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CIS研究报告 求,也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 总体而言,中国认为,“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是在承认世界多 元性、利益差异性、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协调利 益,化解矛盾,追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 增加和谐因素的进程”。3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 态、更加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消除偏见,合力化解纷争,加强互利 合作,共同呵护和平,努力缔造一个幸福安宁、和谐稳定的世界”。5 (四)对如何建设和谐世界形成较为全面、 深入和系统的认知 长期以来,中国依据本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推进相 应的外交政策实践,对如何建设和谐世界形成了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 的认知,并提出若干具体主张。中国认为,建设和谐世界要实现“国与 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5世界各国 应以发展促和谐,以合作促和谐,以斗争促和谐。通过法治构建国际和 谐社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同时需 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强调“和谐世界,从邻开始”,”从心开始 中国清楚地意识到,和谐世界离不开和谐地区的建设。“积极主张建设和 谐亚太、和谐亚洲、和谐东北亚、和谐欧亚地区。中国认识到,睦邻互 5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0月25日,北京) 55杨洁篪:《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8年3月23日,钓鱼台国宾馆)。 56温家宝总理在阿联酋沙迦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8日)。 57温家宝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2005年12月6日) 58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通过的《上海宣言》(2005年9月9日) 59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中国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认知 602006年4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佛教界倡议,获41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人土支援的首届“世界佛教论 坛”,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着重讨论了 佛教的合作、社会责任及其和平使命。此后,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倡导“和谐宗教”理念并付诸实践。 61刘晓明:《机遇与挑战:共建和谐东北亚》,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授勋晚宴上 发表的主旨演讲(2007年9月1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8 CIIS 研究报告 54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0月25日,北京)。 55 杨洁篪:《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8 年3 月23 日,钓鱼台国宾馆)。 56 温家宝总理在阿联酋沙迦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8日)。 57 温家宝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2005年12月6日)。 58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通过的《上海宣言》(2005年9月9日)。 59 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中国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认知。 60 2006年4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佛教界倡议,获41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人士支援的首届“世界佛教论 坛”,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着重讨论了 佛教的合作、社会责任及其和平使命。此后,中国在国内和国际倡导“和谐宗教”理念并付诸实践。 61 刘晓明:《机遇与挑战:共建和谐东北亚》,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授勋晚宴上 发表的主旨演讲(2007年9月1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求,也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54 总体而言,中国认为,“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是在承认世界多 元性、利益差异性、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协调利 益,化解矛盾,追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 增加和谐因素的进程”。55 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 态、更加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消除偏见,合力化解纷争,加强互利 合作,共同呵护和平,努力缔造一个幸福安宁、和谐稳定的世界”。56 (四)对如何建设和谐世界形成较为全面、 深入和系统的认知 长期以来,中国依据本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推进相 应的外交政策实践,对如何建设和谐世界形成了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 的认知,并提出若干具体主张。中国认为,建设和谐世界要实现“国与 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57 世界各国 应以发展促和谐,以合作促和谐,以斗争促和谐。通过法治构建国际和 谐社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同时需 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58 强调“和谐世界,从邻开始”,59 从心开始。60 中国清楚地意识到,和谐世界离不开和谐地区的建设。61 积极主张建设和 谐亚太、和谐亚洲、和谐东北亚、和谐欧亚地区。中国认识到,睦邻互
信、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构成中国和亚洲邻国的共同愿望与 共同利益。因此,中国珍视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同周边国家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 合作共贏的地区环境。°中国承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其致力于 同周边国家和谐共处的立场都不会改变。6关于大国关系,中国主张, 相关国家之间应建设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只要相关国家都看清21世纪 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相关领导人确定的大方 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崭新的相互尊重、和谐相 处、合作共贏的双边关系路子来,相关国家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就一定能 够持久地生活在和平、友谊、合作的阳光之中。 中国认为,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人类社会站在国家发展与国际 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关口,国家关系要随势而动,适应上述新变化,走 出一条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 处、合作共贏的新路来。“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均面临类似的挑战,因此,相关国家应共同努 力,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中方愿意与所有国家 做好朋友、好伙伴,以和谐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贏,为人类的进步事业 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主张,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要建设和谐的国家间关系,一方面 要“求同”,实现共贏: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上同舟共济、互利互惠; 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上齐心协力、责任共担;在促进科技 发展、人类进步方面合作开放、成果共享。另一方面要巧于“存异 展现包容: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应成为相互合作的障碍, 各国不同的经济模式也可相向而行,各国的历史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 62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010年11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 63贾庆林:《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的演讲(2010年1月10日,阿 斯塔纳) 64戴秉国国务委员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1年5月9日,华盛顿)。 65张志军副外长在“中美安全关系和合作”研讨会上的致辞(2011年6月28日) 66戴秉国国务委员在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2011年5月12日,布达佩斯) 67温家宝总理与欧盟领导人会见记者时的讲话(2009年5月20日,布拉格)
