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项群训练理论 可测量类项群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发展过程中的 高原现象 邬向明(492)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竞赛规则变化致因的研究 宋鸣(504) 体能主导类项群重大比赛中的“克拉克现象” 4t0:。0040”+*+ 李益群(518) 短时间耐力项目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多种竞速能力 的发展特点 杨善德(541) 陆上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二人三角传接配合 蔡江涛(550) 对我国篮、排、足球国家队运动员队伍组建、发展、 更新特点的比较研究 尹洪满(558) 中、韩两国格斗性项目选手大赛年训练特征的比较 韩国宋济昊 (573) 主要参考文献… (598)
口第一章项群调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1 第一章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 及其科学意义 田麦久等 1.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的新层次 1.1.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 运动训练的理论源于运动训练的实践。在专项运动训练实 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各个专项的训练理论,继而以其为基 础,又发展和建立了一般训练理论。通常认为,自1964年前 民主德国哈雷博土等人的“训练学”(Trainingslehre)一书做为 莱比锡体育学院函授教材问世以来,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即 由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一般和专项这两个层次的训练理论各有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和适用范畴,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 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专 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 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但随 着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这一体系已日益表现出其明显的不 足,即专项训练学受到视野的局限而难脱狭窄并难以深化和提 高,一般训练学在力求概括适宜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时遇到 巨大的困难以及这两个层次中间所出现的断裂
2项群训练理论 人们在探讨研究众多竞技运动项目共同规律的过程中强烈 地感到,在许多方面常常难以,甚至不可能将不同项目所具有 的多种风格和特点简单地做出单一的概括和归纳。面如果将某 几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许多共同的特点便会 立即清晰地显现出来。例如足球、水球、曲棍球的进攻和防守 战术;马拉松跑、长距离游泳和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对心血管系 统的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高度要求;艺术体操、技巧和花样游泳 的动作创新与编排技巧;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的发球和接发 球技术等等。 这些简单的举例提示我们,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固有的特 点,将它们分别划归不同的类属,分别进行专门的研究,已是 训练理论和训练实践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 题。 由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是我们 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在认真探求如同上述举例所示的项 目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项目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 解析。例如: —长距离竞速项目要求运动员肌肉组织中含有高比例的 红肌纤维;而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肉组织中则都含 有大量的白肌纤维。 一对田径、游泳、举重运动员来说,只需熟练掌握一个 或几个动作,并在完成这一个或几个动作时,力求表现出最大 的体能;而体操、花样游泳等项运动员则必须不断发展新的技 术动作,在比赛中则要求努力按照稳定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去完成这些动作。 一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选手比赛时力求把训练中千百 次重复的练习完整地“复制”出来;而各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 比赛时则必须按比赛场上双方对抗情势的变化,把平时训练中
☐第一章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3 掌握、积累的多种技、战术“元件”有机地构成新的组合,据 以制敌取胜。 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规 则等等方面。这些异同点的存在表明,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 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既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而深人地 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又可在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升华 和提高:并能有机地加强原有两个层次理论之间的联系。这无 疑地将会大大地充实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进而推动运动训练 实践的迅速发展。 我们把运动项目的不同类属命名为“项群”,把揭示项群 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1.2.项群训练理论的方法学优势 1.2.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以项群为基本单位去认识和概括同类属竞技项目的共同特 点,即既能够获得远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在一个较 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几个或几十个运动单项共同的训练规律,又 不会因受到其它类属项目不同特点的约束,而使得一个项群的 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 在各个项群的专题研究及综合的理论研究中,都在不同项 群的构成、竞赛、训练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单个项群独有的许多 基本特点。 例如,对各个格斗对抗性项目主要攻防技术方法的数量所 做的概括有助于人们对此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便于进行项 目间的比较(表1一1)
4 ☐项群训练理论 表1一1 格斗对抗性项目主要技术方法数量 项 目 基本进攻方法 基本防守方法 总 计 摔跤 200多个 300多个 500多个 柔道 150多个 200多个 300多个 拳击 6个 12个 18个 击剑 4个 8个 12个 散打 30多个 60多个 90多个 (依贺子文,1988) 又如,集体组队并排成特定阵型参赛是同场对抗性项群的 的共同特点。对六个同场对抗性项目常用参赛阵型的比较,亦 可以给人们以有益的启发(表1一2)。 表1一2 同场对抗性项群常用比赛阵型的比较 项 目 足球 手球 曲棍球 冰球 水球 篮球 每队参 11 11 6 7 5 赛人数 oo OOO 000O O0O OO○ 0O 0000 OOO 000 OO o0O oo 常用比 000 O O O 赛阵型 O O 1-442 1-3-3 1-2-3-5 1-2-3 1-3-3 2-3 (依麻雪田,1987) 1.2.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运动训练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