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美术研究者是沟通当下与历史的重要枢纽。这样说,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 更是希望在中国更深刻地参与未来世界格局、更频繁地面对各种新事物冲击时,研完者能够 不轻易随世界“热风”摇摆,持守学术自律,在尊重中国艺术生成和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对 新事物、新方法进行过滤、转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 ②当下,在庞大的“地球村”中,人类的生活正在日趋同质化甚至单一化,这股强大的 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我们常担忧文化不再“纯正”,更 不想看到人类文明失去活力,一张面孔。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正是由于其对各 种文明、各种艺术形态兼容并包、化为己用。比如唐代都城长安,各种艺术形式在此生成 交汇、流转,但凭借唐代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终成就了唐代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永 恒魅力。这种能力依然是未来中国艺术发展所需要的。21世纪,世界的目光将不断聚焦中国, 各种优势资源也将纷至沓来、交汇融通。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中,中国美术研究将承担更为艰 巨的责任,即海纳百川后孕育并壮大中国美术独特的闪光点,让它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持续发 光。所以,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在中国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美术在生成中 国文化独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特质不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所消解 ③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可以说,从古至今人类文 明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数据的获得和使用,通过持续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建构成学科,人 类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认知框架。未来,“数据”将指向更为庞杂丰富、维度多样、全面 完备的信息综合体,也会影响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因此,未来的美术研究也必然与“数据” 的搜集和使用息息相关。此外,与美术相关的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步产出,使用于 美术硏究的大量多维度数据沉淀在未来成为可能,美术研究也将跨入全新模式。未来美术研 究者的性质或许会发生深刻变革:美术研究将从学者个人演变为研究团队,从专业领域的“ 打独斗”演变为吸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人才精密合作后推出的“组合拳”。这样的硏究团 队中将不仅包括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甚至还会引入计算机专家和数据处 理专家,这可能就是数据时代赋予美术研究的新契机和新挑战 ④自律,是一种觉知后的自我约束,是理性踏实的践行,也是重构的前提。未来,中国 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对自身价值进行内省与观照,美术研究者应始终站在中国的时代情境中 重新认识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美术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守护中国美术的独特价值,如何让美 术的创造活力滋养中国文化 (摘自孟繁玮《持守学术自律》,《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生活日趋同质化正在逐渐消解各类文明的独特光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丰富多 彩的人类文明的活力便会受到影响 B.面对各种优势资源蜂拥而至的新常态,中国美术硏究者要立足国情,兼容并蓄,化为 己用,打造中国美术独特艺术品质
- 1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 2020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美术研究者是沟通当下与历史的重要枢纽。这样说,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 更是希望在中国更深刻地参与未来世界格局、更频繁地面对各种新事物冲击时,研完者能够 不轻易随世界“热风”摇摆,持守学术自律,在尊重中国艺术生成和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对 新事物、新方法进行过滤、转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 ②当下,在庞大的“地球村”中,人类的生活正在日趋同质化甚至单一化,这股强大的 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我们常担忧文化不再“纯正”,更 不想看到人类文明失去活力,一张面孔。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正是由于其对各 种文明、各种艺术形态兼容并包、化为己用。比如唐代都城长安,各种艺术形式在此生成、 交汇、流转,但凭借唐代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终成就了唐代艺术的独创精神和永 恒魅力。这种能力依然是未来中国艺术发展所需要的。21 世纪,世界的目光将不断聚焦中国, 各种优势资源也将纷至沓来、交汇融通。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中,中国美术研究将承担更为艰 巨的责任,即海纳百川后孕育并壮大中国美术独特的闪光点,让它在人类文明谱系中持续发 光。所以,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美术在中国情境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美术在生成中 国文化独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的特质不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所消解。 ③与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相伴的,是人类文明数据化的浪潮。可以说,从古至今人类文 明发展从未离开过对数据的获得和使用,通过持续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将知识建构成学科, 人 类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认知框架。未来,“数据”将指向更为庞杂丰富、维度多样、全面 完备的信息综合体,也会影响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因此,未来的美术研究也必然与“数据” 的搜集和使用息息相关。此外,与美术相关的领域和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步产出,使用于 美术研究的大量多维度数据沉淀在未来成为可能,美术研究也将跨入全新模式。未来美术研 究者的性质或许会发生深刻变革:美术研究将从学者个人演变为研究团队,从专业领域的“单 打独斗”演变为吸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人才精密合作后推出的“组合拳”。这样的研究团 队中将不仅包括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甚至还会引入计算机专家和数据处 理专家,这可能就是数据时代赋予美术研究的新契机和新挑战。 ④自律,是一种觉知后的自我约束,是理性踏实的践行,也是重构的前提。未来,中国 美术研究需要不断对自身价值进行内省与观照,美术研究者应始终站在中国的时代情境中, 重新认识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美术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守护中国美术的独特价值,如何让美 术的创造活力滋养中国文化。 (摘自孟繁玮《持守学术自律》,《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23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生活日趋同质化正在逐渐消解各类文明的独特光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丰富多 彩的人类文明的活力便会受到影响。 B.面对各种优势资源蜂拥而至的新常态,中国美术研究者要立足国情,兼容并蓄,化为 己用,打造中国美术独特艺术品质
C.数据化浪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获得量越多,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 就越深入,人类文明发展就越迅速 D.如何有效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如何加强与其他学科人才的精密合作,是未 来美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然后从两方面详加阐述,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明方向 B.文章以唐代文明为例,说明中华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成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 C.第②③两段,分别分析了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担忧和人类文明数据化带来的影响。 D.文章对美术研究提出持守学术自律要求,借此对其他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守学术自律,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随波逐流,应当在尊重本民族艺术发展规律 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华 B.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品质足 以化解当下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侵袭。 C.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主体地位一旦被动摇,中国文 化特质就将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消解 D.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引发的新一轮数据化的浪潮,将使信息综合体更丰富、多样、全 面,不断推动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转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 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 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 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 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 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 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 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 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
- 2 - C.数据化浪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获得量越多,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 就越深入,人类文明发展就越迅速。 D.如何有效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如何加强与其他学科人才的精密合作,是未 来美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然后从两方面详加阐述,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明方向。 B.文章以唐代文明为例,说明中华文明强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成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 C.第②③两段,分别分析了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担忧和人类文明数据化带来的影响。 D.文章对美术研究提出持守学术自律要求,借此对其他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持守学术自律,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随波逐流,应当在尊重本民族艺术发展规律 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华。 B.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而强大的文化品质足 以化解当下世界文明同质化带来的侵袭。 C.中国美术在生成中国文化独特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主体地位一旦被动摇,中国文 化特质就将被世界文明同质化浪潮消解。 D.世界文明同质化趋势引发的新一轮数据化的浪潮,将使信息综合体更丰富、多样、全 面,不断推动人类思维和生活方式转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打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 市活着。 寒冷,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 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 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 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 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 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 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 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