追寻“世界梦” 9 62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010年11月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 63 贾庆林:《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的演讲(2010年11月10日,阿 斯塔纳)。 64 戴秉国国务委员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1年5月9日,华盛顿)。 65 张志军副外长在“中美安全关系和合作”研讨会上的致辞(2011年6月28日)。 66 戴秉国国务委员在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2011年5月12日,布达佩斯) 67 温家宝总理与欧盟领导人会见记者时的讲话(2009年5月20日,布拉格)。 信、和谐相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构成中国和亚洲邻国的共同愿望与 共同利益。因此,中国珍视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坚持与邻为善、以 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同周边国家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 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62 中国承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其致力于 同周边国家和谐共处的立场都不会改变。63 关于大国关系,中国主张, 相关国家之间应建设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只要相关国家都看清21世纪 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相关领导人确定的大方 向,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崭新的相互尊重、和谐相 处、合作共赢的双边关系路子来,相关国家人民及其子孙后代就一定能 够持久地生活在和平、友谊、合作的阳光之中。64 中国认为,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人类社会站在国家发展与国际 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关口,国家关系要随势而动,适应上述新变化,走 出一条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尊重、和谐相 处、合作共赢的新路来。65 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均面临类似的挑战,因此,相关国家应共同努 力,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66 中方愿意与所有国家 做好朋友、好伙伴,以和谐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为人类的进步事业 作出更大贡献。67 中国主张,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要建设和谐的国家间关系,一方面 要“求同”,实现共赢: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上同舟共济、互利互惠; 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上齐心协力、责任共担;在促进科技 发展、人类进步方面合作开放、成果共享。另一方面要巧于“存异”, 展现包容: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应成为相互合作的障碍, 各国不同的经济模式也可相向而行,各国的历史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
10CIS研究报告 财富。中方提出在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和谐指数”,从而 促使有关各国求同存异、互利共贏,不断将指数推向新高,共同构建 和谐的国家关系,6共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的大国相处之 道”。中国认为,这个“相处之道”的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管控好分歧和矛盾,避 免战略误判,避免刺激对方,避免恶性竞争。新兴大国应避免挑战守成 大国,守成大国也要容得下新兴大国。 中国还提出建设和谐海洋、和谐外空、和谐的互联网环境以及推动 城市和谐发展等主张,认识到各领域、各渠道对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作 用。在安全上,中国认为,世界各国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 新安全观,致力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稳步推进军 控与裁军进程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必然要求;”全 面、有效落实《行动纲领》等现有国际文书,加强各国相关能力建设, 不断推进打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多边进程,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构建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意义重大。 在经济上,中国呼吁世界各国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重 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发展, 努力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 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经济安全;应该以相互 开放取代彼此封闭,努力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 在文化领域,中国主张,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世界 68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伦敦大学学院的演讲: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中西方关系(2011年1月28日 伦敦大学学院古斯塔夫·塔克报告厅) 69乐玉成:《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在“国研论坛”的主旨演讲(2012年4月10日,中国 国际问题研究所),URL<htp://www.fmprc.gov.cn/chn/gh/tyb/wbow/921682htm>。 70杨洁篪外长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8月12日) 71中国代表团李春杰在2009年联合国裁军审议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2009年4月15日,纽约) 72刘振民大使在安理会关于小武器问题公开辩论中的发言(2008年4月30日) 73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2006年4月23日, 利雅得)
10 CIIS 研究报告 68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伦敦大学学院的演讲: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中西方关系(2011年1月28日, 伦敦大学学院古斯塔夫·塔克报告厅)。 69 乐玉成:《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与世界关系》,在“国研论坛”的主旨演讲(2012年4月10日,中国 国际问题研究所),URL<hp://www.fmprc.gov.cn/chn/gxh/tyb/wjbxw/t921682.htm>。 70 杨洁篪外长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8月12日)。 71 中国代表团李春杰在2009年联合国裁军审议会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2009年4月15日,纽约)。 72 刘振民大使在安理会关于小武器问题公开辩论中的发言(2008年4月30日)。 73 胡锦涛:《促进中东和平 建设和谐世界》,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的演讲(2006年4月23日, 利雅得)。 财富。中方提出在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和谐指数”,从而 促使有关各国求同存异、互利共赢,不断将指数推向新高,共同构建 和谐的国家关系,68 共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的大国相处之 道”。中国认为,这个“相处之道”的关键是,要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 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管控好分歧和矛盾,避 免战略误判,避免刺激对方,避免恶性竞争。新兴大国应避免挑战守成 大国,守成大国也要容得下新兴大国。69 中国还提出建设和谐海洋、和谐外空、和谐的互联网环境以及推动 城市和谐发展等主张,认识到各领域、各渠道对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作 用。在安全上,中国认为,世界各国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 新安全观,致力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70 稳步推进军 控与裁军进程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必然要求;71 全 面、有效落实《行动纲领》等现有国际文书,加强各国相关能力建设, 不断推进打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多边进程,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 济发展、构建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意义重大。72 在经济上,中国呼吁世界各国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重 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努力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消除贫困;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 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维护经济安全;应该以相互 开放取代彼此封闭,努力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73 在文化领域,中国主张,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世界
11 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础”;加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扩大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灵沟通,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多边外交领域,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应加强多边合作,促进相互和 谐共处。联合国应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和谐相处,致力于促进人类与自 然和谐共存。各成员国应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合作方面的作用,是建设和谐世 界的重要保障。”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世界各国立法机构一道,充分利用 各国议会联盟这个重要舞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多边合作,共同应对 挑战,携手开辟未来,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推动建设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提供法律支撑。 面对21世纪国际新形势,中国还十分重视媒体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 用。中国主张,世界各地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并进,努力 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重点关注并深刻认识建设和谐亚洲问题 亚洲是中国安身立命之地,这里有中国和平发展最为倚重的外部环 境,承载着中国建设和谐周边与和谐地区之殷切期待。有鉴于此,中国 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认识和探索建设和谐亚洲问题。 中国主张,亚洲各国应以开放、包容、友善的态度真诚相待,实现 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之间、各种文明之间和谐相处、互鉴共 进;^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理念,推动东盟地区论坛为增 74杨洁篪:《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8年3月23日,钓鱼台国宾馆)。 75习近平:《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09年10 月13日,法兰克福)。 76杨洁篪:《共谋合作共建和谐》,在第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07年9月28日,纽约)。 77吴邦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国际社会义不容辞》,在第三次世界议长大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2010年7月19日,日内瓦) 78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09年10月9日) 79戴秉国国务委员在亚信论坛第三次峰会上的讲话(2010年6月8日,伊斯坦布尔)
