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稻病害 授课内容 第二章水稻病害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几种水稻病害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特点、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课前认真背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 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讨论。 重点难点 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小麦全蚀病TAD现象,小麦病毒 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设施 教学效果检测课前提问上节课的内容,记录平时成绩。 备注
授课内容 第二章 水稻病害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几种水稻病害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特点、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课前认真背课,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 课时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讨论。 重点难点 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小麦全蚀病 TAD 现象,小麦病毒 病的侵染循环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设施 教学效果检测 课前提问上节课的内容,记录平时成绩。 备注
痘病1个学时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瘟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苦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 防治措恤 教学重点 小麦稻瘟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稻瘟病在我国记载最早,是世界性的水稻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 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痘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始gnaporthe grisea侵染所致,其无 性阶段归半知菌亚门的梨孢霉属(Pyricularia grisea)。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教学过程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得垫福环衬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浑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稻瘟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瘟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及防治关健? 朱献丰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1~55 范静华,周惠萍,陈建斌等稻瘟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参考资料 2002(17)4:325-327 3.朱有勇,陈海如,范静华等.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中国农业科号 2003,365:521.-5274
课题 稻瘟病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瘟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和 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小麦稻瘟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稻瘟病在我国记载最早,是世界性的水稻病害之一。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大角间座壳属[Magnaporthe grisea]侵染所致,其无 性阶段归半知菌亚门的梨孢霉属( Pyricularia grisea)。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消灭越冬菌源 (2)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加强测报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稻瘟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瘟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及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 朱献丰.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1~55 2. 范静华, 周惠萍, 陈建斌等. 稻瘟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17)4:325-327 3.朱有勇,陈海如,范静华等.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5):521-5274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一blight of rice)1个学时 理刑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白叶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电和防治措饰 粉学雷占 稻白叶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名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茵、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 “火风”“白叶瘟”“游火”“地火”等。一些省为检疫性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状, 1普通型:叶缘型或称普遍型 2.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 3.调菱型: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卷曲,青枯,无虫孔 4.中脉型:剑叶下1-3片,从中脉伤口侵入,延呈淡黄色,纵折枯死 5.黄花型: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均匀褪绿黄斑,病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诊断要点:病斑沿叶脉坏死,呈倒“V”字形,黄色菌脓,干燥菌胶。 智述加名幻打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野油菜黄单胞杆细菌水稻致病变种,假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 oryzae。病原细菌为野油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教学过程 orzae)=X.oryzae pv.Oryzae (Ish.)Zoo]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传播方式、侵入方式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ash来讲授 综合防治: (1)栽培防病: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种子消毒:培有 无病壮苗:加强本田栽培管理。①实施检疫,禁止随意调运种子。②选育和换种抗 耐病良种。③厉行种子消毒和妥善处理病草④培有无病壮秧,严防秩田受涝⑤善管 水健全排灌系统 (2)田间施药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课题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blight of rice)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白叶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 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白叶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火风”“白叶瘟”“游火”“地火”等。一些省为检疫性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1.普通型:叶缘型 或称普遍型。 2.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 3.调萎型:心叶或心叶下 1-2 片叶,失水卷曲,青枯,无虫孔 4.中脉型:剑叶下 1-3 片,从中脉伤口侵入,延呈淡黄色,纵折枯死。 5.黄花型: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均匀褪绿黄斑,病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诊断要点:病斑沿叶脉坏死,呈倒“V”字形,黄色菌脓,干燥菌胶。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野油菜黄单胞杆细菌水稻致病变种,假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oryzae。病原细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X. oryzae pv. Oryzae (Ish.) Zoo]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传播方式、侵入方式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栽培防病: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种子消毒;培育 无病壮苗;加强本田栽培管理。①实施检疫,禁止随意调运种子。②选育和换种抗、 耐病良种。③厉行种子消毒和妥善处理病草④培育无病壮秧,严防秧田受涝⑤善管肥 水 健全排灌系统 (2)田间施药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稻纹枯病(Sheath and cum blight ofrice) 1个学时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防治共时 教学重点 稻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纹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花秆、栏脚轩、下脚枯”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稻区。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 叶踏:近水面处水清状、暗绿鱼病一 >椭圆形云纹状(中部灰白鱼 湖湿时病部白色菌经 二魏色菌核 叶片:病斑同叶鞘,发黄、干枯,倒伏。 穗颈:湿润状的青黑色,严重则枯死。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有鼠拳状的南核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教学过程 4.病原物:有性阶段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Pellicularia sasakii佐佐目薄膜革菌。无 形阶段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茵Rhizoctonia solani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n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打捞菌核:(2)栽培防病:(3)药剂防病: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复方多茵灵、有机类、 有机氨类等。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稻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稻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 李敏,丛希芹,李春富.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垦殖与稻作2004(增刊):99
课题 稻纹枯病(Sheath and culm blight of rice)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纹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花秆、烂脚秆、下脚枯”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稻区。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叶鞘:近水面处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椭圆形云纹状(中部灰白色) 潮湿时病部白色菌丝团 褐色菌核。 叶片:病斑同叶鞘,发黄、干枯,倒伏。 穗颈:湿润状的青黑色,严重则枯死。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有鼠粪状的菌核。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有性阶段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 Pellicularia sasakii 佐佐目薄膜革菌。无 形阶段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 2).栽培防病: (3).药剂防病: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复方多菌灵、有机砷类、有机氮类等。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稻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稻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4(4) 2. 李敏,丛希芹,李春富.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垦殖与稻作.2004(增刊):99
误题 水稻苗期病害】个学时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021班46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水稻苗期病害的概念,并掌握其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粉学重占 水稻苗期病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水稻苗期病害的概念、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生理性烂秧:烂种、漂秧、黑根。 烂秧 侵染性烂秧:绵腐病和立枯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症状: 「绵腐病:种壳裂口或幼芽基部: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 立枯病:茎基部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 绵腐病:绵霉属Achlya spp真菌引起, 教学过程 L立枯病:「德刀菌:Fusarium spp 立枯丝核菌:hizoctonia solani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越冬、侵入和发病。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低温不良天气、盐害、品种抗病性。 主要以叙述加f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改进育种方式,保证秧田质量 (2)精选谷种、提高浸种崔芽技术 (3)科学灌水、合理施肥 (4)掌握短期播种,逐一播种质量 (5)药剂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水稻苗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2.水稻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资料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4(4④
课题 水稻苗期病害 1 个学时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 021 班 46 人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水稻苗期病害的概念,并掌握其症状、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水稻苗期病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水稻苗期病害的概念、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生理性烂秧:烂种、漂秧、黑根。 烂秧 侵染性烂秧:绵腐病和立枯病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绵腐病:种壳裂口或幼芽基部: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 立枯病:茎基部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 绵腐病:绵霉属 Achlya spp 真菌引起。 立枯病: 镰刀菌:Fusarium spp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越冬、侵入和发病。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低温不良天气、盐害、品种抗病性。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改进育种方式,保证秧田质量 (2)精选谷种、提高浸种崔芽技术 (3)科学灌水、合理施肥 (4)掌握短期播种,逐一播种质量 (5)药剂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水稻苗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2.水稻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资料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