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无能为也已( 4.秦伯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 3.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古义: 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5.既东封郑 6.越国以鄙远( 五、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an)南 佚(yi)之狐 夜缒(Chui)而出 B越国以鄙(bi)远 君之薄(bo)也共(g0ng)其乏困 C.朝济(j1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e)失其所与(y D.若不阙(jue)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a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仲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以其无礼于晋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失其所与,不知( ) 3.无能为也已( ) 4.秦伯说(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今义: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许 公曰:“……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杂然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3.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越国以鄙远( ) 3.既东封郑( ) 4.与郑人盟( ) 5.既东封郑( ) 6.越国以鄙远( ) 五、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以其无礼于晋
吾祖死于是 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 吾其还也 高可二黍许 吾视其辙乱 六、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许之 1.下列句子,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 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B.①③⑦ C④⑥⑧D④⑤⑧ 七、默写填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矣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今老矣, 公曰: 今急而求子 然郑亡, 许之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邻之厚, 若余郑以为东道 ,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 君之 所知也。夫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秦伯说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 不武。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 、基础题 1.下列词或短语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忤视(wu) 夏无且(qⅰe) 变徵之声(zhi)振慑(she) 收盛(heng)更虑之(geng) 图穷匕见(jan)卒起不意(cu) C.嗔目(chen)和而歌( 箕踞以骂(ji) 以药淬之(cui) D.说见臣yue)被八创 (chuang)给贡职(j1) 愿得谒之(ye)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B.秦王还柱而走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C.卒惶急不知所为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词义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吾祖死于是 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 D.吾其还也 高可二黍许 吾视其辙乱 六、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 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许之。 1.下列句子,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七、默写填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矣,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今老矣, 。” 公曰:“ ,今急而求子, 。然郑亡, !”许之。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 以鄙远 ,君 知其 难也 。 ? 邻之 厚, 。若 余郑 以为 东道 主, , ,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 ,君之 所知也。夫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将焉取之? , 唯君图之。”秦伯说,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 ; , 不武。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 一、基础题 1.下列词或短语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忤视(wǔ) 夏无且(qiě) 变徵之声(zhǐ) 振慑(shè) B.收盛(chéng) 更虑之(gēng) 图穷匕见(jiàn) 卒起不意(cù) C.嗔目(chēn) 和而歌(hè) 箕踞以骂(jī) 以药淬之(cuì) D.说见臣(yuè) 被八创(chuàng) 给贡职(jǐ) 愿得谒之(yè) 2.下列句中加横线字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B.秦王还柱而走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C.卒惶急不知所为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3.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词义。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⑨进兵北略地 (10)群臣怪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横线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横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台 句: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簊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自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8.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群臣侍殿上者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5.使工以药淬之 6.日以尽矣 7.皆白衣冠以送之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9.使使以闻大王 10.以次进 11.以故荆轲逐秦王 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3.而乃以手共搏之 14.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5.遂拔以击荆轲 箕踞以骂 17.乃欲以生劫之 18.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9.以其无礼于晋 20.敢以烦执事 21.越国以鄙远 22.焉用亡郑以陪邻 23.阙秦以利晋 24.以乱易整 、默写填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基础部分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飨跽戮 2给下列例句中的“为”字选择读音及释义,请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选择的读音A.wei B we i 选择的词义A.替B.为了C成为D结为E作为F疑问助词G是H.认为L做J谋划K给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⑨ 进兵北略地 (10)群臣怪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横线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6.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横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8.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5.使工以药淬之 6.日以尽矣 7.皆白衣冠以送之 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9.使使以闻大王 10.以次进 11.以故荆轲逐秦王 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13.而乃以手共搏之 14.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5.遂拔以击荆轲 16.箕踞以骂 17.乃欲以生劫之 18.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9.以其无礼于晋 20.敢以烦执事 21.越国以鄙远 22.焉用亡郑以陪邻 23.阙秦以利晋 24.以乱易整 三、默写填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荆轲和而歌, ,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 发尽上指冠。 ,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一、基础部分 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飨___________ 啖___________ 眦___________ 跽___________ 俎___________ 彘___________ 戮___________ 戳___________ 玦___________ 2.给下列例句中的“为”字选择读音及释义,请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选择的读音 A.wéi B.wèi 选择的词义 A.替 B.为了 C.成为 D.结为 E.作为 F.