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荚膜染色的原理是因为荚膜和染料间的亲和力 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 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 一透明圈。由于荚 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固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 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细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 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胞呈 无色透明状)。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据芽胞既难以染色而 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 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 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胞着色。当染芽胞时,菌体也会 着色,然后水洗,芽胞染上的颜色难以渗出,而菌体会 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 胞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胞,便 于观察
细菌荚膜染色的原理是因为荚膜和染料间的亲和力 弱,不易着色,通常采用负染色法染荚膜,即设法使菌 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从而使荚膜在菌体周围呈 一透明圈。由于荚 膜的含水量在90%以上,固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 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细菌的芽胞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 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胞呈 无色透明状)。芽胞染色法就是根据芽胞既难以染色而 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 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 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胞着色。当染芽胞时,菌体也会 着色,然后水洗,芽胞染上的颜色难以渗出,而菌体会 脱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 胞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胞,便 于观察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 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 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 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的方法很 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充用 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 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 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 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 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鞭毛染色的方法很 多.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在染色前充用 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 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巩固无菌操作技求,掌握细菌及其结 构的染色技术。 内容: 1、学习细菌单染色操作技术。 2、学习革兰氏染色技术。 3、学习细菌的荚膜、芽孢及鞭毛染色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巩固无菌操作技求,掌握细菌及其结 构的染色技术。 内容: 1、学习细菌单染色操作技术。 2、学习革兰氏染色技术。 3、学习细菌的荚膜、芽孢及鞭毛染色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单染色法: (1)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斜面菌种。 (2)吕氏美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黑色素液或碳素墨水、香柏油、二甲苯、 无菌水 (3)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 玻片、吸水纸、无菌牙签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单染色法: (1)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斜面菌种。 (2)吕氏美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黑色素液或碳素墨水、香柏油、二甲苯、 无菌水 (3)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 玻片、吸水纸、无菌牙签
2、革兰氏染色: (1)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 肠杆菌(E.coli)菌液,待测菌菌液l~2种; (2)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 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 (3) 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接种 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
2、革兰氏染色: (1)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 肠杆菌(E.coli)菌液,待测菌菌液l~2种; (2)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 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 (3) 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接种 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