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厉 2019年第3期 贸易与就业: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政策导向 兼论化解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就业影响的政策选择 赵瑾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由劳动力国际化带来的失业增加、工资不平 等、青年失业人口增多、非正规部门就业提高等诸多问题,已引起囯际社会关注,贸易与 就业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囯际最新研究显示,贸易既能创造就业,也会 导致失业,其就业净效应取决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从短期和局部看,因存在就业调 整成本,贸易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长期和整体看,贸易会对 一国产业结构优化、高技能工人就业、工资提高和妇女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贸易能否发 挥对劳动力市场水平和结构的积极影响,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 业产生重要影响,稳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首要任务。为化解中美贸 易冲突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应尽快建立中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 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教育政策、区堿政策和劳动 力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 关键词:劳动力国际化贸易与就业贸易与工资就业政策 作者简介:赵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囯际经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00028 中图分类号:F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02(2019)03-0005-0015 、问题的提出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根据其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贸易,出口扩大意味着产品需求增 加,就业人数增多;进口扩大意味着竞争部门的产品需求下降,就业人数减少。在充分就业的假定 前提下,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转移,失业人口会自动地很快在新的部门找到工作,因而传统贸易理 论并不涉及贸易带来的就业问题。这意味着,虽然贸易会影响工资率和部门之间的就业调整,但 在充分就业的假定条件下,贸易本身并没有影响就业的总水平。因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忽视了 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正如克鲁格曼所说,就业是宏观经济问题,短期取决于总需求,长期取决 于自然失业率,诸如关税等微观经济政策对其影响很小,贸易政策应讨论其对效率的影响,而不是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中国战略"(2015 CCX06)。文责自负 5
书 贸易与就业: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政策导向 ———兼论化解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就业影响的政策选择 赵 瑾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由劳动力国际化带来的失业增加、工资不平 等、青年失业人口增多、非正规部门就业提高等诸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贸易与 就业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国际最新研究显示,贸易既能创造就业,也会 导致失业,其就业净效应取决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从短期和局部看,因存在就业调 整成本,贸易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长期和整体看,贸易会对 一国产业结构优化、高技能工人就业、工资提高和妇女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贸易能否发 挥对劳动力市场水平和结构的积极影响,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 业产生重要影响,稳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首要任务。为化解中美贸 易冲突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应尽快建立中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 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教育政策、区域政策和劳动 力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 关 键 词:劳动力国际化 贸易与就业 贸易与工资 就业政策 作者简介:赵 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国际经贸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00028。 中图分类号:F8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9)03-0005-0015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根据其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贸易,出口扩大意味着产品需求增 加,就业人数增多;进口扩大意味着竞争部门的产品需求下降,就业人数减少。在充分就业的假定 前提下,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转移,失业人口会自动地很快在新的部门找到工作,因而传统贸易理 论并不涉及贸易带来的就业问题。这意味着,虽然贸易会影响工资率和部门之间的就业调整,但 在充分就业的假定条件下,贸易本身并没有影响就业的总水平。因而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忽视了 贸易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正如克鲁格曼所说,就业是宏观经济问题,短期取决于总需求,长期取决 于自然失业率,诸如关税等微观经济政策对其影响很小,贸易政策应讨论其对效率的影响,而不是 5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中国战略”(2015CJYCX06)。文责自负
finance Trade Economics. vol 40. No. 3.2019 就业的创造或失业( Bacchetta和 Jansen,201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深度一体化,在就业数量方面,外包和国际投资使发达 国家就业外移,出现劳动力全球化的趋势;在就业质量方面,随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和转移,也出 现了贸易与失业、贸易与工作安全、贸易与不平等等问题。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贸易和就业的关系 研究在影响就业的两大因素——一技术与贸易中,哪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更大?贸易如何影响就业 的水平与结构?贸易对工资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高度重视贸 易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研究,讨论的议题包括:贸 易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所引发的就业水平和结构的变化是否增加了熊彼特所描述的创造性破坏? 贸易对就业的冲击有多大?国际组织如何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劳动力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等。 目前,中美贸易冲突引发全球关注。