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2302 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 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时:32学时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个 《文艺 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 活动和文 重要学 。其研究 对 是 在各种审美体 动,是义 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 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 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英文简介 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stud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erary arts phenomena ch obetsr the mental actic subiedts e and also he eme otional mechanism in litera and artistic reation as well asit ature and art acceptance.It mainly focuses on th emo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of litterateur and artist in literary creation;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the psychological rul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other series of task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文艺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 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本课程通过对艺术家、艺 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体验与接受等的心理机制及其关系的分析与讲授,使学 生系练地把据艺术创作、梦术作品、梦术接受笔环节的内在规律,更好地认识梦 术的心理规律与情感真实,增强对艺术文本的亲和力和亲切感,逐步揭开艺术世 界的心理神秘面纱,提升对文艺作品的解读能力和感受能力,为文本解读、论文 写作和学术思考提供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文艺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2302 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 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学时:32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 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各种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 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心理机制。它主要关注文艺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 理运演过程;文艺作品中的心理蕴涵;文艺接受中的心理规律;以及文艺心理与社 会心理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 英文简介 Psychology of Literature and Artis an important discipline that applies t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o study the ancient and modern a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terary arts phenomena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subjects in various kind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lso the emotional mechanism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of litterateur and artist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 psychological rul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accept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s well as other series of task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文艺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文艺心理学的基 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本课程通过对艺术家、艺 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体验与接受等的心理机制及其关系的分析与讲授,使学 生系统地把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环节的内在规律,更好地认识艺 术的心理规律与情感真实,增强对艺术文本的亲和力和亲切感,逐步揭开艺术世 界的心理神秘面纱,提升对文艺作品的解读能力和感受能力,为文本解读、论文 写作和学术思考提供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在融合课程的思政方面,本课程试图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理解新时代中国文艺心理学思想。引 导学生理解比较西方文艺心理学资源与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思想之间异曲同工 之处,让学生在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等具体内容方面,成为基础扎实、博古通 今、有良好文艺心理学认知能力的中国文化的创新创意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 2.理解文艺心理学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3.掌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学内容 1.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1西方古代 1.2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思想 古代文艺心理学,是在中国深厚的古老的文化土壤里发生和发展起来 的,它是中国古代人思维最普遍的法则大树的枝叶。因此,在研究文艺心 理学时,就不能不先研究一下中国古人心理思维活动的一些最普遍的法则。 影响中国古代文艺家创作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法则有二:即“天人合一“说和 ”中和“思想。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从总体上说,西方人更多地强调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而中国的传统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 会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这种人与天的关系,即人与自然、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顺从、适应的协调关系。 -这种思想在当下全球化、生态化发展方向中是最奥合的关系性的 思维方式。 2.现代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的美感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 3.文艺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
在融合课程的思政方面,本课程试图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理解新时代中国文艺心理学思想。引 导学生理解比较西方文艺心理学资源与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思想之间异曲同工 之处,让学生在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等具体内容方面,成为基础扎实、博古通 今、有良好文艺心理学认知能力的中国文化的创新创意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 2.理解文艺心理学学科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3.掌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西方古代 1.2 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思想 古代文艺心理学,是在中国深厚的古老的文化土壤里发生和发展起来 的,它是中国古代人思维最普遍的法则大树的枝叶。因此,在研究文艺心 理学时,就不能不先研究一下中国古人心理思维活动的一些最普遍的法则。 影响中国古代文艺家创作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法则有二∶即"天人合一"说和 "中和"思想。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从总体上说,西方人更多地强调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而中国的传统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个人与社 会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这种人与天的关系,即人与自然、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顺从、适应的协调关系。 ——这种思想在当下全球化、生态化发展方向中是最契合的关系性的 思维方式。 2.现代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早期的美感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 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 3.文艺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
