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箕谋,勇者蝎箕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申论写作文体的定位:公文 1.公文的内涵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和组织按照特定体式,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作为传达意图,办遇公务和记载工作活 动的一种工具 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 要工具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和商洽工作 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由于公务员的身份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国家管理的工作中必然与其他机关之间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和工作上的交流,其中使用书面形式 发布所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成者把工作中的情况进行上传下达是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这种书面工具欺是公文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公文写作 和管理,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对各自的机关使用文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公文发更大 作用 2.公文的范■ 作为履行公共职能的公务员,必须学会正确的使用公文,了解经常使用的公文种类。对此,无论是党的机关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 例》还是政府机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此都有明确的文科规定 3.公文文体确定的依播 (1)申论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公文文体 2)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 3)申论考试大網要求与公文写作规亮全一敦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与以往相比,对于申论给定资料的性质和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 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成社会现象,要求报考着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恿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 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点、思略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4.申论写作具体文种解析 既然明确了申论写作的文体是公文,就雷要进一步来界定申论作答要求的各种型到底符合公文种类中的哪种,这样作答起来才能使写作 思略更加明确,结枸更加晰,才能按近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根据2000年以来的申论作答要求,基本上属于三种题型。第一概括政述题,即 用不超过规定字微概括或概述所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第二提出对策罳,即根据所要求的虚拟角色提出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主要对策成方案 第三作文题,给定范围或命,围绕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论述、论证。这三种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 种和解蕙思略 (1)橛括、概述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 2004年的申论第一试罳: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 多于1000字。 2006年的申论算一试题: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棚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 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7年申论第一试罳: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二、申论写作文体的定位:公文 1.公文的内涵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和组织按照特定体式,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作为传达意图,办理公务和记载工作活 动的一种工具。 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 重要工具。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 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由于公务员的身份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国家管理的工作中必然与其他机关之间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和工作上的交流,其中使用书面形式 发布所属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者把工作中的情况进行上传下达,是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这种书面工具,就是公文。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公文写作 和管理,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对各自的机关使用文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公文发挥更大 作用。 2.公文的范围 作为履行公共职能的公务员,必须学会正确的使用公文,了解经常使用的公文种类。对此,无论是党的机关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 例》还是政府机关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此都有明确的文种规定。 3.公文文体确定的依据 (1)申论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公文文体 (2)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 (3)申论考试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完全一致 2007 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与以往相比,对于申论给定资料的性质和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 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 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4.申论写作具体文种解析 既然明确了申论写作的文体是公文,就需要进一步来界定申论作答要求的各种题型到底符合公文种类中的哪一种,这样作答起来才能使写作 思路更加明确,结构更加清晰,才能接近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根据 2000 年以来的申论作答要求,基本上属于三种题型。