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统瑜伽主要典籍与核心理论 瑜伽建立在印度传统哲学和气、脉学说的基础上。早期的瑜伽和《吠陀经》、 《薄伽梵歌》等哲学经典联系紧密。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经(Yoga Sutra) 是瑜伽形成体系的标志。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详细介绍了瑜 伽练习的方法,成为广大瑜伽练习者的实践指南。瑜伽理论对人体的认识主要体 现在五大元素(Five Elements)、七个功能(Seven Dhatas)、五层身体(Pancha Kosha)和三脉七轮(Nadi&Chakras)等学说。 第一节传统瑜伽咖主要典籍 一、瑜伽经(Yoga Sutra) 《瑜伽经》纲领性地阐述瑜伽哲学。《瑜伽经》(Yoga Sutra)是瑜伽形成 体系的标志,帕坦伽利(Patanjali)被认为是《瑜伽经》的作者。从著作的语言 风格推测,《瑜伽经》的出现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 《瑜伽经》由四个篇章组成,共195节格言(箴言): 1、三昧篇Samadhi Pada(5l节) 2、实践篇Sadhana Pada(55节) 3、禅定Vibhuti Pada(55节) 4、解脱篇Kaivalya Pada(34节) 《瑜伽经》提出了著名的Ashtanga Yoga“八支分瑜伽”,练习瑜伽的八个部 分是(图2-1): 图2-1瑜伽练习8个步骤
第二章 传统瑜伽主要典籍与核心理论 瑜伽建立在印度传统哲学和气、脉学说的基础上。早期的瑜伽和《吠陀经》、 《薄伽梵歌》等哲学经典联系紧密。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经(Yoga Sutra) 是瑜伽形成体系的标志。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详细介绍了瑜 伽练习的方法,成为广大瑜伽练习者的实践指南。瑜伽理论对人体的认识主要体 现在五大元素(Five Elements)、七个功能(Seven Dhatas)、五层身体(Pancha Kosha)和三脉七轮(Nadi & Chakras)等学说。 第一节 传统瑜伽主要典籍 一、瑜伽经(Yoga Sutra) 《瑜伽经》纲领性地阐述瑜伽哲学。《瑜伽经》(Yoga Sutra)是瑜伽形成 体系的标志,帕坦伽利(Patanjali)被认为是《瑜伽经》的作者。从著作的语言 风格推测,《瑜伽经》的出现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 《瑜伽经》由四个篇章组成,共 195 节格言(箴言): 1、三昧篇 Samadhi Pada(51 节) 2、实践篇 Sadhana Pada(55 节) 3、禅定 Vibhuti Pada(55 节) 4、解脱篇 Kaivalya Pada(34 节) 《瑜伽经》提出了著名的 Ashtanga Yoga“八支分瑜伽”,练习瑜伽的八个部 分是(图 2-1): 图 2-1 瑜伽练习 8 个步骤 7 6 5 8 4 3 2 1
(1)Yamas--l0条人与人以及人与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 (2)Niyamas---10条养成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原则。 (3)Asanas--体位法:即瑜伽的动作姿势,柔韧、力量、协调、平衡等身体练 习。 (4)Pranayama--呼吸练习:通过控制呼吸,来控制生命本体能量(Prana),进 而达到心境的平和。 (5)Pratyahara-摄心:把散乱的心收回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身体 感受。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向外驰骋,很少观察自己。 (6)Dharana-Cencentration:练习注意力的集中、专注,培养活在当下的习惯。 (7)Dhyana--Meditation,冥想:深层次地观想,引发内心的喜悦。 (8)Samadhi---三摩地:超越情感、烦恼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身心和谐、健康。 二、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 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的作者是斯瓦特玛拉玛(Yogi Swatmarama),编著时间约在I5世纪,由梵语编写,是众多梵文哈达瑜伽经典 中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哈他瑜伽之光》侧重于阐述瑜伽的实践练习,详细 清晰地注释了哈达瑜伽的“体位法”、“调息法”、“身印”、“三摩地”四部 分,共385节经。书中详细描述了八种呼吸控制法,成为广大瑜伽练习者的实践 指南。 Hatha”一词有两个梵语词根组成,分别意为太阳的ha”和月亮的tha”, 象征对应的能量:热和冷,正和负,水和火,雌和雄等等。两个词组成Hatha” 时,意为充满力量的。因此“Hatha Yoga'指结合我们阳性的能量和阴性的能量, 以使个体净化、平衡,同时产生强大的力量。 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论述了哈他瑜伽体系的五个方面: 1、体位法(Asana) 2、六种清洁法(Kriyas) 3、八种呼吸控制法(Kumbhaka) 4、收束法和契合法(Bandha&Mudra) 5、经脉(Nadas)、气轮(Pingala)、脉(Ida)及昆达利尼(Kundalini)
