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Basic writ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0320187 课程 代码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总学时 32 理论 上机 2 0 实训 0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口 综合素质口 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口专 类别 业主千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项峰课程口 先修 课程 开课 文学院 适用 汉语言文学 单位 专业 课程 负责人 盖丽娜 撰写人 盖丽娜 审核人 薛扬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平台课程。它以写作基础知 识和基本理论为传授基点,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旨在 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掌 握写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陶治 思想情操,具备写作一般文章所必备的能力,为文体写作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 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and platform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related majors.It us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writing and basic theory as the basis for teaching,and focuses on basic skills trai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of learning writing,so that 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writ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wri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familiar with the basic laws of writing,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and life,and be a man,and cultivate their ideological sentiments.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write general articl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ylistic writing and future work,life and study.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写作行为、表达方 式、写作技法等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熟悉写作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写作实践。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感受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知识选择和运用材料,提炼主愿,合理安排文章 32
32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Basic writ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 代码 B0320187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2 总学时 32 理论 学时 32 上机 学时 0 实训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 业主干□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无 开课 单位 文学院 适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 负责人 盖丽娜 撰写人 盖丽娜 审核人 薛扬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平台课程。它以写作基础知 识和基本理论为传授基点,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旨在 提高学习写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掌 握写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懂得写作与生活、做人的关系,陶冶 思想情操,具备写作一般文章所必备的能力,为文体写作以及以后的工作、生活 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and platform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related majors. It us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writing and basic theory as the basis for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basic skills train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of learning writ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of writ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writ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laws of writing,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and life, and be a man, and cultivate their ideological sentiments.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write general articl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ylistic writing and future work, life and study.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写作行为、表达方 式、写作技法等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熟悉写作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写作实践。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感受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知识选择和运用材料,提炼主题,合理安排文章
的结构,规范恰当地使用语言:能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说明和传统写作技法进行写作。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够具备较高的 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正确,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 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若 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第3版 董小玉、刘海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7 新编大学写作(第5版) 徐中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8 参若 其出三作数里麓3) 尉天骄 高等教有出版社 2017.9 书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 马正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5 (第2版) (2) 课程网站 写作一课程一精品课写作西南大学董小玉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df992549-1237-1000-bdbd-144ee02fle73 写作与交流_江南大学_中国大学MO0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 org/course/JIANGNAN-1001753344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出勒 对学生出勒情况进行考核,占平时成绩20%」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 平时成绩 课堂表现 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占平时成绩20% (40%) 平日作业由3次作文构成,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写作理论 作业 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占平时成 绩60%。 期末成绩 主要题型是大作文或大小作文组合的方式,用以考核学生写 (60%) 大作业 作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