第一概括或概述题,即 用不超过规定字数概括或概述所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第二提出对策题,即根据所要求的虚拟角色提出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主要对策或方案; 第三作文题,给定范围或命题,围绕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论述、论证。这三种题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 种和解题思路。 (1)概括、概述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 2004 年的申论第一试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 多于 1000 字。 2006 年的申论第一试题: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 500 字的篇幅,概述 D 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 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7 年申论第一试题:根据给定材料 1、2 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2)提出对策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方案 计划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预先做出的安排,方案属于计划的一种,侧置于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综合性和科学性。方案的写作结构巡循计划写 作的三要素,即目标、措施和步。還过分析历年有关提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采用方集的写作结构是完全可行的。 200年的申论第一试题 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 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600字。 2007年申论第四试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士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 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 3)作文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行文方向的灵活性,即包括上行的意见,也包括下行的意见或者平行的意见,从申论 最后给定的作文试题看,应该属于上行文的意见,即作为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提出解决阿题的参考性意见。就申论给定的材料分析,就是考生根 据自己对材料的圆理解,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 2000年的申论第三试题 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 刻,有说服力 001年的申论第三试悳:根据上述枓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 语言流畅。 2002年的申论第三试題: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800左右 2004年的申论第二试罳: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題在你市都有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绐定资料 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要求: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岀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凊楚,语言通畅,字数不 多于1500字 2005年申论第三试题: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 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6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 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粲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2007年申论第五试: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士地问题的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全文不少与800字。 六、阒读理解材料的原则 由于申论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的阅读理解不同,雷要较高的能力和超常的思维形式,所以,在闻读中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保证时间原则 保证时间原则是指为了顺利完成作答要求,应试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来保证阅读材料。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限制的:L材料内容的专业 性。2材料内容的丰富性。3材料形式的无序性。以上三个限制因素,要求考生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就是如何 分配圆读的时间。還常认为,阅读的时间应该不少于40分钟,应该说有它的一定道理。申论考试的时间是10分钟,4分钟约占整个时间的近 三分之一,只集中精力阅读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二、把握薹体原则 最初阒读材料在头脑中形成的是一个小事件或者小问题,随着间读的延续,就会发现后面的与前面的事件是不同的取者相反的,也可能在接 受后面内容的过程中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所以第一道读之后,在头脑中只是形成了一个个事件或感性的故事,彼此联系的结点还没有找到
(2)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方案 计划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预先做出的安排,方案属于计划的一种,侧重于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综合性和科学性。方案的写作结构遵循计划写 作的三要素,即目标、措施和步骤。通过分析历年有关提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采用方案的写作结构是完全可行的。 2003 年的申论第一试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 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 600 字。 2007 年申论第四试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 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 (3)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行文方向的灵活性,即包括上行的意见,也包括下行的意见或者平行的意见,从申论 最后给定的作文试题看,应该属于上行文的意见,即作为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性意见。就申论给定的材料分析,就是考生根 据自己对材料的阅读理解,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法,这种判断可以从历年的试题得到充分的证明。 2000 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 刻,有说服力。 2001 年的申论第三试题: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 2002 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 800 左右。 