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者前言 15 产生误导作用,将一些实质上不相同的现实事件和历史事件牵强地联系 在一起,结果出现重大的知觉错误。 经常发生的错误知觉。由于存在这些导致错误知觉的机制,决策者 是很容易错误地认识客观事实的。在从理论层面讨论了错误知觉的生成 机制之后,杰维斯继续分析了四种常见的错误知觉。首先是国家决策者 往往将对方想象为内部团结一致、令行萘止的行为体。这样一来,任何 无意、巧合和偶然的事件都会被视为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比如,美国 国务卿杜勒斯就认为,“俄国人是国际象棋大师,他们严密周到地设计 …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就像他们在棋盘上筹棋运子一样。”苏 联人也是一样。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一架U一2飞机飞越苏联上 空,无论肯尼迪怎样解释这是因为飞机迷失方向,赫鲁晓夫都不能相 信,他认为这是美国整个战略的一步棋。其次是决策者往往过高估计自 己的影响力和被影响的程度。如果出现了有利于自己的情景,决策者就 认为是自己的影响所致。比如尼克松访华期间,美国认为越南北方肯定 会利用这一时机发动大规棋进攻,结果北方设有发动进攻,美国则认为 这是因为美国对越南的轰炸瓦解了对方的进攻。一旦出现不利结果,则 会认为这是对方的敌意预谋,与自己的行动没有关系。中国出兵朝鲜, 美国人武断地认为这是中国国内存在商度的对美敌意和周密的战略谋 划,而不考虑中国的行为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担心美国对中国领土的威胁 而做出的自卫友应。第三是愿望思维(wishful thinking)。人们在接收信 虑的时候,总是趋于避开自已不愿听到和香到的事情,总是希望接收到 自己愿意听到和看到的消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愿望思维。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一些人总是对和平抱有侥幸心理。所以,当张 伯伦从慕尼器回到伦敦的时候,他们相信张伯伦为英国高得了一代人的 和平。这一错误知觉正是愿望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最后是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当人们在考虑应该采取一种政策的时候,却发现 了许多关于这一政策不妥的意见和评论,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认为不 正确,于是就会出现认知失调现象。为了保持自己的认知相符,人们便 寻找理由,以自圆其说。比如,50年代初美国原本希望在印度支那进 行干预,以防止所谓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出现。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 做到,便转而认为即使不干预,印度支那的多米诺现象也不会十分严 重,以此调整自己的认知失调
16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灯觉 杰维斯使用了大量的历史例证,说明即使再明智的决策者也经常出 现这些错误知觉。所以,他在著作的最后对决策者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 的忠告,希望决策者能够意识到人的认知是有着局限性的,人心理过程 包舍了错误知觉生成的机制,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尤其是接牧到与自己 原有的认识矛盾的信总的时侯,要冷静全面地思考,尽量减少决策过程 中的错误知觉。比如,央策者可以进行移位思考,将自己置于对方的处 境,来理解对方可能做出的反应。或者可以多了解对方国内政治和社会 进程,以便防止以自己国内政治和社会进程的习惯定势去判断对方的行 为和对策。减少错误知觉,就可以减少由于错误知觉造成的国家之间的 冲突和战争。 三 杰维斯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概括起来说,有四个 方面尤为突出。这就是:1)理论的借鉴与创新;2)微观层次研究的成 功尝试:3)对历史史料的娴熟使用;4)对决策和决策者的实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杰维斯主要是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试验结 果,对涉及国际政治的决策和决策者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如果对决策者 个人进行分析,理论方面最适合借鉴的无疑是心理学,但是将心理学与 国际政治学研究结合起来,也无疑是学术难度很大的研究设计。不过, 如果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突破,不难发现其 重大成果几乎都是借鉴其他学科的最新理论而产生的,都是在其他学科 的启迪下实现突破的。早期的国际政治研究主要借鉴了历史学和法学,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学开始走向社会科学,经济学便成为借鉴的主要源 泉。在20世纪80、9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舞台上叱咤风云的结构现实 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是猎鉴经济学的理论和逻辑,设计自己的理论 框架的。①90年代起,建构主义独树一帜,成为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 三足鼎立的理论范式,但是,国际政治领域的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是惜鉴 ①参见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 作与纷争》(苏长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译者前言 17 了社会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①所以,人们往往说,国际政治学是落后 的科学,总是在借鉴中发展。这种说法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借鉴和 启迪到目前来看仍然是国际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杰维斯在这方面的 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借鉴了心理学的理论,首先将认知心理学娴熟地运用 到国际政治领城,包含了图式理论、归因理论、自我知觉理论、认知相 符理论等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理性行为体由于心理机制和认知 过程而难以避免的非理性决策。 正像我们在上面简单提到的那样,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杰维斯十 分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研究层次。层次研究的方法是沃尔兹首先使用的, 他在1959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战争》一书,有意识地按照个人,国 家、国际体系三个层次设计了自己对战争原因的研究。②但是,沃尔兹 并没有专门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层次分析的方法予以论述。 161年,戴维·辛格写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国际关系中的层析分析问 题》,从宏观和徽观两个角度讨论了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因素。他的 宏观层次是国际体系,这是最全面的外部因素;他的微观层次是国内因 素,这是从国家内部分析国家对外行为的途径。③后来,国际关系研究 人员逐渐分理出六个分析层次,即:世界体系、国家间关系、社会、政 府、决策者角色和决策者个人,试图辨析每个层次上影响国家的国际行 为的重要因素,并有恋识地据此进行自己的研究设计。④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国际政治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新 的理论开始向现实主义挑战,但同时也出现两个趋势,一个是国际政治 ①参见亚历山大·沮特:《国际政治的杜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Nicholas Greenwood Onuf,Worid of Our Making:Rules and Ruie in Social Theory and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 (Columbia:Ur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89);John G.Ruggie,Con- structing the World Polity:Essays on I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ization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I998)。 2Waltz,Man,the State,and War. David Singer,"The Level-of-Analysis Problem in Interational Relations,"in Klaus Knorr and Sidney Verba,eds.The Iternational System: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lty Press,1961). 4James Rosenau,ed.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London:Frances Pin- ter,1980):Bruce Russeut.Harver Starr,and David Kinsella,Worid Politics Belmont,CA.: Wadworth/Thompson 2004)
