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项群练理论 准。 运动训练的效果必须要通过运动竞赛,表现为运动成绩, 才能够获得和体现出其社会价值。据此,我们也选择运动成绩 的评定方法,做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2.3.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 依上述择定的三个主要分类标准,我们建立了三个各自独 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分别用于不同的理论的和实践的 需要。(田麦久、刘筱英,1983) 2.3.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 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简称体能类及技能类】 两大类。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做为 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 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 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田径中的跳跃、投掷、举 重等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 群则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即短距离跑、游、赛场 自行车、速度滑冰等;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是个大家族,包 括中长距离及超长距离的走、跑、骑、游、滑、划所有的项目 (表1-5)
☐第·章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11 表1一5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 类 项 目 快速力量性 跳跃、投掷、举重 体 短距离跑(100n,200m,400m) 能 短游(100m) 速度性 主 短距离速度滑冰(500m) 短距离赛场自行车 类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 耐力性 中长距离游泳;越野滑雪; 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 准确性 射击、射箭、弓弩 表现 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 难美性 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 能 术(套路) 导 隔网 乒乓、羽毛、网、排球 类 对抗 同场 足、手、冰、水、曲棍、篮球 捧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 格斗 (散打) 技能主导类中,运动员在比赛中力求完成高难度的精彩动 作,并同时着力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所有项目,归为表现难 美性项群。包括在水、陆、空、冰等不同场地竞技的项目,包 括徒手和持器械的项目;而表现运动员准确完成专项技术能力 的射击、射箭和弓弩则被归为表现准确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性项目被分别归人三个项群。比赛时
12 口项群训练理论 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击球竞技者称为隔网对抗性项 目;双方选手在同一块场地上追逐争夺,以将球射投入对方特 定网区中得分的项目称为同场对抗性项目;而以对手的躯体为 攻击对象,双人进行格斗的项目则称为格斗对抗性项目。 2.3.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吸取马特维耶夫按动作结构分类基本思想的内核,我们首 先把所有的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及多 项组合结构三大类,然后以各类动作的组合形式为二级分类标 准,将单一动作结构类再分为非周期性、周期性及混合性三个 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个亚 类,将多项组合结构类再分为同属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 个亚类(表1一6)。 表16 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 大类 亚 类 项 目 单 非周期性 铁饼、铅球、链球、举重、跳跃滑雪 周期性 跑、竞走、游泳、自行车、射击、射箭、长距离滑 作结 雪、速度滑冰、划船 混合性 跳高、跳远、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 固定组合 体操单项、武术单项、艺术体操单项、技巧、花样 元动 滑冰、马术、回旋滑雪、自由式滑雪 变异组合 篮球、手球、足球、水球、曲棍球、冰球 构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拳击、摔跤、柔道 同属多项组合田径男十项和女七项全能、速滑全能、体操全能、 组合结 艺术体操全能、武术全能 悍属多项组合现代五项、冬季两项、铁人三项
☐第一章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13 单一动作结构类的混合性亚类兼有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特 点。各种跳跃及标枪的助跑为周期性动作,而最后的跳跃及掷 枪则为非周期性的动作。 多元动作结构类中,固定组合亚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比赛 中完整地“再现”训练中千百次重复练习的动作组合,而变异 组合亚类项目运动员则要在比赛中根据对手所采取的技、战术 情况,将平素训练中所掌握的技、战术“元件”即时地组合成 相应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 多项组合结构中,有些多项比赛的各个单项属同一个运动 大项,如体操男子六项全能,田径女子七项全能等,称为同属 多项组合;而也有些多项比赛的单项分属不同的运动大项,则 称为异属多项组合,如近代五项、冬季两项等。 2.3.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测 测量类 评分类 命中类 制胜类 得分类 田 径 体 操 无防型 设防型 乒乓球 游 艺术体操 射 箭 篮 球 柔 羽毛球 速度滑冰 技巧 击 球 击 滑雪 跳水 足 排 行 花样滑冰 划 花样游泳 曲棍球 重 马术 武术 击 剑 图1一2 按运动成绩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14 口项群训练理论 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得分类及制胜类五大类(图1一2)。 测量类项目的运动成绩可由对高度、远度、重量或通过一 定距离所需时间的测量予以确定。评分类项目比赛中,裁判员 按特定的规则和评分办法,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质量给予评 分。命中类中的无防型项目(射击等)由在没有防守的情况 下,命中某一目标的次数多少而决定比赛的成绩;设防型项目 选手则必须突破对方的防守命中特定目标而力求取胜。得分类 项目均按局(盘)进行比赛,一方得分达到规定数目时即为获 胜,得分的途径既有本方运动员进攻命中,也包括对方的失误 “送分”。制胜类项目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取得绝对胜利而 结束比赛,而在没有出现绝对胜利的情况时,则仍需按命中得 分的情况判别胜负。 以上三个分类体系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竞技运动项目总体 的内部结构。由于三个体系的分类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 系,因之,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也很自然地存在着 定的对应关系(表1一7)。例如,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同时 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由裁判员给分的方式 而评定其运动成绩的高低的。体能类耐力性项目都属周期性单 一动作结构,又都通过准确的计时判定其运动成绩。因此,在 组织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以其中一个体系为主,划 分不同的项群,进行相应的研究了。 考虑到一切运动训练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 发展予以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实施,我们选择了决定竞技能力的 主导因素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 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专门的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