(1)Yamas---10 条人与人以及人与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 (2)Niyamas--- 10 条养成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原则。 (3)Asanas---体位法:即瑜伽的动作姿势,柔韧、力量、协调、平衡等身体练 习。 (4)Pranayama---呼吸练习:通过控制呼吸,来控制生命本体能量(Prana),进 而达到心境的平和。 (5)Pratyahara---摄心:把散乱的心收回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身体 感受。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向外驰骋,很少观察自己。 (6)Dharana---Cencentration:练习注意力的集中、专注,培养“活在当下”的习惯。 (7)Dhyana--- Meditation,冥想:深层次地观想,引发内心的喜悦。 (8)Samadhi---三摩地:超越情感、烦恼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身心和谐、健康。 二、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 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的作者是斯瓦特玛拉玛(Yogi Swatmarama),编著时间约在 15 世纪,由梵语编写,是众多梵文哈达瑜伽经典 中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哈他瑜伽之光》侧重于阐述瑜伽的实践练习,详细 清晰地注释了哈达瑜伽的“体位法”、“调息法”、“身印”、“三摩地”四部 分,共 385 节经。书中详细描述了八种呼吸控制法,成为广大瑜伽练习者的实践 指南。 “Hatha”一词有两个梵语词根组成,分别意为太阳的“ha”和月亮的“tha”, 象征对应的能量:热和冷,正和负,水和火,雌和雄等等。两个词组成“Hatha” 时,意为充满力量的。因此“Hatha Yoga”指结合我们阳性的能量和阴性的能量, 以使个体净化、平衡,同时产生强大的力量。 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eepika)论述了哈他瑜伽体系的五个方面: 1、体位法(Asana) 2、六种清洁法(Kriyas) 3、八种呼吸控制法(Kumbhaka) 4、收束法和契合法(Bandha & Mudra) 5、经脉(Nadas)、气轮(Pingala)、脉(Ida)及昆达利尼(Kundalini)
三、阿育韦达(吠陀)(Ayurveda) 阿育韦达(Ayurveda)由两个字组成:Ayur指生命,Veda为知识、科学之 意,因此阿育韦达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阿育韦达是印度最古老的医学体系 之一,同时也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韦达养生学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及其 产物,恢复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基本平衡,这种观念贯穿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病 痛的整个过程(见图2-2)。 瑜伽 体位法 冥想 饮食 韦达 养生学 草药 按摩 图2-2韦达养生体系 瑜伽养生中的饮食疗法,主要来源于阿育韦达,而阿育韦达作为自然整体疗 法,也运用了瑜伽的体位法和冥想。瑜伽与阿育韦达的结合运用,是古代瑜伽练 习者们维持身体健康、消除疾病的途径,也是现代瑜伽理疗的基础。 在阿育韦达养生学的观点中,生命由身体、感觉、精神和灵魂构成。人有三 种体液(气、胆汁、粘液)、七种基本组织(血液、原生质、肌肉、脂肪、骨、 骨髓和精液)以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人体的发育与衰老,以及人体各要素的循 环与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通过调节饮食而使身心系统恢复平衡、纠正不良生活习 惯和行为、药物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性疗法