18 国标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理论开始向体系层次发展,许多重要的国际政治理论都集中在体系层次 上面;第二个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开始集中在国内政治进程层面,主要采 取多元主义的方法,重点考虑国内政治进程中的利益集团政治对国家政 策的影响。在国际政治体系层次,最具有代表性的沃尔兹。从50年代 末,沃尔兹就一直在考虑建构一种体系层次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 经过二十年的思考,他的名著《国际政治理论》出版,其中最重要的问 题就是关于体系理论和还原理论的区别。沃尔兹认为,只有体系层次的 理论才是国际政治理论,其他层次的研究虽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都 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理论。①体系层次的研究势必将国家视 为单一行为体,将决策视为黑箱运作。而国内政治进程研究则势必将国 家视为非单一的多元行为体,将决策视为集团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② 这样的发展趋势对决策研究有着重大的影响,比如艾利森的名著《决策 的实质》考虑的就是单一理性行为体、组织程序和政府政治三种不同的 决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体系研究和国内政治多元主义研究的方 法。③杰维斯同样要揭示黑箱内部的决策机制,但是,他却将研究置于 最为微观的层次上面。《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于1976年出 版,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最微观层次上、也就是决策者个人心理过程层 次上对国际政治加以研究。所以,这显然是学术领城的空白。杰维斯的 研究显然填补这一空白,之后,出现了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决策者个 人的研究成果。④ 第三,杰维斯使用历史史料,以社会科学方式进行行为研究的方法 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自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界的行为主 ①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②关于这两种趋势的精彩论述,参见Peter Katrenatein,Robert Keohane,and Stephen Kras- ne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in Katzensiein.Keohane,and Krasner, s.Erploration and Contestation in the Study of Word Politics (Cambridge,Mass.:The MIT Phe8,1999),pp.23-30。 3 Alliwn,The Essence of Decision. ④参见Debarah W.Lason,Origin of Containment:A Psychological Eaxplanation(Prince 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Morton Deustch and Shula Schichunan,"Conflict: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in Margaret G.Hermann,ed.,Political Psycholog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6),pp.219-250;Betty Glad,ed.,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af War (Newbury Park.Califomia:Sage,1990)
译者前言 19 义革命以来,国际政治学的定位基本上得以明确,即:国际政治学属于 社会科学学科,其主要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认识论基础是 实证主义。这就要求国际政治学研究人员采用从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理 论假设、收集系统数据、进行科学验证、得出研究结论这一基本的社会 科学研究程序。二战以后,国际政治学开始脱离历史学,成为独立的社 会科学学科,主要标志就是国际政治学不再试图解释某一个具体的历史 事件,而是努力发现国际政治的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但 是,大家也都十分清楚,历史对于国际政治学是极其重要的。国际政治 研究学者怎样对待历史实际上成为一个重大的学术问意。杰维斯虽然没 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是他的研究方法却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启示。 杰维斯对历史是十分熟悉的,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了如指掌。他充分使用 了自己的这一特长,将历史作为研究的数据。他根据心理学理论提出假 设,然后使用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并且这些历史数据基本上都是已经确 认的史实。虽然每一个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只有寥寥数语,但是从他大 量的注释中可以看出他使用数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国际政治的知 觉和错误知党》之中,他始终采取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的 指导,提出研究问题;根据研究问题,提出理论假设;然后用丰富的史 料对自己提出的假设予以一一证明。他使用史实,并不是要对某一特定 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追踪,而是要通过大量史料发现决策者认知过程中 规律性的东西,发现他们在心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行为,这是一个国际 政治学家区别于历史学家的根本之处。许多国际政治研究人员使用历史 数据,但是像他这样如此娴熟、如此精到的学者实属少见。 第四,杰维斯的研究不仅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实 际意义,尤其对决策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杰维斯的研究直是以实际 问题为导向的,无论是他关于战略互动和战略合作的研究,还是他的政 治心理学研究,始终都是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密切联系的。国际政治学的 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惑。正像卡曾斯坦、基欧汉和克莱 斯纳所说的那样,国际政治的学理研究和国际政治的实际之间存在一条 鸿沟。①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意见。有人认为, D Peter J.Katzenstein,Robert O.Keohane,and Stephen D.Kraoner,eds..Erploration and Comstestation in the Study of Worid Politics,p.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