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药类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狗脊Rhizoma Cibotii 【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L.)J.Sm.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至冬季采收最佳,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柔 毛,洗净,晒干。本品多趁鲜切片晒干,称“生狗脊片”:或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 再切片晒干,称“熟狗脊片”。 【化学成分】绵马酚,淀粉等。 【性状鉴别】 1.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黄色茸毛。质坚硬,不易折断。 2.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周边不整齐,偶有金黄色茸毛残留,切面浅 棕色,近边缘2~4mm处有1条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质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数列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 及内皮层:皮层及髓部较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黄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生狗脊片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254nm):甲 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白色荧光。 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带叶柄残基的干燥 根茎。 【产地】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根茎,除去叶柄、须根、杂质,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 【化学成分】绵马酸类,黄绵马酸类,白绵马素类,粗蕨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的作 用)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倒圆锥形而稍弯曲,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 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分体中柱5~13个,环列。 叶柄残基断面变黑者不能药用。 62
62 第二章 植物药类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狗脊 Rhizoma Cibotii 【来源】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 Cibotium 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至冬季采收最佳,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柔 毛,洗净,晒干。本品多趁鲜切片晒干,称“生狗脊片”;或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 再切片晒干,称“熟狗脊片”。 【化学成分】 绵马酚,淀粉等。 【性状鉴别】 1.药材 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黄色茸毛。质坚硬,不易折断。 2.生狗脊片 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周边不整齐,偶有金黄色茸毛残留,切面浅 棕色,近边缘 2~4 mm 处有 1 条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质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数列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 及内皮层;皮层及髓部较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黄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生狗脊片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254nm);甲 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白色荧光。 绵马贯众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带叶柄残基的干燥 根茎。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根茎,除去叶柄、须根、杂质,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 【化学成分】 绵马酸类,黄绵马酸类,白绵马素类,粗蕨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的作 用)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倒圆锥形而稍弯曲,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 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分体中柱 5~13 个,环列。 叶柄残基断面变黑者不能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叶柄基部横切面: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7~13个,环状排列:薄壁 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 2.粉末特征细胞间隙腺毛:梯纹管胞,少数为网纹管胞:纤维束:淀粉粒单粒。 【理化鉴别】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及盐酸溶液,镜检,可见细 胞间隙腺毛呈红色。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千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 【采收加工】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 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茎及细根,刮去粗皮(忌用铁器),切瓣或段,干燥。 【化学成分】抗菌成分:游离蒽醒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泻下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如番泻苷A、B、C、D、E、F等:收敛、止血成分:鞣质类物质,如 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蒽醒衍生物总含量:掌叶大黄根茎>唐古特大黄 根茎>药用大黄根茎。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 网状纹理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锦纹”: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断面髓部有 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气清香, 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 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 大形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掌叶大黄粉末草酸钙簇晶多,网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 长圆形,脐点大多呈星状。 【理化鉴别】 1.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伪品含土大黄苷,显亮紫 63
63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叶柄基部横切面: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 5~7~13 个,环状排列;薄壁 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 2.粉末特征 细胞间隙腺毛;梯纹管胞,少数为网纹管胞;纤维束;淀粉粒单粒。 【理化鉴别】 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 1% 香草醛及盐酸溶液,镜检,可见细 胞间隙腺毛呈红色。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 【采收加工】 通常选择生长 3 年以上的植物,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 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茎及细根,刮去粗皮(忌用铁器),切瓣或段,干燥。 【化学成分】 抗菌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泻下成分: 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如番泻苷 A、B、C、D、E、F 等;收敛、止血成分:鞣质类物质,如 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蒽醌衍生物总含量:掌叶大黄根茎>唐古特大黄 根茎>药用大黄根茎。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 网状纹理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锦纹”;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断面髓部有 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气清香, 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根茎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 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 大形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掌叶大黄粉末草酸钙簇晶多,网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 长圆形,脐点大多呈星状。 【理化鉴别】 1.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伪品含土大黄苷,显亮紫
色荧光)。 2.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羽毛状结晶,继续加碱液,结晶溶解并显 红色。 【含量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化学对照品:大黄素、大黄酚。高效液相 色谱法。本品含大黄素(C1sH1oO5)和大黄酚(C1sH1oO4)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附注】伪品同属植物藏边大黄R.emodi 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华北大黄R.fnanzenbachii Munt、.天山大黄R.wittrochii Lundstr.等的 根和根茎。其根茎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 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ui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1 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 -2-0-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二-0-阝-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 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体重。切断面浅红 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个类圆型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有的呈木 心。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横切面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散有异型维管束,多为复合维管束,少数 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2.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有具缘纹孔导管,可见木纤维成束,淀粉粒单粒类球形, 其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50ml,回流1h,滤液浓缩至3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μ,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Na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3.5cm, 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含量测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B-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 64