4.文艺心理学研究什么? 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 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研究的重心是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 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5.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二讲早期美感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美感经验研究的现代源起 2.理解早期美感心理研究的代表观点 3.掌握直觉说、心理距离说、移情说的审美心理特征 (二)教学内容 1.美感经验研究的现代源起 鲍姆嘉通的美学 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 的事物,单就它本身来说,可以用一种美的方式去想:较美的事物也可以用一种 丑的方式去想。 主体的认知活动 主体的美感经验 美学就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美感心理学 2.康德与美感经验研究 康德提出的审美意识(鉴赏判断)的独特性 对象形式适合于主体的认知能力,并能引起想象力和知性的互相协调和自由 活动。 ,“通过想象力而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一其他快感都是涉及到利害关系,只有鉴赏判断不涉及功利,可与他人共享。 康德的美学研究与美感心理研究
4.文艺心理学研究什么? 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 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研究的重心是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 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5.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第二讲 早期美感心理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美感经验研究的现代源起 2.理解早期美感心理研究的代表观点 3.掌握直觉说、心理距离说、移情说的审美心理特征 (二) 教学内容 1.美感经验研究的现代源起 鲍姆嘉通的美学 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 的事物,单就它本身来说,可以用一种美的方式去想;较美的事物也可以用一种 丑的方式去想。 主体的认知活动 主体的美感经验 美学就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美感心理学 2.康德与美感经验研究 康德提出的审美意识(鉴赏判断)的独特性 ——对象形式适合于主体的认知能力,并能引起想象力和知性的互相协调和自由 活动。 ——“通过想象力而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其他快感都是涉及到利害关系,只有鉴赏判断不涉及功利,可与他人共享。 康德的美学研究与美感心理研究
3.早期美感心理研究的代表观点 克罗齐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除了学术活动之外,他还是 个政治家,曾两度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 法西斯政权,辞去政府部长职务。主要著作为包括《美学》在内的四卷本的《精 神哲学》。 直觉说 直觉就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那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直觉与表现在艺术家那儿是统一的。 美感心理经哈 一形象的直觉 艺术与直觉的知识是统一的。 审美的事实就是形式。 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与不可分性。 艺术具有解放和净化的作用。 意象形式概念形式 直觉的、想象的逻辑的、理智的 艺术品的直觉科学的理智主义 布洛 布洛(Edward Bu11ough,1880-1934)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1902年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主讲意大利文学 和美学等课程,他精通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主要著作有《物质和形式》 《现代美学概念》、《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的“心理距离”》以及《美学与 心理学的关系》等。 心理距离说 距离是一种艺术要素。 距离是一种审美原理。 心理距离说 里普斯 里普斯(又译作立普斯,Theodor Lipps,.1851-1914)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曾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慕尼黑 大学。主要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美学》等
3.早期美感心理研究的代表观点 克罗齐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除了学术活动之外,他还是一 个政治家,曾两度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 法西斯政权,辞去政府部长职务。主要著作为包括《美学》在内的四卷本的《精 神哲学》。 直觉说 直觉就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那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 直觉与表现在艺术家那儿是统一的。 美感心理经验——形象的直觉 艺术与直觉的知识是统一的。 审美的事实就是形式。 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与不可分性。 艺术具有解放和净化的作用。 意象形式 概念形式 直觉的、想象的 逻辑的、理智的 艺术品的直觉 科学的理智主义 布洛 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1902 年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主讲意大利文学 和美学等课程,他精通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主要著作有《物质和形式》、 《现代美学概念》、《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的“心理距离”》以及《美学与 心理学的关系》等。 心理距离说 距离是一种艺术要素。 距离是一种审美原理。 心理距离说 里普斯 里普斯(又译作立普斯,Theodor Lipps,1851-1914) 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曾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和慕尼黑 大学。主要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美学》等
移情说 审美欣赏的“对象”是一个问题,审美欣赏的原因却是另一个问题。 一一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我自己,或自我,也就是“看到”“对立的”对象而感 到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 移情说 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成”到倒审美对象里面去。 美感的心理研究是建立在审美主体的心理探索基础上,试图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 体(形式)进行综合的美学研究 早期美感心理学比传统的模仿论更合理一些。 西方古代文艺传统是推重棋仿说,这种棋仿说在认识论上往往带有浓厚的 机械反映论的色彩,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文艺只是理念的影子的影子,亚里士 多德认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基仿”,只是“举仿 所用的煤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己(《诗学》第一章)。 到十九世纪流行的说法是文艺是生活的镜子。这些说法,一个根本性的弱 点,就是忽视艺术创造者主体心理的认识和体验的作用,人的反映乃是一种被 动的、直线式的反映。 而中田古代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认为天人一体,天人同构,天是人的 祖父,人是天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原质相通,构造相似,天有什么,人就有 什么,因此,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单线的反映,而是双向的交流。天人 之间是相互感应的。而且天的行动和意志往往是通过某种自然现象来显示的。 这样天人感应一转就成了物我感应、物我的双向交流。中国古代文艺上的物感 说就是其具体的体现。客观的外在的事物,是否能成为某种艺术家的描绘对象, 不仅取决于外在事物某种外在特征和内在结构,而且取决于艺术创造主体内在 精神的感情的内在结构,同则相应,异则排斥。因此,这外物是否在艺术家身 体产生感应效应,关健是艺术家的“心”。外物的结构,只有与“心“同构,并成 为诗人表现心“的需要,这物象才进入诗的领地。 因此,在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己经包含了现 代文艺心理学的主要元素了。 (三)实践环带与课后训圳练 1.康德对现代的美感心理研究主要有哪些影响? 2.克罗齐所指的“直觉”是什么? 3.试找一个艺术欣赏中的实例说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4.里普斯的“移情说”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
移情说 审美欣赏的“对象”是一个问题,审美欣赏的原因却是另一个问题。 ——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我自己,或自我,也就是“看到”“对立的”对象而感 到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 移情说 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里面去。 美感的心理研究是建立在审美主体的心理探索基础上,试图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 体(形式)进行综合的美学研究。 早期美感心理学比传统的模仿论更合理一些。 西方古代文艺传统是推重模仿说,这种模仿说在认识论上往往带有浓厚的 机械反映论的色彩,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文艺只是理念的影子的影子,亚里士 多德认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拳仿 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诗学》第一章)。 到十九世纪流行的说法是文艺是生活的镜子。这些说法,一个根本性的弱 点,就是忽视艺术创造者主体心理的认识和体验的作用,人的反映乃是一种被 动的、直线式的反映。 而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认为天人一体,天人同构,天是人的 祖父,人是天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原质相通,构造相似,天有什么,人就有 什么,因此,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单线的反映,而是双向的交流。天人 之间是相互感应的。而且天的行动和意志往往是通过某种自然现象来显示的。 这样天人感应一转就成了物我感应、物我的双向交流。中国古代文艺上的物感 说就是其具体的体现。客观的外在的事物,是否能成为某种艺术家的描绘对象, 不仅取决于外在事物某种外在特征和内在结构,而且取决于艺术创造主体内在 精神的感情的内在结构,同则相应,异则排斥。因此,这外物是否在艺术家身 体产生感应效应,关键是艺术家的"心"。外物的结构,只有与"心"同构,并成 为诗人表现"心"的需要,这物象才进入诗的领地。 因此,在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已经包含了现 代文艺心理学的主要元素了。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训练 1.康德对现代的美感心理研究主要有哪些影响? 2.克罗齐所指的“直觉”是什么? 3.试找一个艺术欣赏中的实例说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4.里普斯的“移情说”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