,形如蟹螯, 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 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体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气微腥,味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体壁碎片棕黄色、绿黄色或绿色,外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网 格样纹理,表面密布小圆孔眼,可见凸起的圆形毛窝。横纹肌纤维较多,无色或淡黄色,由 波状的明暗带相间组成。刚毛先端锐尖或钝圆,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有脂肪油滴。 257
257 核法和殖皮法 2 种。殖核法:将蚌壳的珍珠层磨成小核,用专门的器械插入蚌的外套膜内,即可培养出核 珍珠。殖皮法:即将外套膜小片殖入另一蚌的外套膜内,可形成无核珍珠。 水蛭 Hirudo 【来源】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 、柳叶蚂蟥 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或水蛭 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的干燥体。 【化学成分】 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肝素(heparin),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新鲜水蛭 唾液中含水蛭素(hirudin),属于多肽,一级结构由 65 个氨基酸组成。 【性状鉴别】 1.蚂蟥 药材呈扁平纺锤形,长 4~10cm,宽 0.5~2 cm。背部稍隆起,黑棕色,有许多 黑色斑点排成纵线 5 条,腹面平坦,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气 微腥。 2.柳叶蚂蟥 药材呈长条形,体长 5~12cm,宽 1~5 mm。两端稍细,背腹面均呈黑棕 色。断面无光泽。 3.水蛭 药材呈扁长圆柱形,体长 2~5 cm,宽 2~3 mm。体多弯曲扭转,黑棕色。断 面无光泽。 全蝎 Scorpio 【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牛磺酸,蝎毒素(buthoxin)等。 【性状鉴别】 药材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 者体长约 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 1 对短小的螯肢及 1 对长大的钳状脚须,形如蟹螯, 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 4 对,均为 7 节,末端各具 2 爪钩。前腹部由 7 节组成,第 7 节色深,背甲上有 5 条隆脊线。后体部棕黄色,6 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气微腥,味咸。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体壁碎片棕黄色、绿黄色或绿色,外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网 格样纹理,表面密布小圆孔眼,可见凸起的圆形毛窝。横纹肌纤维较多,无色或淡黄色,由 波状的明暗带相间组成。刚毛先端锐尖或钝圆,具纵直纹理,髓腔细窄。有脂肪油滴
斑蝥ylabris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 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河南、安徽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群集于大豆、花生、茄子、 棉花及瓜类植物上,危害植物的叶、花、芽等。 【采收加工】在5~10月均可捕捉,以6~8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 起飞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以免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 捕到后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分】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油l2%,树脂,蚁酸(formic acid)等。 【性状鉴别】 1.南方大斑蝥药材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 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 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步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2.黄黑小斑蝥体型较小,长1~1.5cm。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1)南方大斑蝥: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 面平或具小瘤突。板状肌纤维易见。气管壁组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 物衬托。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纽扣状 圆环,有刚毛。 (2)黄黑小斑蝥: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 或仅见密集整齐的顺纹。 【理化鉴别】 1.本品微量升华物白色,镜检可见柱形、棱形结晶。 2.本品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相对密度1.77)2~3滴,微热,溶解后转入 试管内,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溶 液显樱红色或紫红色: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显绿色荧光。 4.将升华物滴加氢氧化钡水溶液封藏后镜检,可见斑蝥酸钡盐的针晶束。 【含量测定】斑蝥素的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 258
258 斑蝥 Mylabris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黄黑小斑 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产地】 主产于河南、安徽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群集于大豆、花生、茄子、 棉花及瓜类植物上,危害植物的叶、花、芽等。 【采收加工】 在 5~10 月均可捕捉,以 6~8 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 起飞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以免刺激皮肤和黏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 捕到后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分】 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油 12%,树脂,蚁酸(formic acid )等。 【性状鉴别】 1.南方大斑蝥 药材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 1 对,触角 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 1 对,黑色,有 3 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 膜状透明的内翅 2 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步足 3 对。有特殊的臭气。 2. 黄黑小斑蝥 体型较小,长 1~1.5cm。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南方大斑蝥: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 面平或具小瘤突。板状肌纤维易见。气管壁组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 物衬托。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纽扣状 圆环,有刚毛。 (2)黄黑小斑蝥: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 或仅见密集整齐的顺纹。 【理化鉴别】 1.本品微量升华物白色,镜检可见柱形、棱形结晶。 2.本品升华物用石油醚洗 2~3 次,加硫酸(相对密度 1.77)2~3 滴,微热,溶解后转入 试管内,再继续用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立即离火,滴入对二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 1 滴,溶 液显樱红色或紫红色;加入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变红色,显绿色荧光。 4. 将升华物滴加氢氧化钡水溶液封藏后镜检,可见斑蝥酸钡盐的针晶束。 【含量测定】 斑蝥素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含斑蝥素(C10H12O4)不得少
0.35%。 蜂蜜Mel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 【化学成分】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约70%,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 蜡,多种维生素(B,B2,B,A,D,E,K),酶类(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脂酶等),生长 刺激素,乙酰胆碱等。 【性状鉴别】药材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 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一 般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丝不断并流成折叠状、味甜而纯正、 有蜜香、不发酸、清洁无杂质者为佳。 【理化鉴别】 1.本品的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2.将烧红的光滑铁丝插入蜜中即拿起,铁丝上不得有附着物。本品加水稀释,搅匀静置, 不得有浮杂物或下沉物。 3.本品1份,加水4份,再缓慢加入95%乙醇,不得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本品10g,加新沸过后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剂2滴与0.1mol/L氢氧化钠液, 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 本品2.0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 4.取本品约5.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水约25ml溶解,加15%亚铁氰化钾溶 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ml,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 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0ml,分别置于甲、乙2个具塞试管中, 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的亚硫酸氢钠5.0ml作空白,混匀,在284nm和336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得大于0.34。 【检查】酸度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 化钠滴定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秒钟内不消失。 淀粉和糊精取本品2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 色、绿色或红褐色。 259
259 0.35%。 蜂蜜 Mel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或意大利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 所酿的蜜。 【化学成分】 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约 70%,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 蜡,多种维生素(B1,B2,B6,A,D,E,K),酶类(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脂酶等),生长 刺激素,乙酰胆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 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一般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丝不断并流成折叠状、味甜而纯正、 有蜜香、不发酸、清洁无杂质者为佳。 【理化鉴别】 1.本品的相对密度应在 1.349 以上。 2.将烧红的光滑铁丝插入蜜中即拿起,铁丝上不得有附着物。本品加水稀释,搅匀静置, 不得有浮杂物或下沉物。 3.本品 1 份,加水 4 份,再缓慢加入 95%乙醇,不得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本品 10g, 加新沸过后冷水 50ml ,混匀,加酚酞指示剂 2 滴与 0.1mol/L 氢氧化钠液, 应显粉红色,10s 内不消失。 本品 2.0g,加水 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 1 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 4.取本品约 5.0g,精密称定,置 50ml 量瓶中,加水约 25ml 溶解,加 15%亚铁氰化钾溶 液及 30%醋酸锌溶液各 0.5ml,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 1 滴消除泡沫),摇匀,用 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 5.0ml,分别置于甲、乙 2 个具塞试管中, 甲管加水 5.0ml,乙管加新制的 0.2%的亚硫酸氢钠 5.0ml 作空白,混匀,在 284nm 和 336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得大于 0.34。 【检查】酸度 取本品 10g,加新沸过的冷水 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 2 滴与氢氧 化钠滴定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 秒钟内不消失。 淀粉和糊精 取本品 2g,加水 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 1 滴,不得显蓝 色、绿色或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