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核苷酸代谢 The Nucleotide Metabolism 目录
目 录 第十三章 核苷酸代谢 The Nucleotide Metabolism
体外实验资料: *1909-~1934年,美国生物化学家0wen证明,核酸 的分解单位是核苷酸。 *1961年,美国生化学家Juan Oro模拟大气放电, 在有氰化氢参加的反应体系中发现有氨基酸和腺 嘌呤生成。 *1963年,Ponnamperuma在类似的实验中也得到了 腺嘌呤。后来,他又与Ruth Mariner、Carl Sagan 将腺嘌呤与核糖连接成为腺苷;再连接磷酸,得到 了腺苷三磷酸(ATP)。 目录
目 录 体外实验资料: 1909~1934年,美国生物化学家Owen证明,核酸 的分解单位是核苷酸。 1961年,美国生化学家Juan Oro模拟大气放电, 在有氰化氢参加的反应体系中发现有氨基酸和腺 嘌呤生成。 1963年,Ponnamperuma在类似的实验中也得到了 腺嘌呤。后来,他又与Ruth Mariner、Carl Sagan 将腺嘌呤与核糖连接成为腺苷;再连接磷酸,得到 了腺苷三磷酸(ATP)
体内实验资料: *早在演绎核苷酸生物合成前,生物化学家就已经发现 动物会排泄3种不同的含氨废物,即NH3、尿素和尿 酸。尿酸就是嘌吟化合物的代谢产物。 *在1950年间,John M.Buchanan和G.Robert Greenberg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嘌呤核苷酸降解物一 一尿酸分析证明,嘌吟分子的原子N1来自门冬氨酸, N和N来自谷氨酰胺等,完成了嘌呤生物合成过程的 演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嘌吟不是以游离含 氨碱,而是以核苷酸形式在体内合成的。 这些发现促进了对核苷酸代谢相关疾病的认识。 目录
目 录 体内实验资料: 早在演绎核苷酸生物合成前,生物化学家就已经发现 动物会排泄3种不同的含氮废物,即NH3 、尿素和尿 酸。尿酸就是嘌呤化合物的代谢产物。 在 1950 年 间 , John M. Buchanan 和 G. Robert Greenberg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嘌呤核苷酸降解物— —尿酸分析证明,嘌呤分子的原子N1 来自门冬氨酸, N3 和N9 来自谷氨酰胺等,完成了嘌呤生物合成过程的 演绎。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嘌呤不是以游离含 氮碱,而是以核苷酸形式在体内合成的。 这些发现促进了对核苷酸代谢相关疾病的认识
1964年,科学家确定Lesch-Nyhan综合征与次黄嘌 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有关。至今 已发现,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障碍与很多遗传性、 代谢性疾病有关。 模拟核苷酸组成成分,如取代碱基、核苷和核苷酸 的类似物已发展为在临床上常用、有效的抗代谢药物
目 录 1964年,科学家确定Lesch-Nyhan综合征与次黄嘌 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有关。至今 已发现,核苷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障碍与很多遗传性、 代谢性疾病有关。 模拟核苷酸组成成分,如取代碱基、核苷和核苷酸 的类似物已发展为在临床上常用、有效的抗代谢药物
第一节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Biologic Functions of Nucleotides 目录
目 录 第一节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Biologic Functions of Nucleot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