为应对其对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中央 提出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工作,将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在全 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技术对劳动力加速替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凸显结构性 失业等多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本文拟从贸易对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工资收等方面的影响跟踪国际硏究的最新进展,并关注国 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为发挥贸易对就业的积极影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借以探索和提出化解中美贸 易冲突对我国就业影响的政策选择。 贸易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全球价 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进口扩大是否必然导致失业增加,近期的国际研究有了新发现。 (一)进口与出口都创造就业 出口带动就业增加。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出口增加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拉动国内商品和 服务的总需求提高,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提高。研究显示,2011年,出口为 美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为1500万个,欧盟为6600万个,中国为1.2亿个;从总就业看,出口在总就业 中的占比介于10%(美国、日本)至28%(欧盟、韩国和新西兰)之间(WTO,2017)。Duda- Yzak 和 Viegelahn(2017)利用2006-2014年47个非洲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进出口对就业数量 与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企业比非贸易企业雇用的全职工人多,且女性就业占比高;与非进 口商相比,进口商雇用的非生产工人所占比例较高;与非出口商相比,出口商雇用的临时工所占的 比例更大。国际劳工组织对1996-2003年智利的研究也显示,出口总额的扩大与直接就业和间接 就业的增长有关,2003年,出口总额对有薪就业的影响达71.6万人,比1996年增加28.6%;双边 贸易协定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创造的就业从1996年的24.1万人提高到2003年的44.7 万人;在全球供应链中,出口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间接就业占比更大, 从1996年的38.6%上升到2003年的45.9%(10,2008)。 进口也带动就业增加。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带动就业,而进口使国内商品和服务 需求减少,会降低就业机会,并导致工资下降。但在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因资源全球配 置,生产由不同国家在多次进出口中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进口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出口,因此进口 也会带动就业的增加。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有二:一是进口中间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市场扩张,并随着销售收入的提高带动就业;二是进口产品刺激竞争与创 6
就业的创造或失业(Bacchetta和 Jansen,2011)。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随着全球经济深度一体化,在就业数量方面,外包和国际投资使发达 国家就业外移,出现劳动力全球化的趋势;在就业质量方面,随着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和转移,也出 现了贸易与失业、贸易与工作安全、贸易与不平等等问题。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贸易和就业的关系, 研究在影响就业的两大因素———技术与贸易中,哪种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更大?贸易如何影响就业 的水平与结构?贸易对工资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高度重视贸 易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OECD、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研究,讨论的议题包括:贸 易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所引发的就业水平和结构的变化是否增加了熊彼特所描述的创造性破坏? 贸易对就业的冲击有多大?国际组织如何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劳动力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等。 目前,中美贸易冲突引发全球关注。为应对其对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中央 提出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工作,将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在全 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技术对劳动力加速替代、我国高质量发展凸显结构性 失业等多重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本文拟从贸易对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工资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跟踪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关注国 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为发挥贸易对就业的积极影响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借以探索和提出化解中美贸 易冲突对我国就业影响的政策选择。 二、贸易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全球价 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进口扩大是否必然导致失业增加,近期的国际研究有了新发现。 (一)进口与出口都创造就业 出口带动就业增加。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出口增加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拉动国内商品和 服务的总需求提高,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提高。研究显示,2011年,出口为 美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为 1500万个,欧盟为 6600万个,中国为 12亿个;从总就业看,出口在总就业 中的占比介于 10%(美国、日本)至 28%(欧盟、韩国和新西兰)之间(WTO,2017)。DudaNyczak 和 Viegelahn(2017)利用 2006—2014年 47个非洲国家的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进出口对就业数量 与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企业比非贸易企业雇用的全职工人多,且女性就业占比高;与非进 口商相比,进口商雇用的非生产工人所占比例较高;与非出口商相比,出口商雇用的临时工所占的 比例更大。国际劳工组织对 1996—2003年智利的研究也显示,出口总额的扩大与直接就业和间接 就业的增长有关,2003年,出口总额对有薪就业的影响达 716万人,比 1996年增加 286%;双边 贸易协定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创造的就业从 1996年的 241万人提高到 2003年的 447 万人;在全球供应链中,出口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间接就业占比更大, 从 1996年的 386%上升到 2003年的 459%(ILO,2008)。 进口也带动就业增加。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带动就业,而进口使国内商品和服务 需求减少,会降低就业机会,并导致工资下降。但在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因资源全球配 置,生产由不同国家在多次进出口中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进口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出口,因此进口 也会带动就业的增加。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有二:一是进口中间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市场扩张,并随着销售收入的提高带动就业;二是进口产品刺激竞争与创 6 Finance& TradeEconomics,Vol40,No3,2019