64 色荧光)。 2.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羽毛状结晶,继续加碱液,结晶溶解并显 红色。 【含量测定】 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化学对照品:大黄素、大黄酚。高效液相 色谱法。本品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 0.50%。 【附注】 伪品 同属植物藏边大黄 R. emodi 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 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华北大黄 R. fnanzenbachii Münt、天山大黄 R. wittrochii Lundstr.等的 根和根茎。其根茎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 何首乌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ui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如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 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体重。切断面浅红 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 4~11 个类圆型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有的呈木 心。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散有异型维管束,多为复合维管束,少数 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2.粉末特征 草酸钙簇晶,有具缘纹孔导管,可见木纤维成束,淀粉粒单粒类球形, 其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0.3g,加乙醇 50ml,回流 1h,滤液浓缩至 3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 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 2 种溶液各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Na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3.5cm, 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 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含量测定】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B-d葡萄糖苷(C2020g)不得少于1.0%。 商陆Radix Phytolaccae 【来源】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及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 的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片块。 【化学成分】加利果酸,商陆皂苷元,商陆碱,商陆毒素等。 【性状鉴别】药材为纵切或横切的不规则块片。横切片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 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为不规则长方形, 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质硬。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横切面可见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维管束外韧型,有 数层同心性的形成层环,正常维管束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和淀粉粒。 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 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皂苷,氨基酸,棕榈酸,亚油酸,太子参环肽等。 【性状鉴别】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 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 色,显粉性(直接晒干)。气微,味微甜。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横切面:木栓层2~4列细胞。皮层薄。韧皮部较窄,射线宽 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主为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 3~4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牛膝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来源】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怀牛膝)。 【化学成分】羟基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等多种昆虫变态激素,肽多糖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表面土黄色或淡棕色,有 65
65 谱法。本品含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 1.0%。 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Roxb.及垂序商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L. 的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片块。 【化学成分】 加利果酸,商陆皂苷元,商陆碱,商陆毒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纵切或横切的不规则块片。横切片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 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 3~10 个同心性环状层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为不规则长方形, 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质硬。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可见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维管束外韧型,有 数层同心性的形成层环,正常维管束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和淀粉粒。 太子参 Radix Pseudostellariae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 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皂苷,氨基酸,棕榈酸,亚油酸,太子参环肽等。 【性状鉴别】 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 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 色,显粉性(直接晒干)。气微,味微甜。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 2~4 列细胞。皮层薄。韧皮部较窄,射线宽 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主为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 3~4 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来源】 苋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怀牛膝)。 【化学成分】 羟基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等多种昆虫变态激素,肽多糖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表面土黄色或淡棕色,有
细皱纹、侧根痕及皮孔。断面平坦,淡黄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央有黄白色小木心,周 围有黄白色的筋脉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横切面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正常 维管束位于中央,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1%氨水后,显淡黄绿色荧光。 2.取粉末少许,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3.薄层色谱化学对照品为齐墩果酸。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川鸟Radix Aconiti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主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皱 缩,有小瘤状侧根及摘离附子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可见多角形的环 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麻舌。 一般药材以个匀、肥大、无须根、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饮片以厚薄均匀、粉质洁白者为 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 木质部导管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 2.粉末特征石细胞,后生皮层细胞棕色,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10%碳酸钠湿润均匀,加苯冷浸过夜。滤取苯液并用 2%盐酸提出生物碱,于酸液中加浓氨水使生物碱沉淀,用乙醚提取总碱,作为供试品溶液。 以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碱性氧化铝(pH值为9.5,过200目筛) 加石膏及水(6:1:8)铺板,120~140℃活化1h。展开剂为乙醚-石油醚(10:1),展距 16cm,用碘蒸气熏。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约5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浸渍1h。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 66
66 细皱纹、侧根痕及皮孔。断面平坦,淡黄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央有黄白色小木心,周 围有黄白色的筋脉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2~4 轮,维管束外韧型。正常 维管束位于中央,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 1% 氨水后,显淡黄绿色荧光。 2.取粉末少许,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3.薄层色谱 化学对照品为齐墩果酸。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川乌 Radix Aconiti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主根)。 【产地】 主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皱 缩,有小瘤状侧根及摘离附子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可见多角形的环 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麻舌。 一般药材以个匀、肥大、无须根、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饮片以厚薄均匀、粉质洁白者为 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 木质部导管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 2.粉末特征 石细胞,后生皮层细胞棕色,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 2g,加 10%碳酸钠湿润均匀,加苯冷浸过夜。滤取苯液并用 2%盐酸提出生物碱,于酸液中加浓氨水使生物碱沉淀,用乙醚提取总碱,作为供试品溶液。 以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碱性氧化铝(pH 值为 9.5,过 200 目筛) 加石膏及水(6∶1∶8)铺板,120~140℃活化 1h。展开剂为乙醚-石油醚(10∶1),展距 16cm,用碘蒸气熏。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约 5g,加乙醚 30ml 与氨试液 3ml,浸渍 1h。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