33 的结构,规范恰当地使用语言;能够熟练地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说明和传统写作技法进行写作。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能够具备较高的 辞章修养和较强的表达技能,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正确,感情健康,结构严密,语言 流畅,文理通顺,具有一定文采的文章。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 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 5. 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 √ √ 3.课程资源 (1) 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 教材 现代写作教程(第 3 版) 董小玉 、刘海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7 参考 书目 新编大学写作(第 5 版) 徐中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8 基础写作教程(第 3 版) 尉天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9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 (第 2 版) 马正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5 (2) 课程网站 写作 - 课程 - 精品课写作 西南大学 董小玉 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 http://course.jingpinke.com/details?uuid=df992549-1237-1000-bdbd-144ee02f1e73 写 作 与 交 流 _ 江 南 大 学 _ 中 国 大 学 MOOC( 慕 课 )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JIANGNAN-1001753344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查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 时 成 绩 (40%) 出勤 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占平时成绩 20%。 课堂表现 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占平时成绩 20%。 作业 平日作业由 3 次作文构成,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写作理论知 识的领会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占平时成 绩 60%。 期 末 成 绩 (60%) 大作业 主要题型是大作文或大小作文组合的方式,用以考核学生写 作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课 章节 主婴内容 教学要求 程目标 课内课后 写作概今 通过对写作概念等知识的号 讲授 绪论 作用: 写 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框架径 2 论 阅读相 1、2、 关文献 特性等。 系和学习方法。 练习 写作主体 通过对写作主体和客体知识的 第一章 质与能力 学习,使学生形成写作主体所 写作主写作客体 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明确 讲授 阅读相 关文 体与客 成:写作 写作客体的构成要素及重要 8 练习 完 1、2、 性,能够正确处理写作主体与 体 体、客体日 成1篇 关系。 客体的关系 作文 写作载体 通过对写作载体内质和外形 的内质 相关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 第二章外形:写作 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提炼主 写作 受体解读 愿,安排结构,使用语言:通过 讲授 6 体与受的特征: 对写作受体解读特征的学 讨论 1、2 练习 体 作载体马 习,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读 写作受体 文学作品,处理好写作载体与 的关系。 受体的关系。 通过对写作感知、运思及行文 阅读相 第二写作成知 的过程和方法规律的学习,使 讲授 关文 写作行 写作运思 学生能够依据 作感知 运思 6 献 1、2、 为过程 写作行文。 及行文特性指导自己的写作实 练习 成1篇 践,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 第四章叙述 通过对常见的表达方式的利 类、要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 讲授讨 关文 写作的写:抒情: 论 献、完 1、2、 表达方议论:说 据文体需要熟练运用叙述、描 练习 成1篇 明。 写、情、议论、说明进行泻作。 作文 通过对传统写作技法中的聚焦 与立骨、悬念与那根、巧合与词 会的含义、表现方式学习,使学4 第五意传统写作书 进授 写作技法: 现代 能够熟练运用传统写作技法进 论 阅读相 6 1、2、 关文献 作技法。 行创作:通过对现代写作技法 练习 中意识流、蒙太奇等的含义、表 现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 解读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合计 32
34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 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课 程目标 课内 课后 绪论 写 作 概 念与 作用;写作 特性等。 通过对写作概念等知识的学 习,使学生了解课程的框架体 系和学习方法。 2 讲 授 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文献 1、2、3 第一章 写作主 体与客 体 写 作 主 体素 质 与 能力; 写作客体构 成;写作主 体、客体的 关系。 通过对写作主体和客体知识的 学习,使学生形成写作主体所 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明确 写作客体的构成要素及重要 性,能够正确处理写作主体与 客体的关系。 8 讲 授 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文 献、完 成 1 篇 作文。 1、2、3 第二章 写作载 体与受 体 写 作 载 体 的 内 质 与 外形;写作 受 体 解 读 的特征;写 作 载 体 与 写 作 受 体 的关系。 通过对写作载体内质和外形的 相关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提炼主 题,安排结构,使用语言;通过 对 写 作 受 体 解 读 特 征 的 学 习,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读 文学作品,处理好写作载体与 受体的关系。 6 讲 授 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文献 1、2、3 第三章 写作行 为过程 写作感知; 写作运思; 写作行文。 通过对写作感知、运思及行文 的过程和方法规律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依据写作感知、运思 及行文特性指导自己的写作实 践,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6 讲 授 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 文 献、完 成 1 篇 作文。 1、2、3 第 四 章 写 作 的 表 达 方 式 叙 述 ; 描 写;抒情; 议 论 ; 说 明。 通过对常见的表达方式的种 类、要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 据文体需要熟练运用叙述、描 写、抒情、议论、说明进行写作。 4 讲授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 文 献、完 成 1 篇 作文。 1、2、3 第 五 章 写 作 技 法 传 统 写 作技 法;现代写 作技法。 通过对传统写作技法中的聚焦 与立骨、悬念与那辗、巧合与误 会的含义、表现方式学习,使学生 能够熟练运用传统写作技法进 行创作;通过对现代写作技法 中意识流、蒙太奇等的含义、表 现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 解读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6 讲 授 讨 论 练习 阅读相 关文献 1、2、3 合 计 32 --
《中国现代文学I、Ⅱ》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l,I 一、基本信息 课得 课得 编号 B3210007、B3210008 属性 必修√口选修口 学分 6 总学 96 理论 96 上机 实验 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口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 专业方向/特色口 专业任选口 顶峰课程 先修 《文学概论》 课得 开课 适用 单位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 负责 洪雁 撰写人 洪雁 审核人 吴金梅 人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 现代文学的性质、分期、文学流派、文学运动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由此掌握1917 一1949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普遍规律。尤其是对鲁迅、 郭沫若等文 的学 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 对现 一般现象进 比较有学理性的解释, 并锻炼他们独立思考文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 力,也为以后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Modern Chinese literatre is the backbon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 course.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ature of moder Chinese literature in installment and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literary literature works.and thereby to master this period the basic literary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universa law.Especially for lu xun,MAO dun literature master learning.such as ba jin,Lao she.guo moruo enables students from the depth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odern literature compares the general phenomenon of a rational explanation,and exercis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problem of literature and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all kinds of literary works,also for the modern literature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2.课程目标及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获得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 表作家、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理解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的文艺运 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 6
