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练习题 《儒道互补》练习: 、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B) A.曲肱(gong) 社稷(j1) 稽首(j) 鲜 克有终(xian) B.熊蹯(fan) 弑君(shi) 信禀(bing 上 下相蒙(meng) C.衮职(gun) 嗾使(s6u) 忿憶(zhi) 观 其辟丸(pi) D.孝悌(di) 舟舆(yu) 布橐(tuo) 靡 不有初(mi) 解析:A稽首(qi)C辟(bi)D悌(ti)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①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②曲肱而枕之(肱: 胳膊) B.①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②受国之垢,是谓之耻(垢: 耻辱) C.①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爱) ②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 虽然) D.①愚人无智,空口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爽:爽口)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适合,符合) 解析:爽,败坏。 3.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D) A.既来之,则安之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何以利吾国? D.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解析:死,为动用法
1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练习题 《儒道互补》练习: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B ) A.曲肱(gōng) 社稷(jì) 稽首(jī) 鲜 克有终(xiǎn) B.熊蹯(fán) 弑君(shì) 信禀(bǐng) 上 下相蒙(mēng) C.衮职(gǔn) 嗾使(sǒu) 忿懥(zhì) 观 其辟丸(pì) D.孝悌(dì) 舟舆(yú) 布橐(tuó) 靡 不有初(mǐ) 解析:A 稽首(qǐ) C 辟(bì) D 悌(tì)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①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②曲肱而枕之(肱: 胳膊) B.①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②受国之垢,是谓之耻(垢: 耻辱) C.①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偏爱) ②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即: 虽然) D.①愚人无智,空口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爽:爽口)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适合,符合) 解析:爽,败坏。 3.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既来之,则安之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何以利吾国? D.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解析:死,为动用法
4.下面各句,从句子类型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D) A.何以利吾国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功之有哉 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解析:定语后置。 翻译下面语句。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吃过,居住不要追求安稳,对什么事情要反应敏捷 但是要少说话。向有道德的人看齐,这样就算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 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译: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 什么能代替它。弱小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 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 国家的灾祸,才算是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语。 《晋灵公不君》练习: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公患之,使锄(chu)麂(ni)贼之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 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饮:给…喝 解析:多次。 2、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B.明搏而杀之。 坐而假寐
2 4.下面各句,从句子类型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何以利吾国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何功之有哉 D.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解析:定语后置。 三、翻译下面语句。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吃过,居住不要追求安稳,对什么事情要反应敏捷 但是要少说话。向有道德的人看齐,这样就算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 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译: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 什么能代替它。弱小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 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国家的君主;承担 国家的灾祸,才算是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听起来恰像是反语。 《晋灵公不君》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贼之 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 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饮:给……喝 解析:多次。 2、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B. 明搏而.杀之。 坐而.假寐
C.使妇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D.其右提弥明知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解析:A.代词;消独。B.顺承;修饰。C.修饰。D.代词;大概。 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A) (1)盛服将朝(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修齐治平》练习: 1.下列格言和警句,不是出自《大学》或《中庸》的一项是(B) A、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 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人一之,已百之;人十之,己千之 2、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A)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 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 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3、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B)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
3 C.使妇载以.过朝。 遂扶以.下。 D .其.右提弥明知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解析:A.代词;消独。B.顺承;修饰。C.修饰。D.代词;大概。 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A ) (1)盛服将朝(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修齐治平》练习: 1.下列格言和警句,不是出自《大学》或《中庸》的一项是( B ) A、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 。 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人一之,己百之;人十之,己千之 2、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A)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 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 厉害得失。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 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 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3、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 B )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 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 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4.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②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 坏事)。同义词:“无所不为”。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5.“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B)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家国天下》练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解析:B写;劝。C开端:扩大。D对待;机遇。E切中;符合。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D)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解析:A古,举动:今,措施。B古,对待;今,遇见。C古,脸色;今,色彩。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上不称天心 B.下为百姓所 C.欲令耳目外通 D.上不称天心 解析:ABC名词作状语,D动词使动。 4.“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 闻其过,遂至灭亡
4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 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 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4.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②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 坏事)。同义词:“无所不为”。成语出处:《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③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5.“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四书’,”一句中“四书”指的是( B ) 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春秋》《论语》《孟子》《礼记》 D.《韩非子》《列子》《孟子》《庄子》 《家国天下》练习: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解析:B 写;劝。C 开端;扩大。D 对待;机遇。E 切中;符合。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D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解析:A 古,举动;今,措施。B 古,对待;今,遇见。C 古,脸色;今,色彩。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上.不称天心 B.下.为百姓所 C.欲令耳目外.通 D.上不称.天心 解析:ABC 名词作状语,D 动词使动。 4.“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 闻其.过,遂至灭亡
解析:ACD,代词,他的;B,代词,自己。 5、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A)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6.翻译下列语句。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译: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 之见都讲出来 (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 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 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匡救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 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 《朱子语类》三则学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C) A.略晓其义即厌之 夫秦何厌之有哉 B.明知合行大路 文章合为时而著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文章须自出机杼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解析:A满足;B应该;D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B.吾知免夫,小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5 解析:ACD,代词,他的;B,代词,自己。 5、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A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6.翻译下列语句。 (1)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译:陛下开拓思路,采纳臣民忠言,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 之见都讲出来。” (2)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 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我每当无事静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对上不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对下 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诚的人匡救劝谏,好让我的视听能和外边 相通,使百姓没有积怨。 《朱子语类》三则 学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C ) A.略晓其义即厌.之 夫秦何厌.之有哉 B.明知合.行大路 文章合.为时而著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文章须自出机.杼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解析:A 满足;B 应该;D 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 B.吾知免夫.,小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这里只在人札定脚做将.去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