2004 年的申论第二试题: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 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要求: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 多于 1500 字。 2005 年申论第三试题: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 800~1000 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 理清楚,语言流畅。 2006 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 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 1000—1200 字之间。 2007 年申论第五试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全文不少与 800 字。 六、阅读理解材料的原则 由于申论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的阅读理解不同,需要较高的能力和超常的思维形式,所以,在阅读中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保证时间原则 保证时间原则是指为了顺利完成作答要求,应试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来保证阅读材料。这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限制的:1.材料内容的专业 性。2.材料内容的丰富性。3.材料形式的无序性。以上三个限制因素,要求考生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就是如何 分配阅读的时间。通常认为,阅读的时间应该不少于 40 分钟,应该说有它的一定道理。申论考试的时间是 110 分钟,40 分钟约占整个时间的近 三分之一,只要集中精力阅读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二、把握整体原则 最初阅读材料在头脑中形成的是一个小事件或者小问题,随着阅读的延续,就会发现后面的与前面的事件是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也可能在接 受后面内容的过程中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所以第一遍阅读之后,在头脑中只是形成了一个个事件或感性的故事,彼此联系的结点还没有找到
这就需要再次读,甚至第三次阅读,只有全面掌提了给定材料的内容,才会感觉存在于不同段落之间的材料是相关联的,才能掌握了材料的主 旨,挖掘出真正的本质,所以在读材料过程中必须把基体性原则,否则,只能是一知半解,作答时就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滤原则 既然给出的材料是庞杂丰富的,就不可能都是“金子”实际上,命题着在命题时,在材料中是故意设量了一些无用或着无关的材料,这些 段落与材料的主题不一敢或者关联性不大,有些段落的内容是体现材料主题的,但是真正反映主题的只需几个字成关健词就已经足够,所以在 阅读材料中应试者必须学会对材料的筛选和过滤,力争把那些迷惑、多余。无关的信息过滤掉这里尤其要注意,如果材料的内容是反映两个 以上的问题,更需要过滤,找出每一个段落应划归到哪个问题上,在整体上理解的同时,抓住关健问意和信惠,这样,就提高了闯读理解能力 否则就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强调普遠原则 申论的给定材料与高考的材料作文不同,高考的材料作文允许考生个性激立,发象,甚至不同凡响的思维,如有一年的高考作为是达芬 奇学美术,老师却让他不停的画鸡蛋。有的学生作文标题为“打好基础是关键”、有的是“圆的联想”,有的是“名师出高徒”,这是考生运用发 散性思维导歌的结果,但是申论材料,虽然各个段落的盒思不同,但应试者必须把握命题的初哀和考官的心思,决不能在做答中运用逆反心理 采用反向思维,运用发散思维,随心所欲的写作。圆读理解材料必须根据整体印象突出普遭原则,即一般人的理解和大众化的思维方式,强调普 道原则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偏离材料提供的基本倾向和基调,否则,就与提供的参考答案相去甚远,分不想。 七、阗读理解材料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申论给定材料的特殊性,加之申论考试的不断成熟性,使人们日渐认识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作答试题起着十分要的作用。在作 谷试题中,并没有与阅读有关的试题,但是,如果对给定的材料不能正确的理解,必将会严影响后面的括内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述等试 的作答,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掌阅读技巧是做好其他的基础 根据材料内容的多少和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规定闻读多少遗是很难的,但是,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测性,至少应在两 以上 通读,“点”、“点”相联 還读就是第一次按触材料,要求应试者一字不拉的间读整个材料,在第一次阅读过程中,考生每阅读一个自然段,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小 点”,这个“点”就是初步的文字表面的涵义,随着阅读的段落来越多,印在头脑当中的“点”也会越来越多,当阅读完整个材料时,头脑 中的“点”就会自动的串连,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这些材料中包合有郑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些材料之间大概是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整体上 得出一个是有关哪方面问题的材料。这是第一次通读的方法 通读的技巧 该遠度买适当快。申论阅读材料的遠度一般应高于正常的说话速度,否则,连接性不强,而且影响后面的程序 第二,要边阅该边哥找“闪光点”就是每一个自段的主要意思,最好在阒读中经过大脑的反射能从材料中找出关健的词取句子。 根捐申论材料的来源,会发现,每一个段落的闪光点或者关健的句子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类似与新闻的导语,只要找到,就是抓住了关健。 例文 据新华社巴黎8月31日电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8月31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30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午夜,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600型 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处公路
这就需要再次阅读,甚至第三次阅读,只有全面掌握了给定材料的内容,才会感觉存在于不同段落之间的材料是相关联的,才能掌握了材料的主 旨,挖掘出真正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否则,只能是一知半解,作答时就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三、过滤原则 既然给出的材料是庞杂丰富的,就不可能都是“金子”。实际上,命题者在命题时,在材料中是故意设置了一些无用或者无关的材料,这些 段落与材料的主题不一致或者关联性不大,有些段落的内容是体现材料主题的,但是,真正反映主题的只需几个字或关键词就已经足够,所以在 阅读材料中,应试者必须学会对材料的筛选和过滤,力争把那些迷惑、多余。无关的信息过滤掉,这里尤其要注意,如果材料的内容是反映两个 以上的问题,更需要过滤,找出每一个段落应划归到哪一个问题上,在整体上理解的同时,抓住关键问题和信息,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否则就会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强调普遍原则 申论的给定材料与高考的材料作文不同,高考的材料作文允许考生个性独立,发挥想象,甚至不同凡响的思维,如有一年的高考作为是达芬 奇学美术,老师却让他不停的画鸡蛋。