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 1.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得到提升,现 如今,女研究生己经成为社会的一支庞大群体,她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多, 其中一个就是女研究生的婚恋问题°,2002年,周晓燕②的《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 题》,引起了社会对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重视。传统社会中的“择偶梯度”观念, 社会对女研究生的“刻板印象”,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女研究生还深受着传 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织的多元价值判断观念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女研究生的 婚恋问题变得相当复杂。而且处于该阶段的女研究生,正是择偶的最佳年龄段, 错过了这一阶段,尚未遇到合适婚配的对象,可选择面就会大幅减少。 2011年11月11日,这个被称为世纪单身节的日子,在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 假区,举办了一场让我们一起告别单身生活的“上海松江万人相亲大会”。人山 人海的火爆场面着实让举办方和参展方颇感意外。据统计,这场被称为“万人相 亲会”的盛大交友活动共吸引了11000多名青年男女和4000名老爸老妈。渴望在 光棍节之后顺利“脱光”的青年男女挤满了泰晤士小镇内的空旷广场⑧。 目前,国内对成人婚恋问题也作了相当多的探索研究,但针对女研究生的系 统研究并不多,女研究生是高等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 态度,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她们对恋爱,择偶,两性关系的处理以及结婚方面 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本文将通过对上海市几所高校的问卷及访谈的调研,来进行 分析当下女研究生的婚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性别角色观这一视 角来分析当下女研究生婚恋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每一位 在校女研究生都能树立积极的婚恋价值观,在学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找到自己理想 的人生归宿,幸福而美满的生活着。 ①孙时进,李淑梅.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心理学探析2010(2) 。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⑧婚恋2.0平台爱吧网在上海万人相亲大会甜蜜上线.21CNEB/OL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1/11/17/9833429.shtml. -1-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步得到提升,现 如今,女研究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支庞大群体,她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多, 其中一个就是女研究生的婚恋问题①,2002 年,周晓燕② 2011 年 11 月 11 日,这个被称为世纪单身节的日子,在松江佘山国家旅游度 假区,举办了一场让我们一起告别单身生活的“上海松江万人相亲大会”。人山 人海的火爆场面着实让举办方和参展方颇感意外。据统计,这场被称为“万人相 亲会”的盛大交友活动共吸引了 11000 多名青年男女和 4000 名老爸老妈。渴望在 光棍节之后顺利“脱光”的青年男女挤满了泰晤士小镇内的空旷广场 的《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 题》,引起了社会对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重视。传统社会中的“择偶梯度”观念, 社会对女研究生的“刻板印象”,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女研究生还深受着传 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织的多元价值判断观念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女研究生的 婚恋问题变得相当复杂。而且处于该阶段的女研究生,正是择偶的最佳年龄段, 错过了这一阶段,尚未遇到合适婚配的对象,可选择面就会大幅减少。 ③ 目前,国内对成人婚恋问题也作了相当多的探索研究,但针对女研究生的系 统研究并不多,女研究生是高等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 态度,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她们对恋爱,择偶,两性关系的处理以及结婚方面 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本文将通过对上海市几所高校的问卷及访谈的调研,来进行 分析当下女研究生的婚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性别角色观这一视 角来分析当下女研究生婚恋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每一位 在校女研究生都能树立积极的婚恋价值观,在学业取得成就的同时找到自己理想 的人生归宿,幸福而美满的生活着。 。 ① 孙时进,李淑梅.研究生特定群体婚恋问题研究[J].心理学探析.2010(2). ② 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③ 婚恋 2.0 平台爱吧网在上海万人相亲大会甜蜜上线. 21CN[EB/OL]. http://news.21cn.com/caiji/roll1/2011/11/17/9833429.shtml.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对于女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婚恋观研究也开始真正兴盛起来,但 是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象的描述和事实的调研上,而对该问题的理论分析 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现象到现象的单一模式中,未能将理 论与现象描述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理论不为实践所用,而实践也未能进 一步丰富理论的怪圈。因此笔者相信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一个抛 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对相关理论更广泛的讨论。 (2)现实意义 从微观方面讲,以女研究生的婚恋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能够比较 深入的正确理解女研究生的婚恋行为,理解是消除误会的有效途径,只有理解了 女研究生的婚恋行为,才能减少社会舆论给予她们的压力②,也才能够为她们创造 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女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传 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女研究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于她们 的价值观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 引导女研究生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对于女研究生未来和谐美满家庭的建立具有重大 的影响,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无疑具 有深远的影响。 1.1.3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在校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第一、通过女研究 生对恋爱的态度、动机,能够接受的恋爱方式、对恋爱花费承担的态度以及对待 失恋的态度等指标来分析他们的爱情观:第二、通过女研究生对择偶标准和择偶 方式两大指标来讨论她们的择偶观:第三、通过对女研究生对传统贞操观的理解 和认同度、对婚前性行为以及对待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来判断她们的贞操观:第四, 通过对女研究生的结婚目的以及结婚意愿来讨论她们的结婚观。 ①姜美玲.在校女研究生婚恋观教育引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杨晓莉.当代女研究生婚恋观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8. -2-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近年来,对于女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婚恋观研究也开始真正兴盛起来,但 是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象的描述和事实的调研上,而对该问题的理论分析 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现象到现象的单一模式中,未能将理 论与现象描述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理论不为实践所用,而实践也未能进 一步丰富理论的怪圈① (2)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相信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一个抛 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对相关理论更广泛的讨论。 从微观方面讲,以女研究生的婚恋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能够比较 深入的正确理解女研究生的婚恋行为,理解是消除误会的有效途径,只有理解了 女研究生的婚恋行为,才能减少社会舆论给予她们的压力② 1.1.3 研究问题 ,也才 能够为她们创造 一个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女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传 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女研究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于她们 的价值观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 引导女研究生树立积极的婚恋观对于女研究生未来和谐美满家庭的建立具有重大 的影响,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无疑具 有深远的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在校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第一、通过女研究 生对恋爱的态度、动机,能够接受的恋爱方式、对恋爱花费承担的态度以及对待 失恋的态度等指标来分析他们的爱情观;第二、通过女研究生对择偶标准和择偶 方式两大指标来讨论她们的择偶观;第三、通过对女研究生对传统贞操观的理解 和认同度、对婚前性行为以及对待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来判断她们的贞操观;第四, 通过对女研究生的结婚目的以及结婚意愿来讨论她们的结婚观。 ① 姜美玲.在校女研究生婚恋观教育引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② 杨晓莉.当代女研究生婚恋观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08.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国内外研究文献考察 1.2.1国内研究文献考察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研究生己经成为社会的一支庞大群体,因此,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女研究生婚恋观方面也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相当多 的成果。 (1)关于女研究生婚恋观区域性研究 1999年,马建青,严立芬在《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一文中,运 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浙江省高校169名女研究生进行了调研,研究 内容主要集中在女研究生的恋爱目的、择偶标准、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等方面。 结果表明,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正在发生温和但却深刻的变化:恋爱目的明确务实, 态度认真沉稳:择偶条件重视内在素质,考虑长远发展,追求平等和自主:在对 男女双方的经济收入和学历要求上,绝大多数女研究生并不要求男方一定比自己 高:在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上,注重婚姻的爱情基础,若找不到合适者及不婚不嫁 的比例已远远超出同龄一般女性的比例,也高于以往对男研究生的研究结果;性 观念正面临冲击,她们的性道德观念基本上与社会上占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念是一 致的,对各种非婚姻性行为的认同率很低,但明确表示反对、否定的比例也不高, 更多的人持理解、宽容或与自己无关的态度。