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录 序 基辛格其人其书 金灿荣 第1章 世界新秩序 (1) 第2章 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 尔逊 (13) 第3章 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威廉一世 与皮特 (37) 第4章 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 (59) 第5章 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 (83) 第6章 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117) 第7章 步向毁灭的政治机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的欧洲外交 (147) 第8章 卷人战争旋涡:迈向军事毁灭之路 (179)
第9章 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 (195) 第10章 胜利者的困境 (221) 第11章 史特瑞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 (239) 第12章 假象破灭:希特勒的崛起与凡尔赛和约的 毁灭 (259) 第13章 斯大林待价而沾 (289) 第14章 苏德协定 (307) 第15章 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325) 第16章 三种和平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 斯福、斯大林与丘吉尔 (349) 第17章 冷战的开始 (377) 第18章 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 (399) 第19章 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425) 第20章 与共产党人的谈判:阿登纳、丘吉尔与艾 森豪威尔 (445) 第21章 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土运河危机 (473) 第22章 匈牙利事件:欧洲的翻变 (501) 第23章 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柏林危机,1958一 1963 (519)
第24章 西方联盟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艾 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545) 第25章 越南:陷人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571) 第26章 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 (593) 第27章 越南:解脱,尼克松 (623) 第28章 地缘政治的对外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 (649) 第29章 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 (677) 第30章 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705) 第31章 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745) 致谢 (777)
图片日录 插图 1919年1月25日,威尔逊总统在巴黎和会上发表演说 华盛顿总统告别演说手稿。嵌人人像:乔治·华盛顿,以 斯图尔特(Gilbert Stuart)绘像为蓝本的雕刻像 P1 联合国大会一景 P13 左:老罗斯福总统,1905年8月;右:威尔逊总统,1919年7月 P37 左:奥兰治亲王威廉;右:黎塞留大主教 P59 1815年维也纳会议 P83 左:俾斯麦;右:拿破仑三世 P117 英国首相迪斯累里 P147 德皇威廉二世与沙皇尼古拉二世 P179 由左到右:兴登堡、前德皇威廉二世及售登道夫(Luden- dorff),摄于1917年
P195 由左至右:劳合一乔治、奥兰多、克里蒙梭及威尔逊, 1919年摄于凡尔赛 P221 由左至右:克里蒙梭、威尔逊、桑尼诺男爵(Baron Sid- ney Sonnino)及劳合-乔治,合影于1919年6月28日, 签署凡尔赛和约之后 P239 路德(Hans Luther)、布莱恩及史特瑞斯曼(右),与德 国代表团成员合摄于国际联盟 P259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1937年于幕尼黑 P289 斯大林与助理摄于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左起分别为与 会代表:布尔加宁(Nikolai Bulganin)、日丹诺夫(An- drei Zhdanov)、斯大林、伏罗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及赫鲁晓夫,时为1938年1月26日 P307 莫洛托夫于1939年8月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其身后 为里宾特洛甫及斯大林 P325 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在1941年8月的大西洋宪章会 议上 P349 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1945年2月 P377 左:丘吉尔、杜鲁」与斯大林在波茨坦,1945年;右: 艾德礼、杜鲁门与斯大林在波茨坦,1945年8月 P399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与各国贵宾,合影于1955年5月签 署奥地利国家条约之后 P425 杜勒斯在朝鲜“三·八”线,195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