好厉 2019年第3期 新,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从而带动就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美国 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其销售收入高于中间产品依靠国内市场的企业。具体 来说,一家企业中间产品投入的47%来自国外,成本节约了30%,因全球采购,销售额增加了176%。 同样,欧盟企业的中间品进口投入有利于产品创造,并大大促进了制造业的产出增长。而对发展中国 家如智利、印度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对美国的研究也发现,增加中间投入进口的公司同时也 开始向国内供应商采购更多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公司的就业(WTO,2017)。 (二)贸易全球化与就业 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国家、地区的失业状况,发达国家普遍关注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 对国内失业人口增加的影响,如特朗普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夺走了美国制造业的就 业,要求重新进行谈判;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关注其对本国就业、工作条件的影响等。 关于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对就业的影响。 Gaston和 Trefler(1997)区分了贸易协定和经济景气 对就业的影响。其研究发现,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期间,加拿大贸易部门产生的39万人失业不 是由双边贸易协定带来的,而是由加拿大和美国国内经济萧条带来的(经济萧条本身并不是由 FTA引发的);研究显示,降低关税会促使就业减少和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但在加拿大失业增加的 影响因素中,关税下降仅占15%,其他因素如反通货膨胀的影响占85%。对于美国失业人口增加 相关研究也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仅就技术与贸易而言,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远远超过贸易, 在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的因素中,进口竞争的影响仅为20%,而技术的影响则高达80%;事实上 虽然美国某一区域或城市可能因进口而失去部分制造业就业机会,但其他区域和城市的服务部门 也可能因此而创造就业机会,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进口竞争会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流失 贸易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WTO,2017)。 关于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安妮·克鲁格(2015)。克鲁格研 究的核心问题是一国贸易模式或贸易战略的选择如何影响就业,其研究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 萨缪尔森要素禀赋模型的基础之上,即将原有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扩展 为m个国家、n+1种商品和三种生产要素的贸易模型。根据扩展的要素禀赋模型,各国的专业化 分工是由一国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资源禀赋决定的。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因而专门生产和出口那些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商品,将会提高该国的就业水平。根据克鲁格 的研究,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一是取决于产品进口或出口产业的劳动密集度。如果出口产品比进 口替代产品的产业具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则该产业出口的增加会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从 而提高就业水平。二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市场的扭曲度。由于实行进口替代的国家 般高估汇率,对进口资本品的无形补贴,促使本国企业更多地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实行开放的 贸易政策后,会改变其国内生产要素的扭曲程度,使资本品的价格接近国际市场,劳动力的价格更 便宜,激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劳动,从而相应地提高该国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克鲁格,2015)。 Jansen和Lee(2007)的研究也显示,如果贸易改革前,国内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或者国内 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阻碍了调整的进程,贸易改革会影响就业。例如,在改革前,如果国内劳动 力需求弹性大,农村拥有巨大的潜在劳动力供给,在现有的工资条件下,通过吸引农村劳动力,出 口商会扩大产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而非工资的改变。贸 易开放会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从长期来看,开放有利于就业。 Rashid和 Akram(2017)对1999 2010年贸易对英国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研究发现,贸易竞争对就业的经济影响不大,就业调整过程主 要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来实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对就业机会的创造大于对就业机会的破坏。 7