① 此外,也有研究者针对湖南②、云南、上海④、南京®等区域的女研究生的婚 恋观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了与马建青、严立芬的研究比较一致的结果。 (2)关于女研究生婚恋观不同视角的解析 寇征从文化和性别视角出发,采用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女博士的 婚恋状况,思想价值倾向以及性别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当代女博士的婚 恋观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事业和家庭是她们思想的核心,她们渴望最大限 度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她们的性别意识较强,而且身 ①马建青,严立芬.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②) ”康雯,姚利民湖南高校女研究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2), ®玉苗.硕士研究生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分析一以云南高校为例[J]青年探索.2011(1) ®王世伟,陈蔚琳.上海高校女研究生情感状况调查[J刀.中国研究生2004(6)· ⑧胡晓娟.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反思一基于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考察 1.2.1 国内研究文献考察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研究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支庞大群体,因此,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女研究生婚恋观方面也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取得了相当多 的成果。 (1)关于女研究生婚恋观区域性研究 1999 年,马建青,严立芬在《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一文中,运 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浙江省高校 169 名女研究生进行了调研,研究 内容主要集中在女研究生的恋爱目的、择偶标准、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等方面。 结果表明,女研究生的婚恋观正在发生温和但却深刻的变化:恋爱目的明确务实, 态度认真沉稳;择偶条件重视内在素质,考虑长远发展,追求平等和自主;在对 男女双方的经济收入和学历要求上,绝大多数女研究生并不要求男方一定比自己 高;在爱情和婚姻的关系上,注重婚姻的爱情基础,若找不到合适者及不婚不嫁 的比例已远远超出同龄一般女性的比例,也高于以往对男研究生的研究结果;性 观念正面临冲击,她们的性道德观念基本上与社会上占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念是一 致的,对各种非婚姻性行为的认同率很低,但明确表示反对、否定的比例也不高, 更多的人持理解、宽容或与自己无关的态度。① 此外,也有研究者针对湖南② 、云南③ 、上海④ 、南京⑤ (2)关于女研究生婚恋观不同视角的解析 等区域的女研究生的婚 恋观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了与马建青、严立芬的研究比较一致的结果。 寇征从文化和性别视角出发,采用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女博士的 婚恋状况,思想价值倾向以及性别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当代女博士的婚 恋观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事业和家庭是她们思想的核心,她们渴望最大限 度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她们的性别意识较强,而且身 ① 马建青,严立芬.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 ② 康雯,姚利民.湖南高校女研究生婚恋观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2) . ③ 玉苗.硕士研究生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分析-以云南高校为例[J].青年探索.2011(1) . ④ 王世伟,陈蔚琳.上海高校女研究生情感状况调查[J] .中国研究生.2004(6) . ⑤ 胡晓娟.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反思-基于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体力行,但是对西方的女权主义不是很认同。① 王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未婚、已婚女研究生的恋爱择偶心理进行分析,认为 人们在赋予女性高级知识分子无比鲜艳的光环之外,往往忘记了她们首先是一个 社会人、一个社会女性,鲜有人注意到她们的婚恋心理,其实浪漫恋爱观仍是女 研究生的主要取向,对于婚姻却更倾向于一种现实主义的恋爱,这些都是由于性 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的期望及择偶的自我限制导致的。® (3)对女研究生婚恋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2002年,周晓燕的《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引起了社会对高学历青年的 婚姻状况重视,使得学界对于如何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展开了研究⑧。 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一文中,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婚恋 观的特点就是恋爱的自主性增强,婚恋道德淡化,强调个人幸福以及传统思想与 开放观念并存。基于此,刘亚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在婚恋观方面的 尝试和探索,第一将婚恋观纳入人才培养大目标,第二把婚恋观教育纳入课程体 系,第三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活动,第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 得大学生婚恋观具有稳定型和认知一致性。