有的学生作文标题为“打好基础是关键”、有的是“圆的联想”,有的是“名师出高徒”,这是考生运用发 散性思维导致的结果,但是申论材料,虽然各个段落的意思不同,但应试者必须把握命题的初衷和考官的心思,决不能在做答中运用逆反心理, 采用反向思维,运用发散思维,随心所欲的写作。阅读理解材料必须根据整体印象突出普遍原则,即一般人的理解和大众化的思维方式,强调普 遍原则就是要求考生不能偏离材料提供的基本倾向和基调,否则,就与提供的参考答案相去甚远,分数不理想。 七、阅读理解材料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申论给定材料的特殊性,加之申论考试的不断成熟性,使人们日渐认识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作答试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 答试题中,并没有与阅读有关的试题,但是,如果对给定的材料不能正确的理解,必将会严重影响后面的概括内容、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述等试题 的作答。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掌握阅读技巧是做好其他的基础。 根据材料内容的多少和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规定阅读多少遍是很难的,但是,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至少应在两遍 以上。 一、通读,“点”、“点”相联 通读就是第一次接触材料,要求应试者一字不拉的阅读整个材料,在第一次阅读过程中,考生每阅读一个自然段,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小 “点”,这个“点”就是初步的文字表面的涵义,随着阅读的段落越来越多,印在头脑当中的“点”也会越来越多,当阅读完整个材料时,头脑 中的“点”就会自动的串连,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这些材料中包含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些材料之间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整体上 得出一个是有关哪方面问题的材料。这是第一次通读的方法。 通读的技巧: 第一,阅读速度要适当快。申论阅读材料的速度一般应高于正常的说话速度,否则,连接性不强,而且影响后面的程序。 第二,要边阅读边寻找“闪光点”,就是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最好在阅读中经过大脑的反射能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词或句子。 根据申论材料的来源,会发现,每一个段落的闪光点或者关键的句子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出现在段落的开头,类似与新闻的导语,只要找到,就是抓住了关键。 例文 1、 据新华社巴黎 8 月 31 日电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本地时间 8 月 31 日凌晨在巴黎遭遇严重车祸,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据悉,戴安娜与其男友埃及亿万富翁之子法耶兹于 30 日下午来到巴黎。当天午夜,他们在巴黎里茨饭店共进晚餐后,乘坐一辆奔驰 600 型 汽车飞速驶向法耶兹在巴黎的一座私邸,一群摄影记者在途中紧追不舍。戴安娜的汽车加大马力急速行驶,试图摆脱摄影记者,不幸在一处公路
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及其保镖身受重伤 车祸发生后,抢救人员立即将戴安等人送到医院。负责抢救戴安娜的医生不久宣布,戴安娜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大腿受伤并发生严重脑震 荡,在抢救过程中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死亡。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对戴安娜不幸身亡表示震惊。据巴黎警方宣布,车祸发生后,尾随戴安娜的7名摄影记者被带到巴黎警察总罟 接受调查 例文2、 许多人都坐过公交车,公交车上人多空间小,是人的心理活动最丰富最复杂的地方之一,而人在车上的姿态最能反映人的心理,细细归纳起 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态 是哄抢心态。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很多,大家翘首以待,车到了站台边还没停稳,大家都有一种抢冲上去的欲望,如果秩序好一点,大家 还能克制住,但上车了,还是样的抢位子,秩序要不好,那车门边上已拥堵住了,乱作一团,好不容易上了车,还要抢,不然不但没坐,连站 的地方都找不到。中国人太多,资源有限,不抢你就得不到,所以只始抢。 二是防范心态。公交车上的人互不相识,藏污纳垢,特别是小扒手多,占女人便宜的多,但你认不出,因此只好仔细防范。这是一个很痛苦 的心态,你会被人伤害,你当然知道自己是好人,但别人不知道,别人也不知坏人咋样,因此别人防坏人的同时也把你防着了,要是你在某地站 累了,往某人身边一,你马上会招来异样的反应,别人会紧盯你几眼,并把他(她)的包拽紧,怕你动它抢它,这时你的心真会滴血,你真 想大喊怨屈,但你不能,同样你也会伤害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凸显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除了防范财物丢失 女性乘客还要防范性骚扰 三是认同心态。人与人的素质差别大,对某件事物并非采取完全认同的心态,公交车上的让座就是这样,有人会让座,有人不愿让座,从权 利的角度看,一个人没必要给别人让座,但从道德的角度看,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社会美德,值得大力提倡与赞扬,一个年轻人本想给一位老人 让座,但一看前后左右的人没一个有动的意思,于是心生疑虑,心想就我多事,别人不笑我吗,老人没座位也不是我的错,于是心安理得,事 关己,高高挂起。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社会美德,全社会都行动起来。 是出现在段落的结尾。有些段落开头举例说明,最后归纳点取主要盒思,这样的关健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结尾。如: 例 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改府的管理为主,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在其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 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担负其它的事务,而不能专职从事文化工作。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文化机构定性为经营单位,在经费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 导致了对其管理上的混乱。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主体缺位,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例文2、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从元朝起就形成了中、内、外三重格局,中心为紫禁城。紫禁城外围是皇堿,皇城的外面称内城,大体以北 〓环暗为界,自民国初年皇城堿墙被拆除后,人们不断在搭屋建舍,皇城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1年,北京市在南北河沿大街、晨 东长安街、平安大街之间的东皇城根遗址上,建立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匠长2.4公里,宽29米选取左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 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以下墙基遗存等手段,部分展示了皇城的面貌。皇城根遗址公园唤起了人 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周围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成为北京旅游的一 个亮点。 三是出现在段落的中间位量。出现这种情况主是前面说明背景,后面说明原因,中间部分点出关健句 例文3、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敦,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