新,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从而带动就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美国 企业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其销售收入高于中间产品依靠国内市场的企业。具体 来说,一家企业中间产品投入的 47%来自国外,成本节约了 30%,因全球采购,销售额增加了 176%。 同样,欧盟企业的中间品进口投入有利于产品创造,并大大促进了制造业的产出增长。而对发展中国 家如智利、印度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对美国的研究也发现,增加中间投入进口的公司同时也 开始向国内供应商采购更多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公司的就业(WTO,2017)。 (二)贸易全球化与就业 对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国家、地区的失业状况,发达国家普遍关注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 对国内失业人口增加的影响,如特朗普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夺走了美国制造业的就 业,要求重新进行谈判;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关注其对本国就业、工作条件的影响等。 关于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对就业的影响。Gaston和 Trefler(1997)区分了贸易协定和经济景气 对就业的影响。其研究发现,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期间,加拿大贸易部门产生的 39万人失业不 是由双边贸易协定带来的,而是由加拿大和美国国内经济萧条带来的(经济萧条本身并不是由 FTA引发的);研究显示,降低关税会促使就业减少和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但在加拿大失业增加的 影响因素中,关税下降仅占 15%,其他因素如反通货膨胀的影响占 85%。对于美国失业人口增加, 相关研究也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仅就技术与贸易而言,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远远超过贸易, 在美国制造业就业下降的因素中,进口竞争的影响仅为 20%,而技术的影响则高达 80%;事实上, 虽然美国某一区域或城市可能因进口而失去部分制造业就业机会,但其他区域和城市的服务部门 也可能因此而创造就业机会,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进口竞争会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岗位流失, 贸易对就业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WTO,2017)。 关于开放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安妮·克鲁格(2015)。克鲁格研 究的核心问题是一国贸易模式或贸易战略的选择如何影响就业,其研究建立在赫克歇尔 -俄林 - 萨缪尔森要素禀赋模型的基础之上,即将原有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模型扩展 为 m个国家、n+1种商品和三种生产要素的贸易模型。根据扩展的要素禀赋模型,各国的专业化 分工是由一国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资源禀赋决定的。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因而专门生产和出口那些资本劳动比率较低的商品,将会提高该国的就业水平。根据克鲁格 的研究,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一是取决于产品进口或出口产业的劳动密集度。如果出口产品比进 口替代产品的产业具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则该产业出口的增加会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从 而提高就业水平。二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市场的扭曲度。由于实行进口替代的国家一 般高估汇率,对进口资本品的无形补贴,促使本国企业更多地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实行开放的 贸易政策后,会改变其国内生产要素的扭曲程度,使资本品的价格接近国际市场,劳动力的价格更 便宜,激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劳动,从而相应地提高该国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克鲁格,2015)。 Jansen和 Lee(2007)的研究也显示,如果贸易改革前,国内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或者国内 经济政策、劳动力市场阻碍了调整的进程,贸易改革会影响就业。例如,在改革前,如果国内劳动 力需求弹性大,农村拥有巨大的潜在劳动力供给,在现有的工资条件下,通过吸引农村劳动力,出 口商会扩大产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而非工资的改变。贸 易开放会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从长期来看,开放有利于就业。Rashid和 Akram(2017)对 1999— 2010年贸易对英国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研究发现,贸易竞争对就业的经济影响不大,就业调整过程主 要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来实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对就业机会的创造大于对就业机会的破坏。 7
finance Trade Economics. vol 40. No. 3.2019 、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贸易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比,人们更关注贸易对就业结构的 影响。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变化、技能结构变化和性别 结构变化 (一)劳动力部门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服务业就业 贸易在带来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导致就业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由于发达国家在 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或金融服务等可贸易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贸易会导致这些国家专门 从事可贸易服务业生产。贸易在导致制造业就业消失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创造服务业的就业机 会,服务业作为就业和劳动收入来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表 明,贸易在加速就业向服务业转移中发挥了作用(WTO,2017) 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种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进入外国市场的机会增加,劳动力从农业部 门转移到服务业和制造业,从家庭流向企业,从国有企业转向国内其他部门和外资企业。贸易与 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加速就业结构从初级产业部门(往往是非正规部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 (二)劳动力技能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 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技术相对丰裕的发达经济体,贸易将增加对高技能 工人的劳动需求;在技能相对稀缺的低收入经济体,贸易可能会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 近期的理论研究显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导致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离岸外包价格下降,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将非核 心竞争力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对高技能劳动力 需求的增加。同时,外包的转移也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其结果,在全球价 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因国际贸易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分化,低生产率的企业减少销售或倒闭,高生产 率的企业扩张,这种企业结构变化导致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及技能溢价的提升。