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黄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 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般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可见众多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 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的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涂抹在用水湿润的指甲,指甲立即被染成黄色,经久不退,习称“挂 甲”。 2.针刺法用烧红的针刺入本品药材中,分裂,裂片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 气清香。 3水检法取本品少许投入清水中,可见其吸水变湿而不变形。如将其煮沸后静置,则 全部溶化,水呈黄棕色,混浊,无沉淀和杂物。 4.取本品粉末0.1g,加60%醋酸4ml,研磨,过滤,取滤液1ml,加新配制1%糖醛(新 蒸馏至近无色)溶液1ml与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加水65ml,混合)10ml,置70℃水浴 中加热l0min,即显蓝紫色。 5.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摇匀,再加硫酸与30%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振摇, 即显绿色。 6.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1ml及氯仿10ml,摇匀,氯仿层显黄褐色。分取氯仿层, 加氢氧化钡试液5m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氯仿液约lml, 加醋酐1ml和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 7薄层色谱用胆酸、去氧胆酸作对照品,紫外光灯检视。 8.本品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在745~755cm、980990cm1、12401250 cm1、1565~1570cml、1620-1630cml、1655~1665cml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人工牛 黄与天然牛黄的吸收峰有明显差别。 【含量测定】 1.胆酸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oO5)不得少于 4.0%。 2.胆红素的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C33H36N4 06)不得少于35.0%。 【附注】 270
270 2. 管黄 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 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较深。 一般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可见众多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 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的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涂抹在用水湿润的指甲,指甲立即被染成黄色,经久不退,习称“挂 甲”。 2.针刺法 用烧红的针刺入本品药材中,分裂,裂片呈层状,质细密酥脆,内心有白点, 气清香。 3.水检法 取本品少许投入清水中,可见其吸水变湿而不变形。如将其煮沸后静置,则 全部溶化,水呈黄棕色,混浊,无沉淀和杂物。 4.取本品粉末 0.1g,加 60%醋酸 4ml,研磨,过滤,取滤液 1ml,加新配制 1%糖醛(新 蒸馏至近无色)溶液 1ml 与硫酸溶液(取硫酸 50ml,加水 65ml,混合)10ml,置 70℃水浴 中加热 10min,即显蓝紫色。 5.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氯仿 1ml,摇匀,再加硫酸与 30%过氧化氢溶液各 2 滴,振摇, 即显绿色。 6.取本品粉末 0.1g,加盐酸 1ml 及氯仿 10ml,摇匀,氯仿层显黄褐色。分取氯仿层, 加氢氧化钡试液 5m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氯仿液约 1ml, 加醋酐 1ml 和硫酸 2 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 7.薄层色谱用胆酸、去氧胆酸作对照品,紫外光灯检视。 8.本品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在 745~755 cm-1、980~990 cm-1、1 240~1 250 cm-1、1 565~1 570 cm-1、1 620~ 1 630 cm-1、1 655~1 665cm-1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人工牛 黄与天然牛黄的吸收峰有明显差别。 【含量测定】 1.胆酸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 4.0%。 2.胆红素的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C33H36N4 O6)不得少于 35.0%。 【附注】
1.吃胆牛黄由于宰杀牛后未检查,牛黄在胆囊内时间过长,胆汁渗入黄内而成。药 材多呈暗红棕色或黑色:质较硬,不松脆:断面似胶状,显黑色或墨绿色,同心性层纹不明 显或隐约可见:无香气,味苦。含胆酸10.5%、胆红素16.7%,一般认为质量较次。 2.人工牛黄系自牛或猪等的胆汁中提取成分,参照天然牛黄的己知成分配制而成: 胆红素0.7%、羊胆酸12.5%、猪胆酸15%、胆甾醇2%、无机盐5%,淀粉加至100%。药 材多呈粉末状,也有不规则球状,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 苦,入口无清凉感:亦能“挂甲”。本品有明显的解热、抗惊厥、祛痰和抑菌作用。 3.培植牛黄系在牛的活体胆囊内培植的胆结石。药材呈不规则的块片或粉末,棕黄 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 感。本品与天然牛黄碎片相似,只是断面不具同心层纹。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与天然牛黄基本相同。 羚羊角Cornu Saigae Tataricae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 【产地】主产于俄罗斯等国。我国新疆北部边境地区亦产。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以8~10月捕捉锯下的角色泽 最好。 【化学成分】角蛋白(keratin),多种氨基酸,磷脂,磷酸钙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 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角尖多为黑棕色,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 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习称“合把”。角的基部锯口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 的12或13,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 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角中部纵切片:几乎为无色透明:髓呈长管形,内有疏松排列或阶梯状 排列的类圆球形髓细胞:髓管间主要为长梭形基本角质细胞。 2.粉末特征横断面碎片可见髓腔呈双凸透镜形、椭圆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周围 有3~5层同心性排列的窄梭形皮层细胞,外侧为基本角质细胞,呈菱形、长方形或多角形, 271
