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起泡法从大到小排序20个数据 第五章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自学内容:函数的作用 5.1函数的定义: 5.2函数的调用(一般调用、嵌套调用、递 课堂作业: 归调用),return语句: 1用函数编写+、·、*和÷运算模块 5.3参数的传递方式: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编写有三个参数的求最大值函数 1掌握各种函数的定义、原型声明和调用的方 法; 2.掌握递归函数的编写规则: 第六章结构体 自学内容:结构体数组 6.1结构体类型 课堂作业: 6.2结构体数组 1、声明某个结构体 知识点: 2、定义、初始化和引用结构体 1,掌握结构体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及该类型 课外作业: 的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1、P330的1、2题 第七章位运算 自学内容:位运算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7.1运算符和位运算: 7.2位运算举例;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将一个字节左移3位 1.掌握位运算符 课外作业: 2.位运算法则 1、取一个字节的低4位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计 1 C语言概述 2 2 目标1、目标2 2 C语言基本语法基础 目标1、目标2 C语言三种结构程序设计 12 6 目标1、目标2 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 4 2 目标1、目标2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 5 6 目标1、目标2 6 结构体与共用体 4 目标3、目标4 位运算 4 2 合计 36 1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4 2、用起泡法从大到小排序 20 个数据 第五章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5.1 函数的定义; 5.2 函数的调用(一般调用、嵌套调用、递 归调用),return 语句; 5.3 参数的传递方式: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 知识点: 1.掌握各种函数的定义、原型声明和调用的方 法; 2.掌握递归函数的编写规则; 自学内容:函数的作用 课堂作业: 1.用函数编写+、-、*和÷运算模块 课外作业: 1、编写有三个参数的求最大值函数 第六章 结构体 6.1 结构体类型 6.2 结构体数组 知识点: 1. 掌握结构体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及该类型 的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自学内容:结构体数组 课堂作业: 1、声明某个结构体 2、定义、初始化和引用结构体 课外作业: 1、P330 的 1、2 题 第七章 位运算 7.1 运算符和位运算; 7.2 位运算举例; 知识点: 1. 掌握位运算符 2. 位运算法则 自学内容:位运算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将一个字节左移 3 位 课外作业: 1、取一个字节的低 4 位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计算机 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C 语言概述 2 2 目标 1、目标 2 2 C 语言基本语法基础 4 目标 1、目标 2 3 C 语言三种结构程序设计 12 6 目标 1、目标 2 4 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 4 2 目标 1、目标 2 5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 计 6 目标 1、目标 2 6 结构体与共用体 4 目标 3、目标 4 7 位运算 4 2 合 计 36 12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1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 跃发言,有问题可以随堂提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软件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及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作业和实验进行练 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综合评定(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百分制(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N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 定)其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 于6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其中考勤占5%,作业占5%,平时测验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C程序设计》,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 参考书:《数据结构一用C语言描述》,唐策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参考书:《C语言程序设计》,刘德恒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版。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5 1.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 跃发言,有问题可以随堂提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软件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及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作业和实验进行练 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 综合评定(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百分制(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 N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 定)其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 于 6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 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其中考勤占 5%,作业占 5%,平时测验 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C程序设计》,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4 版。 参考书:《数据结构—用 C 语言描述》,唐策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第 2 版。 参考书:《C 语言程序设计》,刘德恒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年第 2 版。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469880 课程名称:PLC原理及应用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精密机械设计》、《电路》、《单片机原理》 适用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PLC原理及应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电气控 制原理、计算机原理等基础知识后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控制系统核心元 件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PLC 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技巧,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 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PLC原理及应用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所承担的专业任务。(指标点2.4)》 2.教学目标2.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检测和控制功能 的系统或相似复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指标点3.5) 3.教学目标3.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或分析)结果, 或编程解决工程问题。(指标点9.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2、3、9(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2.4、3.5、93。 (1)指标点2.4: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所承担的专业任务。 (2)指标点3.5: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检测和控制功 6
6 《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469880 课程名称:PLC 原理及应用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40;实验(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精密机械设计》、《电路》、《单片机原理》 适用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PLC 原理及应用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具备了必要的电气控 制原理、计算机原理等基础知识后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控制系统核心元 件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 PLC 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技巧,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 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PLC 原理及应用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所承担的专业任务。(指标点 2.4) 2.教学目标 2. 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检测和控制功能 的系统或相似复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指标点 3.5) 3. 教学目标 3. 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或分析)结果, 或编程解决工程问题。(指标点 9.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2、3、9(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2.4、3.5、9.3。 (1)指标点 2.4: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所承担的专业任务。 (2)指标点 3.5: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检测和控制功