三、阿育韦达(吠陀)(Ayurveda) 阿育韦达(Ayurveda)由两个字组成:Ayur 指生命,Veda 为知识、科学之 意,因此阿育韦达一词的意思为生命的科学。阿育韦达是印度最古老的医学体系 之一,同时也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韦达养生学是通过利用自然界及其 产物,恢复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基本平衡,这种观念贯穿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病 痛的整个过程(见图 2-2)。 图 2-2 韦达养生体系 瑜伽养生中的饮食疗法,主要来源于阿育韦达,而阿育韦达作为自然整体疗 法,也运用了瑜伽的体位法和冥想。瑜伽与阿育韦达的结合运用,是古代瑜伽练 习者们维持身体健康、消除疾病的途径,也是现代瑜伽理疗的基础。 在阿育韦达养生学的观点中,生命由身体、感觉、精神和灵魂构成。人有三 种体液(气、胆汁、粘液)、七种基本组织(血液、原生质、肌肉、脂肪、骨、 骨髓和精液)以及身体产生的废弃物。人体的发育与衰老,以及人体各要素的循 环与我们所吃的食物有关。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通过调节饮食而使身心系统恢复平衡、纠正不良生活习 惯和行为、药物治疗以及采取预防性疗法。 饮食 草药 按摩 冥想 瑜伽 体位法 韦达 养生学
在阿育韦达养生学中,调节饮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人体被认 为是食物的产物,食物是一切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个体的精神状况及其 性情受其所吃食物的影响。食物缺乏营养或者没被有效转化,都会导致各种各样 的疾病。 有一句大家都挺熟的西方谚语:“你吃了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然而韦达养生学的看法是:“你的身心状态是由你已消化吸收,加上 你不能消化吸收的东西组合而成的。” 换而言之,不见得你吃了什么就一定会得到它的益处:原因是:有可能你 根本无法消化吸收某种食物。身心无法消化的“食粮”在身体、精微体当中累积 形成“食垢”,成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 阿育韦达描述了食物的三种属性(详见表1) 表1食物的三种属性与作用 分 类 悦性食物 惰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 富于营养,新鲜可口, 不新鲜、放置过久、腐烂、 太过酸、辣、苦、咸:太 特征 易于消化和吸收 发臭,难以消化 过刺激、干燥,太烫等 新鲜水果、谷物类、蔬 肉类、海产类、蛋类,方 咖啡、茶,辣椒,香烟, 举例 菜类、坚果类 便面,罐头,饼干等 酒,榴莲:腌制咸菜等 产生愉悦、善良、清醒 容易产生饱涨感但缺少营 引起沮丧、亢奋、激动、 对人体的 理智等积极作用 养,引起懒惰、嫉妒、好 失眠等反应 作用 斗等不良习气 按照阿育韦达养生理论,治疗疾病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l.净化治疗(Shodhana),包括内部净化和外部净化,通过催吐、致泻、沐 浴、发汗等手段,祛除身体和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 2.缓解治疗(Shamana),抑制人体内的有害体液。 3.饮食和运动处方(Pathya Vyavastha),包括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和心 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指明禁忌情况。 4.消除致病因素治疗(Nidan Parivarjan),消除病人在饮食和生活方式方面 存在的致病因素
在阿育韦达养生学中,调节饮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人体被认 为是食物的产物,食物是一切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个体的精神状况及其 性情受其所吃食物的影响。食物缺乏营养或者没被有效转化,都会导致各种各样 的疾病。 有一句大家都挺熟的西方谚语:“你吃了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然而韦达养生学的看法是:“你的身心状态是由你已消化吸收,加上 你不能消化吸收的东西组合而成的。” 换而言之,不见得你吃了什么就一定会得到它的益处;原因是:有可能你 根本无法消化吸收某种食物。