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 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 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 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 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 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 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 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2018年第8期《啄木鸟》)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 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 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 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 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5.小说中对雪夜老人的描写可谓虚实结合,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分) 6.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 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知识(12分) 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③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 景物)④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⑤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⑥策扶老以流憩(扶 老:手杖;流憩:游息)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舛:乖违、不顺)⑧无路请缨,等终军 之弱冠(等:等到)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狂放、不拘礼法)⑩云销雨霁,彩
- 3 - 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 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 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 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 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 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 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 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 2018 年第 8 期《啄木鸟》)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有利于展现“我”的心理活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 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B.小说开篇写“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强调说明了“我”对雪花的观察、体味之细, 暗示“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表明,老人生活艰辛,但能够凭着坚强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从未向 残酷的生活屈服,也从未被摧垮。 D.小说以“雪夜的老人”为题,却突破了“关爱”“同情”等常规主题及构思模式,以 误会来设置悬念,使情节摇曳生姿。 5.小说中对雪夜老人的描写可谓虚实结合,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6 分) 6.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我”,有人认为是“老人”,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 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课内知识(12 分) 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③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 景物)④或植杖而耘耔(耔:除草) ⑤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⑥策扶老以流憩(扶 老:手杖;流憩:游息) ⑦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⑧无路请缨,等.终军 之弱冠(等:等到)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狂:狂放、不拘礼法 ) ⑩云销雨霁,彩.
彻区明(彩:日光) A.③④⑤⑥⑩ B.①②⑤⑦⑨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⑦⑧⑨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项王军壁垓下②良庖岁更刀,割也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⑤逮奉圣朝 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⑦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④ D.⑥⑧ 10、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而莫之夭阏者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之二虫又何知⑥彼且奚适也⑦《齐谐》者,志怪者也⑧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④|②⑦⑧|③⑤|⑥ B: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D:①⑥|⑤⑧|②|③④⑦ (二)课外文言知识(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卯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 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 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 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 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 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 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 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 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原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 诃东或一之肉数人拜恩多烋散殊而格以一律荀从简便非所以畅玉意熏命令也”诏自今封赠 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 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教遣中使、尚医 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 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 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卯: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 考核、差遗三班 使臣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 4 - 彻区明 (彩:日光) A.③④⑤⑥⑩ B.①②⑤⑦⑨ C.①③④⑥⑧ D.②⑤⑦⑧⑨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④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⑥函.梁君臣之首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⑤逮.奉圣朝 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⑦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①④ B.②⑤ C.③⑦ D.⑥⑧ 10、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①而莫之夭阏者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彼且奚适也 ⑦《齐谐》者,志怪者也 ⑧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④│②⑦⑧│③⑤│⑥ B: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D:①⑥│⑤⑧│②│③④⑦ (二)课外文言知识(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能文,未冠擢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 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 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 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 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 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 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三班员 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牴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 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 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今封赠 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 碑,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 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跽,偾不能兴,于是竟卒,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 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 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孙洙传》) [注]①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 考核、差遗三班 使臣。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 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 恭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 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 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 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 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2)时参知跛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 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 雁行程之远
- 5 -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 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未冠,指男子未满二十岁。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 B.“制科”指皇帝临时设置科目选拔特殊人才的制度,因皇帝的命令称“制”,故名。 C.“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 多个年号。 D.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 恭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 进献五十篇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 求增加谏官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 在海州知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 章,对人不说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 (2)时参知跛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 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 雁行程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