① 朱冬亮在《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一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分析了当今三高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女性面临的婚恋观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择偶难和 家庭婚姻的不稳定;朱冬亮给出的对策是,第一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信,第二 调整择偶和婚姻预期,第三调整心态。® 余玉花在《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一文中,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恋 爱观、性和婚姻观的考察,认为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正,择偶标准上功利主义倾 向严重,理想化的择偶标准不实际,责任感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 的人格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将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入其中,在对大 学生人格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依据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所处时代特点而进行。® 包德敏在《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探索》一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婚恋问 题上存在的问题和看法,提出开设大学生婚恋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构建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的综合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⑦ 0寇征.当代女博士的婚恋价值趋向和性别意识特点[J刀.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6). ②王畅.女研究生婚恋心理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①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⑧朱冬亮.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一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余玉花,许磊.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包德敏,何晓钟.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探索)2010,(1),. -4-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体力行,但是对西方的女权主义不是很认同。① 王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未婚、已婚女研究生的恋爱择偶心理进行分析,认为 人们在赋予女性高级知识分子无比鲜艳的光环之外,往往忘记了她们首先是一个 社会人、一个社会女性,鲜有人注意到她们的婚恋心理,其实浪漫恋爱观仍是女 研究生的主要取向,对于婚姻却更倾向于一种现实主义的恋爱,这些都是由于性 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的期望及择偶的自我限制导致的。② (3)对女研究生婚恋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2002 年,周晓燕的《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引起了社会对高学历青年的 婚姻状况重视,使得学界对于如何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展开了研究③ 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一文中,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婚恋 观的特点就是恋爱的自主性增强,婚恋道德淡化,强调个人幸福以及传统思想与 开放观念并存。基于此,刘亚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在婚恋观方面的 尝试和探索,第一将婚恋观纳入人才培养大目标,第二把婚恋观教育纳入课程体 系,第三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教育活动,第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 得大学生婚恋观具有稳定型和认知一致性。 。 ④ 朱冬亮在《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中,分析了当今三高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女性面临的婚恋观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择偶难和 家庭婚姻的不稳定;朱冬亮给出的对策是,第一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信,第二 调整择偶和婚姻预期,第三调整心态。⑤ 余玉花在《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一文中,通过对大学生群体恋 爱观、性和婚姻观的考察,认为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正,择偶标准上功利主义倾 向严重,理想化的择偶标准不实际,责任感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 的人格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将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入其中,在对大 学生人格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依据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所处时代特点而进行。⑥ 包德敏在《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探索》一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婚恋问 题上存在的问题和看法,提出开设大学生婚恋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构建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的综合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⑦ ① 寇征.当代女博士的婚恋价值趋向和性别意识特点[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5). ② 王畅.