隧道里与一根立柱碰撞,造成严重车祸。法耶兹和司机当场死亡。戴安娜及其保镖身受重伤。 车祸发生后,抢救人员立即将戴安娜等人送到医院。负责抢救戴安娜的医生不久宣布,戴安娜在车祸中手臂骨折,大腿受伤并发生严重脑震 荡,在抢救过程中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 4 时死亡。 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对戴安娜不幸身亡表示震惊。据巴黎警方宣布,车祸发生后,尾随戴安娜的 7 名摄影记者被带到巴黎警察总署 接受调查。 例文 2、 许多人都坐过公交车,公交车上人多空间小,是人的心理活动最丰富最复杂的地方之一,而人在车上的姿态最能反映人的心理,细细归纳起 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态: 一是哄抢心态。公交站台上等车的人很多,大家翘首以待,车到了站台边还没停稳,大家都有一种抢冲上去的欲望,如果秩序好一点,大家 还能克制住,但上车了,还是一样的抢位子,秩序要不好,那车门边上已拥堵住了,乱作一团,好不容易上了车,还要抢,不然不但没坐,连站 的地方都找不到。中国人太多,资源有限,不抢你就得不到,所以只好抢。 二是防范心态。公交车上的人互不相识,藏污纳垢,特别是小扒手多,占女人便宜的多,但你认不出,因此只好仔细防范。这是一个很痛苦 的心态,你会被人伤害,你当然知道自己是好人,但别人不知道,别人也不知坏人咋样,因此别人防坏人的同时也把你防着了,要是你在某地站 累了,往某人身边挪一挪,你马上会招来异样的反应,别人会紧盯你几眼,并把他(她)的包拽紧,怕你动它抢它,这时你的心真会滴血,你真 想大喊怨屈,但你不能,同样你也会伤害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凸显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除了防范财物丢失, 女性乘客还要防范性骚扰。 三是认同心态。人与人的素质差别大,对某件事物并非采取完全认同的心态,公交车上的让座就是这样,有人会让座,有人不愿让座,从权 利的角度看,一个人没必要给别人让座,但从道德的角度看,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是社会美德,值得大力提倡与赞扬,一个年轻人本想给一位老人 让座,但一看前后左右的人没一个有动的意思,于是心生疑虑,心想就我多事,别人不笑我吗,老人没座位也不是我的错,于是心安理得,事不 关己,高高挂起。提高道德修养,弘扬社会美德,全社会都行动起来。 二是出现在段落的结尾。有些段落开头举例说明,最后归纳观点或主要意思,这样的关键句往往出现在段落的结尾。如: 例文 1、 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在其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 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担负其它的事务,而不能专职从事文化工作。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文化机构定性为经营单位,在经费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 导致了对其管理上的混乱。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主体缺位,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例文 2、 具有 200 多年历史的北京城,从元朝起就形成了中、内、外三重格局,中心为紫禁城。紫禁城外围是皇城,皇城的外面称内城,大体以北 京的二环路为界,自民国初年皇城城墙被拆除后,人们不断在搭屋建舍,皇城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1 年,北京市在南北河沿大街、晨 光街、东长安街、平安大街之间的东皇城根遗址上,建立了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长 2.4 公里,宽 2.9 米选取左安门、五四路口、四合院、中法 大学、南端点、北端点等历史文化节点,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以下墙基遗存等手段,部分展示了皇城的面貌。皇城根遗址公园唤起了人 们对北京皇城的回忆,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周围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周边的环境,成为北京旅游的一 个亮点。 三是出现在段落的中间位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前面说明背景,后面说明原因,中间部分点出关键句。 例文 3、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
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 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 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 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第三,眼、脑、手并用。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眼的视觉反映,然后投射到大脑中,形成一个印记,在完成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利用手 中的笔,不停的进行■点,就是把留在大脑中印象较深的词语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短暂的过程 透读的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誉的过程。首先是感性过程,这是由于申论给出的文字材料一般采用了描述式的语言,取者是叙述性的表达 这种语言形式会给应试者留下立接感性的印象。但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就是在圆读亮感性材料的之后,留在头脑中,往往只是一个概念, 一个事件的名称,一个关健的词语或句子,这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大的过滤作用,它往往能把那些生动的故事或亭件聚豪成一个高度集中的词语形 式,这与人们认识实践的过程是一致的。现举例说明 2005年申论材料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 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一个岗位年年5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每年需要 七八百个亿。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就是我们现在国家所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 题。他认为,促进 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 利没有得到保障 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 带绐父母,带绐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勞。