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学建议:强调一国相对价格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基本内容: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掌握特 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一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 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去分析、 解决一些现实问愿。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2) 特定要素模型(3)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4)短期内国 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难点:(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2) 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4.教学建议: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分析同质要素价格不均等现象。 第六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基本内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 场与国际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理论基础,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 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 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产业内贸易形态,以及规模经济下的贸易利益的表现。 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和产品周期的 概念。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 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区分(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3)产业内贸易(4)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5)国家间 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关系。难点:(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重叠需求与 国际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的转移。 4.教学建议:运用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阐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4. 教学建议:强调一国相对价格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的内在联系。 第五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 基本内容: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2. 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掌握特 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一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 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去分析、 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长、短期下关于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假设,特定要素的含义(2) 特定要素模型(3)商品价格变化对可自由流动要素与特定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4)短期内国 际贸易对贸易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难点:(1)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模型的区别(2) 存在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最佳配置、要素价格决定。 4. 教学建议: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分析同质要素价格不均等现象。 第六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 基本内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 场与国际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理论基础,了解规模经济的含义及规 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 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产业内贸易形态,以及规模经济下的贸易利益的表现。 了解需求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了解代表性需求、重叠需求和产品周期的 概念。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 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的区分(2)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的发生:开放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3)产业内贸易(4)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5)国家间 收入水平关系与国家间的贸易密切程度关系。难点:(1)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2)重叠需求与 国际贸易基础、比较优势的转移。 4. 教学建议:运用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阐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 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3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一国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都会促进该国的经济 增长,继而影响其对外贸易。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小国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国要素增 长的贸易效应,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以及技术进步的贸易效应。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经济增长影响对外贸易格局(2)小国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 响(3)大国要素增长的贸易效应(4)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5)技术进步的贸易效应。难点: (1)要素增长对生产可能性边界影响(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 4.教学建议:若重指出经济增长与国家贸易量增长不完全一致性,以及大国贫困化增长对中国 的警示。 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 1.基本内容:关税及其影响:进口配额及其影响:出口补贴及其影响:倾销与反倾销:其他非 关税壁垒措施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观点的出发点、主要结论:了解贸易保护的关税及各 种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最佳关税、幼稚产业的概念:了解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全面把握最佳关税论的适用条件、最佳关税的来源:重点掌握判定幼稚产业的三种标准及其三 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对贸易政策指定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 的知识合理地解释现实中的一些贸易保护现象。 3.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 际金融理论的发展。重点:(1)最佳关税论(2)幼稚产业论(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4)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难点(1)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2)倾销与反倾销。 4。教学建议:指出一国贸易政策的利益动机。 第九章: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1.基本内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为主的多边贸易机构 的宗旨和原则:了解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实践情况:了解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实践情况。在 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运用有关分析方法,对现实中的一些贸易政策措施的作用和效 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3.教学重点难点:(1)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及基本原则(2)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宗旨、原则 (3)发达国家贸易政策(4)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5)战略性贸易政策。 4.教学建议: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的以及现行贸易政策的意义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一国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都会促进该国的经济 增长,继而影响其对外贸易。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小国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国要素增 长的贸易效应,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以及技术进步的贸易效应。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经济增长影响对外贸易格局(2)小国要素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 响(3)大国要素增长的贸易效应(4)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5)技术进步的贸易效应。难点: (1)要素增长对生产可能性边界影响(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 4. 教学建议:着重指出经济增长与国家贸易量增长不完全一致性,以及大国贫困化增长对中国 的警示。 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 1. 基本内容:关税及其影响;进口配额及其影响;出口补贴及其影响;倾销与反倾销;其他非 关税壁垒措施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观点的出发点、主要结论;了解贸易保护的关税及各 种非关税壁垒措施;了解最佳关税、幼稚产业的概念;了解贸易保护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全面把握最佳关税论的适用条件、最佳关税的来源;重点掌握判定幼稚产业的三种标准及其三 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对贸易政策指定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 的知识合理地解释现实中的一些贸易保护现象。 3. 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 际金融理论的发展。重点:(1)最佳关税论(2)幼稚产业论(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 (4)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难点(1)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2)倾销与反倾销。 4. 教学建议:指出一国贸易政策的利益动机。 第九章: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1. 基本内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 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为主的多边贸易机构 的宗旨和原则;了解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实践情况;了解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实践情况。在 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运用有关分析方法,对现实中的一些贸易政策措施的作用和效 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3. 教学重点难点:(1)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及基本原则(2)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宗旨、原则 (3)发达国家贸易政策(4)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5)战略性贸易政策。 4. 教学建议: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的以及现行贸易政策的意义。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4