女研究生婚恋心理探索[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③ 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④ 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⑤ 朱冬亮.三高青年女性婚姻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⑥ 余玉花,许磊.道德人格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⑦ 包德敏,何晓钟.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探索[J].2010,(1).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学者的对策分析研究,虽然不完全针对女研究生,但对于女研究生的婚 恋观的研究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本科生群体关注度较多,研究生群体关注度较 少,应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特别是女研究生婚恋观的关注度:另外己有的研究侧 重现象描述,依然缺乏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这将会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面。 1.2.2国外研究文献考察 国外对于女性婚配的研究相对较早,在六十年代后期己经开始,讨论主要运 用了社会交换论与婚姻市场理论来说明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与结婚意愿、择偶偏好 的关系。 高学历及其带来的经济独立成为年轻人配偶选择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Heather,1976)。教育获得是家庭建立的有效解释因素(Wi11iam,Jay,1995), 教育与初婚年龄存在相关。美国学者在对1950一1960年间出生的女性的预测显 示美国妇女普遍都会结婚,而教育水平并不影响她们的结婚意愿,只是推迟了初 婚时间,而且她们更易结婚(JoshuaR.GoldsteinandeatherineT.Kenney,2001)。高 收入和高学历的个体不大愿意嫁不合需要的对象,他们希望将他们的资源交换给 一个价值评估过的配偶。择偶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体现在男性重视女性的外在魅力, 而女性强调男性工作稳定性及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比例的上升,使两性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缩小,双方在择偶标准上的差别会逐渐消失,当事人择偶时从 以物质需求的互相补充、支持、辅助为主,转向以个人吸引力及相互满意程度为 主,而家庭背景、种族,贞节等已不再重要。(海曼1975,奥本海默1988,梅尔 1991) 高学历女性择偶的困难基于婚姻市场的不均衡。JameS(2005)认为结婚率的降 低是因为择偶倾向的变化以及婚姻市场中教育组成的变化。在日本,结婚率的降 低发生在高学历女性中。研究者强调女性对男性持续的经济资料上的依赖,使高 学历女性婚配倾向的变化和高学历男性的供给都可能造成高学历女性结婚率降低 和结婚时间推迟。结果表明在接受过本科教育的女性中,潜在配偶的可获得性这 一原因,部分解释了结婚率下降,当然婚配意愿仍然是重要原因(JameSM.Raym, Miho Warszawa,2005)。婚姻市场被高度分割,特别是在年龄和种族这一点上 (Liehter1990:SpanierandGliek1980,转引自李煜,徐安琪,2004)。在当地婚姻市 ①李煜,徐安琪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一西方理论与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U,青年研究.2004(10). -5 万方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以上学者的对策分析研究,虽然不完全针对女研究生,但对于女研究生的婚 恋观的研究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本科生群体关注度较多,研究生群体关注度较 少,应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特别是女研究生婚恋观的关注度;另外已有的研究侧 重现象描述,依然缺乏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这将会是本文着重研究的方面。 1.2.2 国外研究文献考察 国外对于女性婚配的研究相对较早,在六十年代后期已经开始,讨论主要运 用了社会交换论与婚姻市场理论来说明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与结婚意愿、择偶偏好 的关系。 高学历及其带来的经济独立成为年轻人配偶选择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Heather,1976)。教育获得是家庭建立的有效解释因素(William,Jay,1995), 教育与初婚年龄存在相关。美国学者在对 1950 一 1960 年间出生的女性的预测显 示美国妇女普遍都会结婚,而教育水平并不影响她们的结婚意愿,只是推迟了初 婚时间,而且她们更易结婚 (JoshuaR.GoldsteinandeatherineT.Kenney,2001)。高 收入和高学历的个体不大愿意嫁不合需要的对象,他们希望将他们的资源交换给 一个价值评估过的配偶。择偶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体现在男性重视女性的外在魅力, 而女性强调男性工作稳定性及收入。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比例的上升,使两性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缩小,双方在择偶标准上的差别会逐渐消失,当事人择偶时从 以物质需求的互相补充、支持、辅助为主,转向以个人吸引力及相互满意程度为 主,而家庭背景、种族,贞节等已不再重要。(海曼 1975,奥本海默 1988,梅尔 1991) 高学历女性择偶的困难基于婚姻市场的不均衡。JameS(2005)认为结婚率的降 低是因为择偶倾向的变化以及婚姻市场中教育组成的变化。在日本,结婚率的降 低发生在高学历女性中。研究者强调女性对男性持续的经济资料上的依赖,使高 学历女性婚配倾向的变化和高学历男性的供给都可能造成高学历女性结婚率降低 和结婚时间推迟。结果表明在接受过本科教育的女性中,潜在配偶的可获得性这 一原因,部分解释了结婚率下降,当然婚配意愿仍然是重要原因 (JameSM.Raym, Miho Warszawa,2005)。婚姻市场被高度分割,特别是在年龄和种族这一点上 (Liehter1990:SpanierandGliek1980,转引自李煜,徐安琪,2004① ① 李煜,徐安琪.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与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青年研究.2004(10). )。在当地婚姻市 万方数据