271 1. 吃胆牛黄 由于宰杀牛后未检查,牛黄在胆囊内时间过长,胆汁渗入黄内而成。药 材多呈暗红棕色或黑色;质较硬,不松脆;断面似胶状,显黑色或墨绿色,同心性层纹不明 显或隐约可见;无香气,味苦。含胆酸 10.5%、胆红素 16.7%,一般认为质量较次。 2. 人工牛黄 系自牛或猪等的胆汁中提取成分,参照天然牛黄的已知成分配制而成: 胆红素 0.7%、羊胆酸 12.5%、猪胆酸 15%、胆甾醇 2%、无机盐 5%,淀粉加至 100%。药 材多呈粉末状,也有不规则球状,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 苦,入口无清凉感;亦能“挂甲”。本品有明显的解热、抗惊厥、祛痰和抑菌作用。 3. 培植牛黄 系在牛的活体胆囊内培植的胆结石。药材呈不规则的块片或粉末,棕黄 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灰白色疏松状物和乌黑硬块;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甘,有清凉 感。本品与天然牛黄碎片相似,只是断面不具同心层纹。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与天然牛黄基本相同。 羚羊角 Cornu Saigae Tataricae 【来源】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 【产地】 主产于俄罗斯等国。我国新疆北部边境地区亦产。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将角从基部锯下。以 8~10 月捕捉锯下的角色泽 最好。 【化学成分】 角蛋白(keratin),多种氨基酸,磷脂,磷酸钙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 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角尖多为黑棕色,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 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 10~16 个隆起环脊,间距约 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习称“合把”。角的基部锯口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 的 1/2 或 1/3,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 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角中部纵切片:几乎为无色透明;髓呈长管形,内有疏松排列或阶梯状 排列的类圆球形髓细胞;髓管间主要为长梭形基本角质细胞。 2.粉末特征 横断面碎片可见髓腔呈双凸透镜形、椭圆形、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周围 有 3~5 层同心性排列的窄梭形皮层细胞,外侧为基本角质细胞,呈菱形、长方形或多角形
这2种细胞均不含或仅少含灰色色素颗粒,细胞中央常有1个发亮的圆粒或线状物。纵断面 碎片可见髓腔呈长管形,基本角质细胞为长梭形。 【理化鉴别】本品石油醚提取液在218.8m、270.8nm、296.2nm、307.4nm处有特征吸 收峰。 【附注】1.羚羊角主靠进口,因价格昂贵,药材类似品有鹅喉羚羊Gazella subgutturosa Guldenstaedt、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 Abel、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等的角被研 究使用,应注意鉴别。 鹅喉羚羊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角呈长圆锥形而稍侧扁, 角尖显著向内弯转.表面黑色,不透明,粗糙,多纵裂纹,中下部有隆起斜向环脊约8个, 另一侧不明显,其间距约1.5c。粉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较多黑色或棕黑色色 素颗粒。含磷脂类成分约0.06%,组成与羚羊角相似。 藏羚羊角长而侧扁,较直,长50~70cm。表面深棕色,较光滑,有环脊约16个,其 间距几相等,约2c。粉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多数浓密的棕色色素颗粒。 黄羊角呈长圆锥形而侧扁,略作“S”形弯曲,长约20cm。表面淡灰棕色或灰黑色, 不透明,有多数纵纹理,微波状环脊17~20个,斜向弯曲,其下部间距较小,约5mm。粉 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较少棕色色素颗粒。含磷脂类成分约0.06%及氨基酸,二 者组成均与羚羊角相似。 据报道以上三种角的成分和功效与羚羊角基本类似。 2.进口的羚羊角曾发现角内灌有铅粒,以增加重量。可检查骨塞是否活动,或用X光 仪检查。亦应注意进口品的霉变情况(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表面长满了霉斑。如仅有少量发绿 色或黄色霉斑,称发霉)。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地龙 【来源】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 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 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操体。前1种习称“广地龙”,后3种习称“沪地龙”。 【化学成分】次黄嘌岭,蚯蚓素,蚯蚓毒素,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 272
272 这 2 种细胞均不含或仅少含灰色色素颗粒,细胞中央常有 1 个发亮的圆粒或线状物。纵断面 碎片可见髓腔呈长管形,基本角质细胞为长梭形。 【理化鉴别】本品石油醚提取液在 218.8nm、270.8nm、296.2nm、307.4nm 处有特征吸 收峰。 【附注】1.羚羊角主靠进口,因价格昂贵,药材类似品有鹅喉羚羊 Gazella subgutturosa Guldenstaedt、藏羚羊 PantholoPs hodgsoni Abel、黄羊 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等的角被研 究使用,应注意鉴别。 鹅喉羚羊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角呈长圆锥形而稍侧扁, 角尖显著向内弯转.表面黑色,不透明,粗糙,多纵裂纹,中下部有隆起斜向环脊约 8 个, 另一侧不明显,其间距约 1.5 cm。粉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较多黑色或棕黑色色 素颗粒。含磷脂类成分约 0.06%,组成与羚羊角相似。 藏羚羊角长而侧扁,较直,长 50~70cm。表面深棕色,较光滑,有环脊约 16 个,其 间距几相等,约 2cm。粉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多数浓密的棕色色素颗粒。 黄羊角呈长圆锥形而侧扁,略作“S”形弯曲,长约 20cm。表面淡灰棕色或灰黑色, 不透明,有多数纵纹理,微波状环脊 17~20 个,斜向弯曲,其下部间距较小,约 5mm。粉 末镜检,碎片不透明,细胞内含有较少棕色色素颗粒。含磷脂类成分约 0.06%及氨基酸,二 者组成均与羚羊角相似。 据报道以上三种角的成分和功效与羚羊角基本类似。 2.进口的羚羊角曾发现角内灌有铅粒,以增加重量。可检查骨塞是否活动,或用 X 光 仪检查。亦应注意进口品的霉变情况(指羚羊角基部骨塞表面长满了霉斑。如仅有少量发绿 色或黄色霉斑,称发霉)。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地龙 【来源】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 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环毛 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 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 或栉盲环毛蚓 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的干燥体。前 1 种习称“广地龙”,后 3 种习称“沪地龙”。 【化学成分】 次黄嘌呤,蚯蚓素,蚯蚓毒素,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
1.广地龙药材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 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 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 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 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 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2.沪地龙药材长8~15cm,宽0.5~1.5cm。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 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1对雄 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 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 【检查】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蜈蚣 【来源】节肢动物门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 燥体。 【化学成分】组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酪氨酸,胆甾醇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有颚肢及触角各1 对: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墨绿色,具光泽,并有两条纵沟线:腹 部淡黄色:自第2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1对,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 最末1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土鳖虫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整蠊科昆虫地整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整 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为樟脑、正己醛等多种脂肪醛和芳香醛),蛋白质,十八烷 基甘油醚(鲨肝醇),尿嘧啶和尿囊素等。 【性状鉴别】 1.地整药材呈扁平卵形。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 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具 细毛和刺。气腥臭,味微咸。 273