追寻“世界梦” 11 74 杨洁篪:《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8 年3 月23 日,钓鱼台国宾馆)。 75 习近平:《加强文化交流 促进世界和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09年10 月13日,法兰克福)。 76 杨洁篪:《共谋合作 共建和谐》,在第62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2007年9月28日,纽约)。 77 吴邦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国际社会义不容辞》,在第三次世界议长大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2010年7月19日,日内瓦)。 78 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09年10月9日)。 79 戴秉国国务委员在亚信论坛第三次峰会上的讲话(2010年6月8日,伊斯坦布尔)。 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础 74 ;加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扩大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灵沟通,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途径。75 在多边外交领域,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应加强多边合作,促进相互和 谐共处。联合国应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和谐相处,致力于促进人类与自 然和谐共存。各成员国应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各国合作方面的作用,是建设和谐世 界的重要保障。76 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世界各国立法机构一道,充分利用 各国议会联盟这个重要舞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多边合作,共同应对 挑战,携手开辟未来,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推动建设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提供法律支撑。77 面对21世纪国际新形势,中国还十分重视媒体对建设和谐世界的作 用。中国主张,世界各地媒体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携手并进,努力 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78 (五)重点关注并深刻认识建设和谐亚洲问题 亚洲是中国安身立命之地,这里有中国和平发展最为倚重的外部环 境,承载着中国建设和谐周边与和谐地区之殷切期待。有鉴于此,中国 政府和领导人高度重视认识和探索建设和谐亚洲问题。 中国主张,亚洲各国应以开放、包容、友善的态度真诚相待,实现 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之间、各种文明之间和谐相处、互鉴共 进;79 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理念,推动东盟地区论坛为增
12CIS研究报告 进亚太各国互信、构筑和谐的地区环境做出更大贡献;地区各国应相互 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 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有 关各国应密切经贸往来和互利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现 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对其他区域合作构想持开放态度,欢迎域外国 家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庄严承诺: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 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始终秉承 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永做亚洲 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六)明确了建设和谐世界与相关重大理念的关系 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进而赋予了和 谐这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理念以新的内涵。历史上,“和为 贵 兼相爱”、“爱无差”等和谐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人相 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当代中国以改革 开放为契机,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积极维 护与利用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内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对外积极推动构建和谐世界,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 谐世界”“双和模式”国家战略 上述“双和模式”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系统工程,它的提 出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稳步推进文化崛起,这一趋势符合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谐世界理念高度概括了中国外交的理 80《王毅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时强调应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2013年7月2日),URL <http://www.mfa.gov.cn/mfa_chn/zyxw6_02251/t1055330.shtml> 81《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9月6日发表。 82杨琳:《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一专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 第14期(2006年4月3日),第30-32页
12 CIIS 研究报告 80 《王毅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时强调应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2013年7月2日),URL < hp://www.mfa.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055330.shtml>。 81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1年9月6日发表。 82 杨琳:《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专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 第14期(2006年4月3日),第30-32页。 进亚太各国互信、构筑和谐的地区环境做出更大贡献;80 地区各国应相互 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 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有 关各国应密切经贸往来和互利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现 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对其他区域合作构想持开放态度,欢迎域外国 家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庄严承诺: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中 国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周边邻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始终秉承 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永做亚洲 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81 (六)明确了建设和谐世界与相关重大理念的关系 一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进而赋予了和 谐这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理念以新的内涵。历史上,“和为 贵”、“兼相爱”、“爱无差”等和谐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人相 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当代中国以改革 开放为契机,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积极维 护与利用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内稳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对外积极推动构建和谐世界,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 谐世界”“双和模式”国家战略。 上述“双和模式” 是一项关乎人类社会未来的系统工程,82 它的提 出标志着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稳步推进文化崛起,这一趋势符合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谐世界理念高度概括了中国外交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