1.基本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形式: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以及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的概念。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并能运用这一理论对现实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 际效果加以分析。 3.教学重点滩点:重点:(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2)关税同盟理论。难点:(1)贸易创造(2) 贸易转移(3)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4)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4.教学建议:分析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的关系。 第十一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1.基本内容: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劳动力流动。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或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 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影响。重点掌握资本报酬差异和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向的关系、资本和劳动 流动效应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释当前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2)资本报酬差异与国际资本流动(3)国 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析(4)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⑤)技术国际转移 4.教学建议:分析资本、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给当今的世界经济带来的变化。 第十二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1.基本内容: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市场的相关内容、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 以及外汇管制的背景、原因及成本和收益等知识。重点掌握外汇、汇率、外汇管制的基本概念。 掌握外汇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方法及其实施的相关措施。 3.教学重点难点:(1)外汇的概念、汇率的概念(2)汇率的标价方式:间接标价法、直接标 价法(3)外汇市场(4)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钉住汇率 4.教学建议: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1.基本内容: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内容及其分析: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个 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商品贸易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基本收支差额、官方结算差额。正确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和结构, 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能应用有关原理和方法,借助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 支平衡表具体分析其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和结构性问题,并提出改善其国际收支的相应建议和
1. 基本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形式;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特征,以及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的概念。重点掌握关税同盟理论,并能运用这一理论对现实中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 际效果加以分析。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2)关税同盟理论。难点:(1)贸易创造(2) 贸易转移(3)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4) 关税同盟的动态利益 4. 教学建议:分析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全球经济融合程度的关系。 第十一章: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1. 基本内容: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劳动力流动。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或国际投资的概念与类型,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和 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影响。重点掌握资本报酬差异和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向的关系、资本和劳动 流动效应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释当前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特点。 3. 教学重点难点:(1)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2)资本报酬差异与国际资本流动(3)国 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析(4)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 (5) 技术国际转移 4. 教学建议:分析资本、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给当今的世界经济带来的变化。 第十二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1. 基本内容: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外汇市场的相关内容、世界主要的外汇市场, 以及外汇管制的背景、原因及成本和收益等知识。重点掌握外汇、汇率、外汇管制的基本概念, 掌握外汇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方法及其实施的相关措施。 3. 教学重点难点:(1)外汇的概念、汇率的概念(2)汇率的标价方式:间接标价法、直接标 价法(3)外汇市场(4)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钉住汇率 4. 教学建议: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 1. 基本内容: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内容及其分析;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以下几个 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商品贸易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基本收支差额、官方结算差额。正确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和结构, 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能应用有关原理和方法,借助一国或地区的国际收 支平衡表具体分析其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和结构性问题,并提出改善其国际收支的相应建议和 5
政策 3.教学重点难点:(1)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特点(2)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3)资本和金融项 目的主要内容(4)储备资产的概念与内容(5)国际收支差额的分类(6)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原因、经济影响 4、教学建议:借助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一个经济体的动态特征。 第十四章:汇率决定理论 1.基本内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 2.敷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汇率理论的特点、内容及其适用范围。重点掌握货币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的基本内容和表述方式。要求学生能利用上述汇率决定理论就历史上的和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 汇率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3.教学重点难点:(1)铸币平价理论(2)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 价(3)利率平价理论:无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4)货币模型: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5)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4.教学建议:运所学的汇率理论分析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 第十五章: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基本内容:国际收支调整弹性论、吸收法、乘数法、货币法。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调整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方法。 重点掌握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把握三种分析法的区 别:熟悉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推导,正确表述货币编制的“」曲线”效应。要求学生能运用国际 收支理论分析价格调节机制与收入调节机制在不同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 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3.教学重点难点:(1)马歇尔一勒纳条件(2)J曲线的含义(3)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贸 易乘数(4)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含义(5)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4.教学建议:当前的中美两国为例,分析各自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依据。 第十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基本内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固定汇率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浮 动汇率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原理。熟练掌握IS一LM一BP模型分析方法及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重点掌握固定汇率下的宏