能的系统或相似复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 (3)指标点9.3: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或分析)结果, 或编程解决工程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PLC原理及应用 任课教师:赵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 2.4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 题的能力。 所承担的专业任务。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PLC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等知识,解决工 程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 3.5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 课题。 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PLC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检测和控制功能的系统或相似复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等知识,解决 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 定难度的设计课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9: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设计中遇到问题。 93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PLC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等知识,解决设 (或分析)结果,或编程解决工 计中遇到问题。 程问题。 评价依据: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 自学内容:光电开关、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常 1.6电器的基本知识 用检测仪表。 1.7接触器 课堂作业: 1.8继电器 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在结构上有何区别?接 1.9开关电器 错电源会造成什么后果? 1.10熔断器 课外作业: 1.11主令开关 1.完成本章小结 2.中间继电器和接触器有何异同? 知识点: L.了解继电器控制的基本知识。 2.理解常用的低压电器的原理、图形、 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以及选取。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基础 自学内容: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及绘制 2.1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号 原则 及绘图原则 课堂作业:
7 能的系统或相似复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 (3)指标点 9.3: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或分析)结果, 或编程解决工程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PLC 原理及应用 任课教师:赵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2: 2.4 能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 所承担的专业任务。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 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 PLC 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 等知识,解决工 程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5 能够按要求完成具有工程背 景的具有一定系统复杂度(具有 检测和控制功能的系统或相似复 杂程度)的毕业设计课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 课题。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 PLC 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 等知识,解决一 定难度的设计课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9: 9.3 能够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或分析软件表达工程问题的设计 (或分析)结果,或编程解决工 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设计中遇到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 PLC 基础知识和编程方法,训练学 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电路分析、PLC 等知识,解决设 计中遇到问题。 评价依据: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 1.6 电器的基本知识 1.7 接触器 1.8 继电器 1.9 开关电器 1.10 熔断器 1.11 主令开关 知识点: 1.了解继电器控制的基本知识。 2.理解常用的低压电器的原理、图形、 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以及选取。 自学内容:光电开关、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常 用检测仪表。 课堂作业: 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在结构上有何区别?接 错电源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中间继电器和接触器有何异同?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基础 2.1 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号 及绘图原则 自学内容: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及绘制 原则 课堂作业:
2.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 动作顺序停止的控制电路图绘制 路 课外作业: 2.3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1完成本章小结 线路 2.书后习题11、12、13、14 2.4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 路 2.5电气控制线路的简单设计法 2.6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知识点: 1.理解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 号及绘制原则。 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制动控制线路及速度控制线路 4.电气控制线路的简单设计法 第三章可编程学控制器概述 自学内容:第三章全部内容 3.1PLC的产生和定义 课堂作业: 3.2PLC的特点 课外作业:书后习题11 3.3PLC的应用和发展 3.4PLC的分类 3.5PLC的系统组成 3.6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3.7PLC的工作原理 3.8PLC的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知识点: 1.了解PLC的产生和定义,了解PLC 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概况。熟悉PLC的特 点。 2.了解PLC的分类方法。掌握PLC的 系统组成极其工作原理。了解PLC的编 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第四章S7-2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 自学内容:指令系统、程序结构、S7-200PLC的 及内部资源 几个特点 4.1S7-2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 课堂作业: 4.2S7-200系列PLC的内部资源及寻址 I/O扩展 方式 课外作业:书后习题5 知识点: 1.熟悉S7一2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 基本组成、主机结构及性能特点。 2.了解S7一200系列PLC的内部资源, 掌握CPU存储区域的直接寻址方式和 见接寻址方式。 8
8 2.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 路 2.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线路 2.4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 路 2.5 电气控制线路的简单设计法 2.6 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知识点: 1. 理解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 号及绘制原则。 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3. 制动控制线路及速度控制线路 4. 电气控制线路的简单设计法 动作顺序停止的控制电路图绘制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书后习题 11、12、13、14 第三章 可编程学控制器概述 3.1PLC 的产生和定义 3.2 PLC 的特点 3.3 PLC 的应用和发展 3.4 PLC 的分类 3.5 PLC 的系统组成 3.6 PLC 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3.7 PLC 的工作原理 3.8 PLC 的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知识点: 1. 了解 PLC 的产生和定义,了解 PLC 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概况。熟悉 PLC 的特 点。 2. 了解 PLC 的分类方法。掌握 PLC 的 系统组成极其工作原理。了解 PLC 的编 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自学内容:第三章全部内容 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书后习题 11 第四章 S7-200 系列 PLC 的硬件系统 及内部资源 4.1 S7-200 系列 PLC 的硬件系统 4.2 S7-200 系列 PLC 的内部资源及寻址 方式 知识点: 1. 熟悉 S7—200 系列 PLC 的硬件系统 基本组成、主机结构及性能特点。 2. 了解 S7—200 系列 PLC 的内部资源, 掌握 CPU 存储区域的直接寻址方式和 见接寻址方式。 自学内容:指令系统、程序结构、S7-200PLC 的 几个特点 课堂作业: I/O 扩展 课外作业:书后习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