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版序言1 前言1 第一章权力的文化网络13 第二章清末乡村社会中的经纪统治37 第三章 华北地方政权的现代化建设52 第四章宗族与乡村政治结构81 第五章 乡村社会中的宗教、权力及公务111 第六章 乡村政权结构及其领袖148 第七章 国家与乡村杜会的重组183 第八章 国家政权的现代化与地方领导205 结 论233 后 记:社会史研究方法浅议246 引用书刊目录252
前 言 在20世纪前半期的乡村中国,有两个巨大的历史进程值得注1 意,它们使此一时期的中国有别于前一时代。第一,由于受西方入 侵的影响,经济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二,国家竭尽全力,企 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本书将研究第二个变化,即 国家政权的扩张对华北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 中国内陆经济的发展是20世纪之后的事情,随着大规模的铁 路修筑,各区之间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二、三十年 代华北平原、特别是对那些历史上种植经济作物以及新近引入经 济作物的区域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①。但是,世界资本主义的 入侵对华北经济变化的彩响是有限的。马若孟(Ramon Myens)和 黄宗智对华北农家经济的研究均说明,这种入侵并未改变这一地 区小农经济的本质②。 不过,自20世纪之初就开始的国家权力的扩张,到40年代时 却使华北乡村社会改观不小 一事实上,它改变了乡村社会中的 政治、文化及社会联系。国家权力企图进一步深入乡村社会的努 力始于清末新政。这一不可逆转的进程与近代早期的欧洲相似,2 查尔斯·蒂利(Charls Tilly)和其他学者称这一过程为“国家政权建 设(State-making)”③。其相似之处包括:政权的官僚化与合理化 (bureaucrat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为军事和民政而扩大财源
乡村社会为反抗政权侵入和财政榨取而不断斗争以及国家为巩固 其权力与新的“精英”结为联盟。 蒂利和他的同事们严格地区分了“国家政权建设”与“民族形 成”(nation building)的不同。18世纪欧洲的“政权建设”主要表现 为政权的官僚化、渗透性、分化以及对下层控制的巩固:“民族形 成”则主要体现在公民对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认可、参与、承 担义务及忠诚。蒂利等认为欧洲各国的这两个过程并不同步,强 大的民族国家的出现往往先于民族的形成④。 20世纪时中国“国家政权建设”与先前欧洲的情况不同。在 中国,这一过程是在民族主义(nationalism)以及“现代化”的招牌 下进行的。芮玛丽(Mary Wright)第一个发现20世纪初膨张的反 帝民族情绪是如何促使满清政权(1644一一1911)为挽求民族灭亡而 走上强化国家权力并使政权现代化道路的⑤。具有讽刺意味的 是,这种要求“现代化”的压力亦来自帝国主义方面。清末新政包 括:建立新式学校、实行财政革新、创建奢案和新军、划分行政区 域以及建立各级“自治”组织。促使改革的动力有多方面,其一是 义和团起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期望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 权;其二是列强向财政崩攒的清政府勒索巨额赔款使它不得不加 强权力以向全国榨取钱财@。所有这些因素都汇合起来,要求建 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政权。 与现代化和民族形成交织在一起的中国棋式的国家权力的扩 3展,预示营20世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成长道路与18世纪的欧 洲不同。在欧洲,财富的增加和现代化不仅是民族形成,而且是国 家塑造的动力。对1870一1970年间国家宪法的研究表明,国家权 力对社会和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控制渐渐加强:同时,在现代化的 民族国家内,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也在扩大⑦。而且,在发展中国 家,尽管政权更替頫繁,但国家权力却持续扩张(从国家财政收入
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比例增长可以看出此点)②◆ 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 方,政权都在急剧地更替,但在华北,国家政权扩张的一个重要方 面 一深入基层和吸收下层的财源—一在这整个时期却基本上没 有中断。所有的中央和地区政权,都企图将国家权力伸入到社会 基层,不论其目的如何,它们都相信这些新延伸的政权机构是控制 乡村社会的最有效的手段。 这些新行政机构对乡村的领导构成和村财政产生了极深的影 响。清末新政要求村庄建立一套财政制度以资助兴办新学堂、新 的行政组织和自卫组织。而且,国家开始不断地向农村摊款,先是 支付巨额赔偿,后来用来支持无休无止的混战。所有这些推款很 快便超出田赋的数倍。摊款从根本上不同于田赋和过去的其他捐 税,它不是按丁口或私人财产分配,而是按村庄为单位分雄。由村 庄制定自己的摊款方式,从而使村庄具有征款权力进而发展起了 村庄预算。随者新式学校的建立,公共事业的扩大,为监督这些新4 事物并分派、征收摊款,新型的村庄领导组织亦得到加强。本书从 历史和社会学角度将对20世纪前半期村庄领导层地位的变化进 行深入的分析。 这一时期地方领导层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现代 化、民族的统一和国家政权建设是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重要问题。 而且,这些要求并不像欧洲那样来源于自身内部的发展,而是来自 外界的强求。所有这些因素都要求政府培养一批地方领导来实现 国家的目的。为了避免杜会和法统危机,这一地方领导层的重建 ·顺便提一下,这正是华勒斯蒂所提出的在后殖民地时代的边缘地区弱 小国家难以生存的原因之一
必然先于近代政权对传统权威的破坏。◆ 本书自在探讨中国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比 如,旧的封建帝国的权力和法令是组何行之于乡村的?它们与地 方组织和领袖是怎样的关系?国家权力的扩张是如何改造乡村旧 有领导机构以建立新型领导层并推行新的政策?由以上问题不难 看出,要弄清国家权力扩张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变革过程,我们首先 得分析国家原有的权力组织与结构。 这里所用的“权力”(Power)一词是一中性概念⑨,它是指个 人、群体和组织通过各种手段以获取他人服从的能力,这些手段包 括暴力、强制、说服以及继承原有的权威和法统。这一定义似乎过 于笼统,但事实上权力是各种无形的社会关系的合成,难以明确分 割。权力的各种因素(亦可称之为关系)存在于宗教、政治、经济 5宗族甚至亲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之中。 人们往往重视被他们直观地认为是社会生活重要方面(如财 产关系或政治活动)的研究,与此不同,为避免“先入为主”,我将先 考察乡村社会生活中权力关系的各个方面。我将揭示这些权力关 系,如宗教或庇护(patronage?)是如何影响乡村公共权力的施展。 这一公共权力包括规定村民的权力和义务、决定乡村公共资源的 分配和利用。概括地说,我将通过考察小到一家一户,大到数个村 庄之间的组织与联系,来分析乡村权力关系。对这种权力关系,我 统称为“权力的文化网络”(Culture nexus of power)。这一文化网 络包括不断相互交错影响作用的等级组织(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和非正式相互关联网(networks of informal relations).。诸如市场、宗族、宗教和水利控制的等级组织以及诸如 庇护人与被庇护者、亲戚朋友间的相互关联,构成了施展权力和权 ·我所说的“现代化”或“近代化”,是指近代国家形成,是作为客体,而不 是分析的工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