政策。 3. 教学重点难点:(1)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特点(2)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3)资本和金融项 目的主要内容(4)储备资产的概念与内容(5)国际收支差额的分类(6)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原因、经济影响 4. 教学建议:借助国际收支平衡表考察一个经济体的动态特征。 第十四章:汇率决定理论 1. 基本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汇率理论的特点、内容及其适用范围。重点掌握货币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的基本内容和表述方式。要求学生能利用上述汇率决定理论就历史上的和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 汇率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3. 教学重点难点:(1)铸币平价理论(2)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 价(3)利率平价理论:无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4)货币模型: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5)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4. 教学建议:运所学的汇率理论分析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 第十五章: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 基本内容:国际收支调整弹性论、吸收法、乘数法、货币法。 2.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调整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方法。 重点掌握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把握三种分析法的区 别;熟悉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导,正确表述货币编制的“J 曲线”效应。要求学生能运用国际 收支理论分析价格调节机制与收入调节机制在不同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 理论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3. 教学重点难点:(1)马歇尔—勒纳条件(2)J 曲线的含义(3)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贸 易乘数(4)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含义(5)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4. 教学建议:当前的中美两国为例,分析各自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依据。 第十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 基本内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 IS-LM-BP 模型;固定汇率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浮 动汇率条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原理。熟练掌握 IS—LM—BP 模型分析方法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重点掌握固定汇率下的宏 6
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原则,以及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针对 现实中的不同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并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 议。要求学生了解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以及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 目标和政策作用效果。重点掌握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把 握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优劣比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当今世界发达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作出自己的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1S一LM一BP模型(2)内外平衡(3)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 政策的有效性一一蒙代尔一弗菜明模型(4)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5)资本完 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难点:(I)BP曲线的推导及形状,决定BP曲线移动的 外生因素(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3)资本可流动情形下财政政策的作用(4)资本可流动情 形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4.教学建议:分析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及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一国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 果。 第十七章:国际货币体系 1.基本内容: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欧洲货币 体系与欧元。 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类型、作用,布雷倾森林体系的建立、 内容、作用、缺陷及崩溃过程。掌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一一牙买加体系、欧洲货币体系。 3.教学重点难点:(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2)布雷倾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3)欧洲 货币体系(4)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4.教学建议: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阶段以及国际金融服务于国际贸易的思想。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总学 里外铺导》 号 教学内容 讲课实验上机其他 课外实践 1绪论 2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3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 5特定要素与国际留易 6现代国际留易理论 7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8国际贸易政策 9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我
观经济政策的搭配原则,以及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针对 现实中的不同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并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 议。要求学生了解浮动汇率制下外部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以及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 目标和政策作用效果。重点掌握浮动汇率制下资本流动性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效果的影响,把 握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优劣比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当今世界发达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作出自己的评价。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IS—LM—BP 模型(2)内外平衡(3)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 政策的有效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4)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5)资本完 全流动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难点:(1)BP 曲线的推导及形状,决定 BP 曲线移动的 外生因素(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资本可流动情形下财政政策的作用(4)资本可流动情 形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4. 教学建议:分析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及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一国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 果。 第十七章:国际货币体系 1. 基本内容:国际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欧洲货币 体系与欧元。 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类型、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内容、作用、缺陷及崩溃过程。掌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欧洲货币体系。 3. 教学重点难点:(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3)欧洲 货币体系(4)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4. 教学建议:阐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阶段以及国际金融服务于国际贸易的思想。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学 时 其 中 课外辅导/ 课外实践 备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注 1 绪论 2 2 2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2 2 3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4 4 4 要素禀赋理论 4 4 5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2 2 6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 4 7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2 2 8 国际贸易政策 4 4 9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2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