而高技能工 资的提高,又促使工人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从而导致高技能工人就业占比逐渐提高,因此,贸易 可能最终促进了全球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国际贸易增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熟练工人的就业。2011年, 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合作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全球化特别是外包在短期内可能导 致比较高的就业流动,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受损,高技能工人的就业扩大,但从长期来看,没有迹象 表明贸易或外包导致较高的失业(或者较低的就业);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发达国家正经历 着结构性的变化,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Bacchetta和 Jansen,2011)。而且,从总体看,随着信息技 术的发展,I技术的扩散对I技能和高熟练工人有更大的需求。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04)预测, 工资和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是与T相关的产业,如软件出版,管理、科技咨询服务,计算机系统设 计和相关服务,互联网服务、数据加工和其他信息服务;到2012年,需要I技能的就业岗位增长会 超过总体经济就业岗位增长的3倍,同时工资上涨也最快(吉普塔、乔杜里,2012)。 (三)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 贸易在影响劳动力部门结构、技能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性别结构的变化,为女性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会。贸易影响女性就业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8
三、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贸易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相比,人们更关注贸易对就业结构的 影响。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变化、技能结构变化和性别 结构变化。 (一)劳动力部门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服务业就业 贸易在带来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导致就业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由于发达国家在 商务服务、研发、设计或金融服务等可贸易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贸易会导致这些国家专门 从事可贸易服务业生产。贸易在导致制造业就业消失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创造服务业的就业机 会,服务业作为就业和劳动收入来源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实证研究表 明,贸易在加速就业向服务业转移中发挥了作用(WTO,2017)。 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种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进入外国市场的机会增加,劳动力从农业部 门转移到服务业和制造业,从家庭流向企业,从国有企业转向国内其他部门和外资企业。贸易与 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加速就业结构从初级产业部门(往往是非正规部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 (二)劳动力技能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 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技术相对丰裕的发达经济体,贸易将增加对高技能 工人的劳动需求;在技能相对稀缺的低收入经济体,贸易可能会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 近期的理论研究显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导致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离岸外包价格下降,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将非核 心竞争力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对高技能劳动力 需求的增加。同时,外包的转移也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其结果,在全球价 值链生产的国际背景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因国际贸易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分化,低生产率的企业减少销售或倒闭,高生产 率的企业扩张,这种企业结构变化导致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及技能溢价的提升。而高技能工 资的提高,又促使工人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从而导致高技能工人就业占比逐渐提高,因此,贸易 可能最终促进了全球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国际贸易增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熟练工人的就业。2011年, 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合作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全球化特别是外包在短期内可能导 致比较高的就业流动,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受损,高技能工人的就业扩大,但从长期来看,没有迹象 表明贸易或外包导致较高的失业(或者较低的就业);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发达国家正经历 着结构性的变化,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Bacchetta和 Jansen,2011)。而且,从总体看,随着信息技 术的发展,IT技术的扩散对 IT技能和高熟练工人有更大的需求。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04)预测, 工资和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是与 IT相关的产业,如软件出版,管理、科技咨询服务,计算机系统设 计和相关服务,互联网服务、数据加工和其他信息服务;到 2012年,需要 IT技能的就业岗位增长会 超过总体经济就业岗位增长的 3倍,同时工资上涨也最快(吉普塔、乔杜里,2012)。 (三)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化:贸易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 贸易在影响劳动力部门结构、技能结构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性别结构的变化,为女性提供了 更多的就业机会。贸易影响女性就业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8 Finance& TradeEconomics,Vol40,No3,2019