273 1. 广地龙 药材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 腹部浅黄棕色;第 14~16 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 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 18 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 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 10~20 个不等。受 精囊孔 2 对,位于 7/8 至 8/9 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 5/11。体轻,略呈革质,不 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2. 沪地龙 药材长 8~15cm,宽 0.5~1.5cm。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 精囊孔 3 对,在 6/7 至 8/9 环节间。第 14~16 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 18 环节有 1 对雄 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 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 1 或多个小乳突。 【检查】重金属 取本品 1.0g,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蜈蚣 【来源】节肢动物门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的干 燥体。 【化学成分】组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酪氨酸,胆甾醇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 22 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有颚肢及触角各 1 对;躯干部第 1 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 20 个背板为墨绿色,具光泽,并有两条纵沟线;腹 部淡黄色;自第 2 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 1 对,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 最末 1 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 土鳖虫 【来源】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鳖蠊科昆虫地鳖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 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 【化学成分】挥发油(主要为樟脑、正己醛等多种脂肪醛和芳香醛),蛋白质,十八烷 基甘油醚(鲨肝醇),尿嘧啶和尿囊素等。 【性状鉴别】 1.地鳖 药材呈扁平卵形。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 腹背板 9 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 1 对;胸部有足 3 对,具 细毛和刺。气腥臭,味微咸
2.冀地鳖药材呈长椭圆形,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鸡内金 【来源】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 壁。 【化学成分】胃激素,角蛋白(keratin),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氨基酸,维生素B1 和B2,尼克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片状。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具多数明显的 条棱状皱纹,呈波浪形。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三、要求了解的内容 牡蛎 【来源】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状鉴别】 1.长牡蛎药材呈长片状,背腹缘几乎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 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 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 2大连湾牡蛎药材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 起伏成波浪状的同心鳞片,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 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3.近江牡蛎药材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 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 紫色。左壳较右壳坚硬,厚大。 海螵蛸 【来源】软体动物门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状鉴别】 1无针乌贼药材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 274
274 2.冀地鳖 药材呈长椭圆形,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鸡内金 【来源】 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的干燥沙囊内 壁。 【化学成分】胃激素,角蛋白(keratin),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氨基酸,维生素 B1 和 B2,尼克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片状。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具多数明显的 条棱状皱纹,呈波浪形。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三、要求了解的内容 牡蛎 【来源】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状鉴别】 1.长牡蛎 药材呈长片状,背腹缘几乎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 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 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 2.大连湾牡蛎 药材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 起伏成波浪状的同心鳞片,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 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3.近江牡蛎 药材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 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 紫色。左壳较右壳坚硬,厚大。 海螵蛸 【来源】软体动物门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性状鉴别】 1.无针乌贼 药材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