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试卷(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 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 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着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 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 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 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 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 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 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遙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 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徳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 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 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 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遙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 祖大椿,而贬低斥鴳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 不是与郭象“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 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 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 了。可见若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拋却时待, 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 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 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遙,端视其是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 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 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 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
单元检测试卷(二)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 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 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着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 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 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 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 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 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 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 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 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 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 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 祖大椿,而贬低斥 宋荣子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 不是与郭象“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 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 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 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 了。可见若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 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 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 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是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 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 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 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 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
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 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 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 待,真正的逍遥。(有删改) 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答案C 解析“‘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 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C项强加因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 真正的“逍遥” B文章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 D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 逍遥 答案D 解析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 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 的这一说法就不可执实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 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 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答案A 解析由“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知,“大鹏髙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理解有误
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 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 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 待,真正的逍遥。(有删改) 1.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逍遥”,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 B.“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 C.“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 D.“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 答案 C 解析 “‘逍遥’不属于道德修养境界”和“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 生自在”没有因果关系,C 项强加因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针对庄子《逍遥游》《齐物论》中的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逐步论证 真正的“逍遥”。 B.文章第二段从理解“逍遥”的境界的角度,论证了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C.文章第三段论证了郭象对“逍遥”的认识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观点并不矛盾。 D.文章结尾用尧和许由两个入世者的正面事例,论证了即使居庙堂之上,也可以实现真正的 逍遥。 答案 D 解析 许由不是正面事例,且他“自限于深山之中”,不是入世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 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 B.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 的这一说法就不可执实。 C.“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 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 D.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 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 答案 A 解析 由“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知,“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理解有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 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所钦服的是《庄子》研究, 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 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 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 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 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 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 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賀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 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地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 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 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 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 有憾事。” 后来,賀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 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 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 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所钦服的是《庄子》研究, 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 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 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 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 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 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 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 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 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地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 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 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 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 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 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 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 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在矮屋的梁上上吊了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 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冇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 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地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 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 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 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 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 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 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 B.文中有多处文言的表达,这不但使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具有很大的容量,而且使得文章语 言典雅,充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C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 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D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 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答案B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 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在矮屋的梁上上吊了。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 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 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地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 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 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 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 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 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 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 B.文中有多处文言的表达,这不但使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具有很大的容量,而且使得文章语 言典雅,充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C.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 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D.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 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答案 B
解析A项“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错。C项“工作中”不当。D项“对‘文化大革命’ 的强烈批判”错。 5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 ②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③洒脱随性:“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他毫无沮 丧之色,从容自在。④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 为己任 6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答案①“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 题目点出了贺先生的身份;②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他自由自在,不以 环境险恶为念:③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三、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 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威敬之。同郡郭逊,以清 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 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 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 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 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乜。旬有氽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 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成在坐。时练衷迸薏戎 服有风吹君帽落漫目东右及寒客幻言以观甚茶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漫命取以还之廷尉太 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 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 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 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
解析 A 项“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错。C 项“工作中”不当。D 项“对‘文化大革命’ 的强烈批判”错。 5.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 ②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③洒脱随性:“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他毫无沮 丧之色,从容自在。④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 为己任。 6.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 题目点出了贺先生的身份;②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他自由自在,不以 环境险恶为念;③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三、文言文阅读(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 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 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 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 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 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 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 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成在坐。时佐吏并著戎 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 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 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 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 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 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