好厉 2019年第3期 1.贸易开放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就业机会 由于女性在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工作中占主体,贸易开放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WTO研究报告 显示,韩国女性在制造业的就业占比由1970年的6%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30% 左右;虽然目前韩国女性在制造业的占比已经下降(2007年降至14%),但就业人数仍然是60年 代的10倍(WTO,2017)。 Banerjee和 Veeramai(2015)对印度的研究也显示,当企业面临国际竞争 时,为降低成本,往往会以女性代替男性。但同时也应看到,因资源再分配的影响还不足以抵消技 术的负面影响,自由化并没有导致印度女性在制造业就业的大幅增长。 2.贸易的竞争效应减少了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缩小了男女工资差距 相关学者对美国和挪威的实证研究显示,随着贸易改革带来的竞争加剧,美国制造业的性别 工资差距在1976年至1993年间迅速缩小;挪威出口企业中女性雇员占比较大,性别工资差距缩小 (WTO,2017)。 3.电子商务和全球价值链提升了女性就业机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方式。由于电子商务和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利于中小企业克 服进入外国市场的壁垒,促使其直接接触外国消费者和分销网络以实现规模经济,电子商务和全 球价值链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在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不平等,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0% 45%不等(ⅡO,2017)。与男性相比,女性工作参与率更低,面临失业的几率更大(I0,2018)。在 发展中国家,因女企业家通常经营小型企业,女性特别是带小孩的女性就业受到劳动时间和劳动 力流动限制,而电子商务等技术发展减少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妇女进入全球市场,为女性参与电子 商务和全球价值链生产创造了新机遇(WTO,2017)。 4.贸易激励女性接受教育以获得工作机会 贸易在为熟练工人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动机和增强技能的需求, 从而为女性提供了获得更高技能的就业机会。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动 机。在印度村庄,因外包增加了妇女就业,激励女孩为将来获得工作而接受教育,使当地女孩比其 他村庄的女孩更容易选择上学;相反,男孩就学不受贸易的影响(WTO,2017) 四、贸易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差异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当一国开 放实行自由贸易时,出口品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品相对价格下降,实际工资因贸易开放而提高。在 特定要素模型中,特定要素收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际贸易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化。相对价格提高 的部门,其特定要素受益,其他部门的特定要素受损。因劳动夹在两者中间,可以在产业间流动 以一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提高,而以另一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则下降,因而很难确定一国贸 易开放后工人的工资是提高还是下降。 (一)出口对工资的影响 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研究显示,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可贸易部门 的工人工资高于不可贸易部门。有研究将开放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种情况,开放措施分为进口竞 争、出口机遇、FDI三类,对2003—2008年智利29个部门开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开放的可贸易部门 比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提高了18%,2008年工资提高了25%;开放的大部分部门,工资提高都超过 了25%(OECD,2012)
1贸易开放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就业机会 由于女性在发展中国家低技能工作中占主体,贸易开放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WTO研究报告 显示,韩国女性在制造业的就业占比由 1970年的 6%提高到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初的 30% 左右;虽然目前韩国女性在制造业的占比已经下降(2007年降至 14%),但就业人数仍然是 60年 代的 10倍(WTO,2017)。Banerjee和 Veeramai(2015)对印度的研究也显示,当企业面临国际竞争 时,为降低成本,往往会以女性代替男性。但同时也应看到,因资源再分配的影响还不足以抵消技 术的负面影响,自由化并没有导致印度女性在制造业就业的大幅增长。 2贸易的竞争效应减少了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缩小了男女工资差距 相关学者对美国和挪威的实证研究显示,随着贸易改革带来的竞争加剧,美国制造业的性别 工资差距在 1976年至 1993年间迅速缩小;挪威出口企业中女性雇员占比较大,性别工资差距缩小 (WTO,2017)。 3电子商务和全球价值链提升了女性就业机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方式。由于电子商务和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利于中小企业克 服进入外国市场的壁垒,促使其直接接触外国消费者和分销网络以实现规模经济,电子商务和全 球价值链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在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不平等,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 0% ~ 45%不等(ILO,2017)。与男性相比,女性工作参与率更低,面临失业的几率更大(ILO,2018)。在 发展中国家,因女企业家通常经营小型企业,女性特别是带小孩的女性就业受到劳动时间和劳动 力流动限制,而电子商务等技术发展减少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妇女进入全球市场,为女性参与电子 商务和全球价值链生产创造了新机遇(WTO,2017)。 4贸易激励女性接受教育以获得工作机会 贸易在为熟练工人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动机和增强技能的需求, 从而为女性提供了获得更高技能的就业机会。相关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动 机。在印度村庄,因外包增加了妇女就业,激励女孩为将来获得工作而接受教育,使当地女孩比其 他村庄的女孩更容易选择上学;相反,男孩就学不受贸易的影响(WTO,2017)。 四、贸易对工资收入的影响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差异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当一国开 放实行自由贸易时,出口品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品相对价格下降,实际工资因贸易开放而提高。在 特定要素模型中,特定要素收益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际贸易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化。相对价格提高 的部门,其特定要素受益,其他部门的特定要素受损。因劳动夹在两者中间,可以在产业间流动, 以一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提高,而以另一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则下降,因而很难确定一国贸 易开放后工人的工资是提高还是下降。 (一)出口对工资的影响 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研究显示,贸易全球化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可贸易部门 的工人工资高于不可贸易部门。有研究将开放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种情况,开放措施分为进口竞 争、出口机遇、FDI三类,对 2003—2008年智利 29个部门开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开放的可贸易部门 比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提高了 18%,2008年工资提高了 25%;开放的大部分部门,工资提高都超过 了 25%(OECD,20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