疑问助词 G.是 H.认为 I.做 J.谋划 K.给 ①使子婴为相( )( ) ②为击破沛公军( )( )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④臣为韩王送沛公()( ⑤为之奈何( 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⑨君王为人不忍( ⑩0军中无以为乐( O11客何为者( O12窃为大王不取也() O13人为刀俎( O14公为我献之 O15吾属今为之虏矣( O16何辞为( 3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①臣活之(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不如因善遇之(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⑧壮士!——赐之卮酒( 4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④立而饮之( )⑤拔剑切而啖之( ⑥劳苦而功高如此( )⑦拔剑撞而破之( 5.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沛公居山东时( ④具告以事( )⑤欲呼张良与俱去( )⑥欲告沛公( ⑦长于臣( )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⑨竖子不足与谋( 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6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及用法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 关中 ②旦 )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③范增说( 项羽曰 ④好()美姬 ⑤皆为 )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 )见 ⑦使子婴为相(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日()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丛沛公( ②亡去不义(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遊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 ⑧且为之奈何(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每句0.5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要项伯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2)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 ④臣为韩王送沛公( )( ) ⑤为之奈何( )( ) 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 ⑨君王为人不忍( )( ) ⑩军中无以为乐( )( ) ○11 客何为者( )( ) ○12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13 人为刀俎( )( ) ○14 公为我献之( )( ) ○15 吾属今为之虏矣( )( ) ○16 何辞为( )( ) 3.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①臣活之( )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不如因善遇之( )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 ⑧壮士!——赐之卮酒( ) 4.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④立而饮之( )⑤拔剑切而啖之( ) ⑥劳苦而功高如此( )⑦拔剑撞而破之( ) 5.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沛公居山东时( ) ④具告以事( )⑤欲呼张良与俱去( )⑥欲告沛公( ) ⑦长于臣( )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⑨竖子不足与谋( ) 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6.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及用法。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 ③长于臣( )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 1-5 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急击勿失!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 )关中 ②旦( )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③范增说( )项羽曰 ④好( )美姬 ⑤皆为( )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 )见 ⑦使子婴为相( )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 6-12 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2.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 )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③要项伯(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 ②亡去不义( )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④固不如也( ) ⑤秦时与臣游( ) 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 ⑦不如因善遇之( ) ⑧且为之奈何( )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 分,每句 0.5 分)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要项伯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3)之 ①珍宝尽有之( ②为之奈何(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以 ①具告以事(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幸 ①妇女无所幸( )②故幸来告良( (6)王 沛公欲王关中(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秦地可尽王也( (7)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6.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沛公居山东时一一山东 古义: 今义: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一一足以 古义: 今义: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一一婚姻 古义: 今义: (4)所以遣将守关者一一所以 古义 今义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一出入 古义: 今义: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一非常 古义: 今义: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一—今人 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适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13-2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力攻秦( )②范增数且项王 )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而听细说 )⑥坐须臾( ⑦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若入前为寿(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 )⑩臣死且不避( 9.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三、选择题 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卮酒(zh)刀俎(z) 鲰生(q0)目(chen) 戮力(1)杯(zhuo)犒劳(ho)樊哙(fan)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 ) ②为之奈何(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⑷以 ①具告以事(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 ) ②故幸来告良( )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④秦地可尽王也( )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 6.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今义: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足以 古义: 今义: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 今义: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 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 古义: 今义: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 今义: 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 今义: 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 13-22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戮力攻秦( ) ②范增数目项王( ) ③因击沛公于坐( ) ④故遣将守关者( ) ⑤而听细说( ) ⑥坐须臾( ) 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⑧若入前为寿( )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⑩臣死且不避( ) 9.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三、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卮酒(zhī) 刀俎(zǔ) 鲰生(qǔ) 瞋目(chēn) B.戮力(lù) 杯杓(zhuó) 犒劳(hào) 樊哙(f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