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 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 济,引进了一些基本 技术,把更多的兄弟 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03年审计罟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绿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自治I 申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咯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1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 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 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执行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 挤占扶贫资金、账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货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阒读第十一段材料,可以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的信息点:信阳市务工者的主要范围,对务工地和外出地的页就,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给予合法地 位。在通读过程中,一些教字如:5万元、七八百个亿,一些地方如: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洋沪,一些新提法,如:社会转型过程、新阶段、工 人阶级的新成员、市场经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取治地位等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但是阅读过后,经过过滤,在头脑中只会留 下这样的痕迹:务工者贡献大,应有地位 阒读第十二段,生动形象的描述词很多,如:毛泽东、中国革命、城市发展、犯罪活动、了不、父母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等, 但是,经过过滤,在头脑中会留下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斷: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 阅读第十三段,传达的信息很多,包括审计署、新亚扶贫资金调查、以工代限资金和财政快贫资金的管理使用,货贴惠贷款的投放和回收、 山东省援助资金、反规定、都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夹出、3000多万元等,但是,经过过滤在头脑中印象最理性的是:审计暑发现道反规定、郭 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 2006年申论材料
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 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 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 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第三,眼、脑、手并用。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眼的视觉反映,然后投射到大脑中,形成一个印记,在完成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利用手 中的笔,不停的进行圈点,就是把留在大脑中印象较深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短暂的过程。 通读的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替的过程。首先是感性过程,这是由于申论给出的文字材料一般采用了描述式的语言,或者是叙述性的表达, 这种语言形式会给应试者留下直接感性的印象。但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就是在阅读完感性材料的之后,留在头脑中,往往只是一个概念, 一个事件的名称,一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大的过滤作用,它往往能把那些生动的故事或事件凝聚成一个高度集中的词语形 式,这与人们认识实践的过程是一致的。现举例说明: 2005 年申论材料: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 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 147 万人的就业,这减缓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一个岗位每年 5 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每年需要 七八百个亿。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就是我们现在国家所提出来的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 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 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 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 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13.2003 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 年 10 月,新疆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 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 8 县 1 市 1998 年至 2001 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 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 年至 2000 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 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执行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 挤占扶贫资金、账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 县 1 市 2001 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 3000 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 30%。 阅读第十一段材料,可以获得以下几个主要的信息点:信阳市务工者的主要范围,对务工地和外出地的贡献,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给予合法地 位。在通读过程中,一些数字如:5 万元、七八百个亿,一些地方如: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一些新提法,如:社会转型过程、新阶段、工 人阶级的新成员、市场经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等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但是阅读过后,经过过滤,在头脑中只会留 下这样的痕迹:务工者贡献大,应有地位。 阅读第十二段,生动形象的描述词很多,如:毛泽东、中国革命、城市发展、犯罪活动、了不起、父母,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等, 但是,经过过滤,在头脑中会留下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 阅读第十三段,传达的信息很多,包括审计署、新疆扶贫资金调查、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 山东省援助资金、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3000 多万元等,但是,经过过滤在头脑中印象最理性的是:审计署发现违反规定、挪 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 2006 年申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