35 《中国现代文学Ⅰ、Ⅱ》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Ⅰ、Ⅱ)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3210007、B3210008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6 总学 时 96 理论 学时 96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文学概论》 开课 单位 文学院 适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 负责 人 洪雁 撰写人 洪雁 审核人 吴金梅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 现代文学的性质、分期、文学流派、文学运动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由此掌握1917— —1949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普遍规律。尤其是对鲁迅、茅盾、巴金、老舍、 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对现代文学的一般现象进行 比较有学理性的解释,并锻炼他们独立思考文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 力,也为以后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the backbon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 course.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he nat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installment and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literary literature works, and thereby to master 1917——1949 during this period the basic literary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universal law. Especially for lu xun, MAO dun literature master learning, such as ba jin, Lao she, guo moruo enables students from the depth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odern literature compares the general phenomenon of a rational explanation, and exercis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problem of literature and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all kinds of literary works, also for the modern literature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lated courses. 2.课程目标及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获得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 表作家、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理解我国自“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的文艺运 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 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等相应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评价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重 要作家作品。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能应用所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深入体会名家、名作的 深刻思想内蕴和独特审美价值,从而加强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建立对文学的 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更好地理 解党的文学理论和政策,坚定社会主义文艺路线,成为具有扎实人文底蕴的复合型人 才。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2 3 1.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掌据系统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问题分析 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3.可持续发展 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传播的能力。能在文化、教 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从事行政、 教育、宜传、文化、编辑等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 型人才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老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 钱理群、温儒 北京大学出版 十年(修订 1998年7月 参考教材 敏、吴福辉 社 木) 中国现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 帆、朱晓进 2012年9月 中国现代文学 作品精选(第 严家炎、孙玉 北京大学出版 石、温儒敏 社 1992年7月 参考书目 三版) 中国现代文等 高等教有出版 作品选(第三 朱栋霖 社 2002年7月 版) (2)课程网站 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中国大学O0C(慕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644.html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36 响。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 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等相应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评价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重 要作家作品。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能应用所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深入体会名家、名作的 深刻思想内蕴和独特审美价值,从而加强文学修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建立对文学的 感受力和分析评判能力,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更好地理 解党的文学理论和政策,坚定社会主义文艺路线,成为具有扎实人文底蕴的复合型人 才。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1.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掌握系统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 2.问题分析 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 √ 3.可持续发展 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传播的能力。能在文化、教 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从事行政、 教育、宣传、文化、编辑等汉语言文学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 型人才。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 三十年(修订 本) 钱理群、温儒 敏、吴福辉 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8年7月 中国现代文学 史 朱栋霖、丁 帆、朱晓进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12年9月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 作品精选(第 三版) 严家炎、孙玉 石、温儒敏 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2年7月 中国现代文学 作品选(第三 版) 朱栋霖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2年7月 (2)课程网站 中国现当代文学_苏州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644.html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