身心无法消化的“食粮”在身体、精微体当中累积 形成“食垢”,成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 阿育韦达描述了食物的三种属性(详见表 1) 表 1 食物的三种属性与作用 分 类 悦性食物 惰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 特征 富于营养,新鲜可口, 易于消化和吸收 不新鲜、放置过久、腐烂、 发臭,难以消化 太过酸、辣、苦、咸;太 过刺激、干燥,太烫等 举例 新鲜水果、谷物类、蔬 菜类、坚果类 肉类、海产类、蛋类,方 便面,罐头,饼干等 咖啡、茶,辣椒,香烟, 酒,榴莲;腌制咸菜等 对人体的 作用 产生愉悦、善良、清醒 理智等积极作用 容易产生饱涨感但缺少营 养,引起懒惰、嫉妒、好 斗等不良习气 引起沮丧、亢奋、激动、 失眠等反应 按照阿育韦达养生理论,治疗疾病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净化治疗(Shodhana),包括内部净化和外部净化,通过催吐、致泻、沐 浴、发汗等手段,祛除身体和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 2.缓解治疗(Shamana),抑制人体内的有害体液。 3.饮食和运动处方(Pathya Vyavastha),包括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和心 理状态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指明禁忌情况。 4.消除致病因素治疗(Nidan Parivarjan),消除病人在饮食和生活方式方面 存在的致病因素
5.心理疗法(Satvavajaya),主要涉及心理疾病领域,包括如何戒除不健康 的心理欲望和如何培养勇气、增强记忆力和集中精神。 6.利用免疫和强身健体药物的治疗(Rasayana),用来增强机体的力量和活 力。通过这种治疗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果,包括全面强身健体,加强记忆力和智 力,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保持年轻,改善肤色以及保持身心的最佳状态。 第二节 传统瑜伽咖核心理论 瑜伽理论体系中,对人体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五大元素(Five Elements)、七 个功能(Seven Dhatas)、三个身体(Three body)及身体的五个层面(Five Pancha Kosha)和三脉七轮(Nadi&Chakras)理论。 一、五大元素理论(Five Elements) 瑜伽理论认为,人体由五大元素组成:土、水、火、风、以太(空),这五 大元素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材料。土代表物质的固态,特征是稳定性。包括身 体中的皮肤、肌肉、骨骼、头发等:水代表物质的液态,特征是流动性。包括唾 液、消化液、血液、各种体液:火是一种力量,有形而无质,特征是能将固态转 变成液态和气态。火控制体内新陈代谢和各种酶、激素的转化:风代表物质的气 态,特征是行动力和爆发力,引发行动,如肌肉的运动、胃肠的蠕动、神经传导 等:以太就是空间,在人体中,口腔、消化道、肺泡、微血管等空腔结构都包括 在内
5.心理疗法(Satvavajaya),主要涉及心理疾病领域,包括如何戒除不健康 的心理欲望和如何培养勇气、增强记忆力和集中精神。 6.利用免疫和强身健体药物的治疗(Rasayana),用来增强机体的力量和活 力。通过这种治疗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果,包括全面强身健体,加强记忆力和智 力,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保持年轻,改善肤色以及保持身心的最佳状态。 第二节 传统瑜伽核心理论 瑜伽理论体系中,对人体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五大元素(Five Elements)、七 个功能(Seven Dhatas)、三个身体(Three body)及身体的五个层面(Five Pancha Kosha)和三脉七轮(Nadi & Chakras)理论。 一、五大元素理论(Five Elements) 瑜伽理论认为,人体由五大元素组成:土、水、火、风、以太(空),这五 大元素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材料。土代表物质的固态,特征是稳定性。包括身 体中的皮肤、肌肉、骨骼、头发等;水代表物质的液态,特征是流动性。包括唾 液、消化液、血液、各种体液;火是一种力量,有形而无质,特征是能将固态转 变成液态和气态。火控制体内新陈代谢和各种酶、激素的转化;风代表物质的气 态,特征是行动力和爆发力,引发行动,如肌肉的运动、胃肠的蠕动、神经传导 等;以太就是空间,在人体中,口腔、消化道、肺泡、微血管等空腔结构都包括 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