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谢花后果实膨大初期追肥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氨肥为主, 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 (3)座果后追肥(果实约豆粒大小)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 主,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 (4)果实着色初期追肥这次追肥以磷、钾为主,添加吵量速效氨肥。果实 成熟前1个月果实着色初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10%左 (5)果实采收后追肥果实采收后要重施保护秋叶,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 增加树体的贮藏养分;加强采收后的病虫害防治,保证叶片功能。 2-10简述葡萄花序修剪的作用。 (1)控制葡萄果穗大小,利于果穗标准化正常葡萄生产仅需50-100朵小 花结果,日本商品果穗要求450-500克/穗,我国藤稔在1000克/穗; (2)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 (3)调节花期一致性; (4)调节果穗的形状; (5)减少疏果工作量. 微生物学 2-1.微生物的共性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 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2-2.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无明显核,也无核膜、核仁,70S核糖体 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80S核糖体 2-3.G+菌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与化学组成的差别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 (1)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细胞壁构成: 一连续层,厚20-80,两部分: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 中。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 (2)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壁层:厚2-3 n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与G+区别:交联低;DAP取代L-Lys; 肽桥。外壁层: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层。外 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0nm。 11/31
11 / 31 (2)谢花后果实膨大初期追肥 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主, 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 (3)座果后追肥(果实约豆粒大小) 谢花后幼果膨大初期进行,以氮肥为 主,结合施磷、钾肥。这次追肥不但能促进幼果膨大,而且有利于花芽分化。 (4)果实着色初期追肥 这次追肥以磷、钾为主,添加少量速效氮肥。果实 成熟前 1 个月果实着色初期,以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用肥量的 10%左 右。 (5)果实采收后追肥 果实采收后要重施保护秋叶,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 增加树体的贮藏养分;加强采收后的病虫害防治,保证叶片功能。 2-10 简述葡萄花序修剪的作用。 (1)控制葡萄果穗大小,利于果穗标准化 正常葡萄生产仅需 50-100 朵小 花结果,日本商品果穗要求 450-500 克/穗,我国藤稔在 1000 克/穗; (2)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 (3)调节花期一致性; (4)调节果穗的形状; (5)减少疏果工作量。 微生物学 2-1. 微生物的共性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 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2-2.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等,无明显核,也无核膜、核仁,70S 核糖体 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80S 核糖体 2-3. G+菌与 G-菌的细胞壁结构与化学组成的差别及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 (1)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G+。细胞壁构成: 一连续层,厚 20-80n,两部分:网状骨架:微纤丝组成,基质:骨架埋于基质 中。化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 (2)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G-。壁层:厚 2-3 nm,单(双)分子层,由肽聚糖构成,与 G+区别:交联低;DAP 取代 L-Lys; 肽桥。外壁层:内层:脂蛋白层,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中层:磷脂层。外 层:脂多糖层,外壁重要成分,8-10 nm
革兰氏染色机制:是基于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经初 染与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 复合物。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而目基本不含类 脂,故用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 在齐细胞壁内,呈紫色。G一因其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且类脂 含量高。所以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 的复合物极易被溶出细胞壁,经乙醇脱色成无色,在经复染后呈红色 2-4.霉菌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孢子类型 特点:①发达的菌丝,②不产生大型子实体,③菌丝有分化,有营养菌丝和 气生菌丝。④产孢子繁殖⑤真核生物⑥喜欢中性偏酸环境⑦菌落特征为绒毛状 棉絮状和蜘蛛网状⑧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酿造、环保、医疗等。 孢子类型:①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②有性孢 子:卵子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2-5.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二者在生活史上的不同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一种可能是导致病毒DNA插入细胞DNA中 去,即溶源化,噬菌体的DNA变成前噬菌体而细菌变成溶源菌,而溶源菌的遗 传信息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噬菌体的基因表达被噬菌体的阻遏物阻断了。但在有 些情况下,这个阻遏因子可以被失活,因此噬菌体复制开始,细胞裂解,噬菌体 颗粒被释放。另一种可能是噬菌体复制成熟,直至裂解细菌以释放噬菌体。溶源 化的细胞也可诱导发生溶菌。烈性噬菌体吸附侵入以后,增殖立即开始即噬菌体 的DNA所含的基因可合成许多与繁殖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当噬菌体的结构成分 合成完时,开始装配,最后释放噬菌体颗粒。 2-6.简述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实践意义 微生物群体生长分为四个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每一时 期的生长规律及实践意义如下: ①延迟期,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形态变大,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 反应敏感;②对数期,生长速率常数最大,细胞平衡生长,菌体内各成分最为均 匀,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可最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发酵生产中 用作“种子”的最佳时期:③稳定期,生长速率趋于零,这一时期是发酵生产的 最佳收获期,促进了连续培养技术的设计和研究;④凌亡期,出现负增长,自溶 可产生或释放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等此生代谢产物。 12131
12 / 31 革兰氏染色机制:是基于细胞壁特殊化学组分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经初 染与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 复合物。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而且基本不含类 脂,故用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 在齐细胞壁内,呈紫色。G—因其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且类脂 含量高。所以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 的复合物极易被溶出细胞壁,经乙醇脱色成无色,在经复染后呈红色。 2-4. 霉菌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孢子类型 特点:①发达的菌丝,②不产生大型子实体,③菌丝有分化,有营养菌丝和 气生菌丝。④产孢子繁殖⑤真核生物⑥喜欢中性偏酸环境⑦菌落特征为绒毛状、 棉絮状和蜘蛛网状⑧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酿造、环保、医疗等。 孢子类型:①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②有性孢 子:卵子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2-5. 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二者在生活史上的不同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一种可能是导致病毒 DNA 插入细胞 DNA 中 去,即溶源化,噬菌体的 DNA 变成前噬菌体而细菌变成溶源菌,而溶源菌的遗 传信息处于休眠状态,因为噬菌体的基因表达被噬菌体的阻遏物阻断了。但在有 些情况下,这个阻遏因子可以被失活,因此噬菌体复制开始,细胞裂解,噬菌体 颗粒被释放。另一种可能是噬菌体复制成熟,直至裂解细菌以释放噬菌体。溶源 化的细胞也可诱导发生溶菌。烈性噬菌体吸附侵入以后,增殖立即开始即噬菌体 的 DNA 所含的基因可合成许多与繁殖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当噬菌体的结构成分 合成完时,开始装配,最后释放噬菌体颗粒。 2-6. 简述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实践意义 微生物群体生长分为四个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每一时 期的生长规律及实践意义如下: ①延迟期,生长速率常数为零,细胞形态变大,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 反应敏感;②对数期,生长速率常数最大,细胞平衡生长,菌体内各成分最为均 匀,酶系活跃,代谢旺盛,可最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发酵生产中 用作“种子”的最佳时期;③稳定期,生长速率趋于零,这一时期是发酵生产的 最佳收获期,促进了连续培养技术的设计和研究;④衰亡期,出现负增长,自溶, 可产生或释放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等此生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